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似道略一琢磨。觉得也对。
  打了个车。贾似道就回到了住处。把五件瓷器往柜台上一搁。然后就打开了电脑。准备好好查查‘大雅斋’、‘天地一家春’之类地名号。路上地时候。还给阿三去过一个电话。只是那小子也不知道在干嘛。竟然一直没人接。贾似道便放弃了。反正这事儿。暂时地也不着急。
  想了想,贾似道端来一盆水,给五件瓷器清洗了一番,看着也舒心一些。然后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给传到了‘天下收藏’的论坛。若不然,就他那手机,像素本来就不高,再加上这几件瓷器表面又脏不拉几的,很难说,传上去之后会不会被人骂。
  随后翻看资料,果然如小马所说的那样,这‘大雅斋’的瓷器,是属于光绪年间的官窑。竟然不署名‘光绪’,贾似道觉得自己也算是长了见识了。
  再一想,若手上这几件,真不真的先不管,哪怕是老仿的,也就是民国年间仿的东西,也应该值个不少钱吧?想起小六子家那口大碗,好歹还值个几万块呢。但若是现代纺仿品的话,那就当交学费吧。
  到了这会儿,贾似道倒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些坦然了。
  不过,经过早上这事这么一闹,贾似道倒是对于瓷器很感兴趣起来。不能说贾似道朝三暮四,这人嘛,有些好奇心也是好的。贾似道没点别的优点,谦虚总归还是有。总不能下次遇见类似于‘大雅斋’这样的款识的时候,又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吧?
  一阵的胡乱翻找之后,倒是也让贾似道明白过来,敢情这官窑瓷器,并不是都在底下打上当朝皇帝年号的,有些清朝的东西,也会打上明朝的款识,就像是清乾隆的时候,就会有刻意吩咐工匠落‘大明成化年制’这样的款。
  另外的,诸如慈禧御用的瓷器会落上‘大雅斋’的款识,道光皇帝有时候也会落上‘慎德堂’这样的款识,至于其他的,什么‘退思堂’啦,‘乐善堂’啦,还有许多。贾似道看着挺热闹的,但记起来却感觉有些棘手。
  到了最后,只能感叹一句:收藏,果然是门高深的学问。
  ————
  感谢打赏的书友:游龙吸凤、书友080510154333070、竹子竹子1、zhouke1111、动力小贝、坦克打飞机、(不动邪心)
第035章 组团去赌石
  一早上的时间,就这么耗了过去,中午下楼吃饭的时候,贾似道终于接到了阿三的回电。倒不是说贾似道有多兴奋,只是在电话里简单地述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而已,但是听在阿三的耳朵里,却是格外的欣喜。到了最后,阿三啥也没多说,只搁下一句,让贾似道在家里等着,他马上就到,然后就挂了电话了。
  贾似道苦笑一下,看阿三平时的表现,似乎不像是这么热衷于古玩的样子吧,谁能知道内心里却是如此狂热呢?
  与此同时,贾似道心下也还是颇有些小小的得意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是个刚入行的人,说白了,就是个新得不能再新的新手,可这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啊。而且,他还能依靠着异能的感知,去赌石。……
  一番华丽的想象还没结束呢,手机的铃声再度响了起来。
  “喂,贾兄,我阿三啊,忘了问了,你家地址是多少?”得,看这话说的,贾似道也忘记告诉阿三自己的住址了。可是,阿三自己先前难道还不清楚来过没来过吗?刚才也不知道问一下。
  贾似道只好笑着说了一遍,隐隐地就听到了阿三似乎是对着司机重复了一遍的样子。
  打车过来?贾似道寻摸着,自己的速度也应该快一些了。于是,匆匆吃完了面条,就往家里赶去。正巧碰到陈姐在厨房做饭,贾似道打了声招呼,便进了自己的小房间。再度看到柜台上的五件瓷器之时,不禁对阿三的到来,也多了分期待。
  转到‘天下收藏’论坛里看了看,自己发的帖子后面,明显地多了几个跟帖。不过,兴许是只看到照片的缘故,贾似道的拍摄手法又不太到位,能给出建设性意见的人并不多,无非是灌灌水,又或者说现在古玩市场上这样类似的假东西太多,出手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一类的。
  贾似道索性不再去理它。
  转而浏览到了翡翠专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置顶的帖子,让贾似道一下子精神大振。原来那标题写着“流火的七月、翡翠的云南”,点进去一看,内容是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云南赌石的。
  这让贾似道的心中好一阵子的兴奋。正愁着没人领路呢,这下倒好,最棘手的问题,悄然间就解决了。
  再仔细一看。好家伙。熟悉地名字还真不少。像是给贾似道留下颇深印象地宇飞殇。就是发起人之一。用他地话来说。这次地活动就是找些人去云南实战一下。玩这一行地。哪能不去实践实践?哪怕就是去云南玩玩。也是个不错地选择嘛。
  贾似道一想。也对。云南地好多地方。都曾是贾似道很早就想去游玩一番地。奈何生活窘迫。又哪里顾得上旅游呢?现在却是今日不同往昔了。贾似道当即二话不说。先报了个名再说。看了看时间。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地。于是乎。定下七月七这么个日子。在昆明市地一家酒店集合。
  现在才六月中旬。在时间上倒也充裕。
  待到阿三到来地时候。贾似道还询问了一下阿三去不去云南。结果阿三看了那帖子之后。笑着说道:“你们这样子组团去云南。无非就是去感受一下赌石地气氛而已。我就不去参合了。……不过。贾兄啊。对于你地运气。我还真是没话说。这次去云南。说不定又被你赌回什么好东西。也没准地。”
  “哪有你说地这么容易地啊。好像这天上净掉馅儿饼一样。”贾似道说话间。还有意无意地看了一下自己地左手。
  “对了。差点把正事给忘了。”说着。阿三就把注意力投放到柜台上地五件瓷器上。先是大致地打量了一番。再用手把玩着。看看口沿。看看底足。完了又拿出了放大镜。仔细地看了看胎。甚至还有管镜等工具。动作极其细腻、流畅。
  贾似道知道,那管镜是用来观察瓷器釉面的气泡的。
  “怎么样?”看到阿三收手了,贾似道才满怀期待地问了一句。
  “是好东西啊。”阿三不无感叹地说了一句,“至少,我手上就还没有过过这样的东西,以我的眼力来看,这一套应该是开门到代的了。”随后,阿三还用不知道是羡慕还是无奈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贾似道。
  “死一边去,我可不好这一口。”贾似道仿佛被阿三看得有些起鸡皮疙瘩。
  “看你这模样,长得也并不比我帅嘛,怎么我就碰不上这么好的事儿呢?”阿三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煞有介事地说道,“看来,这人呐,果然是不能和人比的。”
  “少来这一套。”贾似道捶了阿三一拳,说道,“说真的,这玩意儿要是真如你所说的,大概能值多少钱?”对于贾似道来说,暂时的什么文化啊、品味啊,都相去太远,还是金钱来得比较实在一些。
  “少说也有个几百万吧。”阿三略一思索,答道。
  “这么多?”贾似道心下也是一跳。在他想来,若是民国老仿的话,五件瓷器,应该能值个十几二十万的,至于真是光绪官窑的话,那么,上到百万,就是极限了,却没想到还是低估了这套瓷器的价值。
  “我说贾兄,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阿三没好气地看了贾似道一眼,“这五件东西,合称清宫五供。按照清宫要求来讲,五供就是一个香炉、两个花觚、两个烛台。民间有不同的摆法,有摆座钟的,有摆掸瓶的,地域不同,但意义都差不多。如果你去过东陵的话,就会看到,在慈喜的墓前就有这五样东西的石供。这可是慈喜的御用五供啊。……虽然市场上,偶尔也会出现慈喜御用的官窑,但基本上都是单件,有的还能值个百来万呢,你这个可是一整套的,你说能值多少钱?”
  “那个,我明白了。我这,先前不是没怎么注意这方面嘛。”听阿三这么说来,贾似道也知道自己少见多怪了。说到底,还是贾似道长这么大,没拥有过这么多钱给闹的。赌石赚来的三万块钱,虽然也不少,但顶多就是贾似道一年左右的工资而已,还不觉得什么,可这突然间就拥有几百万了,那心理变化,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
第036章 行业操守
  “不过,你也先别抱百分之百的希望。”看着贾似道的神色有些变幻不定,阿三话语一转,说道,“东西对不对,我说了并不算。我看,还是找个时间,带你去见见我叔公吧。你小子,竟然在他老人家眼皮子底下把东西给顺走了。真有你的。”
  “运气而已。”贾似道只能是讪讪地应和了一句。
  古玩一行,一般别人还在看东西的时候,第三方是不会插手的,无论是买方被宰,又或者是捡漏。这也是卫老爷子当时并没有出高价抢在贾似道之前,把东西要走的原因了。若不然,以贾似道那点存款,就是想买,也出不起价钱吧?
  当然,卫老爷子的行业操守好,也是主要的原因。到了现在这年头,还能遵循着古玩界这些既定的又不是硬性指标的条条框框的人,实在是不多见。相反,随处可以看到的确是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的买卖。
  这里的虚假,并不是简单的就是指所谓的作旧。在古玩行,但凡是东西拿出手,就各凭各的本事了,看不出是作旧的东西,打眼吃药了也怨不得别人。
  这里的虚假,更多的是指一些下三滥的套路。
  尤其是书画一类,即便是在古代的时候,也有许多人明知道手里的东西是仿品,还照样会花钱或者靠关系去请一些内行的大家来作伪证,以增加自己藏品的价值,就更别提是现在了。哪怕就是电视上收藏类的节目,里面的道道也是挺多的。
  网络上说的好啊,现在这年头,古玩一行,实在是水太深,太浑。
  贾似道就看到过一个官司,很有特点,值得引以为戒。
  说是有个喜爱红木家俱的商人,想要玩点儿紫檀。要知道,在现今的古玩市场上,木器当属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紫檀是明朝那会儿郑和下西洋从南洋那边带回来的木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不说所有,但绝大部分的紫檀木,却都是被运到了中国来。
  当然,并不是郑和在那个时候就知道紫檀木有多名贵,也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回航的时候别的什么都不带,尽挑着紫檀木了。或许,紫檀木是珍贵了。但郑和能够运了这么大量的紫檀木料回来,其主要原因却是因为船只返航的需要。
  出海地时候准备地贸易品。诸如瓷器、丝绸之类地。都搬空了。如果空船而归。在海上航行自然不安全。紫檀木别地特点暂且不说。分量够重。刚好可以用来压船。
  于是。明朝地宫廷里便开始出现了大量地紫檀木料。到了清朝地时候。贫民百姓都不得私用紫檀了。否则杀头啊。而到了袁世凯洪宪帝地时候。郑和所带回来地紫檀木料算是彻底地用没了。现在市面上还能见着所谓地新紫檀。但是应该叫印度小叶子紫檀。跟传统意义上地老紫檀已经没什么可比性了。
  说来也巧了。有个藏家听闻到那商人想要弄一套老紫檀地家俱。便找了他过来。还特意地请了几个专家来鉴定自己地东西。地地确确是属于老紫檀地。花了不少地心思。那商人看着这东西还真不错。又有专家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