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纣王想干什么他能看不出?
  无非是要变法,和诸侯作对,刚刚封王不过是拖延之计,给个甜头,同时收买一些仍在观望的诸侯。
  鄂崇禹只能说一句,没用。
  变法绝不是几年就能成功的,阳奉阴违谁不会?
  再者,有了王号,他能收服附近的诸侯,等到了将南方诸侯彻底整合的时候,直接永不朝商,割据一方与大商分庭抗礼也未尝不可。
  毕竟他是楚王,名正言顺。
  姜桓楚有些摸不透,大致也只想到了和鄂崇禹一样的地步。
  崇侯虎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以为纣王兵行险着,冒险封王为变法争取时间,成了,一切迎刃而解,败了,功亏一篑。
  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封王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自己添堵,平白让有实力的诸侯在名义上能够和大商对抗。
  他看着各路诸侯的表情,忽然灵光一现。
  错了啊!
  完全想错了!
  纣王不愧是纣王!
  乍看之下,十一个王号封的很没有逻辑,一开始虽然先封了四方诸侯,但再往下走,获封为王的诸侯实力参差不齐。
  许多实力强大的诸侯都落跑了,比如越侯。
  这手笔简直就像昏君的随性而为。
  事出反常必有妖,纣王一代明君,会随便瞎封王吗?
  不可能!
  崇侯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果然,另有深意!
  首先,纣王封禅称帝了。
  虽然因为顺口的原因,大部分人仍称纣王为纣王,可纣王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自封始皇帝。
  哪怕很少有人提,但纣王也是始皇帝,始皇帝明显比王高出一级。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什么诸侯王与纣王平起平坐,什么四镇诸侯获得王号之后与商王同等之类的说法。
  其次,诸侯有野心,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人人都有野心,人人都不想从属于他人,这就是不按诸侯实力封王的原因所在。
  郑王性格怯懦,其接壤的濮侯性格则很强势。
  伯夷在修路之后,两家道路通顺,三不支还会互相宴请,关系融洽。
  郑王有了王号,一下子就拉开了两人的地位差距。
  宴饮谁主谁次?是按照诸侯见诸侯的礼节来相交,还是按诸侯与王之间的礼节来相交?
  如此一来,两家绝不可能继续保持亲密关系,无形间分化了诸侯。
  再看吴王。
  有了王号之后,他会甘于平庸吗?
  哪怕甘于平庸,他也得顾及到别人的看法,你堂堂吴王,就这点水平?旁边的越侯都比你强,你好意思吗?
  吴王领地地处偏僻,接壤的地方只有越地,想扩张很难。
  他不敢对实力更强胳膊更粗的越侯动武,那么只能对南方的百越出手了。
  以往吴王可是和越人有勾结的!
  无形之中,分化了边疆诸侯与外族的关系!
  接着便是特意针对的四方诸侯。
  西岐一地二王让崇侯虎有些琢磨不透,但他却是看明白了纣王封鄂崇禹为楚王的意思。
  以前有王号的诸侯,例如平灵王,全都只有三流诸侯的水平,平灵王算是里头混的最好的一个。
  平灵王虽然造反失败,但携郡守以令诸侯的计策给了许多人启发,想扩充势力,缺的就是一个名义。
  还是诸侯的时候,大家和和气气,名义地位一样的,可成了楚王,拳头又大,随便整个不尊敬楚王的由头,就能出兵打一架。
  目标放在哪儿?
  当然是其他更弱小的诸侯了啊!
  毕竟鄂崇禹已经从诸侯上升到拥有高度自主权的吴王了!
  鄂崇禹的野心不像姬昌那么明显,但崇侯虎知道,纣王与诸侯贵族天生站在对立面。
  在变法的大变革之中,自己与姜桓楚两路诸侯站在纣王这边,积蓄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如果给足利益开后门收服了太多诸侯,那还变不变法了?
  无论怎样,鄂崇禹都不能留。
  而要造反,或是被纣王逼反,鄂崇禹所在的鄂城与朝歌之间,仍间隔着许多诸侯。
  这些诸侯可不一定听从鄂崇禹的号令。
  如果没有封王,鄂崇禹有野心想自立,也只有给纣王罗列罪名,直攻朝歌一条路可以走,毕竟他不能得罪其他诸侯。
  可封了王,操作空间更大了,他可以在攻打朝歌之前,名正言顺给临近小诸侯罗列罪名,将不顺从自己的都干掉,从而巩固势力,大大方方学习袁福通裹挟小诸侯造反,听话的就收了,不听话的就杀掉。
  封王之策在鄂崇禹这里,的确是拖延时间,但也是一剂毒药。
  从纣王封小诸侯为王就可以看到,分化诸侯显然是让诸侯顾此失彼,无暇顾及朝歌。
  到时候,朝歌大可发兵南征北战,完全可以趁着鄂崇禹兴冲冲巩固势力的时候,大举南下!
  甚至……
  崇侯虎忽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纣王趁机做掉了鄂崇禹,会怎么样?
  鄂崇禹只有一子鄂顺,自然是由鄂顺继位。
  那么楚王王号,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接了,周遭诸侯很容易产生不满,鄂顺又是刚继位,很难将这一切处理好,而且因为是纣王所封,一时半会还不方便和朝歌起冲突。
  不接,西伯侯、北伯侯、东伯侯都封王了,就你南伯侯弱的一比不敢称王,还要不要面子了?
  诸侯贵族最讲面子。
  就算鄂顺能忍辱负重,底下的人怎么想?
  南伯侯的领地很大,领地越大,下头的人越多,什么样的人都有,又正逢领导人更替,安静不了。
  如果是不接王号,直接造反自称为王,将矛盾引向纣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然而先不说以鄂顺的能力能不能做到,只是这样一来,纣王就能毫无顾忌的发兵南下,攻打正在更换老大的鄂城。
  崇侯虎看着毫无自知的鄂崇禹,心中不由得升起几分歉意。
  你刚获封王号我就想着你死,甚至连继承人都想好了,还真是对不起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变法不是小事,大量诸侯反对,纣王必然要找一个人开刀示威。
  姜桓楚是皇后老爹,姬发代表不了西岐,自己早就表明了忠心,剩下的可不就只有你鄂崇禹一个人了么?
  崇侯虎看向纣王的目光不知不觉间又多了几分敬佩。
  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十一个简简单单的王号,就换来了乱世中的绝对主动权,惹得诸侯不齐心,就算最后发现了,耽搁的时间也足够施为。
  这是阳谋!
  就在这时,越侯出列道:“陛下,臣有奏!”
  语气之中,似乎还有几分抱怨。
  作为南边仅次于南伯侯的诸侯,连吴王都封了,自己竟然还只是侯爷。
  更何况,他还和李靖有仇。
  之前焚书时,他也是推动百姓闹事的幕后主使之一。
  他死死盯着李靖,可以朝贺,可以封王,可以焚书,但李靖必须死。


第304章 各打五十大板
  “准奏。”
  子受给自己砸了个核桃,听听越侯想说什么。
  刚才虽然封了越王,但获封的不是越侯,只是个酱油,根本不担心越侯不生气。
  越侯拱手,道:“臣听闻,陛下今日便要将新法施行天下。”
  子受点点头。
  越侯看向李靖,平复内心激愤,道:“臣以为,不可。”
  “有何不可?”
  “陈塘关变法已有一年,一年中百姓怨声载道,更有粮食减产,致万民食不果腹,新法之严,凡有过错,必然受罚,仅偷取半斗粟米,竟被判罚杖刑四十,陈塘关民不聊生,李总兵变法,多有不妥之处,望陛下三思!”
  越侯从陈塘关入手,进而攻讦李靖。
  他知道纣王执意变法,甚至在李靖入朝歌前,就已经以买炭立信、睡虎地竹简等一系列计策为李靖铺好了路。
  但他说的是事实,没有半分编造谎言,任谁都挑不出错,李靖的变法手段确实很激进,不少人感到不满。
  而且……
  越侯轻轻一瞥,便有一堆大小诸侯涌上。
  借着前阵子议论焚书的机会,早已有许多诸侯抱团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阻止变法。
  有越侯带头,不愁没人应和。
  当即便有许多诸侯纷纷上谏,攻讦李靖。
  李靖浓眉紧皱,他知道纣王变法的决心有多坚定,却没想到诸侯阻止变法的决心,也这么坚定。
  万年看不下去了,出列道:“陛下不可轻信谣言,百姓虽然对新法颇有怨言,但新法之重,让人心怀畏惧,偷半斗粟米杖责四十,此事过后,陈塘关一地,再无偷盗之人,又有何不妥?”
  伯夷也开口帮腔。
  这两人去年都去过陈塘关,亲眼见过变法的效果,一时半会儿有些麻烦,但确实是长治久安之策。
  有这两人带头,一些支持变法的朝臣,开始反攻诸侯。
  两边吵来吵去,咄咄逼人,步步紧逼。
  群臣之中,已有不少不讲道理的人摩拳擦掌,大有一言不合就干上一架的气势。
  啪。
  子受砸着核桃,默默看着他们吵架。
  不过砸核桃有些不合气氛,动静太大,偶尔会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
  这种时候,子受只能以一个尴尬的眼神示意“你们继续”。
  还是嗑瓜子儿好,现在人们没有吃瓜子的习惯,葵花也没传入中原,不过有甜瓜,约莫战国时期就有人吃甜瓜子,多找找应该能找到。
  以后看戏听曲,乃至上朝听奏报的时候,也能多点乐子。
  吵了好一会儿,子受发现核桃都砸完了,索性就不再看热闹。
  一拍案,桌案碎了。
  费仲见此,眼前一亮,对着身后的尤浑窃窃私语,他们没有掺和进陈塘关的事,一直在扯些有的没的。
  “碎了!碎了!老尤,给钱。”
  “今天这桌案竟碎得这么早,往常都要到退朝的时候才会碎,真是没想到啊……”
  尤浑一脸忧伤,在费仲直勾勾的眼神下,从袖子里掏出一贯钱。
  “拿来,愿赌服输,抱这么紧干什么?”
  “你拿来!”
  “再不拿来我就上脚了!”
  子受注意到费尤二人,这种局面下还为一贯铜钱争执不休,果然是我的心腹肱骨!
  他轻咳一声,面向群臣:“诸卿何必争执不休?”
  听到桌案碎裂带来的动静,众人便停止争吵,纷纷低头不言。
  争执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做做样子而已。
  桌案拍坏了,坐不下去,子受起身,走到殿中。
  一步步直至殿外:“诸卿随朕来,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文武百官以及各路诸侯都有些懵。
  刚刚下起了小雨,多半得一阵子才能停,诸侯还心中窃喜,下小雨,焚书说不准会推迟。
  可纣王怎么走出去了?
  不呆在殿里,出去淋雨?
  子受当然不可能淋雨,刚出殿门,殷破败就撑起了伞盖。
  三人宽的殷破败撑起的巨大伞盖,足以保证斜风细雨不加身。
  不过子受不太喜欢和男子共打一伞,因此,在巨大的伞盖下,还有一个俏丽的小宫女撑着小伞。
  子受脚步不停,一路走到九间殿之外的九龙桥上。
  这桥就不让殷破败上了,有点危险。
  直至桥中,子受才转过身,居高临下面向群臣。
  三百近卫早已侍立在桥边,群臣见此,在桥边驻足不前。
  便是崇侯虎也有些拿捏不准纣王的意思,再走就要走出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