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6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富饶、天然粮仓、商路通达的实际。
    历史上,景芝镇就是与兰陵镇、颜神镇并称的山东三大古镇之一,以出产白酒著名,是中国高粱烧酒的源地之一。据民国四年《山东通志》记载,齐鲁烧酒“以安丘景芝为最盛,醇香如醴,名驰远近”。这里的高粱烧酒属于芝麻香型,泛称景芝高烧。有两句诗描摹景芝古镇的高粱烧酒的兴盛:“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风”,“三产灵芝真宝地,一条浯河是酒泉”。
    这话还真不是吹的,据说,景芝镇酿酒技艺在宋元时就已经成熟。苏东坡在任密州(今诸城县)知府时候,就是喝着景芝镇的景芝高烧,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万历年间;景芝镇“酒肆林立;酒旗摇曳;72座酿酒作坊遍布全镇;大车小辆络绎于途;商业繁盛;产白酒颇著;每年缴纳酒课税银一百锭零四贯”;连张家口外的酒商贩们都骑着骆驼往来贩酒。
    到了乾隆八年,鉴于景芝镇烧酒规模过大,乾隆皇帝认为浪费粮食,下旨限制烧锅数量和规模。
    清末民初,景芝镇酿酒业再次登上顶峰,仅烧锅就有恒泰、井东、松树底、南棚、益太场、广太场、下崖、庙角子、南苇湾、西高场、巷子里、南楼、明楼、家庙东、明楼后、西草市、郝家湾、元隆场、后牛市、益太市、元隆、协和、益利、德源、德茂、德顺、洪太、益太、益隆、益盛、益昌太、广茂、益茂、德元福、泰和楼、泰和顺、泰和信、三顺、丰顺、慎源、瑞源、天和太、顺和、日升祥、永源、汇丰、中和、德聚、源盛永、广盛永、元亨利、益源、华昌和、裕顺、恒泰、恒聚、恒丰、恒襄祥、中德升、南德升、聚丰、福丰、三和成、义兴恒、永聚、三合祥、新泰、元德、懋德、泉祥、义聚、景昌、裕兴等七十余家,把个古镇装裹在美酒飘香、客商云集的繁华梦中。抗战前,景芝镇著名烧锅有七十二家,经营烧酒生意的商家有2oo多家。景芝高烧还和茅台酒、汾酒一起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当然,这个时候是战争时期,景芝镇的酿酒业遭到了沉重打击,许多烧锅都已经停工逃难了。好在前一阶段八路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赶跑了进占景芝镇的日伪军,老百姓的日子才开始恢复正常。
    刘一民一到景芝古镇就喜欢上了这里,带着罗荣桓、蔡中从障语门走到景芝人酿酒专用的松下古井,一路走一路赞叹,觉得这里比大店还好,古朴幽雅,酒香四溢,让人迈不动脚步。
    罗荣桓笑着说,这里好是好,就是距离胶济路、济青公路太近,又是平原地带,不好守备,作为司令部驻地是不合适的。
    蔡中说,等我们打完胶济路战役,这鲁中、鲁东、胶东、鲁东南和泰沂山区就连成了一片,这里的酒厂可以马上恢复生产,说不定还会成为根据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呢!
    刘一民笑着说:“到了这里,我就想起了茅台古镇,这里虽然没有茅台古镇的云笼雾罩的小气候,但这松下古井的水质这么好,酿出的高粱酒应该也不错啊。”
    蔡中瞅了刘一民一眼,看他说起茅台镇的时候一脸神往,就知道这老伙计馋虫上来了,笑着打趣说:“我说是怎么回事,原来师长肚子里的酒虫在动了。走,找个地方,我请你喝个够。”
    刘一民哈哈大笑,迈步走向一家名叫恒襄祥的酒肆。
    这家酒肆一看就是那种前店后作坊的烧锅铺面。铺面的一侧,高挑着赫红色的木制宝瓶型酒幌子,幌子下缀着两条红色飘带,微风吹来,送来阵阵酒香,幌子在香风中摇曳飘动,上下翻飞,如同紫燕绕梁。
    一见八路军来到酒肆,老板就慌忙迎了出来,不停地作揖打恭,不停地说感谢八路军赶走了日本鬼,不然一家老小连命都没有了。
    此时,天色已经向晚,酒肆的店面里已经挂起了灯笼,把店面照的通明。不过,里面还没有喝酒的人。
    刘一民和罗荣桓、蔡中就在一张临窗的桌子前坐下,蔡中告诉老板,打点酒,上点吃食。不过,要快一点。
    老板说声好嘞,就招呼后院厨房快点上饭,自己走到柜台跟前,用酒提子从一个小酒坛中舀出酒来,倒进三个高脚瓷杯中,端到刘一民三人面前。然后又端来了一碟醋泡花生、一碟腌河虾、一碟潍县青萝卜丝、一碟葱丝。
    刘一民疑惑地说:“老板,你的酒放在坛子里,时间长了岂不是味都跑完了?”
    老板一听刘一民喊他“老板”,吃了一惊,半天才明白这是八路军的叫法,就吞吞吐吐地告诉刘一民,这景芝镇的风俗,称卖粮的地方为“坊子”,经营坊子的人叫“坊主”,坊中的伙计叫“斗子”。酿酒的现场叫“烧锅”,也叫“场子”。“场子”的主持人称“锅主”,既酿酒又卖酒的叫开烧锅”。酿酒工俗称“烧包子”,领头的叫“把头”。所以,应该喊他开烧锅而不是老板。说完,他又告诉刘一民,他那酒坛子的盖子是有讲究的,是用猪尿泡装高粱做成的半球型盖子,用它塞酒坛,酒不跑味。要是八路军同志想带酒,他就用高梁秸穰塞住酒坛子口,然后抹上一层用高粱面与豆面混合的糊糊,保证酒不撒,不跑气、不串味。
    刘一民半信半疑,端起酒杯闻了一下,一股芝麻香味扑鼻而来,忍不住说了声好酒,一仰脖,就喝了一大口。惹得罗荣桓说他喝酒太猛,容易喝醉。
    一听刘一民夸赞他的酒好,开烧锅就来了兴致,说是他的恒襄祥烧锅历史非常悠久,采用的是祖传的石磨粉碎、人工踏曲、天锅蒸馏、陶瓮酵等古法工艺,光窖池就有1oo个。烧酒时,先将高粱用石磨粉碎和以水,蒸熟,入土池或大缸内酵,到期成酒醅,用木锨装醅入木制甑桶,甑底设酒筚子,甑下是盛水的大锅,锅下盘地炉加温,甑桶再放一个锡锅盛凉水作冷却用,俗称“浮锅”。加温后,醅热的酒汽上升,遇“浮锅”冷却成酒,酒液沿“浮锅”下沟槽流出。“浮锅”内要不断更换冷水,换到第二锅,最先流出的酒,不烈不淡,是最好的酒,就是俗称的“二锅头”。最后流出的,名为“稍子水”,只可做醋。新酒做成,工人抓紧趁热往酒店送酒,两人抬一篓,一篓2oo斤,卖酒的店家把新酒贮好,时间越久味越醇,这便是通常所说的“陈酿”。
    刘一民边喝边吃,听开烧锅介绍的这么详细,就笑着说:“开烧锅,你讲的这么详细,就不怕我偷学你的烧酒技术么?”
    开烧锅叹了口气:“八路军同志,我不怕你偷学,我怕哪天你们走了,小鬼子把这景芝镇变成一片瓦砾,我们这芝麻香景芝高烧的绝技失传,对不起先人。”
    见开烧锅说的诚恳,刘一民就告诉他,安心做生意,八路军会给根据地老乡们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的。
    开烧锅虽然不知道刘一民三人的身份,但眼见门口站满了岗哨,知道这一定是八路军的大长,一听刘一民这样说,就激动的跑去又打了一提子酒,倒在刘一民、罗荣桓、蔡中的酒杯中,连声说这酒是他代表景芝镇所有的烧锅敬八路军的。等八路军打了胜仗,他要联合所有的烧锅抬着美酒去劳军。
    说话间,饭端上来了,刘一民一看,面条颜色淡黄,细如金丝,软硬适度,汤是鸡汤,上面还飘着虾皮、葱花,喝了一口,香辣酸汪,知道里面加了胡椒面、醋、小磨香油。再看端上来的饼,薄如蝉翼,软如锦绸,焦柔相济,筷子夹起一张,稍微一动,一张饼就象三张一样。吃了一口,不但筋道,而且满嘴都是香味。
    开烧锅见刘一民他们吃的香,就介绍说,这饼名叫“三页饼”,是用小麦白面、细盐、生豆油和面,擀制、鏊烙而成,号称“三页如一,叶薄如纸,一抖三开”,是景芝镇和景芝高烧齐名的名吃。凉透叠起来存放,过好几天也象刚做成时这样柔软,最宜带在途中食用。这面条叫金丝面,是用小麦白面、细盐、鸡蛋和面,擀成透明薄饼,用刀切成细丝,下到鸡汤里面,可惜现在没有香椿和香菜,只能用葱花代替,不然味道会更好。
    说着说着,开烧锅就又激动了,骂***小鬼子不是好东西,要是他们不来侵略中国,这个时候景芝镇上早已经是客商云集了,满大街都是江浙客和口外客商,到了晚上,猜拳行令声、运酒的骡马声响成一片,那光景多好啊!
    刘一民边吃边听,听着听着就觉得开烧锅的感叹可能是所有中国商人的感叹。要不是战乱,中国的商业会展的很快很快的。就是中国最缺乏的制造业,只要环境好,恐怕也会展的很快很快的。可是这一切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权和强大的国防力量保护才行。离开这一点,说什么都是枉然。清末的经济虽然落后,但与世界各国相比,那经济总量绝对是第一。结果外国人眼红了,要杀肥猪,就爆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好不容易展了一段时间,外国人又眼红了,又要杀肥猪了,结果就又来了八国联军。后来爆辛亥**、北伐战争,中国好不容易又展一段时间,这小鬼子就动了侵华战争。说白了,这外国列强都从侵略中国中得到了好处,把中国看成了任人宰割的肥猪,养肥了就杀。
    想着想着刘一民就觉得满肚子都是气,张嘴就又骂了句“***小日本!”
    蔡中乜了一眼刘一民,轻声劝到:“先吃饭,填饱肚子再骂!”
    刘一民三下五除二吃完三页饼,端起面条呼呼噜噜吃了个精光,又把剩下的酒一口喝完,抹抹嘴,等蔡中掏钱结完帐,站起来就走。走到门口,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又转身回来对开烧锅说:“开烧锅,你的酒好,金丝面和三页饼也好。好好做生意,把酒销到我们的各根据地。不过我告诉你,一个是得最受抗日政府的法令,使用人民币,照章纳税。二是得积极支前,支援八路军打胜仗。三是得改进工艺,既酿酒又酿醋,还要把酒糟用来喂猪,这也能提高你的效益。”
    开烧锅一听,把前面两条全部忘了,也不管刘一民是何人了,上前一把拉住刘一民的手说:“你的意思是说让我把酿酒的稍子水拿来专门做醋,把酒糟拿来专门养猪?”
    刘一民说:“是啊,有什么不对么?”
    开烧锅拍着脑袋直说过去怎么没有想到呢,白白浪费了那么多银子。然后就说多谢八路军提醒,他要报答八路军,把现存的酒全部捐给八路军。接着就说这位八路军同志脑子活,是做大生意的料,他想和刘一民合伙开烧锅,场地、资金都是他的,刘一民可以占一半的干股,两人联手把恒襄祥烧锅的生意做的大大的。
    蔡中一听就笑了,在茅台镇生的给股份的一幕又出现了。拉过开烧锅,蔡中告诉他,八路军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何况是一半的股份呢?不过呢,有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开烧锅可以参加八路军,专门给八路军造酒,原料由八路军供给,工人的工资也由八路军出。这样的话,恒襄祥烧锅就会展成为景芝镇甚至全山东最大的烧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