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朝一梦-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上斩了,二是倒戈与诸侯合纵,共同伐秦,最后割地称王,南面称孤(孤和寡人,这都是王的自称)。您自己考虑吧!” 
章邯也是有私心的人,是自己称王称孤,还是像李斯那样被腰斩于市,他在天堂和地狱的门口稍微徘徊了一下,就立刻积极要求进步了。他派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军侯名字叫“始成”的,去找项羽,说:我要进步!
可是项羽也许不愿意降服秦军主力的功劳被陈余抢了去,于是并不积极配合他进步。
项羽派出蒲将军在漳河南岸,把秦军狠揍了一顿。章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就在漳河南北做无目的的布朗运动。项羽军又在漳河的支流汙水岸边,把他更大揍了一顿。
章邯被揍得实在是着急了,再次派人见项羽,积极要求进步。
 项羽发现自己的兵粮已经不多了,而且章邯确实已经向自己臣服了,就接受了他投降的请求。在受降仪式上,章邯发表了自己的投降感言:深深地自责了自己助纣为虐的长期历史错误,然后说起中性丞相赵高迫害前线将士的丑恶罪行,最后说到自己上有衰亲、下有弱息,此时恐怕已经全部被赵高族灭了,他不禁泫然流泪。
 尽管章邯罪大恶极,他杀了项羽的叔叔项梁,但项羽饶恕了他,应该算是幸运知足了。尽管如此,他的眼泪还是流出来了,和嘴上早以等待在那里的鼻涕汇合了。
看着章邯悱怀戚戚,泪眦荧荧,项羽不禁动了英雄相惜之意,于是宣布章邯为封地在关中雍城的雍王,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在这时候项羽已经不再称上将军了,诸侯诸将都已经自然而然地开始称他项王了。所谓雍,就是秦的老祖宗发祥地雍城,今陕西凤翔,从前秦穆公一度定都过的。章邯势必要先帮着诸侯西征,攻破关中,才能得到自己的这块封国。
虽然有看章邯流泪而感情用事在里边,但是封降将章邯为王,未尝不是对六国攻秦事业有利无弊的选择。
这时候的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06年的夏季八月。从项羽章邯首次会战以来,八个月过去了——看来,项羽也确实是吃不掉章邯,所以才拖了八个月之久,最后以章邯二十万余众投降告终。如果不是赵高逼得章邯投降,形势也许还能支撑,实际上章邯的二十万秦卒并不甚愿意向六国投降。这时候项羽与诸侯联军已不断膨胀,共计四十万人之众。章邯、司马欣的秦降卒约二十余万人。秦汉之际的中国战斗之士,大约全在这里了。
累计六十万人的空前绝后的数字,开始向中原以西的函谷关方向挺进。而与此同时,在南线作战的刘邦将军,也已经从不足人马一万发展到近十万之众,经过一路迤逦艰苦西进,在本月开始攻击秦本土东南要塞武关,并将武关攻破!
将军扬笑军吏贺,巨鹿武关凯歌传。
大雁胜利的叫声,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头顶飞过,带走季节,带走荣耀,带走战场上的亡灵,带走风情万种的岁月,使我们获得秦汉之际的中端,一个暂时的喜剧定格。

而这时候,唯一不愉快的,是赵国前大将军陈余。自从诸侯军联手解困巨鹿之围以后,张耳、陈余这对原本父子相待的大贤人名流,就开始见面非常尴尬。张耳问大将军陈余说:“赵王与我被困数月,你拥数万之众,在北边坐视不救,这岂是当初我们号称刎刭之交时的所望吗?而且,张黡、陈泽两位将军出城求救,你没看到吗?”
陈余铁青着脸说:“我当然看到了。”
“那么这两个人如今在哪里?”
“他俩要和我一起赴死,以死兑现信诺。我答应了他们,让他们带领五千步卒先试着攻秦军,结果杀进去就全没出来。”
张耳想问,那你为什么不接着挥军进攻,话到嘴边又忍着咽回去了。
 但是张耳脑子里的另一个念头则怎么也咽不下,那就是,他怀疑张黡、陈泽并不是攻秦军而死,而是被陈余处死了。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张耳总是找机会就盘问陈余:“张黡、陈泽到底是怎么死的,真是秦军杀的吗?我怎么问了王离没有这个情况啊?”
 一次在燕饮的时候,张耳又当着宾客这样问。陈余终于恼怒了,说:“想不到足下对我的怨望如此之深!”他认为张耳是对自己当大将军有意见了,于是解脱下怀里的黄金大将军印,连着系印的绶带,推给张耳说,“你以为我是非舍不得这个大将军职位吗?”
 张耳也一下子很惊愕,本能地推脱不接受。陈余把印绶一把放在张耳的案上,说:“对不起我要上厕所!”
 古人经常要上厕所。有时候似乎不需要上厕所时也要去,就好像说我要出去抽口烟。当时没有香烟,去厕所里呆呆就等于去走廊里抽口烟,同样起到冷静休整的作用。
陈余从厕所里抽完烟回来,惊愕地发现张耳已经把黄金印像随身听那样挎在自己腰里了。原来,他出去的这一空,张耳的宾客劝张耳说:“现在陈余将军主动把印给您,您不拿着,是白白浪费了上天给您的一个好机会呀。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上天会事后责怨你的。赶紧挎起来吧。”
于是张耳老头子就把MP4挎起来了,立刻看上去年轻了很多。陈余傻眼了,他原以为自己这么表示一下激愤,张耳能够意识到他的行为已经跨越了边线(cross the line)而从此有所收敛,并且陈余也借机表现一下自己的歉意。毕竟从前不救赵王张耳是不对的,我愿意去位以示自责,但这只是意思意思的。不料张耳这个贪心不足的老家伙竟真把将印趁机夺了!
陈余说不出话来,只道了一声:“臣就此别去!”说完低着头急趋而出,
陈余的兵就算归了张耳了。陈余带着几百个追随者,没有事情干,就跑到附件的河流湖泊里打渔打猎吃着玩。
这时候正是八月,轰轰烈烈的巨鹿鏖战在本月降落帷幕,章邯投降,六十万大军在夏日骄阳下向西,而陈余却被剩在北方的一片雨中。有什么比一场烟雨里断断续续的等待瞻望更加接近人生尴尬的实质呢,大地上铺着绿色的裙子,这种等待也许比上一个夏季更加漫长,也许比一生更无边际,所以他告诫自己必须安息心境,像草色一样平展如垠。  

正文 大团圆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复杂特殊的王朝!尽管它犯了诸多种种错误,但秦政府的进取精神和民众的自由独立意识,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勇气,都是后代所不能比拟的。这个朝代的迅速灭亡却也跟人们普遍具有自由意识、皇权专制尚不习惯有关,根本上又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幸的规律使然(分封制向皇权专制急剧过渡中分封制不可避免的历史惯性反弹,这一历史进程规律是亡秦的主要原因)。
秦人的进取精神,从帝国统治者到一般民众,皆远远超过后代。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活力的人群。后来所谓汉唐精神,其实际就是秦的这种进取精神。
遗憾的是,秦帝国统治者的进取精神,导致了帝国人力物力的耗竭和崩溃;而民间的进取思变,又进一步加强了帝国的不稳定。所以,秦的缔造,成之于进取,又败之于进取。
但是我们仍然以此为自豪。
世界知道中国的赫赫大名,就是从秦开始,并且一直习惯用秦指代中国。后来印度人把中国称为支那(Cina),就跟“秦”字一音有关。当然,中国也被叫做新浪——罗马人把中国叫做Sina——新浪。不管是支那还是新浪,大约都是从“秦”音转变来的,而最终演变成China。Sino…这个词根是中国的意思。而sinology是汉学的意思,也是源自“秦”这个字的发音吧。“秦”字成为西方人对中国的代称,是因为秦人通过陇西抵达中亚的一条“皮毛之路”(丝绸之路的前身)与西方文明进行了远距离传播交流。秦的光辉魄力,正是无可抹杀。  

附录 附记一 “坑”儒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呢?

秦政府一直是不同程度地信用儒生的,并是不要“坑掉”他们。秦始皇一直到死,身边都聚集着很多儒者色彩的“博士”。这些儒者色彩的博士常在御前议事,跟丞相、皇帝一起交互发言,可见其地位满高。
秦政府的文件中,也并不是一味强调刑罚,它也注重伦理秩序的建设,非常强调儒家的“忠”“孝”道德观念,某些刑罚条款中格外体现了奖励“孝”的原则,而政府布告上则突出了“忠”,要求官吏“宽容忠信”“宽以治民”(秦简《为吏之道》),这些都是儒家的学说字眼。当秦始皇巡游泰山琅琊等处的时候,留下的刻石文字也有“专隆教诲、男女礼顺”字样,与儒家观点相合。总之秦始皇和后代许多君王一样,属于实用主义者,并不专采一家,他是儒法并用,当然以法家为主。
 秦二世胡亥发言说话时,甚至也反复显示自己奉行“忠、孝、义、德”这些东西作为做人的最高原则,而这些东西无一不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后来扶苏、蒙恬被赐死,罪名竟也分别是“不孝”和“不忠”。看得出来,秦王朝的整个统治集团的内部,是或多或少染有儒家的价值观与教义的。秦朝廷有博士官,《李斯列传》记载:“秦既焚书,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余人。”郎是可以贴近皇帝的官。而孔子九世孙孔鲋,通六艺,秦始皇甚至将他召封为“文通君”,是封君级别的高爵了。
 后来,到了秦二世时代,陈胜吴广起义了,对于这样的大事胡亥需要召人来询问对策,被召来的人竟也是一帮“博士诸儒生”!人数多达三十余人。可见从秦始皇到秦二世时代,儒生们一直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秦政府的高级决策层中。
 所以,说秦王朝专意迫害儒家,这是错误的。“坑儒”的说法更是后人的讹传。
《史记》里原本说的是“坑术士”。《汉书》说道也是“杀术士”。同一时期另一个汉朝人“伍被”则依旧说是“杀术士”。至于后代司马光、苏东坡这些比较严谨的文人,也都是说“屠术士”。
 当然,有些史料上(比如《史记》)也说到坑“文学方术士”,或者“诸生”这样的字眼,似乎被坑者也含有一些儒生。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史记》上很关键的一句,经过在咸阳排查,“议论不合者”460人,才被坑掉。也就是说,坑的实际是政见不合者,而不是以“学儒”作为排查出来坑掉的标准。“议论不合者”、政见不合者,这近乎于反对政府者,在专制时代永远是要挨坑的,不管是落在什么朝代,落在哪个皇上手里,也不管他是学儒还是学法,这么做固然不是好事,但也似乎不必对老秦的这么做就过分大惊小怪,而且是区区460人。
 事实上,儒家向来柔顺,儒学最核心就是强调崇君和等级,哪个皇帝不知道这是好事。秦始皇会不知道对此可以加以借用?!历史上有非跟儒家过不去的皇帝,我不相信。 
 另外,坑杀460人,这个数目并不大,它只是偶然一次杀戮行动,而不是一场广泛的政治打击运动。史家和学者不应该对此事大惊小怪。只是史料上没有把这些被坑者的“错误言行”记载下来,使得大家似乎觉得这是完全无辜的人。当然,他们用现在眼光来看,是无辜的人。但在那个时代呢,如果他们的言行被记录下来了,恐怕换了后代的100个皇帝,90个都得说杀!
 
 最后还要罗嗦一下。
 儒者虽然一定程度进入了秦统治班子,但毕竟没有太受重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跟儒术在当时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