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我有一幅万妖图-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
“那你怎么不进去?”
“高门显赫,小生自惭形秽,不敢叩门。”
“你叫什么名字?”
“小生名唤采臣,字忠恩。”
“哪个采臣?”
“采摘的采,臣子的臣。”
“宁采臣?”
周腾瞬间就瞪大了双眼:“你真的是宁采臣?”
“如假包换。”
宁采臣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了?这位公子,我的名字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只是听着有些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一样。”
第十章 狐女终归巴南山
宁采臣笑了笑,没有接话。
周腾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个世界恐怕是聊斋世界。
虽然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这个世界里面有狐鬼神仙,但还不敢完全确定,现在总算是确定了。
“实不相瞒,我姓周,正是这府里的人,你是来找我爹的吗?”
“令尊是否字鹤龄?”
“正是”
“拜见小师叔!”
宁采臣当即便跪了下来,对着周腾就磕了一个响头。
周腾连忙一把将他扶起:“别别别,这才刚见面,何必行这样的大礼?”
古人就是这样,见了长辈或者地位高的,说跪就跪,和现代人完全不同,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您身为长辈,我一直没有来拜见过您,实在是我的失礼,请您不要怪罪。”
“你为什么叫我小师叔?”
“先父乃是令尊的学生,算是您的师兄,您自然就是我的小师叔了。”
“原来是这样啊!”
周腾又问了一句:“你这一次过来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春闱将至,受家母嘱托,特意过来拜见师公,一是代表先父聊表孝心,二是想请师公指点一番,以期能够榜上有名。”
周腾瞬间就懂了,这是想来走后门补课了呀。
古代一般分为春闱和秋闱。
如果是秋天举行科举就是秋闱,春天举行科举就是春闱。
而后他便带着宁采臣走进了大门,一路直入内院,来到了周父的书房之外。
“老爹,我带了一个客人回来。”
不等周父答话,周腾便拉着宁采臣走进了书房。
“爹,你一定不认识他吧?他叫宁采臣,字忠恩,是你以前一个学生的儿子。”
宁采臣连忙拜倒在地:“晚辈宁采臣,见过师公,愿师公安乐常宁,福禄未央。”
“你就是宁石的儿子?”
“正是。”
宁采臣十分激动:“先父在时经常提起师公,晚辈一直没有机会来拜见您,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实在是欢喜极了。”
周父放下手中书卷,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没想到转眼间三十年都过去了。”
周腾在一旁却有些疑惑,自家老爹看起来不是很老啊,也就不到四十岁,三十年前就开始收徒教学生了吗?
“你难得过来一趟,就先别急着走了,刚好这又接近春闱了,到时候就跟腾儿一路结个伴吧。”
宁采臣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便大喜过望。
“多谢师公抬爱,采臣就厚脸皮叨扰了。”
“腾儿,帮忠恩安排一下住所。”
“好。”
走出书房,周腾带着宁采臣来到了东院。
“忠恩,这是我的院子,这些天你就跟着我一起住着,你意下如何?”
在这个世界,人的姓名分为名和字,名一般是要避讳的东西,不能够直接称呼,而是要称呼字。
除非是地位高了很多,否则直呼其名就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就算地位比较高,一般也不会叫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的名,也是称字,这是代表一种亲近看重之意。
“多谢小师叔,这里的环境很好,我很喜欢,能够和小师叔住在一起,实在是我的荣幸。”
“你年龄比我还大,还是别叫我小师叔了,直接叫我的字好了,我字子升。”
古人取字的时候都不会随便乱取的,都是和名有联系的。
比如说屈平字原,平和原互补。
还有就是李白字太白,白和太白都有白色的意思,算是对名的补充。
还有赵云,字子龙,云从龙,风从虎,也都是和名有关系。
“腾”有升的意思,所以他的字就叫“子升”,等于也是对名做了解释。
“使不得使不得,您的辈分就是比我高,我还是叫您小师叔比较合乎礼仪,只盼小师叔不要嫌弃我才好。”
“既然如此,那就随你好了。”
而后周腾又一指春杏:“这个丫头是一直贴身伺候我的,这几天就先让她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吧。”
“多谢小师叔。”
之后的日子与往常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周父每天都会抽出两个时辰的时间给周腾和宁采臣恶补功课。
周腾之前读书不算用功,但他修炼了五禽戏,眼聪耳明,书中的东西他看过一遍就能记住,也能有自己的理解,自然不差。
而宁采臣则一直刻苦读书,更是此中翘楚,就连周父见了他做的文章都赞叹连连,说他必能高中。
而周腾知道,宁采臣的确是个有真学问的,因为在聊斋原著之中,其和聂小倩在一起之后,没过几年就考中了进士。
进士比举人的地位还要尊贵,数量也极为稀少,大顺有很多的府十来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
如果某一个县要是能出个进士,这个县在朝廷之中的评级都会高上不少,县令在政绩上也会大添一笔,对于之后的升迁都会有着很大的助力。
大顺分了三个主要的行政级别,分别是郡、府和县。
至于更上面的洲,不是大顺单独的行政级别,是统一的地理划分,一般也只是有这么个叫法而已,大顺本身并没有在十大州设置单独的行政机构,而是直接是由皇城直辖十州各郡。
至于县以下,虽然还有镇和村,但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到了大顺朝也是如此,镇和村普遍都是由宗族进行自治。
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宗族的权力比官府都要大。
因为大顺朝太大了,朝廷根本管不过来,同时也不想管,反正只要不影响皇帝的统治,一般都是得过且过,吃力不讨好的的事情没有人会去做。
又过了十来天,梦霞向周父告辞了。
“姨夫,表弟,多谢你们这些日子以来对我的照顾,我感激不尽,以后但有吩咐,可以直接到城外八十里处的巴南山找我,不论何事,只要我能做到,我绝不推辞。”
“你这孩子,说这些见外的话干什么?大家都是亲戚,举手之劳而已,不必放在心上。”
“是啊,表姐,亲戚之间本就应该互相帮助,若是实在想谢我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多来看看就行了。”
第十一章 春风正好入金华
“一定一定,我以后一定会多来看你们。”
梦霞连忙点头,而后直接化为了原形:“姨父,表弟,我走了,你们不用送了。”
看着眨眼之间就消失在远处的青色狐狸,周腾和周父重新回到了内院。
“过两天就是乡试了,你准备好了吗?”
“老爹你放心吧,我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我今年才十七岁,就算考不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三年后再考就是了。”
科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难以考中举人,甚至有不少人一辈子都考不中秀才。
如果说四五十岁考中秀才是一件并不值得称道的事情,但是即使是四五十岁才考中举人,却也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比如《范进中举》里面的范进,他就是四五十岁才中举的,但是地位依旧不低,最终甚至还成为了朝廷的大员。
而如果能在十几岁考中举人,这在古代就属于天才的级别。
二十多岁考中举人也完全不差,三十多岁考中举人依旧是优秀人才,即使四五十岁才考中举人,照样未来可期,至少能福泽后代,让子孙衣食无忧。
而周腾考不中举人的概率很小,因为他已经不算是凡人了。
一般而言,只要能将科举所考的那些书都背过,然后再有名师指点,考上举人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难就难在要把这些书背过,同时拥有名师指点。
而这两点对于周腾来说都不是难事。
他早就将相应的书籍背过了,名师也有周父早就给他画好了提纲,由周父猜题进行作答,他将答案都记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考不中,那恐怕就是有什么黑幕了。
“这一次考点设立在金华城。”
“为什么不是长安城?”
长安城乃是长安府中心,长安府又是西岭郡中心,所以按理来说,乡试的考点应该设立在长安城才对。
到时候整个西岭郡的考生都会集中在考点参加科举考试。
大顺朝借鉴了前朝的制度,科举考试分别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通过就是童生,不算正经功名,只是一个称号。
院试通过就是秀才,算是真正跨入了科举第一步。
乡试通过就是举人,正式迈入统治阶级。
会试通过就是贡士,也就是未排名的进士。
所有的贡士都要参加殿试,而且不会有落榜之说,只是会由皇帝对参加殿试的贡士进行排名,从而分出三甲进士。
三年前周腾就已经通过了院试,成为了秀才。
如今参加乡试,倒是非常合适。
“老晋王去世,没有立下世子,现在长安城之中已经乱了,不适合设立考点。”
“金华府虽然在长安府的旁边,但是路程却远了不少,恐怕得提前去了。”
“为父就是这个意思,你赶紧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发。”
“好的。”
……
马车一路向北,很快就跨过了汉水府和长安府的边界线。
“还得有几天才能到达金华。”
周腾放下帘子,感慨了一句。
“小师叔何必着急?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到春闱之日,咱们绝对赶得上。”
周腾放下手中书册:“说句实话,长这么大,这还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师公将您照顾的好,您毕竟是他身下唯一的一根独苗苗。”
“忠恩,我听说你已经娶妻了是吗?”
“是啊,我今年都二十四了,早就娶妻了。”
周腾心中一动,宁采臣竟然已经娶妻了,这很可能说明现在所处的世界不是电视剧版聊斋,而是原著聊斋。
两者本身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电视剧版聊斋是他小时候看的,早就记不太清了,而原著聊斋是他穿越之前仔细看过一遍的,现在很多地方记得还很清晰。
不过想要真正证明这里究竟是原著聊斋还是电视剧版聊斋,最重要的还是得去见一见燕赤霞。
因为不论是港版的影视还是其他各版本的影视燕赤霞,往往都是大胡子形象,顶多也就是个游方道士,没有出现过书生形象。
唯有原著之中的燕赤霞,是一名书生的模样。
到时候,一切就见分晓了。
十天后,马车终于来到了金华城外。
“小师叔,咱们来得虽然不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