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夏文圣-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哥哥是不想放人的,可架不住这些人找了些关系,就好比有个叫黄宇的,是你嫂子的侄子。”
“这个王八蛋,自家人也出来蹚浑水,不过他也是被骗过来的,根本没害你的心思。”
“但哥哥我实在是架不住你嫂子苦苦哀求,你要是给哥哥一个面子,我放点人,哥哥承了你这个情。”
“不过要是锦年你咽不下这口气,哥哥我绝对是站你这边的,我跟老爷子亲,你是我真正的自家人,至于你嫂子,就不管她了,大不了这个月就不回府了。”
李遂开口。
他说了这么多,为的还是这件事情。
没办法啊,顾锦年抓的人太多了,三千多号人,京都读书人能有多少?
他身为秦王,关系网太多了,说实话他也气,因为有些人吧,他压根就不认识。
可托来的关系,个个来找自己,有的是自己亲信,有的是自己原来的兵。
现在自己监国了,要说不帮忙吧,回头得说自己还没上位就玩清廉。
要帮忙吧,他又担心顾锦年多想,觉得是他在背后搞鬼。
可最后还是得出面。
其实就是朋友托朋友。
人情债麻烦。
“就这事啊?”
“哥,你这就太不把弟弟当亲人了。”
“这帮家伙虽然有问题,老弟也气,可有些人是蠢,我也知道他们没什么坏心思。”
“李遂哥,你要是真把我当弟弟,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我相信老哥你不会害我。”
“不过得警告两句,下次再犯,就不行了,顺便让他们潜伏起来,回头又有这样的事情,得及时通报,算是将功补过,这没问题吧?”
顾锦年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没想到就这事?
三千多读书人来找自己麻烦,顾锦年也不蠢,知道有些人就是纯跟风,不然丢面子。
有人是无辜的,这是必然。
但无辜不代表就没错。
该罚还是罚。
只不过现在有人来说情,那就另当别论。
没有这三本圣人手札,顾锦年也会给李遂面子。
果然,这话一说,李遂顿时大喜。
“锦年,不白疼你啊。”
“行,哥哥欠你个人情,以后有机会还你。”
“不过你放心,这些事情我会去交代清楚,以后再犯,别说你嫂子了,就算是太子求情,我也不会姑息。”
李遂很开心,主要是顾锦年这话说的也漂亮。
很快,李遂从衣袖里面掏出一枚令牌,交给顾锦年道。
“锦年。”
“这是我的王令,虽然比不上我家那老爷子的令牌,不过在京都内还是好使。”
“往后,老爷子那块金令你还是别用,毕竟只是个通行令,吓唬吓唬人还好,真关键时刻,没我这块令好用。”
“行了,哥哥就不耽误你什么了,今天晚上我得回去好好教训教训你嫂子。”
“让她长长记性。”
“过些日子,没事来哥哥家里坐一坐,一家人,别搞的那么生疏,先走了。”
秦王将王令交给顾锦年。
而后拍了拍顾锦年肩膀,朝着山下走去。
“行。”
“李遂哥,路上慢点,有啥事找老弟就好。”
顾锦年收下令牌,对秦王吧,的确确更生好感。
虽然说自己这个老哥带有目的来,但不得不说,秦王做事真的圆滑。
完全不需要这么客气,开个口,自己也会放人。
但前前后后,细细去想,每一句话都很客气,每一句话都是照顾自己的情绪。
抛开皇位之争来谈。
这人能处。
再低头看了看这块王令。
黑色玄铁打造,正面是秦王二字,后面则是一些精美花纹,还有秦王的印章。
确实。
秦王的令,可不是一般东西。
不监国的时候,秦王在大夏王朝地位都是极高,谁都要给面子。
现在监国了,那地位蹭蹭往上涨。
不比相权差。
而且秦王是拥有兵营的啊。
太子除了一支三千人的亲卫军之外,就啥也没有。
秦王的兵营,可是有足足二十万人。
没得比啊。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制衡之道。
太子不可掌兵。
否则的话,容易发生造反的事情。
毕竟,有兵有人,不造反都对不起自己。
秦王走了。
顾锦年也回到学堂当中。
恰逢看到李基坐在学堂门口。
“锦年叔,刚才那个人是二叔吗?”
学堂门口,李基有些好奇问道。
“是你二叔,咋了?”
顾锦年开口。
有些疑惑道。
“哦。”
“锦年叔,我偷偷跟你说个事。”
李基开口。
拉着顾锦年到一旁。
随后开口道。
“锦年叔,你可别上了二叔当,我听别人说的啊,二叔这人心术不正,朝中很多儒臣还有文官,都很讨厌这二叔。”
“叔,侄儿不是被的意思,您还是别跟他走太近,不然的话,那些文官儒臣,只怕会对你有意见。”
“你现在好不容易在他们心中有了不俗的地位,要是因为这个事,再招惹他们,不太好。”
李基开口。
他其实比较复杂,这话是真心话,可要说没带点私人情绪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他爹是太子。
耳目渲染之下,他也知道,二叔跟他爹争皇位。
看顾锦年跟自己二叔走这么近,他其实也不太开心,但是吧这毕竟是大人之间的事情。
自己一个晚辈,不好插嘴,只能这样说了。
“你小子。”
“很多事情,没有看的那么简单。”
“不过你放心,叔也不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叔心里清楚。”
“你二叔来找我,你爹肯定会知道的,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别多想了。”
顾锦年笑了笑,他哪里不知道李基是什么想法?
“行,叔,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纯粹说一下。”
“怕那些文官儒臣找您麻烦,是不?”
李基笑了笑,尴尬解释一句。
“怕什么。”
“真找我麻烦,大侄子,叔问你句话,你敢不敢再拿石头砸他们头?”
顾锦年笑着开口。
提到这事,李基脸色顿时垮了。
脑海当中不由回忆被吊起来抽的画面。
“行了。”
“老老实实上课,读书,这才是主要的,你爹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也轮不到你来想。”
顾锦年摸了摸李基的狗头,满脸温和地走进学堂当中。
“叔,你放心,下次谁敢说你,我一定砸他脑门,而且不會把你供出来的。”
此時,李基在身後开口,语气坚定。
这话一说,顾锦年微微一愣,随后忍不住笑了。
看来,这位太孙是真的怕了。
啧啧,被自己彻底拿捏啊。
“滚进来读书,别乱说话。”
顾锦年喊了一句。
当下,李基屁颠屁颠跑来,坐在顾锦年身旁,老老实实读书。
如此。
两个时辰后。
课业结束。
一日一夫子差不多也持续了半个月,大家表现的也很普通。
甚至顾锦年表现的也很普通。
因为在所有人眼中,顾锦年纯粹就是借机会装了个哔,要说教育的话,割一次麦,怎可能会有什麼很大启发。
说句不好听的话。
在座各位,谁没被家里人抽过?
抽完了之后呢?
还不是我行我素。
想靠一次忆苦思甜懂得道理?那里有那么简单。
要说带大家去勾栏嗨皮一下,然后告诉大家,赚钱才是王道,大家兴许会明白。
吃个苦算什么。
只是。
课业结束。
正当众人起身离开时。
赵思青的声音响起了。
“各位。”
“明日是我授课。”
“教大家练气修仙。”
“诸位明日寅时整来学堂,不可迟到,迟到的我都给个劣,知道了吗?”
赵思青的声音响起。
让学堂瞬间安静下来了。
哈?
练气修仙?
你玩真的?
顾锦年也愣住了。
虽说一人一天夫子,大家把自己懂得东西分享出去,海纳百川。
可教修仙?
这有些离谱吧?
“思青姑娘,这修仙之事,复杂难懂,再说了,一日也学不会啊。”
“要不咱们换一个?”
王富贵的声音响起了,略带苦闷道。
修仙又不是读书。
背点东西就算了。
这玩意要是没搞好,要出事啊。
“没事。”
“第二天我来。”
“第三天是白玉师姐来。”
“最后一天是徐师兄来,有四天时间,大家勉强可以感受一下。”
此时。
许涯默默补了一刀。
他们四人不知道教什么,所以商量好,教大家修仙。
刹那间。
众人沉默。
唯独顾锦年,莫名有些期待了。
……
……
……
这么早更新。
懂得都懂。
今天还有。
有月票就支持下。
拜谢拜谢。
7017k
………………………………
第七十二章:宝体境,立言之说,古今往来第一仙灵根显!
大夏王朝。
已是深夜。
对比京都百姓的甜美睡梦。
京都秦王府内,却显得无比压抑。
望着玉案面前的卷宗,李遂有些头疼无比。
而堂内,也有数十名谋士,正在翻看各类卷宗。
李遂很难受,他现在拥有大夏王朝的监国之责。
这是一件好事。
可快活了没几天,一大堆麻烦便堆积过来。
最大的三个问题。
让他头疼不已。
永盛大典要不要撰写?这可是老爷子目前最在乎的一件事情,也是儒道最关心的事情。
大夏王朝是一统十国而来,可根基不稳,需要文化大统一,修建一部古今奇书,扎实文化。
这件事情,前朝其实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只不过开国初始,百废待兴,民生最为重要,精神上的东西,还是比较虚的。
故而立下意,但没有施行,这也是太祖当年最懊悔的事情。
江山打下来不是一件难事。
守住江山才是一件难事。
如今看似太平年间,可文化战争与经济战争可是已经打起。
经济战争还好,大家彼此发展,也没有特别大的贸易来往,可文化战争不一样,这就是儒道。
争夺的是正统。
抛开第一圣人世家有子嗣之外,其余三大圣人世家,可谓是你争我斗,尤其是最后一位圣人,扶罗王朝与大夏王朝争了多长时间?
而这永盛大典,就是定民心之书。
也可以叫做开元大典,当时定的是开元大典,后来架不住百官要求改名,所以就改成永盛大典了。
只是撰写永盛大典,前前后后所需要五千多万两白银。
国库目前存银四万万两白银,之前是五万万两,拨了一万万两白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