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史-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屯颍川。于是寇来遂疾,到彦之自清水入河,

氵斥流西行,分兵列守南岸,西至潼关。

帝闻赫连定与宋县分河北,乃先讨赫连。群臣皆曰:“义隆军犹在河中,舍

之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而义隆乘虚,则东州败矣。”帝疑焉,问计于浩。浩曰:

“义隆与赫连定同恶相连,招结冯跋,牵引蠕蠕,规肆逆心,虚相唱和。义隆望

定进,定待义隆前,皆莫敢先入。以臣观之,有似连鸡,不得俱飞,无能为害也。

臣始谓义隆军屯住河中,两道北上,东道向冀州,西道冲邺。如此则陛下当自致

讨,不得徐行。今则不然,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中,一处不过千,形分势弱。以

此观之,儜儿情见,正望固河自守,免死为幸,无北度意也。赫连定残根易摧,

拟之必仆。克定之后,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

圣策独发,非愚近所及,愿陛下必行无疑。”

平凉既平,其日宴会,帝执浩手以示蒙逊使曰:“所云崔公,此是也。才略

之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若合符契。”

后冠军安颉军还,献南俘,因说南贼之言云:“宋敕其诸将,若北国兵动,

先其未至,径前入河。若其不动,住彭城勿进。”如浩所量。帝谓公卿曰:“卿

辈前谓我用浩计为谬,惊怖固谏。常胜之家,自谓逾人远矣,至于归终,乃不能

及。”迁浩司徒。

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日东西南北为名,欲以致祯吉,除灾异。诏浩与学

士议之。浩曰:“先王建国,以作藩屏,不应假名其福。夫日月运转,周历四方,

京师所居,在于其内。四王之称,实奄邦畿,名之则逆,不可承用。”先是,纤

奏改代为万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应期受命,开拓洪业,诸所制宜,无不

循古。以始封代土,后称为魏。故代、魏兼用,犹彼殷、商。国家积德,著在图

史,当享万亿,不待假名以为益也。纤之所闻,皆非正义。”帝从之。

时河西王沮渠牧犍内有贰意,帝将讨焉,先问于浩。浩对曰:“牧犍恶心已

露,不可不诛。官军往年北伐,虽不克获,实无所损。于时行者,内外军马三

十万匹,计在道死伤,不满八千。岁常羸死,恒不减万,乃不少于前。而远方承

虚,便谓大损,不能复振。今出其不图,大军卒至,必惊惧骚扰,不知所出,擒

之必矣。牧犍幼弱,诸弟骄恣,争权纵横,人心离解。加以比年以来,天灾地变,

都在秦、凉,成灭之国也。”

帝命公卿议之,恒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皆表曰:“牧犍西垂下国,虽心不为

纯臣,然继父修职贡,朝廷接以蕃礼。又王姬厘降,罪未甚彰,谓且羁縻而已。

令士马劳止,可宜小息。又其地卤斥,略无水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

来,必完聚城守,攻则难拔,野无所掠。”于是尚书古弼、李顺之徒皆曰:“自

温闱河以西至于凉州,地纯枯石,了无水草,不见流川。皆言姑臧城南天梯山上,

冬有积雪深一丈,至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溉灌。彼闻军至,决此渠口,水

不通流,则致渴乏。去城百里之内,赤地无草,不任久停军马。斤等议是也。”

帝乃命浩以其前言与斤共相难抑。诸人不复余言,唯曰彼无水草。浩曰:“《汉

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汉人为居,终

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又雪之消液,裁不敛尘,何得通渠引漕,溉灌

数百万顷乎?此言大诋诬于人矣。”

李顺等复曰:“吾曹目见,何可共辩?”浩曰:“汝曹受人金钱,欲为之辞,

谓我目不见便可欺也!”帝隐听,闻之乃出,亲见斤等。辞旨严厉,形于神色。

群臣乃不敢复言。于是遂讨凉州,平之。多饶水草,如浩所言。

乃诏浩总理史务,务从实录。于是监秘书事,以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

伟参著作,续成前纪。至于损益褒贬,折衷润色,浩所总焉。浩有鉴识,以人伦

为己任。明元、太武之世,征海内贤才,起自仄陋。及所得外国远方名士,拔而

用之,皆浩之由也。至于礼乐宪章,皆归宗于浩。

及景穆始总百揆,浩复与宜都王穆寿辅政事。又将讨蠕蠕,刘洁复致异议。

帝愈欲讨之,乃召问浩。浩对曰:“往击蠕蠕,师不多日,洁等各欲回还。后获

尚书,云军还之时,去贼三十里,是洁等之计过矣。夫北土多积雪,至冬时,常

避寒南徙。若因其时,潜军而出,必与之遇。既与之遇,则可禽获。”帝以为然。

乃分军四道,诸将俱会鹿浑海。期日有定,而洁恨计不用,沮误诸将,无功而还。

帝西巡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

问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固。北风迅疾,

宜急击之,须臾必破。若待明日,恐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帝从之,永宗溃

灭。车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洛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

长安北九十里,渭北地空,谷草不备,欲度渭南西行,何如?”浩曰:“盖吴营

去此六十里,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能动?宜乘势先击吴。

今军往,一日便到。吴平之后,回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乏,未便损伤。

愚谓宜从北道。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度渭南。

吴闻帝至,尽散入北山,果如浩言。军无所克,帝悔之。后以浩辅东宫之勤,赐

缯絮布各千段。

帝蒐于河西,诏浩诣行所议军事。浩表曰:“昔汉武患匈奴强盛,故开凉州

五郡,通西域,广农积谷,为灭贼之资,东西迭击。故汉未疲而匈奴已弊,后遂

入朝。昔平凉州,臣愚以为北贼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人,案前世故事,计

之长者。若徙其人,则土地空虚,虽有镇戍,适可御边而已。至于大举,军资必

乏。陛下以此事阔远,竟不施用。如臣愚意,犹如前议,募徙豪强大家,充实凉

土。军举之日,东西齐势,此计之得者。”

浩又上《五寅元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经》

、《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三年成讫。

复诏臣学天文星历、《易》式、九宫,无不尽看。三十九年,昼夜无废。臣禀性

弱劣,力不及健妇人,更无余能,是以专心思书,忘寝与食。至乃梦共鬼争义,

遂得周公、孔子之要术。始知古人有虚有实,妄语者多,真正者少。自秦始皇烧

书之后,经典绝灭。汉高祖以来,世人妄造历术者十余家,皆不得天道之正。大

误四千,小误甚多,不可言尽。臣愍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伪从真,宜

改误历,以从天道。是以臣前奏造历,今始成讫,谨以奏。惟恩省察,以臣历术,

宣示中书博士,然后施用。非但时人,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国家万世之名,

过于三皇、五帝矣。”浩又以《晋书》诸家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

者五十余卷。

初,道武诏秘书郎邓彦海著国记十余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于明元,

废不著述。神伞辏钗娜宿脊椤:萍暗芾馈⒏呲浴⒌擞薄㈥思獭⒎

享、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著作令史太原闵堪、赵郡郄标素谄事浩,

乃请立石,铭载国书,以彰直笔。并勒浩所注《五经》。浩赞成之,景穆善焉。

遂营于天郊东三里,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

浩书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浩于帝。帝大

怒,使有司案浩,取秘书郎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浩服受赇。真君十一年六月,

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

其族。其秘书郎史以下尽死。

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

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氏深以伤恨,

复欲以少女继昏。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氏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浩

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厕中。及浩幽

执,被置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

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

初,浩害李顺,基萌已成,夜梦以火爇顺寝室,火作而顺死。浩与室家群立

观之。俄而顺弟息号哭而出,曰:“此辈吾贼也!”以戈击之,悉投于河。寤而

以告馆客冯景仁,曰:“此真不善也。夫以火爇人,暴之极也。且兆始恶者有终

殃,积不善者无余庆。厉阶成矣,公其图之。”浩曰:“吾方思之。”而不能悛,

至是而族。

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

称“冯代强”,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

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摹楷。

浩母,卢谌孙女也。浩著《食经序》曰:“余自少及长,耳目闻见,诸母诸

姑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供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

常手自亲焉。昔遭丧乱,饥馑仍臻,饣禀蔬餬口,不能具其物用,十余年间,

不复备设。先妣虑久废忘,后生无所知见,而少不习书,乃占授为九篇。文辞约

举,婉而成章,聪辩强记,皆此类也。亲没之后,遇国龙兴之会,平暴除乱,拓

定四方。余备位台铉,与参大谋。赏获丰厚,牛羊盖泽;赀累巨万,衣则重锦,

食则粱肉。远惟平生,思季路负米之时,不可复得。故序遗文,垂示来世。”

浩弟简,字仲亮,一名览。好学,少以善书知名。道武初,历中书侍郎,爵

五等侯,参著作事。卒。简弟恬,字叔玄,小名白。位豫州刺史,爵武阳侯。坐

浩伏诛。

宏祖悦,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齐名。谌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

皆尽其妙。谌传子偃,偃传子邈;悦传子潜,潜传子宏。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

卢之书。宏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妄染,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为世

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始宏因苻氏乱,欲避地江南,为张愿所获,

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于时,盖惧罪也。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

浩家书,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于允集。

初,宏父潜为兄浑等诔手笔本草,延昌初,著作佐郎王遵业买书于市,遇得

之。年将二百,宝其书迹,深藏秘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将以遗黄门郎崔季舒,

人多摹拓之。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见潜书,以为过于浩也。

宏弟徽,字玄猷,少有文才,与勃海高演俱知名。历位秘书监,赐爵贝丘侯。

乐安王范镇长安,选旧德之士与范俱,以徽为平西将军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