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带着手下,巡逻德顺军境内各处。

也是必须的,自己得知道境内的情况,并且因为自己到来,定川砦之战未必能打响。

可能性不大。

后来有驴友分析为西夏人在定川砦设伏的原因。

主要因为水。

宋朝各寨砦堡城,皆考虑到食用水的问题,不仅有人,还有马。然而于定川砦建寨疏忽一个重要问题,此寨城南有一条小河,流量尚可,但因为硝含量太重,不能食用。城北也有水,泉水顺着山悬流下,发出很响的水声,所以此沟叫响水沟。水质很好,味道甘甜,可容易被人轻易的截断。

截断水源,城中几万将士与无数战马无水可饮,会有什么后果,随便问一个士兵也知道啦。

但也未必。

所以要到处看一看,包括当地的特产,各个部族的生活情况,人情风俗,顺便与一些酋长拉拢一下关系。毕竟这里汉族人很少,多是羌人,需要威压,也需要恩抚,恩威并用,才是王道。

还要看一看地形,至少商议对策时,自己脑海里会出现哪里哪里的具体位置,以及环境。

不可能全部都懂,但至少要知道。比如种植庄稼,自己看一看,具体的要交给老农,可自己看了后,会听进去正确的意见。虽然这样做官很苦,然而失误却会很少。

赵珣听说他出行,很担心,立即派了熟悉当地环境的几名小校追上来,说道:“郑相公,赵将军说了,有的村寨不能去。”

地图上是宋朝境内,实际有许多部族未必臣服宋朝,并且有浓厚的敌意。

郑朗带着几十个士兵出行,会有危险。

“赵将军让你们带路的?”

“是。”

“好,你们在前面带路。”对正确的意见,郑朗向来从谏如流。

出行数里地,来到一处村寨。

走了进去,宋朝在此统治几十年,再加上以前唐朝的统治,汉语还是成为主流。

但千万不要说普通话,眼下绝对是外星语言。

寨子不大,建在山腰上,陆续的有几十户人家,或者羌人嘴中的帐,一直散落到大半山腰之间,房屋全部是石头垒砌而成,上面盖着茅草。有可能为了防御,寨外面还用石头垒起一堵矮墙。

这堵墙也说明此地生存环境的恶劣,没有三国之争,平时各族也会仇杀不断。

此时恰逢五月之初,却是西北的好时光,夏花灿烂如霞,山坡上许多牛马羊在安静的吃草。

一个牧童用羌笛吹着不知名的曲子。

郑朗走过去,问道:“小郎,你在吹什么曲子啊?”

少年人紧张的盯着他与身后的士兵,吓得不敢说说话。

郑朗从旁边野竹子上摘下一片竹叶,羌笛他绝对吹不来的,这与中原的长笛、短笛截然不同。但不妨碍他对乐律的精通,拿起这片竹叶,说道:“小郎,我吹一曲给你听。”

说着,吹了一曲。

少年人在胡乱吹的,放在郑朗嘴中,马上显得不同,一首优美的曲子,居然从郑朗嘴唇间竹叶上面缓缓流淌出来。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身后几十名士兵皆相视一眼,心里面皆想到,果然如外面传言那样,新来的泾原路长官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一曲吹完,郑朗说道:“好不好听?”

少年欢乐地跳起来,说道:“真好听。”

如此平易近人的态度,纵然是少年,也不会再害怕了。然后抬起头,说道:“能不能教我吹?”

郑朗接过羌笛,试了试音,然后摇头道:“这个笛子我不会吹,我教你吹竹叶吧。”

“好。”

吹了几曲,寨子里面走出来一行人。

一个老首伏了下去,说道:“见过郑公。”

不能当真,韩琦、范仲淹、庞籍他们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公,实际没有公爵。包括郑朗在内,赵祯本想授他一个候爵,被郑朗拒绝了,只受了一个伯爵。

但只是一个荣职,除在官职上又点缀了一个号头外,实际没有多少作用。

之所以西北百姓称他们为公,是敬重。

连赵祯听说后也是一笑了之。

“老伯,你起来。”

老者被他扶起来,十分高兴地说:“前几天小的听说郑公会来泾原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了。小的虽在西北,不知事理,可是郑公在江南做的事,小的听说不少。”

“我前来主要还是主持战事,恐怕某些方面让你们会失望。但来了,我也尽力让你们过得更好。”

“郑公是天上的文奎星,一定会让泾原百姓更好的。”

“别捧杀我,能否请我进寨坐一坐。”

“好啊,好啊,”老者高兴地说。

外面的宋人几乎将这个青年高官吹捧得上天,老者自己半信半疑,可刚才看到他与村寨里的孩子平和的态度,还是让他有所感触的。至少这个态度,与以前宋朝官员高高在上的态度有了很大区别。

从寨门走进去,来到一间茅舍里面,老者拿出一筒茶叶,茶叶的质量也不能当真,真的很难喝,不知道老者放了多少年。

郑朗忍受着陈年茶饼的霉味,放下茶碗,不敢再喝了,说道:“你们寨子里面有多少人?”

想了解,就得做交谈。

谈了一会,寨中百姓将郑朗夹送出村寨。

继续向西北走。

赵珣派来的将校问道:“去好水川?”

“是。”

好水川战场离笼竿城不远,也不过十里地左右。

沿着葫芦河川而上,前面便是好水与杨河水,在此会入葫芦河川,沿河两岸是一滩平原,战争过去三个月,草色青青,大地再次恢复了生机,不过因为其惨烈,在这一滩平原上,居然看不到一个牧人前来放牧。

好水川尽头便是六盘山的主峰西麓山,山色苍莽,高耸入云。近处有一山,名叫牛首山。当时任福中伏,让他儿子带着军队冲到牛首山上,居高临下,借山防御,坐待援兵。

然而无昊早就派伏兵驻扎在山上,任福子不但没有冲上去,反而中箭,坠下山崖。任福只能放弃占据牛首山峰的想法,左冲右突,无昊本人坐镇指挥,用红旗不停调动军队,始终以优势兵龘力将任福大军困住,直到全军覆没为止。

郑朗爬到牛首山上,隔壁不远处便是姚家川,再前方,能看到羊牧隆城高大的身影。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说道:“回去。

带着士兵返回军营,将赵珣喊来,说道:“赵将军,敌我双方交战,是不是一直用军旗指挥军队调动的?”

“是啊,古今使然。”赵珣奇怪的问道,所以中军地位才十分重要,要么用号角做一些配合,吹锋号的什么,要么击鼓助威。交战时,军队调动还是主要靠中军的军旗。

“赵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便?”

“有什么不便?”赵珣说愣住了。

“交战时,除了主要将领,有谁有空回头观看旗子?除非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你想一想,我朝缺少骑兵,没有速度优势,以后主要战役,还会让无昊用多打少。一战必是酣战,惨战,那种情况下,军队士兵数量少罢了,多,如何指挥调动?”

“这要靠将领的能力。”

“可是我再问你,我朝有多少真正有能力的武将?”

赵珣无语,这位新长官纯粹在钻牛角尖,忽然眼睛亮起来,说道:“郑相公,你有好办法?”

“我有一个办法,但不知道好不好,所以才问你。”

“什么办法?”

“用鼓、号与旗。”

“一直在用鼓号旗。”

“我不是这个意思,是想将鼓号旗变得更复杂一点。”

“郑相公,万万不妥,越复杂越不利。”

旗有旗语,但为了简单易行,并不多,与号角做配合,前线将领听到或者看到后,大声喊话。

如果弄得复杂,将领未必能记得住,反而会造成指挥错乱,对作战不利。

郑朗说道:“赵将军,你将鼓号拿来。”

说不清,亲自做示范!

第二卷第三百五十六章狰狞

赵珣狐疑地让士兵拿来鼓与号角。

郑朗吹了一声号角,重击一下鼓,说道:“这是中军。”

击了两声鼓:“这是右军。”

击了三声鼓:“这是左军。”

重击一声鼓,再轻击一声鼓,说道:“这是发起强烈的进攻。”

轻击两声鼓:“这是试探性的进攻。”

没有这么简单,进攻,有佯攻,猛攻,攻而观之,徐而攻之。退也有多种退法,只是号令一直无法统一,往往不能执行。

军队也不能单纯地分为左右军与中军,有前锋,有中军,有后军,还有左右军,以及预备队,细分起来更多。就是僵持阶段,也有多种分法。撤退时也有种种撤退的方法。

但如果用鼓号来指挥,鼓用轻重击法,号用长短吹法,一旦组合起来,仅是五声之内,便会出现千万种的变法,足以让后方从容指挥。

不能无限的夸大它的作用。

可是做好了,将领不用回头,只要听清楚鼓号的声音,就可以带领属下作战,二可以做到比旌旗指挥更细致。

郑朗做了五次示范,赵珣说道:“郑相公,末将明白了。”

“你认为此法如何。”

“妥当,让末将再研究一下,行不行?”

“可以。”郑朗负责提议,如何落实到战场上,还是让专业人士来执行。

然后又看着军队。

然而又皱起眉头,隐而未说。

天色也黑下来,郑朗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骑马赶往镇戎寨。

狄青亲自迎出城。

对狄青,西北所有将领都感到有些眼红。

先是范雍抬爱,后来是范仲淹、尹洙与郑朗。范雍无所谓,都老了,能帮助狄青多少年?关健是郑朗,二十四岁的相公捧抬,前途想不往云彩里钻都不可能啊。

看一看,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差一点被砍了头,才几年时间,变成一军知军。

狄青心中也有数,对郑朗态度十分尊敬。

现在郑朗名人看麻木了,整天与那么多星星打交道,看着这个宋朝的武奎星,也就那么一回事。

说道:“不用多礼,我来镇戎军,是与你商议几件事。”

两人进城。

比起新建设起来的笼竿城,镇戎寨规模要庞大得多,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军衙。

坐下来,郑朗问道:“狄将军,去年我给你的几本书,有没有再看?”

“相公,我在看,范公也给了我一本春秋,让我仔细阅读,知书达礼,识习兵法。”

“呵呵,你怎么说的?”

“属下没敢撒谎,说相公也给了我四本书,我一直在看。”

“范仲淹如何说?”

“他问了我是那四本书,我说是春秋三册(左传、公羊、谷梁),孙子兵法,还有相公你批注的论语与尚书。范公让我将这几本书拿给他看,然后指着相公的两个批注书册说道,狄青,你可知道,这两本批注价值几何?属下说不知。范公笑着说,郑行知的字是论个卖的,况且是他的读书体得,这两本册子就会价值几千金。”说到这里,狄青忽然伏在地上,颤着声音道:“相公,属下以前鲁莽无礼,请相公勿得怪罪。”

郑朗给他,他也就接了,淡淡说了声谢。

以前一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到了西北,又游走在生死的边缘,哪里想到这么多?

“你起来,没有范仲淹说得珍贵,而且你有很好的军事天赋,有情有义,包括你脸上的刺字,我也听说,是你看到你哥哥有妻有子,替他顶的罪过。不要说不值千金,就是值,但也没有送给你更值。”

“郑相公……

“不要多说,我将它给你,是想国家多一个人才。”

“郑相公,我一定报效皇上,忠君爱国。”

“好。来此,我说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