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夏文圣-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顾锦年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渡过这一生他就满足了。
顾锦年被推下水,为何不严查到底,为何不闹个天翻地覆?不是因为他不疼自己儿子,而是他担心自己若是闹了,掉入敌人陷阱,从而让顾锦年遇到更多的危险。
可如若有下一次,或者是说还有新的苗头,他绝对会用自己的方式,让整个京都上上下下都知道,他顾千舟的恐怖。
只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想法,自己父亲有他的想法,至于那些不成器的弟弟,一个个做事根本不过脑。
他只能用属于自己的办法,来保护顾锦年。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足足两个时辰后,顾千舟收回目光,没有说什么了。
朝着府外走去。
而与此同时。
大夏王朝。
天心殿内。
这里是永盛皇帝办公之处,平日里处理一些奏章。
然而这一刻,四道身影也出现在天心殿。
礼部尚书杨开。
监天司监正徐太一。
兵部尚书李善。
户部尚书周长江。
四人立在此地,微微低着头。
殿内。
永盛皇帝将奏折放下,而后看向监天司监正徐太一。
“徐爱卿,此番天象,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盛皇帝开口。
询问徐太一。
“回禀陛下。”
“此事臣认为,天命气运,涉及极大,此次天命,不同以往。”
“即便是臣,也难以查清,需前往师门,翻阅古籍,才能找到一二。”
“还望陛下恩准。”
徐太一出声,给予这个回答。
他不清楚这次的天象到底意味着什么,想回宗门翻阅古籍彻查一番。
“好。”
“爱卿需要多长时间?”
永盛大帝问道。
“短则七日,长则一月。”
徐太一略微思索,给予这个答复。
“还望爱卿早些回来,这是大内令箭,手持此令,可在宫内畅通无阻。”
永盛大帝回答,甚至将大内令箭给予对方,可见他对此事有多上心。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
徐太一接过令箭作揖,随后直接离开皇宫。
待他离开皇宫后。
杨开的声音便缓缓响起。
“陛下。”
“臣有事参奏。”
杨开出声,望向圣上。
“何事?”
永盛大帝目光扫去,而后者将奏折递出,紧接着平静出声。
“臣请陛下,收回镇国公虎符。”
声音响起。
大殿内。
瞬间安静。
………………………………
第三十二章:大夏书院招生开始
大夏皇宫。
天心殿。
殿内四周都被点上蛟油,散发淡淡香味。
此时此刻。
大殿安静。
夜深人静,整个大夏京都也异常安静,一切显得极其古怪。
“为何?”
玉案面前,永盛大帝的面容略显冷意,他望着礼部尚书杨开,发出质问。
“陛下。”
“顾家权势滔天,更是执掌神羽军兵符,族内六子,封侯拜相,既有京门统领,也有刑部侍郎,如今更得天道垂怜,难保顾家不起异心。”
“请陛下三思。”
杨开出声,他无惧一切,进谏真言。
也正是因为这番话,让兵部尚书李善,户部尚书周长江纷纷色变。
甚至永盛大帝身旁的太监魏闲,眼中也不由露出一抹骇色。
顾家权力之大,整个大夏谁人不知?
但顾家的权力,也是凭靠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战功获取,并没有任何投机取巧。
是真正的忠臣,否则也不可能以镇国来赐名。
现在得到天命气运,直接收回兵权,这太过于尖锐了。
无疑是要让陛下与顾家直接翻脸。
大夏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位皇帝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亦或者一个念头,便会导致无数事情发生。
真要是撤了兵权,可以保证,满朝文武的心思都会活跃,到时候酿出一些不该有的后果,才真正令人头疼。
故此,玉案面前,永盛大帝出声了。
“放肆。”
“顾爱卿追随太祖建立大夏王朝,乃开国大臣,一生为大夏立下汗马功劳,更是随朕一同发起建德难,肃大夏正气。”
“朕赐顾爱卿镇国之名,就是因为顾爱卿忠君报国,而上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降下天命气运,这是不可争议之事。”
“杨爱卿,朕知道,你与顾家素来不合,尤其是前些日子,朕可以体谅你。”
“但你身为堂堂礼部尚书,怎敢这般胡言乱语,若传了出去,岂不是陷朕于不义之地?”
永盛大帝开口。
他目光满是怒意,可这番话却存在一些古怪。
最后一句话,令人忍不住揣摩。
陷朕于不义之地?
他没有怪罪杨开胡言乱语,也没有否认杨开这番话是错的,而是认为杨开这种行为会让他陷入不义之地。
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换一种方式,能让陛下不被天下人指责,是不是可以对顾家动手?
皇帝的话,永远是棱模两可的。
到底是还是不是,需要自己揣摩,揣摩出来了,明贬暗升,揣摩不出来,可以安安心心回家种田。
但不管如何,都不能擅作主张,否则下场很惨。
“陛下息怒。”
“臣直言,是为朝堂,并无任何私心。”
“至于顾家恩怨,臣并不在乎孩童打闹。”
“顾家已成参天大树,如今镇国公得此天命,臣希望是天地念他忠诚。”
“可古今往来,臣子篡位,武将谋反之事,屡屡不止,尤。。。。。。”
杨开依旧一字一句开口。
只是说到一半时,一道响声炸开。
嘭。
玉案之上,永盛大帝一掌拍下,玉石打造的案桌,瞬间四分五裂,发出巨响。
“放肆。”
“杨开。”
“你太狂妄了。”
“朕一向敬重镇国公,当初建德难时,朝中奸臣愿意以异姓王招揽镇国公,而国公也有无数次机会,将朕抓拿。”
“可镇国公没有这般去做。”
“如今新朝已立,你因天道气运,妄加揣测,定下莫须有之罪,还敢说没有私怨?”
永盛大帝开口。
声音极大,怒斥杨开。
给人感觉,极度相信镇国公一般。
“陛下息怒。”
“杨大人只是替陛下担心而已。”
“请陛下恕杨大人直言之罪。”
此时,周长江的声音响起,他是户部尚书,在这一刻自然要上前打圆场。
而一旁的李善,却沉默不语。
他乃兵部尚书,曾经在顾老爷子手下当过兵,如若不是陛下大发雷霆,他早就上前喷了。
现在听到陛下怒斥杨开,他喜闻乐见。
殿内。
杨开沉默不语,态度依旧明确。
而永盛大帝也没有在这个话题继续谈论下去,只是缓缓开口道。
“以后若无证据,不要在这里妄加猜测。”
“否则朕决不轻饶。”
永盛大帝开口,严厉警告一番。
随后,他将目光看向杨开继续道。
“杨开。”
“大夏书院,朕已经全权交给文景先生处理,往后若无其他之事,无需你参与入内。”
“接下来安安心心编纂大夏书典之事,此乃朝中最为重要之事。”
“再者,大夏文会之事,也要着手处理,算起来这也是开朝盛事之一,朕要天下瞩目,所需银两皆从户部拨款。”
“明白吗?”
永盛大帝望着杨开如此说道。
他语气平复下来,没有方才半点凶狠之劲。
“臣领旨。”
杨开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而周长江的声音却立刻响起。
“陛下。”
“臣也有事要奏。”
周长江出声,将奏折递交而上。
后者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过了片刻眉头不由紧皱起来了。
“陛下。”
“如今两江水灾严重,疑似有妖作乱,沿江一带,苦不堪言,如若不加以防范,只怕会酿出大错。”
“此番还能控制,可一旦再出差错,水灾之难,将蔓延至江宁郡,到时候当真是天大的麻烦。”
周长江出声。
道出一件事情。
水灾。
大夏王朝看似盛世辉煌,可实际上每年大大小小的灾祸不计其数。
虽有仙门协助,可自然灾害难以抵抗,尤其涉及妖怪作祟,这就更加棘手麻烦。
“周爱卿。”
“朕拟一道圣旨,着令悬灯司派人调查沿江一带,如若当真有妖怪作祟,立刻召集仙门出手,共同镇妖。”
“不过,以防万一,让江宁郡着重准备粮草物资,运输入城,倘若当真有水灾发生,立刻开仓放粮,一切以百姓为主。”
永盛大帝开口,下达旨意。
可此话一说,周长江却面露难色。
“陛下。”
“倘若准备粮草物资,臣预算过,至少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而且这仅仅只能保证城内百姓不受灾祸困扰。”
“一但爆发洪灾,周围十九府灾民都将蜂拥而至。”
“故而需额外准备四倍物资,运输至江宁城,折算下来需两万万两白银。”
周长江出声,告知目前情况。
提到银两钱财,永盛大帝脸色便有些不太好看。
虽励精图治十二年,国家整体欣欣向上,可最大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国库没钱。
倒不是别的,主要是建德难后,为了彰显圣君临朝,这十二年来大大小小不知免过多少次税收。
以最实际的方法来笼络人心。
导致现在这个局面。
“国库还有多少银两?”
永盛大帝询问道。
“回陛下,勉强五万万两白银,如若只提前赈灾江宁郡,倒也足够,只是撰写大夏书典以及修缮宫殿,迎备大夏文会需要大量钱财。”
“再加上部分银两不得随意拨款,维持朝政运行,只能勉强拿出五千万两白银。”
“陛下,臣认为,预警乃重中之重,大典与文会之事,可以暂且缓慢一二。”
周长江出声,提出自己的想法。
撰写大典以及文会都是王朝面子工程,晚一点也没什么大事。
提前预警才是王道。
倘若真的发生水灾,没有在第一时间解决粮食问题,那麻烦就一重接一重,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
可永盛大帝没有回答。
而是沉默不语。
他在思量。
过了一刻钟后,他给予了回答。
“此番水灾,蔓延至江宁郡有几成可能?”
他询问道。
“天灾人祸,臣不敢断言,但从目前而言,至少三成,危险极大。”
周长江没有直接回答,这种事情可不能乱说,说中了还好,要是说错了就麻烦了。
不能说轻,也不能夸大,毕竟这么多物资粮草运输过去,万一真是白担心一场,这些粮食可就要浪费三四成,算起来就是天文数字。
那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