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夏文圣-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锦年出声,其余的等他悟道结束后再说罢。
“发财?”
实话实说,倒不是永盛大帝不相信自己这个外甥,能文能武,儒道后世之圣,佛门气运者,仙门仙灵根,顾锦年就算说他乃是天帝转世,永盛大帝都相信。
可关系到发财,他真不信啊。
之前顾锦年不是拉这个拉那个过来一起做生意吗?
这前前后后过了多久,小半年有了吧?
银子呢?
反正他是没听说这帮人发财了,当然他也知道,这段时间大夏王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事实摆在面前。
贸易上,顾锦年可能有点想法,但不对。
发财是不可能。
小亏差不多了。
故而,听到发财,永盛大帝打心底还是不相信的。
“咳。”
“锦年啊,倒不是老舅说你什么,你要记住,儒道才是你的唯一之路,这银两钱财,如果你真的缺,舅舅给你都行。”
“这往后啊,发财做生意的事情,你还是别掺和了。”
“等过些日子,朕大寿在即,想来各地都会献上奇珍异宝,到时候朕给你一点,你拿去卖掉,把太子他们的账清一清,他毕竟是太子,而且视财如命,你要是真坑了他,等他上了这位后,多少会对你有些意见的。”
永盛大帝开口。
也算是提醒一句,毕竟太子的性格他知道,整个人都掉进钱眼里了,你骂他几句,他不难受,你要是要了他几文钱,他比谁都难受。
所以还是不要产生不友好的事情。
感觉得出老舅不信任,顾锦年也不去解释,跟皇帝较什么真啊,赢了,皇帝被打脸,下场懂得都懂,输了,你自己又憋屈。
还不如不说话,就让皇帝自己一个人开开心心不好吗?
“舅舅,主要的事情,就是这几件了,其他一些事情,舅舅您自己来负责。”
“外甥要告退了,打算回家一趟,见见我娘。”
话说到这里,顾锦年打算回家一趟。
虽然还有不少事情,但也不需要去说,朝廷自然有人可以解决,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让自己来。
“行。
“魏闲,挑一批贡品出来,送到顾家,给宁月送去。”
“再拟一道圣旨,赐宁月头衔,长圣。”
永盛大帝开口,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赐予了无上荣耀。
长圣二字代表着很多东西。
是无上的尊称。
母凭子贵也就是这个道理。
“多谢陛下。”
顾锦年道谢了一声,随后离开。
待顾锦年离开后。
永盛大帝不由笑了笑,望着顾锦年的背影。
“宁月当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永盛大帝满脸笑容。
随后又将目光看向玉案之上。
这玉案上,赫然摆放着一张宣纸,而宣纸之上,也写着几个字。
【马踏匈奴】
一个时辰后。
顾锦年回到顾家。
此时此刻,整个顾家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一些还没有离开或者是急忙回京的百姓们,聚集在国公府外,带来了一些礼物,表达对顾锦年的恩情。
对于这些礼物,顾锦年让下人们全部收下,不收反而令人心寒。
而回到家中后。
顾锦年也是第一时间找了自己的母亲。
这段时间出去,这位宁月公主整日担心。
毕竟那里有不疼自家孩子的母亲?
顾锦年一回家,就挨了不少骂。
“总喜欢逞英雄,这大夏王朝没你不行吗?”
“你舅舅不是皇帝吗?你那几个叔叔那个不是有能耐的人,怎么什么事情都让你来。”
“别人都说我生了个好儿子,生了个圣人,大英雄,可为娘不想要什么大英雄,你能平平安安,为娘就高兴。”
“年儿,记住为娘的话,往后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不要在乱来了,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的顶。”
“知道没?”
宁月公主开口,骂着骂着就哭,的确提心吊胆。
顾锦年只能安抚自己母亲的情绪,连连保证之下这才得到母亲笑颜逐开。
是啊,在别人眼中,自己是救世主,是后世圣人,是了不起的侯爷。
可在自己母亲眼中,依旧是个鲁莽的孩童。
这两天,顾锦年都待在家里。
陪自己母亲待了两天后,这才离开国公府。
而后前往文宫。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与思维。
需要好好沉淀一二了。
然而,随着顾锦年入文宫后。
一些事情,也在悄然无息安排着。
极北之地。
中年男子望着千里冰川,缓缓开口。
“顾锦年入文宫,传下去,可以推动废王之计了。”
第二日。
一道圣旨传递大夏王朝。
告知百姓,大夏天灾,已平!
………………………………
第二百零三章:将宰相李善,扣押天牢,明日处斩,夷九族【求月票】
永盛十三年。
七月二十五日。
随着圣旨颁布下去,大夏王朝顿时引来巨大的欢呼之声。
天灾已定。
这是朝廷颁布的消息。
圣旨十分简单,基本上都是围绕顾锦年的功绩去说,以致于顾锦年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一些。
不过灾情定下来了,不代表甚么事情都没了。
对于大夏王朝而言,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多。
灾情的稳定还有善后,这些工作都让人深感头疼。
实话实说,如若不是天地赐福,出现五大绿洲,而且国运昌盛,再加上顾锦年将功德散于大夏百姓,使得百姓内心是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否则的话,只怕麻烦更多。
毕竟现在看到了希望,大家心态都很好。
可朝堂上,却已经开始争议不休了。
大殿当中。
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上,各方势力也在激烈争议。
“陇西郡地动,目前虽已经控制局势,但所需要的物质人力,应当是第一,东林郡火灾已经被灭,功德金雨也使得东林郡灾情稳定控制,至于南越郡,洪灾已经没了,应当竭尽全力处理陇西郡之事。”
吏部尚书胡庸开口,他在朝堂上直接开口,丝毫不管其他人的想法。
这善后救灾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
不仅仅是稳定百姓民心,更主要的还是政绩,现在陇西郡是太子的政绩,东林郡是秦王的政绩,南越郡是魏王的政绩。
江中郡那还好一点,毕竟江中郡是顾锦年负责的,就算江中郡一点灾情都没了,也不会影响什么。
大夏王朝即将要昌盛,那么帝位之争就更加激烈了,尤其是永盛大帝这次也得到了赐福。
寿元悠长,虽然没有几百年的皇帝,可以当下情况来说,再坐个三五十年问题不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永盛大帝这两年就驾崩了,那他们还真不怕,太子只需要老老实实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每天吃吃喝喝都行。
长幼尊卑摆在那里。
除非大夏天灾,秦王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但这可能吗?
可现在永盛大帝明显要在位几十年。
这几十年内,会发生多少事情?这对于秦王来说简直是一件大好事。
而对于太子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太子势力已经开始准备了,也不是说去针对谁,而是围绕着太子利益,进行争夺。
四大灾区,都需要善后,可能江中郡要好一些。
但人力物力包括钱财银两就只有这些,事情只能先办好一件,自然而然,胡庸要为太子效力了。
他本身就是太子的党羽,面对这件事情,他们自然而然要理力据争。
毕竟如若陇西郡灾情安稳解决,这样一来的话,天下人就说不了太子什么问题,反倒是秦王和魏王办事效率差。
对于朝堂官员而言,大家是知道为什么。
可百姓不知道,一看陇西郡这情况,都已经妥善解决了。
再看看你东林郡,还在慢吞吞重建家园,百姓自然有民怨,但这个民怨不针对朝廷,而是针对办事之人。
那个时候,必然会形成,太子不愧是太子,果然手段强,一下子解决这些麻烦。
然后秦王果然没用,会打仗而已,治理国家一点作为都没有。
只要营造出这样的舆论和话题,对而他们而言就够了。
此消彼长之下,太子的位置是越来越稳固,秦王就更别想上位了。
而且这些事情,是太子党羽私下商量好的,并没有告知太子,倒不是说撇开太子,而是有些事情,必须要由他们来做,通知太子,无论太子是什么意思,都不好。
答应,显得太子不仁义,自己亲兄弟也动手。
不答应,太子甘愿秦王上位吗?
这就是党羽的可怕和强大,有些事情不是你做不做主,而是大家愿不愿意,而且再说一点,太子就当真不愿意吗?
可是胡庸的话一说完,立刻便有人站出来了。
“臣不同意。”
“陛下,如今四大灾区,也只有江中郡还算可以,其余三大灾区,都需大量人手物资解决,臣认为,应当分三批人前去救援,这样一来,其一可定民心,其二也可看看诸位王爷的手段如何,其三也算是提前知晓问题所在。”
“如若单方面去救援陇西郡,先不说其他,百姓如何看待?”
“再者,陇西郡想要重建,至少半年时间需要,如果这半年之后,解决掉了还好说,大军前往东林郡,发现东林郡有诸多问题,该怎么办?”
“拖延一分一秒,都对我大夏王朝而言不利。”
“故而,请陛下三思而行。”
此时此刻,顾冷的声音响起,他是刑部左侍郎,不过在这个时候,为秦王说话,自然代表着一些不同的信号。
世人都知道,秦王与顾家关系不错,而今顾家出了一个麒麟子,自然而然顾家人说的话,要比寻常重一些。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说之前的顾家,可以左右太子之位,而今的顾家已经不是左右那么简单了,直接钦点都没大问题。
只要顾锦年到永盛大帝面前说一句话都行。
我觉得太子不行,秦王殿下还可以。
那基本上秦王殿下就能上位了。
只不过所有人也清楚的明白,顾家不会这么做,毕竟到了这个体量,太子也好,秦王也罢,都不会找顾家麻烦,就算他们任何一人登基了,顾家永远是顾家。
以后的皇帝难道就不需要靠顾家吗?
可若是参与进来了,万一万一万一,太子就是能登基怎么办?那这个仇大不大?
别说皇帝宽宏大度,换做是谁都大度不了啊。
所以不参与是最好的,当然声援两句合情合理,比如说顾冷现在就是这样,他并非是声援秦王,而是缓解秦王的压力,但同样也没有去得罪太子。
这种做法才是最好的。
面对顾冷开口,杨开的声音不由响起。
“顾侍郎,老夫不认可,倘若兵分三路,虽然可同时营救,但这过程有多慢?”
“如今五大绿洲还需要百姓迁徙,王朝内有诸多事情,把绝大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