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矮下身来一看,李适的表情痛苦呼吸非常急促,身上也有些抽搐。
    “风疾?!”李世民心中一惊:怎么李适身上,居然遗传下了我们老李家的风疾顽症!
    “还愣着干什么!传御医!”
    当晚。整个皇宫里都有些忙乱。皇帝回宫地喜庆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紧张而又有些悲戚。
    几名御医连夜急诊。李世民和众妃子们都在外等候。到了半夜二更过。主治的老御医惶恐的跪到了皇帝面前。
    “情况如何,照实说来。”李世民的心里有点不详的预感。
    老御医惶然说道:“陛下,太上皇陛下这是风疾突然暴发。血塞心脑……恐怕无力回天了。”
    李世民眉头深皱:“太上皇一向过得很好,身体也不错,从来不曾听说他有何症疾。为什么突然患病就无药可医了?”
    “陛下明鉴……”老御医呐呐的说道,“近年来,太上皇沉溺于酒色夜夜笙歌。身体不断的发福。但这只是虚胖。这人一虚胖。病症可就多了去了,特别容易一病倒就暴毙……”
    “废物!”李世民有些痛恨这些平日里标榜着无所不能的御医了。“朕平日里高官厚禄的养着你们,一旦有什么事情要你们解决,偏偏就这样束手无策!你听好了,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治好太上皇!”
    老御医吓得浑身发抖,可是脖子倒是硬实,他豁出去了一般地说道:“陛下就是将老臣千刀万剜,也纵然抢不回阎王要的人哪!陛下,自古皆有死,医者只可医人,如何医得了鬼、如何与阎王做对啊?”
    “放肆!混帐!”李世民心中怒气暴起,恨不得一脚踹死这个口不择言地老御医。可他也知道,这个老御医说地是大实话……李适,恐怕多半是难保了。这种风疾,李家的人得过的不少。十个里面有一个勉强治好了,也难免一生瘫痪。像李适这样体态极胖身体又虚淘上了年纪地人,一但病倒就是往鬼门关送的主。自己当年身体比李适还要好许多,还不是突然就暴毙了?
    墨衣和吴月琳见皇帝动了真怒,生怕他杀人,急忙壮起胆子上前来劝道:“陛下,人莫与天争……老御医虽然不恭,说得却是在理。陛下还是稍安勿躁的好,想想怎么料理眼下局面。”
    李世民长长的吁了一口闷气:“也罢,朕便不降罪给他了…………你听着,你们这几个御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救太上皇。就算救不回来,能让他多活一天也便是你们的功劳。如若让朕发现尔等玩忽职守不尽力…………罪同弑君满门抄斩!”
    “是、是!”老御医浑身直哆嗦连滚带爬地退走了。
    李世民长吐一口气坐下来,郁闷地说道:“朕刚刚凯旋而归想高兴高兴,不料太上皇这边就出了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早知道他会这样,刚刚我们就留他在殿里歇息一晚也好。”
    墨衣抚着皇帝的背安慰他,轻声说道:“陛下,太上皇身上有这样地病根子,只不过恰好这时候爆发了而已。就算今晚饶幸躲过,也难说挨不过明天。吴月琳也劝道:“是啊,陛下。凡事有利弊,自古无圆满,还是想开一点的好。”
    李世民皱眉想道:我登基这几年来,李适一直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他本身百无一用,可是却具备着很大的政治价值……他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没有野心、不管正事地空壳子太上皇。和其他的老头儿想的一样,只想过上宁静地日子,有子女常伴身边。说起来。我还是有些愧对于他的。打完吐蕃后回来,我也正想好好的补偿一下李适。没有想到他就突患暴病了……
    稍后,李世民让妃子们带着皇儿都回殿各自歇息不必熬夜了。自己则是坐在病房外,一直坐到了天亮。
    这时,几名御医才神形疲惫了走了出来,看到皇帝仍然坐在这里,不禁有些傻了眼,急忙上前来参拜。
    “情况如何了?”李世民的神情也有些疲惫了。连着行军数日又熬了夜,眼睛也有些红肿。
    “回陛下。臣等竭尽全力……算是将太上皇从鬼门关给拉回来了。不过……恕罪臣能无能,太上皇顶多还能在病床上支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很有可能会一直神志模糊瘫睡不醒。”
    那与死人何异?李世民郁闷的想到了这一点。摆了摆手,示意这些御医们下去休息一下。然后。他自己走进了病房之中。
    李适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背子,一脸通红还有些浮肿,昏迷不醒。
    李世民走到榻边看了他几眼。轻叹了一口气,替他掖了掖被子,正要转身离开。不料李适却在身后突然说话了:“皇上,我能求你一件事情么?”
    李世民惊讶的转头一看,李适的眼睛居然睁开了一条缝儿。正在哆哆嗦嗦的想说话。
    李世民急忙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父皇你说。”
    “我、我想见……”李适地眼睛里涌出了一些泪来。“二郎和……燕儿。”
    二郎即是被李世民送到了西川的前太子、贤王李涌,燕儿。则是李适最喜欢地小女儿、文安公主地乳名。
    李世民轻轻的吐了一口气:“我答应你。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多、多谢皇上啊……”李适闭上了眼睛,两行眼泪流到了脸上。
    李世民伸手替他擦了一下眼泪,招呼几个值守地御医和宫女们进来伺候,然后飞快的走了出来,唤来俱文珍。
    “俱文珍,随朕到武德殿御书房来伺候,请传国御玺。朕,要马上下发两道紧急谕令!八里加急,送往西川与漠北!”当天,文武百官都满心欢喜的来上朝,等着给皇帝贺喜好讨个彩头。不料,皇帝的近侍宦官们跑到东西朝堂来传旨,说宫中有事,皇帝不早朝。
    众臣都有些惊讶,愕然不解。自然而然的,大家都想国舅武元衡进一趟宫,探个口风。
    武元衡是国戚,进宫容易。这个时候他也有些担心起来,于是进了宫。
    武元衡来到武德殿地时候,李世民正有些脑子昏沉想睡觉了。但一见到武元衡又马上有了精神睡意全无:“伯苍啊,快来跟朕聊一聊。”
    武元衡见皇帝神色有异,不觉问道:“陛下,宫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将太上皇李适地事情告之了武元衡。
    武元衡惊诧的道:“太上皇昨日还上了朝,吩咐下来许多事情。微臣见他身体很好呀!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哎!”
    “人有旦夕祸福呀!”李世民叹道,“朕已经下了急令,让贤王李诵火速进京来侍孝。另外,让房慈无论如何也要将文安公主请到京城来。否则,他就不要回来见朕了。”
    武元衡立定在那里,轻轻地摇头。
    李世民眼神灼灼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说道:“伯苍。假如太上皇突然驾崩,朕可能会按照祖制丁忧守孝一段时间。虽然时间未必会有三年之久,但总不会太短。少则半月,多则半年是必须的。这段时间,朝中该当如何处置?”
    武元衡心中一惊,表情不变的说道:“按照规矩,皇帝虽然丁忧服丧,仍可居于幕后主事。宰相辅政,最终还是由皇帝定夺。”
    “朕莫非就不能真的丁忧服丧,歇息一段时间吗?”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有些诡谲,试探的问,“为何不能让皇子监国?”
    武元衡浑然一惊:皇帝终于说出想说的话来了!
    “嗯,怎么不说话?”李世民问。
    “这……”武元衡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皇帝的眼睛,遇到凌厉的目光。他吞吐了一下,说道:“众所皆知,皇子年幼,恐怕一时无法主理国事。之前陛下御驾亲征,还是太上皇监国的……”
    李世民有些烦闷的将手中一份折子砸到桌上:“算了,别跟朕绕圈子。说明白了,你认为朕现在是不是应该立储?”
    武元衡郑重的拱手拜下来:“应该。”
    “为何?”
    武元衡清了一下嗓子,朗朗说道:“现如今,大唐帝国蒸蒸日上,已有盛世之相。太子乃国之根基,帝室希望。早日立储,有利于稳定朝堂局势,有利于陛下尽早培养将来的接班之人。好让景兴大唐的盛世,延续下去。国储一日不立,则后宫一日不稳。后宫不稳,则朝堂不宁。由此,则天下不宁。”
    “好了、好了。朕就知道,你肯定会像个教书先生一样跟朕说这许多的大道理。”李世民不客气的说道,“伯苍,你我情同兄弟,能不能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说一个让朕最能信服的理由。”
    武元衡不由得笑了一笑:“那微臣可就说了:立储乃是陛下家事。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将后面两件大事都给办了,为何迟迟不办前面那件?立储有百利而无大弊,陛下当速行。”
    “可是朕却是在想。等过些年头,皇子们都长大成了人。朕再在其中择优而立。”李世民说道,“这样妥当吗?”
    “不妥。”武元衡直言不讳,“陛下这样,无疑就是助长诸皇子之间的明争暗夺。现在皇子们还小,也许还不懂得争夺。可是陛下的态度如果一直像这样不明确,就是摆明了让他们去争夺储君之位。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也见多了。陛下应该比微臣更加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李世民浑然一下想到了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他们。叹一口气,说道:“好吧。朕明白该怎么做了。”
    网友上传章节 第464章唐风(四)
     更新时间:2008…12…5 21:15:10 本章字数:4090
    数日之后,天气转凉,李适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刚刚御驾亲征回朝的李世民,也变得有些忙碌起来。
    数支大军在外征战,战报如雪片一般飞向朝廷。民生政务也颇为繁多,李世民恨不得将一天劈作两天来用。好在朝中大臣多是得力助手,虽然事务多杂,却也是忙而不乱。
    李怀光一路兵马,由于路途遥远,暂时还没有与朝廷取得什么联系。北庭代理大都护段佐发回了奏章,说明了天山一带的情况。葛逻禄与白服突厥这些部族已经彻底投降,不日将由部落首领进京拜觐皇帝,俯首称臣发誓投效。李世民接见了回鹘的大相颉干迦斯,对他好言抚慰了一番,让他暂时留在京城略作休息,实际上就是长久的和平软禁了起来。回鹘新上位的可汗药罗葛?阿啜连发了几份奏表,恭贺皇帝西征、北伐成功。表奏之中,阿啜多次提及称呼大唐皇帝李漠为父皇,自己以儿臣居,乐得李世民和满臣大朝呵呵直笑。
    大唐驻回鹘草原的安北大都督府正在组建之中。原出使回鹘的鸿胪寺暂时留在回鹘,主持都督府成立一事。统率兵马的大将房慈得了皇帝钧命,正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赶往长安。
    兰州大都督府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二十余万吐蕃战俘的安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没有爆发出任何的动乱。河陇一带经历了大战之后,已经渐渐归于了平静。秋末初冬时节。朝廷下发的寒衣被褥与过冬粮草,也正络绎不绝地运往河陇,主要用途就是安抚那些吐蕃的俘获。和杂居在这里的胡人。
    新收复地河陇疆土,可以说是获得了安定。大唐在这里的霸主动位,已然扎下了根来。
    另外,驻守在大非川与积石山的大将马勋与史敬奉,也发来了奏表。表称两路兵马并未遭遇过任何反扑的吐蕃人。时近寒冬,二将一起请奏皇帝,是否可以将歇兵马,调回原来驻地整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