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式秘书2-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视塔建成以来,如何为上海城市增色,又如何吸引中外游客,成为当代新上海的重要地标。廖志国受其启发,马上设想阳江也应有一处这样的地标。于是,结合自己主抓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新兴崛起的现代服务业,“航母城”构想便脱颖而出。 
  花费十几亿元巨资,在阳江建这样一座集商贸、办公、金融于一体的超大型建筑,是否具备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对此,阳江上下争议很大,甚至市委市府领导层意见也不一致。 
  可是,廖志国却不管那么多,坚持强行上马。凭借主管城建的便利,充分运用地产置换、建筑商垫资等政策,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就使一座占地三百多亩、建筑面积十多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很快建成竣工。而且,早在建设初期,他就组织有关部门南上北下,广泛进行招商引资,成功游说了数十家跨国企业、上市公司签约进驻。“航母城”甫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成功,他的副市长职务前边,很快添加了市委常委和常务两个名称,从而使之距离期望中的主官大大跨近了一步。项目投入运营后,他当仁不让地兼任了董事长,成为这个国资控股企业的最高统帅,继续享受其光芒的辐射。 
  说到“航母城”,自然少不了苏婧婧的身影。苏婧婧喜欢插手政事,强力介入、干预廖志国的工作,这在阳江官场几乎是公开秘密,也因此,人们私下送她一个雅号——“千手观音”。据说,早年苏老主席活跃政坛时,苏婧婧母亲担任中学校长,也是个对政治极具兴趣且话语欲强的女人,苏家餐桌便成为议政的重要所在。等到廖志国成为苏家女婿了,苏婧婧便接过亡母的衣钵,只是她对政事本身兴趣不浓,而对权力的交换与物化功能情有独钟。当年,廖志国在县里主政时,每逢重大人事调整,苏婧婧都要夜以继日接待访客,常常忙得废寝忘食,每次都不免累得小病一场。至于廖志国主抓的那个“航母城”工程,从拆迁到基建、装修,及至后来的招商引资,廖志国在前边忙乎,苏婧婧则在背后忙碌,几乎每个环节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结果,阳江市政府换届前夕,正当廖志国踌躇满志以为稳坐市长宝座之际,几封人民来信给了他致命一击,内容主要涉及“航母城”工程背后的种种弊端,而且全是真枪实弹。是时,廖志国面临的境况之艰难与危急,与一江之隔的冯开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冯开岭这边出了问题,虽说有省委杨副秘书长、组织部年副部长几个人帮忙,可毕竟那些人在省里职位偏低,能量有限,只能采取偷梁换柱之类的办法,让秘书黄一平及其姐夫王大海顶包。廖志国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化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前边说过,苏老主席在官场时间长、根基深,尽管眼下老态龙钟、神志不清,可老人家树倒架子在、虎伤余威存,很多关系并没有失效。况且,在N省官场上,阳江籍官员不仅势力很大,而且相互勾连非常紧密,紧要关头都会齐心协力共解危难。早年间,省级机关里曾经流行一句话——得罪什么人千万别得罪阳江人,巴结什么人不如巴结阳江人。这种状况的形成,最早应当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其时,改革开放起步不久,中央高层重视各种经济发展的典型,阳江辖区由于乡、村办企业一枝独秀,因此而带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很快成为全省、全国的典型。此后这二十来年,经济发展指标往往成为官场晋升的风向标,阳江籍官员开始形成快速晋升的良性循环。省里几套班子里,不仅讲一口软糯阳江方言的官员越来越多,而且渐渐形成一个规律:只要在阳江党政主官位置上干那么两三年,很快便被提拔重用,有时即使本省暂无位置,也会被调到外省市,或者干脆直达中央部委。谙熟政局结构者皆知,所谓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容易体现在官场,何况阳江人天生就喜欢拉扯攀附、相互奥援。由此,一人提拔带动众人,马上就产生了独特的“阳江籍官员生物链”。而在这些被提拔重用的官员里面,自然有好多是苏老主席当年的部属。如此一来,廖志国所面临的这点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呢? 
  省委梁副书记,正是苏老主席当年的部下。 
  当年,苏老主席担任市委副书记,兼任组织部长,梁副书记还只是下边郊区的区委副书记。期间,省里要求上报一批后备干部名单,其中有一个赴美国培训半年的名额。时任市委书记是个刚刚就职的外来干部,对阳江官员情况不熟,便全权委托苏老主席主持推荐选拔。平时深得苏老主席赏识的梁副书记,成了那个幸运儿。从美国培训回来不久,梁副书记就被省里调去担任团省委书记,之后从宣传部长、纪委书记直至现职。可以说,没有苏老主席的鼎力帮助,梁副书记的升迁至少不会这么快,其官位也不可能达到眼前的高度。 
  很多人喜欢用官官相护来指责官场现状。其实,对于不少官员来说,能够知恩图报、知道惺惺相惜,已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良品德。像梁副书记这样的领导,在老领导女婿遭遇困境之际,勇于伸出援手鼎力相助,比之更多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之徒,殊为宝贵。 
  廖志国的事情,正如冯开岭的问题一样,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实。可是,因为有了梁副书记的关心,一切又都迅速变得模糊、不确切,直至转化为误会、诬告、谣传、莫须有。只不过,舆论汹汹,不可过于逆势而上,只好由阳江调阳城易地提拔,让廖同志暂时委屈一下。 
  办完这件事情,梁副书记不仅还了苏家一份人情,自己羽翼之下也多了廖志国这样一位铁杆忠臣,一举两得。官场情谊,有时就是通过血与火的实战锤炼,逐步变得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一个月前,梁副书记阑尾炎发作,先是住院手术治疗,后又专门在省城一处温泉疗养院休养。期间,廖志国除与洪大光一道,代表阳城市委市政府专程看望以外,还偕同夫人苏婧婧两度悄悄登门,其中一次是以晚辈身份表达敬意,一次是代表苏老主席叙以旧谊。同时,廖志国还以阳城市长名义,郑重向梁副书记发出邀请,请他到阳城休养、散心。梁副书记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表示一定抽空成行。 
  前几天,廖志国又给梁副书记家里打过电话,再次发出诚挚邀请,那边答复说可以考虑,如果近期时间允许,当利用某个双休日来阳城看看。因此,廖志国以梁副书记欲来为由,不敢随便离开阳城,并不全是有意诳骗苏婧婧。 
  不过,只有秘书黄一平知道,廖志国推掉北京之行,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周日下午,阳城中专有一场网球比赛,廖志国是特邀嘉宾。这场球赛本身也许并不重要,只是省内几家中专学校的友谊赛,可关键是邀请者身份特殊,廖志国无法拒绝。这个邀请者,乃阳城中专团委书记、英语老师杨艳。 
  
中国式秘书2 第四章 24(1)
廖志国结识杨艳老师,如同黄一平遇到郎杰克一般,也是非常偶然,或者说是天意使然。 
  关于结识杨艳,还得从上周廖志国的那个专题调研说起。 
  筹划中的“鲲鹏馆”项目,在黄一平的精心组织下,各路新闻媒体一齐发力,多种路径殊途同归,吹风、预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廖志国从欧洲出差回来后,一看宣传舆论动起来了,而且搞得非常热闹,满意之余提出搞一次调研,一来他作为市长应该有个姿态,二来也需要借此促动一下规划、城建、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 
  “不要通知任何单位,也不带其他人,就我们两个随便跑跑,走到哪里算哪里。”廖志国吩咐黄一平。 
  黄一平猜测,廖志国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养成了比较务实、随意的作风,不太讲究那种应景式的排场。这次调研,多少带点微服私访的味道,意在掌握真实信息。 
  首站先奔规划局。早晨九点上班,廖志国与黄一平八点四十五就到了。规划局的大楼是在护城河风景带边上,左傍清澈护城河,右临阔大青翠的绿地,占据了市区最好的位置。区区三四十个人的编制,一幢别墅式四层办公楼,居然还装了两部电梯。保安不认识他们,黄一平上前出示了市府工作证,却没有表明具体身份。在走廊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身穿统一制服的保洁工,有的在清扫卫生,有的拎着开水瓶,还有的在给各个办公室浇花。一路走下来,廖志国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 
  直到九点十五分,局领导们才陆续上班。局长于海东来得最晚,一看廖志国和黄一平站在走廊上,马上脸色由红转白,终至铁青,大夏天本来天气就闷热,额头上的汗说下就下。 
  黄一平和于海东是老交情,原本都是冯开岭麾下的干将,曾经一起参与过好多机密。年前因为那场风波,算是树倒猢狲散,彼此慢慢疏远。尤其是黄一平下放党校期间,于海东既是自顾不暇,也是有意避嫌,竟然一次也没和他联系过。三个多月前,黄一平再回市府,于海东又主动靠了上来,电话里话不投机显得尴尬,就改用短信,还时常给黄一平送点烟酒茶之类的小礼品,其中也包括上次帮冯开岭转交的毛尖。本来,廖志国决定视察规划局,黄一平应当悄悄打个电话给他,毕竟大家曾经是同船上的渡客。可是,黄一平还是有些拿不准,廖志国的这个举动,是否也有考察自己的意思呢?对于这个于海东,廖志国自然知道其与冯开岭的铁杆关系,如果万一他觉察到黄一平的通风报信之举,岂能不产生联想甚至误会,进而对黄一平的忠诚产生怀疑。因此,他还是没有多这个事。现在看到于海东难堪,心生怜悯之余,多少也有点感觉不安。 
  在规划局办公楼上,廖志国几乎逐层楼、每个房间都转遍。看过星级酒店般豪华的职工食堂,又来到设施一流的健身休闲中心,再踏入偌大的现代化视频会议室,廖志国嘴里啧啧有声,还意味深长地问于海东:“你们局总共多少人?” 
  于海东自然知道问话背后的意思,硬着头皮回答:“正式职工四十二,临时工和借用人员四十五。” 
  “唔?”廖志国这个习惯性口吻,陡然加重了至少两个八度,拖长了若干音节。 


  跨进于海东的办公室,廖志国有意在那宽敞的空间里大步走了两个来回,口中念念有词似在数一二三四,然后又分别在柔软的真皮沙发、大班椅上坐了坐,还刻意用力压了压,令一旁站着的于海东坐立不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中国式秘书2 第四章 24(2)
好不容易回到正题,召集班子成员听取汇报,于海东们早已经心力交瘁,不知所措。 
  由于有了前边的这段前奏,于海东的汇报就显得结结巴巴。廖志国也不想听他照本宣科,干脆直接提问,有的要求介绍概况,有的则要求提供具体数据。 
  廖志国在阳江分管城建、规划多年,提出的问题自然切中要害,于海东回答时既不敢随便糊弄,很多数据却又一时说不清楚,满头满脸的汗真是如雨一般。 
  “以前在阳江工作时,一直听说阳城的城市规划搞得很好,也经常在报纸、杂志、电视上看到你们的光辉形象,上头领导来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