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这把老骨头还没入土呢。”刘睢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但凡你能机警一些,这事也不用我去,你是真不懂得其中道道和这里面的机缘。”
  大周二百年,确实是将许多东西都给泯灭了个干净,但雁过留痕,终究是有一些东西流传下来的。
  如刘睢这般年轻时行走过天下,还得了些许际遇的,多少还是了解一些。
  寻常人想要拜入那些仙道宗门,极为不容易,很多时候即便是知道山门所在,可任你有什么手段都进不去。
  这些宗门自古以来,隐于凡人不可知的各处之中,招收弟子要么是从门内门人开始,要么也是在世俗世界里挑选王权社会的有身份者。
  少数一些无天赋离开宗门的,又或者一些家中有长辈在,但自身无法进入,继承了几手术法的,算是民间术法流传的来源。
  到了大周的二百年,那更不必说,宗门销声匿迹,哪怕真的有暗中发展传承,不是被对方找上,也是无处可寻。
  而这次不同。
  这次是道院,或者说是道门,真正的大张旗鼓的选拔招收弟子。
  几乎没有几个人不为之心动的,修仙修道,长生不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再伟力归于自身的这种神魔世界,这一条路,毫无疑问,比起当官什么的,还要有盼头得多。
  也只有那种戏文里,才会觉得家里有人得缘法去修道不好,反而要逼着对方去考功名科举,这两者哪里能有可比性。
  刘睢心中打定了主意,冲着刘二摆摆手:“去吧,将牛娃给叫醒了,然后换身干净些的衣裳。”
  “唉。”刘二点头应是,急急忙忙往自家后宅去了。
  日上三竿。
  沧澜县的街头越发热闹了起来,街道上车马往来如水,行人如织。
  各种叫卖、吆喝,喧嚣之声好不热闹。
  自北地司州疫乱之后,近些年终于逐渐安稳下来,沧澜县北面的几处渡口外,商船往来日赠,虽各地依旧多有盗匪、鬼怪之事,但在沧澜县以及沧澜县所属的沧南郡各地已经安稳下来。
  惶恐不可终日的百姓再次从家中走了出来,又有逃难的、无处可去的,以及一些胆大的商贾,从天南地北朝这大江南岸的沧南郡各处。
  其中,又以临近大江的沧澜县,最为是繁华。
  只因不知何时起,县中原本的县衙所属,突然坍塌湮灭,而后,在县衙原本所在的位置,段段时日起了一栋十三层高的高楼。
  这高楼若是比之玉京十二楼,自算是低矮,并不能引得人如何惊诧,可在这大江边缘的一处上县,却是极为吸引人的目光。
  如今城内各处,往日里的那些巡城的士卒、差役并未多大改变,但不少要害部门上的胥吏官员,却已换了人。
  这些人大多身着道袍,有华丽张扬的紫袍、黄袍,也有清淡素雅的青衣、玄衣,只是皆作为道人打扮。
  行走在沧澜县县城之内,行人偶尔抬头仰望,不时能见着飞掠的剑光,乘风驾云的缥缈身影,时隐时现。
  往日里多数只是在坊间流传又或是在话本里听到的事情,在沧澜县已经越来越容易见着。
  甚至,除了沧澜县,沧南郡周遭几个郡县,这般的神仙人物也多有出现,而且皆是直接接管了县衙等一应事物,处理起民生民计。
  面对这些“仙人”,不论是城内城外的大户、豪强,还是底层的乞丐、百姓,一个个不敢说都心中畏惧,但几乎仙人所发布的诏令,是没几个敢违抗的。
  当然,仙人们的规矩,大家遵守,可同样的心中也感觉安宁了许多。
  至少城内城外不单单是盗匪、小贼之类销声匿迹,便是很多诡异事,几乎也不复所见。
  偶尔夜间还能见着一些高来高去的身影,听到零散的叮当打斗声,总之,是安定了下来。
  这也是沧澜县和沧南郡日渐繁华的原因之一,城内大量的人口涌入,在各种道人的安排下,寻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城外,各种田地也被组织起来,连续数年开垦,渐渐丰收。
  这等日子,除了少数如刘睢刘二家那样有些困苦外,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税赋降低,秩序稳定,反而是缓了一口气。
  至于说——
  原先那些城里的县令官员们,普通百姓庶民,也不知晓他们去了哪里,但有心的也见到过,一些个颇有官声的身上的官袍已经褪下,换上了道袍。
  沧澜县县衙原先的位置,如今便是那座十三层的高楼,高楼外大多数的建筑已经被拆迁,连着原先县衙门外的广场和诸多建筑,然后形成了如今道门在这沧澜县的道院所在。
  此刻。
  道院的宽阔广场上,密密麻麻地站着许多的人影。
  几乎都是五六岁到十岁上下的童子童女,在父兄家人的陪伴下,看着这般热闹的场景,极为好奇。
  又有一些顽劣的,在人群里来回乱窜,引得后方追赶的家长呼喊个不停,还有眼馋广场外小贩、货郎叫卖的各种小吃、甜食,又有被这般人多吓得抓着父母衣角缩在后方的。
  只是人群嘈杂虽嘈杂,但大抵还是不敢胡乱来的。广场周围一个个站立着的,或是穿甲持刀的士卒,或是道袍装束的仙人,总是能够让很多不安分的人,收敛起心思。
  嗡——
  忽然一声悦耳的清鸣在广场之内响起。
  穹天之上,又一道道霞光闪烁。
  须臾间,由远及近,几个身影落在了广场前方的高台之上。


第373章 道门展望二
  “让让,让让!”
  苍老沙哑的声音不断在人群之中响起。
  拥挤的人潮里,一个右手拄着拐的老人,左手牵着一个七八岁大的童子,左突右进,朝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疯狂地挤了过去。
  老人看着年迈,似乎腿脚也不够利落,可偏偏牵拉着一个孩童,却体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速度。再加之不少被其推挤的人,回身见着是这么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汉,心中虽不痛快,但多半也未曾计较。
  就这般推推搡搡,老人刘睢牵拉着一个自家孙儿到了广场的前排,一眼就看到了广场高大的楼宇前,此刻正站着的几个身影。
  黄色、紫色、红色的各种华美道袍,比之昔日穿着各种官服的官员胥吏还要精致,往来穿梭行走着许多面皮粉嫩的童子童女。
  在广场居中的位置,则立着一个巨大的高台,几道流光由远及近闪过,瞬间高台之上多了几个人影。
  其中一个身量高,伟风仪,面如白玉,留着一尺长须的红袍道人,负手而立,望着高台之下广场上密密麻麻稚童和老少男女,嘴角轻抿,微微抚须,朝一旁的一个黄袍道人说道:
  “方师弟不愧是大真宗最通俗务之人,这沧澜县乃至整个沧南郡已成我大真宗于红尘根基之地,宗门业已知悉你知才具,若等上报导致,定然能得嘉奖。”
  “师兄过誉了。”
  方秋子神色平和,脸上殊无半点欣喜之情,“此乃我道门威势,我不过是顺势而为。”
  “哈哈哈……”
  那风仪极佳的红袍道人大笑一声,跟着又摇摇头,“这等顺势,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道门二百年少有履世,民间即便有些传闻,可敬畏之心却不比从前。且今次不比过往,昔年我道门只是执棋之人,今次却不一样,我道门上下全数入世下场了。”
  这次方秋子没有回答,目光望向高台下方聚集的人群,神色反而有些恍惚。
  自道子传谕,道门九宗尽数入世之后,他大真宗一脉,便多以这沧南郡为道基之地。
  一则是沧南郡地理地处大江之南,贯通南北东西诸多州郡;二则是他当日奉命入世,在这沧澜县打下了一番根基。
  捉妖驱鬼,却邪除魔,荡平周遭匪患,使得道门在沧澜县和沧南郡声势渐起,但方秋子亦知,这才是赢得人心第一步,这第二步,需要将这百姓乡民绑在道门之上。
  道子所图如今对于各宗之人都不是什么秘密,人间道国,天下从道,唯我道门。
  这等目标,道门上下早已达成一致,甚至包括方秋子在内,也觉得可行。
  与其每隔几百年坐看人间王朝更替,百姓惨淡,又或者稍一不慎,养出了大周朝这么一个怪物,反噬人道气运,差点还诞生真龙,还不如道门直接出手,建立人间道国。
  大周二百年压得天下诸多宗门喘不过气来,如今释家佛门早灭,儒门又早已被驯服,玉京一夜大抵真正的大儒多半已凋零消散  那些昔日在大周威逼之下苟延残喘的小宗派,如今即便再次出世,所能掀起的风浪也有限,道门再次出山,可以说天下再无其他可以抗衡的势力。
  嗯,或许也不能说没有。
  浮罗教可算其一,但浮罗教行事乖张、狠戾,操纵人心,以方秋子的眼光来看,原先的浮罗教能够发展壮大,一方面是浮罗教的三圣法力强横,但真正的缘由还是这大周收拢了力量,道门原先只是偶尔一些弟子行走,如今尽数入世,却不是一个浮罗教所能抗衡的。
  而除了浮罗教之外,真正需要担心的,应当是西面蛮荒那些大妖天鬼之流。
  不过——
  方秋子想到这里,脑海里总是不自觉地就浮现起了一个年轻道人的模样。
  不论是与对方一起的几次除魔,还是最后玉京五分,群妖湮灭,其中的林林总总都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若我道门能有此等人物……”
  方秋子心中无声长叹,对方虽是一身道人装扮,所用之法术与道门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实实在在并非道门九宗之人。
  道门筹划二百年,终于等到了大周覆灭,可人间道国这一宏图展望,若是对方出手……
  “我道门入世……”
  就在方秋子心神飘忽间,那居中而站的红袍道人忽而嚷声朝着下方的人群说道,“将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使万民不受邪魔、鬼祟、妖物、兵灾、疾病、饥饿等诸多劫难。”
  红袍道人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听到诸多普通百姓耳中,仿佛有莫名的鼓动人心的力量,一众百姓几乎个个翘首倾听。
  “道子有谕!”
  红袍道人神色微微肃然了几分,仿佛在传达其他的人话,继续说道,“凡百姓有冤屈者,有受害者,有争执者,有理难辨清者,皆可来道院击鼓求断。我道院必公平以待,凡害人伤人者,不论人神妖魔鬼,我道院上穷碧落下黄泉,定尽数擒于院前,以镇不法。其中具体条例,此后会有讲法道人传于各处。”
  轰——
  这话一出,下方广场上的人群立刻骚动了起来。
  虽然许多人都知晓如今的沧澜县就是道院做主,连原先的县衙所在都被拆除建了高楼,可真的第一次听到这般明白无误的说法,还是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站在一旁的方秋子似早已料到这样的反应,大周二百年,不论如今为何,但人的惯性思维,终究还是会引得一些人怀念。
  不过,面对这种情况,道门的解决方式也简单,那便是——
  高台上,红袍道人抬手一挥,蓦然间一道七彩光芒在广场上方闪耀,其光华之夺目,更甚天上的红日。
  哄闹的人群立时为其光彩所夺,立时安静了下来。
  红袍道人站在高台之上,环视下方,声若洪钟,再次说道:“我道门今大开方便之门,自今年起,每一年将在沧澜县收十名天资卓越的稚嫩,修法修道,入我道门,行我大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