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史-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滑州总管。

密引兵而西,遣记室参军李俭朝于东都,执弑帝人于弘达以献越王侗。侗以

俭为司农少卿,使召密入朝。密至温县,闻世充已杀元文都、卢楚等,乃归金墉

城。世充既擅要权,乃厚赐将士。时密兵少衣,世充乏食,乃请交易。邴元真等

各求私利,遽劝密,密许焉。初东都绝粮,人归密者日有数百,至此得食,降人

益少。密悔而止。密虽据仓,无府库,兵数战不赏,又厚抚初附兵,于是众心渐

怨。时邴元真守洛口仓,性贪鄙。宇文温每谓密曰:“不杀元真,公难未已。”

密不答。而元真知之,谋叛。杨庆闻而告密,密因疑焉。会世充悉众来战,密留

王伯当守金墉,自就偃师,北阻芒山以待之。世充令数百骑度御河,密遣裴行俨

等逆之。会日暮,行俨、孙长乐、程咬金等骁将十数人皆重创,密甚恶之。世充

夜潜,诘朝而阵,密方觉之。狼狈出战,败绩,驰向洛口。世充夜围偃师,守将

郑颋为其部下,翻城而降世充。密将入洛口仓城,元真已遣人引世充。密阴知之,

不发其事,欲待世充兵半度洛水,然后击之。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

悉已济。密引骑而遁,元真以城降世充。

密众渐离,将如黎阳。人或曰:“杀翟让之际,徐世勋几死,其心安可保?”

密乃止。时王伯当弃金墉城,保河阳,密自武牢济,归之。谓曰:“久苦诸君,

我今日自刎以谢众。”众皆泣,莫能仰视。密复曰:“诸君幸不相弃,当共归关

中。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其府掾柳燮曰:“明公与长安宗族,有畴

昔之遇,虽不陪起义,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国不战而得京师,此公之功也。”

众咸曰:“然。”密遂归朝,封邢国公,拜光禄卿。寻奉使出关安抚,至熊州而

逃叛,见杀。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徙居夏州。父莫豆干,保定中,以贵

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贵母初孕贵,梦老人抱一子授

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贵少从师受

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也!”魏正光末,破

六韩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邕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后从尔朱荣禽葛荣于滏口,

加别将。又从元天穆平邢杲,转都督。元颢入洛,贵率乡兵从尔朱荣有功,封革

融县侯。除郢州刺史,入为武卫将军、关内大都督。从魏孝武西迁,进爵化政郡

公。贵善骑射,有将帅才。周文帝又以宗室,甚亲委之。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长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将尧雄、

赵育、是云宝率众二万攻颍川。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雄等去颍

川四十里,东魏行台任祥又率众四万,将与雄合。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若贺若一陷,吾辈坐此何为?”遂入颍川。雄等稍进,贵率千人背城为

阵,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任祥闻雄

败,遂不敢进。贵乘胜逼祥,败之。是云宝亦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

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宕昌王梁弥定为宗人獠甘所逐,来奔。又有羌酋傍乞铁忽,因梁仚定反后,

据有渠株川,拥隶数千家,与渭州人郑五丑同反。周文令贵与豆卢宁、史宁讨之,

贵等禽斩铁忽及五丑,史宁又别击獠甘破之。乃纳弥定,并于渠株川置岷州。朝

廷重功,遂于粟坂立碑,以纪其绩。

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易反于盐亭,攻围隆州;

而隆州人李拓亦聚众反,开府张道应之。贵乃命开府叱奴与牧隆州,又令开府成

亚击拓及道降之,并送京师。除益州刺史,未就拜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

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

进封许国公、邑万户,旧爵回封一子。迁大司空,行小冢宰,历大司徒,迁太保。

贵好音乐,耽奕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末,使

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子善嗣。善纮厚有武艺。大象末位上柱国,封许国公。隋文帝受禅,遇之甚

厚,拜其子颖上仪同。及善弟忻诛,并废于家。善未几卒。

颖,大业中,位司农少卿,后没李密。善弟忻。

忻字仲乐,幼而敏慧,为童儿时,与群辈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

命者。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恒谓所亲曰:“自古名将,唯以韩、白、

卫、霍为美谈,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使与仆并时,不令竖子独擅高名。”年

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以忻骁勇,

请与镇玉壁,以战功加开府,进爵化政郡公。从武帝攻拔晋州。齐后主亲总兵,

六军惮之,欲旋。忻谏曰:“以陛下之圣武,乘敌人之荒纵,何往而不克?若齐

人更得令主,君臣协力,未易平也。”帝从之,乃战,遂大克。及帝攻陷并州,

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曰:“破城士卒轻敌,

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今破竹形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

拔晋阳。齐平,进位大将军。寻与乌丸轨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进位柱国,除豫

州总管。

隋文帝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迟迥作乱,以忻为

行军总管,隋韦孝宽击之。时兵顿河阳,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颖密谋进取者,

唯忻而已。迥遣子惇盛兵武陟,忻击走之。进临相州,迥遣精甲三千伏野马冈,

忻以五百骑袭之,斩获略尽。进至草桥,迥又拒守,忻以奇兵破之,直趋邺下。

迥背城结阵,大战,官军不利。时邺城士庶观战者数万人,忻谓左右曰:“事急

矣,吾当以权道破之。”于是时观者走之,转相腾籍,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

“贼败矣”。众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及平邺,以功迁上柱国。文帝谓

“尉迟迥倾山东之众,连百万之师,公举无遗算,策无全阵,诚天下英杰也。”

进封英国公。

自是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后拜右领军大将军,宠顾

弥重。忻解兵法,驭戎齐整,当时六军有一善事,虽非忻建,在下辄相谓曰:

“此必英公法也。”其见推服如此。后改封祀国公。上尝欲令忻击突厥,高颍曰:

“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甚有威名,上

由是微忌之,以谴去官。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

然后中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家口籍没。忻弟恺。

恺字安乐,在周以功臣子,年三岁赐爵双泉伯,七岁进封安平公。恺少有器

局,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文,多伎艺,为名公子。累迁

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隋文帝为丞相,加上开府,近师中大夫。及践阼,诛宇

文氏,恺亦将见杀,以与周本别,又兄忻有功,故见赦。后拜营宗庙副监、太子

左庶子。庙成,别封甑山县公。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

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及决渭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后拜

莱州刺史,甚有能名。坐兄忻诛,除名于家,久不得调。

会朝廷以鲁班故道,久绝不行,令恺修之。既而上建仁寿宫,右仆射杨素言

恺有巧思,于是检校将作大匠。岁余,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

文献皇后崩,恺与杨素营山陵。上善之,复爵安平郡公。炀帝即位,迁都洛阳,

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都制度,穷极壮丽。

帝大悦,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欲夸戎

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帝大悦,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上容卫者

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帝

弥悦,前后赏赐不可胜纪。

是时将复古制明堂,议者皆不能决。恺博考群籍,为明堂图样奏之。又以

“张衡浑象用三分为一度,裴秀舆地以一寸为千里,臣之此图以一分为一尺,推

而演之”。又引于时议者,或以绮井为重屋,或以圆楣为隆栋,将为臆说,事不

经见。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为议曰:

臣恺谨按《淮南子》曰:“昔者神农之御天下也,甘雨以时,五谷蕃植,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

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燥湿不能伤,迁延而入之。”臣恺以为上古朴略,创

立典刑。《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黄曰

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注云:“唐虞之天府,夏之世室,殷

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尸子》曰:“有虞氏曰总章。”《周官考工记》

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博四修一。”注云:“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

步,合堂修十四步,其博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博十七步半也。”臣恺案:三王

之世,夏最为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何因夏室乃大殷堂?相形为论,理

恐不尔。《记》云:“堂修二七,博四修一。”若夏度以步,则应修七步。注云:

“今堂修十四步。”乃是增益《记》文。殷、周二堂,独无加字,便是义类例不

同。山东《礼》本辄加二七之字,何得殷无加寻之文,周阙增筵之义?研穷其趣,

或是不然。雠校古书,并无“二”字。此乃桑间俗儒,信情加减。《黄图》议云:

“夏后氏益其堂之大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杼间。”马宫之言,止论堂之

一面。据此为准,则三代堂基并方,得为上图之制。诸书所说,并为下方,郑注

《周官》,独为此义,非直与古违异,亦乃乖背《礼》文。寻文求理,深恐未惬。

《尸子》曰:“殷人阳馆。”《考工记》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

三尺,四阿重屋。”注云:“其修七寻,五丈六尺。放夏周,则其博九寻,七丈

二尺。”又曰:“周人明堂,度和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

室,凡室二筵。”《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之庙,复庙重檐。”郑注云:“复

庙,重屋也。”注《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礼图》云:

“于内室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