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御用闲人-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来不及回答,门吱嘎一声开了。嗖嗖的寒风直往房里灌,众人不禁回过头去张望。只见一位福王的奴仆匆匆进来,来不及掩上门就奔到王爷面前,低声耳语着什么。
    “诸位,失陪一下,本王去去便回。”赵微笑着冲众人一拱手,向屋外走去。漫天大雪中,一个红点分外醒目,奴仆替赵披上斗篷,两人踏着雪向那个红点走去。呼呼的寒风,卷起片片雪花,四散飘舞。
    走得近了,才发现,那是一位穿着红色披风地女子。一动不动的矗立在雪地中,就是这一点红,让一望无际地白雪,也失去了风采。
    “婢子见过王爷,王爷万福。”那女子欠身施礼道。或许是天气过于寒冷,她用一块丝巾遮住口鼻以抵御风寒,以至于看不清她的容貌,不过光凭那双眼睛,就可以推断,这女子年纪,当在二十以下。
    “嗯,来时留意了么?千万不要出什么差池。”赵捂着帽沿说道。
    “王爷放心,婢子省得。我家姑娘让我转告王爷,所嘱之事,她必定全力办妥。此外,还有一件要事,姑娘千叮咛,万嘱咐,出婢子之口,入王爷之耳,绝不可有第三人知道。”那女子说话的声音婉转动听,想来是个可人儿。
    赵微微点头,随即探出头去,侧耳倾听,那女子随即在他耳旁轻声说道:“姑娘在那阉人酒醉之后听到一句重要的话,他自得的言道‘我因一句胡话,而得今日之富贵’。姑娘再旁敲侧击之时,他却三缄其口,再不多说,似乎其中另有隐情。”
    赵听罢,神色凝重,但马上收回身子,对那名女子说道:“甚好,你速速回去,切勿泄露行踪。转告你家姑娘,一切拜托她了。”
    那女子略施一礼之后,悄然退去,不多时便消失在茫茫雪海之中。
    “因一句胡话而得今日之富贵?什么意思?王欢胡说了什么?众所周知,王欢能有今日地地位,主管内务,是因为他的身份与别人不同,他是王钰的族侄,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玩伴。他得到王钰的寄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怎么会说因为一句胡话而得今日之富贵?”赵思之再三,不得要领。
    “罢了,回去。”摇了摇头,赵说道,看来这个情况没有什么价值。
    主仆二人转身向佛堂走去,可那位奴仆刚走没两步,就一头撞到了王爷的身上。而奇怪地是,赵并没有对他这个举动生气,而是呆立当场,魂游天外。
    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破绽!王欢是王钰地侄子,对吧?李师师是王钰的堂姐,对吧?那王欢也就应该是李师师的侄子,没错吧?为何在王钰没有出现之前,王欢从来没有提起过此事,要知道,跟李师师搭上关系,会比跟后来的王钰搭上关系,更为有利。如果王欢真是王钰和李师师的侄子,他再先王钰一步和李师师相认的话,或许,就没有后来王钰的发迹了。
    可王欢身在宫中,徽宗皇帝与李师师有染,莫说是宫中,就是民间也是传得沸沸扬扬,他岂能不知?而李师师本姓王,出身来历,人所共知,他岂能不知情?但他没有与李师师相认,而是后来和王钰相认,这是为什么?
    只有一个解释,他不是李师师的侄子,那他既然不是李师师的侄子,而李师师又是王钰地堂姐,这说得过去么?更奇怪的是,王钰为何认下了这个侄子?他在掩饰什么?
第一百九十三碗 赵广拼死上金殿
    资政殿。
    净鞭三响,召唤文武百官入朝。文武大员各持笏板,踏入资政殿内,按品阶列队。大臣队列里面,近两年来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中央决策机构经历了王钰安排的大换血。徽宗钦宗时期的老臣,已经屈指可数了。大多身居闲职,作为一个象征。
    “相父摄政王到。”殿头官一声高喝,金冠束发,龙袍罩身的王钰昂首阔步的踏入殿中,他的腰间,仍旧系着那把蒙古弯刀。曾有大臣表示异议,认为他不应该带着武器进殿主持朝议,但他仍旧我行我素。
    经过一个又一个大臣的身边,眼睛望着玉阶之上那把金交椅,王钰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捧场,或许再过不久,他的名号前面不就用再加上“相父”两个字用作区别了。走到金椅之前,转身坐下,文武大臣齐齐参拜,高呼千岁。这几乎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差的只是“千岁”和“万岁”而已。
    扭过头,看了一眼那把空缺多时的“太叔公摄政王”交椅,王钰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复杂的神色,但转眼之间,便恢复平静,手按刀柄,开始主持今天的早朝。日复一日,早朝都在不断的重复着,军国大事永远没有停止的一天,这么大一个国家,事务多如牛毛。
    “臣启奏王上,广西卫指挥使杨效祖上报,上月十一于广西境内捕获原江南东大营副总管黄信,在押解进京的途中,黄信咬舌自尽。请王上示下,如何处理后事?”兵部尚书吴用出班奏道。
    “黄信?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终究还是伏法了。”王钰笑道。当年赵构起事谋逆。江南东大营危急,身为指挥使兼副总管,号称“镇三山”,却是临阵脱逃,以至江南东大营被攻破,南府军蒙羞,死伤惨重。还算他知道廉耻,没有脸回京见自己,在半路上就自尽了。
    “葬了吧,一死百了。他的家属是如何处置的?”王钰问道。
    “回王上,当初黄信临阵脱逃,被罢免一切官爵,其家属也获罪充军,现在孟州牢城服刑。”吴用回答道。
    略一思索,王钰叹道:“罢了,人都去了。赦免他的家人,让他们回原籍吧。等等,他跑到广西去干什么?”
    “回王上,据杨效祖上报,黄信企图逃出国境,往交趾国投奔柴桂。在边境上被官军捕获。据说捕获黄信之时,他衣不蔽体。形容枯瘦,十分狼狈。”吴用奏道。王钰不禁惋惜,黄信一念铸成大错,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的战役又非他指挥失误,丢了东大营,即使回京请罪,自己难道会置他于死地么?
    “王上,仍旧赦免他的家人么?”吴用再度问道。他猜测王钰在得知黄信欲往交趾国投奔柴桂之后,有可能会改变主意。
    “当然,孤一言既出,岂有收回之理?”王钰笑道。正欲再问众位臣工有无奏章时,值事太监匆匆而入,立于王钰之下地王欢见到之后,走下殿去,那名值事太监与他耳语一番,只见王欢眉头一皱,往殿下看了一眼。几个大步窜上玉阶,在王钰耳朵说道:“王上。太叔公摄政王抱病来朝。”
    “什么?他不是……”王钰大吃一惊。
    “已经过了崇门,正往资政殿来。听说他已经不能行走,是由家奴抬着来的。”王欢小心翼翼的说道。此事大出王钰意料之外,好个赵广,拖着一口气不肯闭眼,居然跟我来这么一手。他在油尽灯枯之际,强撑病躯进宫,意欲何为?
    “王上,是否让人拦截?”王欢见王钰沉吟不语,从旁提醒道。
    “本王说过拦截么?”王钰白了他一眼,这家伙,越来越会自作聪明了。赵广素有贤名,在朝野之中,威望较高,被视为皇室赵家的代表人物。他今天拼死也要上殿,如果自己阻拦于他,传将出去……
    “太叔公摄政王到!”
    百官侧目,资政殿外,一行四人抬着一顶软榻。赵广身具朝服,仰躺于榻上,双目紧闭。病痛折磨得这位老王爷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双颊深深的陷了进去。一双如鸡爪般的手,平放于胸前,一动不动。
    当他的软榻经过文武百官的身边时,不少人低下头去,向这位贤王致意。赵广素以爱民,贤良著称,哲宗,徽宗两朝,这位王爷虽然没有出来参与朝政,但私底下办过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家都记着他的好处。
    王钰突然起身,向殿下走来
    们将软榻放在地上。王钰来到他地身边,端详一阵,问道:“王爷重病在身,何苦如此?若有要事,使人前来召唤一声,孤亲至府上便是。”
    赵广吃力的睁开眼睛,艰难的伸出右手,奴仆们一见,便欲上前搀扶。王钰一挡,亲自扶着他起身,又架住他的双臂,一步一挪的朝玉阶上他的交椅走去。赵广连走路地力气也没有了,几乎是王钰拖着他往上走。
    将他安置在交椅上,赵广突然问道:“王上何不派人阻拦于臣?”
    “王爷说哪里话。”王钰轻笑一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赵广一直看着他,斜靠在交椅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殿下文武百官沉吟不语,唉,老王爷为赵氏江山呕心沥血,行将就木尚不言放弃,可敬,可叹,可悲啊。
    “本王……”赵广开口,“天数将终,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有几句话,不吐不快,愿王上与列位大臣容我道来。”
    王钰面不改色,一如往常那般平静:“摄政王有话,直说便是,孤洗耳恭听。”
    一阵咳嗽,听得众臣揪心,王钰使了个眼色,王欢会意,上前替赵广轻抚胸口。好一阵之后,才平复下来。
    “大宋开国至今,已历百年,祖先创业不易,我等后辈当思先人艰难,牢守基业,寸土必保。万勿使割地赔款,屈辱求全之局面再现。所幸天不绝宋,以王上赐于国家社稷,雄才伟略,四方臣服,咳咳……”
    王钰微微俯首,轻声说道:“此钰职责所在,何足挂齿?”
    “然君臣纲常,古已有之,今天子年幼,万望诸位精诚团结,共保赵氏江山。待天子成年,当还政于君,尽心辅佐,成就贤臣之名,万古流芳。此事,日前王上已承诺于臣,想王上一言九鼎,必不虚言。”赵广一语既出,满堂皆惊。
    殿下吴用等王钰近臣,都欲出班,却被他眼色制止。
    “赵广一生历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圣上六朝,深受历代先帝皇恩,无奈才德浅薄,难堪大用。如今将死,为大宋江山千秋万代计,有一言,不得不说。”赵广说完这句,微闭双目,良久无言。
    王欢见状,稍稍俯下身去,只听见赵广喉头发出阵阵异响,想是一口浓痰睹住了心窍。心中一动,便伸出右手去。可没等他手到胸口,赵广突然睁开眼睛,一把抓住他的手,双眼之中,精光陡现,吓得王欢连退两步。
    王钰似乎看出了端倪,喝道:“王欢,站在一旁。”
    “本王死后,摄政王位空出一席,两王摄政,这是制度,在天子成年之前,不容更改……”说至此处,又扭头看了王钰一眼,只见他仍旧四平八稳,从容不迫,只是双手束于腹前,两根拇指不住的环绕着。
    “本王在此提议……”赵广正欲说出举荐之人,吴用突然出班!
    “王上,摄政王,臣以为……”吴用已经听出赵广的用意,万万不能让他在这金殿上说出推荐何人继任摄政王位。
    “吴大人!”赵广一声大喝,猛然直起身子,“赵广油尽灯枯,你也不愿意让本王临死之前把话说完么?”
    吴用抬起头来看了王钰一眼,默然退了回去。可怜赵广一心为赵氏着想,岂不知宋室至今,气数已尽,妄图以人力而抗天时,何其愚也。倒是王上地态度让人捉摸不透,他今日何以容忍赵广进殿,又让他讲出这些话?
    “赵氏诸王之中,惟福王赵才德兼备,广有贤名,可堪重用。本王在此举荐福王,继任摄政王位,两宫太后业已首肯,还请王上斟酌。”赵广说罢,一声长叹,无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