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截教次徒-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不知道唐僧是太宗御弟,更是奉观世音之名去西天取经,另外据说唐僧已经证得佛陀之位。
  唐僧便是行走在人间的佛,众佛教弟子怎能不前来朝圣。
  而且据说唐僧已经带回佛教真经,真经之中有无穷奥秘可以普度众生,众生都欲得真经一观。
  “当!”
  大雁塔上的钟声被敲响,喧闹的人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资格进入高塔的高僧井然有序的进入塔内,其他的只敢在塔外等着。
  六耳高高在上,白龙马四人伺候在侧。
  六耳坐下有金莲放出万道金光,六耳周身佛光不绝,更有无尽梵唱在大雁塔内响起。
  六耳所在便似是佛门极乐,众僧进来后都毕恭毕敬的对着六耳行礼。
  六耳示意自己的弟子取出一本佛经,佛经飘在空中,经书自动翻页,众僧目不转睛的看着经书。
  六耳道:“佛法高深非凡俗能悟,真经在此能够参悟到几分便全看你们的悟性了。”
  孙悟空等人不解的看着六耳,这经书他们都极为熟悉,因为这便是掉在河里后被晒干的空白经书,而真的经书六耳手中也有。
  一堆空白经书能悟到什么,可是让孙悟空等人大惊的是众僧人竟然看的煞有其事。
  许久之后,一僧大声道:“我悟了,佛心如纸,净白无暇,唯有佛心澈彻,方能窥见极乐自在。”
  “我也悟了,我分明看到佛在书中,佛在劝我勤学不倦,佛在万卷经书中,也在木鱼香火里。”
  “悟了,我也悟了,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锦绣,西行十万里便可成佛,佛,在路上。”
  “胡说,佛经明明说的是佛在红尘六欲外,唯有摒弃这些,方能成佛。”
  “不对,佛说的是佛心一动,可容万物,佛念一起,当渡苍生,渡尽苍生才能成佛。”
  ···
  接二连三的有僧人说自己悟了,没有谁敢说这是一堆白纸,因为六耳是行走在人间的佛,西行路更是观世音菩萨一手操办的,走了十万八千里,谁能相信唐僧带回的只是一堆白纸。
  众僧只觉得自己看到了许许多多,虽有些僧人觉得自己只看到了白纸,但却都觉得只是因为自己心中一片空白,这些僧人不由的反思:看来自己对佛法的研究还不够,回去还得勤修佛法,早日悟到佛法的真谛。
  不是有句话叫: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心中无物,自是空白。
  于是众僧一致觉得六耳带回来的经书便是佛教真经。


第366章 牝鸡司晨

  “汝等看这真经悟到了多少?”六耳开口问道。
  “佛陀慈悲,让我等有缘能看此宝经,我等虽然愚昧,但是心中却皆有所悟。”众僧人答道,众僧一脸感激,似乎他们从一片空白中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体悟到了超脱的奥秘,有几个年老的僧人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他们眼中这空白的经书便是佛经的无上经典。
  六耳点头道:“佛说普度众生,你等既然皆有所悟便去塔外传法,以渡亿万众生。”
  “佛陀真有大慈悲,佛陀此念便是苍生之福,还请佛陀放心,贫僧等这便去为众生传法。”
  众僧人鱼贯走出大雁塔,比起来时,他们的头抬得更高了,腰也挺得更直了。
  这时大雁塔顶也放出无尽佛光,在那佛光中有六耳的虚影,光映天地,佛光普照,于是长安城中的信众更加虔诚了。
  众僧来到塔外,众僧席地而坐传授所谓的佛经。
  看着这一切孙悟空等人都觉得无比荒谬,孙悟空忍不住问道:“师父,为什么会这样?”
  那不过是一卷空白经书啊!
  六耳开口道:“凡俗亿万众生所喜,不过是伟光正大,至于真的大道真理又有几人能够悟到。见我宝相庄严,想那观世音菩萨的威仪,他们便会相信我所说的,便是长安城中的民众所爱的不过也是金光夺目,气势恢宏。”
  “至于我取回来的佛经的内容反倒成了其次,另外即便是给他们真的佛经,让他们皓首穷经,一辈子埋在佛典之中,他们悟得的经书真的就能救天下?”
  六耳笑问道:“你们可曾想过,众生拜佛,是因为心中真的认可佛,还是因为畏惧来世,害怕坠入地狱。”
  “众生拜佛,是信佛还是有求与佛?”
  ···
  皇宫之中,武则天也正看着那大雁塔。
  “据说圣僧今日在塔里讲法。”武则天问道。
  “是的陛下,据说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去围观去了。”有人回答道。
  “看来圣僧之名,实在是非同小可,只是那唐僧是太宗御弟?”武则天又问道。
  这些问题武则天其实都知道答案,但是她还是会忍不住的问,顿了片刻武则天又问身边近侍:“既是太宗御弟,他可会心向李唐?”
  这问题实在不好回答,要知道为了龙椅,纵是亲生骨肉武则天也下得了手。
  不过这近侍倒是机灵,他开口道:“出家人心中只有佛祖,想来并无太多兄弟情谊。”
  武则天满意的道:“那便传旨让圣僧进宫,朕要见他一见。”
  ···
  六耳被人引入宫中,那领头太监极为客气,说起来大雁塔讲法时六耳一字未讲,但是众人却觉得六耳越加高深莫测,六耳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又高了许多。
  那些僧人讲法的功劳也全被归于六耳,而且那些僧人还没有半点意见。
  “圣僧,前面便是御书房了,陛下一般只在这里接见重要的臣子,可见陛下对圣僧的看重,陛下不希望有人打扰,所以我只能送圣僧到这里了。”那太监对六耳说话时一直半弯着腰,他竟然没有直面六耳的勇气。
  在六耳推门进入御书房之前,那太监终于忍不住问道:“圣僧,像我这样残缺的人死后也能入那灵山胜境嘛?”
  “能的,”六耳答道:“佛前无恶人。”
  是的,魔都能成佛,更何况是人,只是六耳没说的是灵山好入,极乐难得,世间哪来极乐。
  ···
  御书房里,武则天正穿着便装,虽已过了豆蔻芳华的年龄,但是女皇看起来仍十分美艳。
  只是女皇却面有愁容,等六耳进来后女皇笑道:“圣僧请坐,本来早就该面见圣僧,只是国事繁忙,朕今日才得了空闲,还望圣僧赎罪。”
  六耳行礼道:“见过陛下,陛下为一国之主,为国事操劳实是天下臣民之福,贫僧不过是一化外之人,能得陛下接见已经是莫大的福分。”
  武则天脸上露出了笑容,她以女子之身登基,世间不知有多少男儿不服,如今六耳见了他不仅主动行礼,说话也十分客气,一点也看不出来六耳是名动天下的圣僧。
  武则天这时的语气亲近了些,武则天开口问道:“万里西行路,走起来想必十分不易,我今日也有闲暇,圣僧不妨与我说道说道。”
  武则天已经不再称朕了,六耳笑道:“陛下既然有心,我自当为陛下讲解一二。”
  六耳开口,娓娓道来,不过武则天看似听得认真,她似乎身临其境,脸上表情也时而紧张,时而担忧,但是却瞒不过六耳,六耳知道武则天不过是在配合六耳讲故事罢了,所谓的西行,她一点也不关心。
  讲了一会六耳也低头喝茶,这时武则天才道:“只是可惜太宗未能亲眼看见圣僧归来,太宗临终前还恋恋不忘圣僧,可叹岁月无情,人力难救。”
  武则天眼角有泪,似是对李世民的逝世感到无比悲伤。
  六耳笑道:“生死有命,这是太宗的宿命,太宗不在,但是陛下仍在,一路行来,国富民安,陛下实乃千古明君,太宗在地下势必也会感到欣慰。”
  李世民要真的泉下有知,怕是会恨不得爬起来砍了武则天,但六耳和唐太宗又没什么交情,如今是武则天为君,六耳自愿意顺着武则天说话。
  武则天大笑道:“圣僧果是个妙人,只是我最近听闻一件奇事,一位农夫家里的母鸡每天早起打鸣,实在是奇哉怪哉,有人说这是牝鸡司晨,不知道圣僧如何看这件事?”
  “天下只有那一只母鸡打鸣?”六耳问道。
  “只有那一只。”武则天看着六耳道。
  六耳不容置疑的道:“那么说明那只母鸡前世一定是天下群鸡的领袖,哪怕转世之后也不忘前世之责,这母鸡实在是贵不可言。”
  武则天笑道:“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六耳道。
  “圣僧实在是有德高僧,可愿做我大周国师?”武则天问道。
  六耳点头:“固所愿而,不敢辞也!”


第367章 全力相助

  “师父被封为国师,师父在这长安也算安定下来了。”一茶楼上孙悟空如是道。
  猪八戒和沙僧都点了点头,这时孙悟空犹豫了下问道:“你们有没觉得女儿国后师父其实有些变化。”
  “你我不也变了很多,”猪八戒笑道:“我们只需记住他是我们的师父便是了。”
  “师弟说的在理,”孙悟空点了点头道:“我总得回花果山去看看,你们以后有事也可以去花果山寻我,另外八戒你可是打算回天庭?”
  猪八戒叹道:“天河水军已经有了新的元帅,再说我既受佛门册封,天宫哪还有我的位置。”
  “那不如和我回花果山如何?”孙悟空问道。
  猪八戒摇头:“我也有一些事要去处理,比如去见某个人。”
  “那沙师弟你有何打算?”孙悟空又问道。
  沙僧笑道:“我倒是要去天宫转转,琉璃盏已经补齐,我前罪已赎,当再见陛下和娘娘。”
  沙僧还想再归天庭,猪八戒本想劝说两句,但最终猪八戒还是没有开口,毕竟这是沙僧多年的执念。
  最后见众人把目光投向自己,李渔笑道:“我就先留在长安。”
  “好,”孙悟空这个大师兄举杯道:“那就以茶代酒,从此山高水长,天涯再会。”
  “天涯再会。”众人一饮而尽,虽是淡茶却似也有别样滋味。
  ···
  “师父,三位师兄都离开了。”李渔轻声道。
  六耳点了点头,六耳看着李渔:“你为何不走?”
  “截教便是我的家,能跟着师父是我的福缘,只是为何师父不留下那几位师兄,跟着师父其实有助于修炼,他们未来的路也许能走得更顺畅些。”李渔问道。
  六耳笑道:“舍不得他们了?按我本意我愿他们从此再不归来,但既入了佛门,他们哪里还能回到过去,等着吧,要不了多久你们还会再聚的。”
  ···
  自从被封为国师后,六耳的地位越发崇高,世间信佛的也多了不少。
  六耳在大雁塔上暂歇,大雁塔便成了佛道圣地,每日朝圣拜佛者络绎不绝。
  众生却似乎从未想过六耳并未真的开口讲过经,六耳也未曾说过什么佛法真理。
  但是众生却似乎遗忘了这点,他们只知道唐僧是佛,既然是佛,拜了总是无错。
  而且万里西行,人、妖、兽、仙皆得造化,一介凡人也能成佛,这似乎为芸芸众生指明了方向,似乎只要心诚便可成佛。
  这看起来比起信道要容易不少,于是佛教日渐兴盛。
  这一日六耳正在塔中静坐,一僧人前来行礼道:“圣僧,陛下有请。”
  六耳点了点头,随后走出大雁塔,塔外早已有马车在候着,还是上次那个太监带着。
  如今六耳来皇宫的次数不少,宫门口无人拦阻,甚至连检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