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号首长-第6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百一十三章 规划专家
包飞扬和冼超闻谈了一个上午,这次会谈是非正式的,所以大家也比较随意,并没有选择坐在会议室里一本正经地说话。除了刚开始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会儿,后来就乘车绕着海州港转了一圈,中午就在海关大楼旁边的餐厅吃的午饭。
吃过午饭以后,包飞扬去机场接机,海州白山机场位于海州主城区西侧,是一座军地两用机场,机场的规模要比靖城市的机场更大,但是相比省城凤湖的机场,却又显得很小。
包飞扬虽然开了一辆车,但是车上有三个人,接不了几个人,方夏纸业公司在海州设了一个办事处,办事处在海州当地租赁了一辆大巴,大巴已经停在机场的停车场,办事处的负责人跟包飞扬也认识,两个人就站在接机的出口处闲聊。
办事处的负责人是一个刚满三十岁的粤东男子陈伟彦,非常健谈。方夏纸业公司的人大多知道公司总经理涂小明与包飞扬关系莫逆,陈伟彦也因此对包飞扬非常热情。
陈伟彦说话的时候有浓重的粤东口音,包飞扬前世做陶瓷的时候曾经在粤东生活过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听陈伟彦说话并不会感到吃力,反而有种亲切。
方夏纸业公司在海州的办事处目前其实也只有陈伟彦一个人,办事处主要负责方夏纸业公司经过海州的物资的转运,因为方夏纸业公司还没有正式投产,所以业务还不是很多,陈伟彦还处于摸索情况,做前期准备的阶段。
“陈经理现在对海州市的情况应该已经了解得比较多了吧?”包飞扬对陈伟彦说道。
陈伟彦笑着点了点头:“差不多吧,昨天我还参加了一个由邰永新副市长主持的茶话会,会后邰市长还跟我说了几句话,他们倒是挺希望方夏集团也能来海州投资,我就跟他们说,方夏集团的投资很大,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如果海州市条件合适的话,以后也有可能来海州投资。结果他们对我们办事处的事情就十分配合,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时候我还没去求他们,他们还会主动询问办事处有没有需要他们办理的事情,那个服务态度真是热情得不得了。”
陈伟彦颇为自得地说道,包飞扬还只是副县长,他能够跟海州市副市长搭上关系,他觉得已经是一件很值得自傲的事情。虽然他也知道包飞扬与公司总经理涂小明的关系很不错,听说跟集团总裁包文颖还有些亲戚关系,不过陈伟彦这个人曾经在国外留学过,还是有些自傲的。在他看来,虽然包飞扬在望海县做得还不错,但那都是因为他和涂小明的关系好,给望海县拉来了投资,除此以外,也不见得就有什么水平。所以在面对包飞扬的时候,他的姿态还是摆得比较高,心里隐隐还有些轻视。
包飞扬笑了笑:“那你应该搜集了很多海州市的资料?”
陈伟彦虽然有些卖弄,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扎实,他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从海州市政研室、档案室那边弄到了很多独家的东西,这些天还在整理,这次我还准备跟涂总提一下,看看能不能再给我配一两个人,结合这些资料,整理一份有关海州市投资环境的报告。”
包飞扬有些赞赏地看了陈伟彦一眼:“陈经理以前是信息中心的人?”
陈伟彦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包飞扬:“包县长也知道方夏集团的信息中心?”
包飞扬点了点头,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自己会知道方夏集团有一个信息中心。陈伟彦心想应该是涂总说过,他接着说道:“我是在信息中心工作过,后来涂总这边要人,就从信息中心抽调了两个人过来,我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涂总现在的助理。”
涂小明现在的助理是一个二十多岁,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年轻女子,人长得很漂亮,不过绝对不是花瓶,工作能力也很强。包飞扬心想信息中心倒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要是能够聚集培养一批人才,以后公司要扩张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了。
包飞扬对陈伟彦说道:“你这个想法还是很不错的,回头我跟涂总说一下,让他给你配两个人,你这个办事处也可以挂一块信息中心海州办事处的牌子,你们好好将海州的情况研究一下,用处肯定是很多的。”
“那敢情好。”陈伟彦笑着说道,他觉得包飞扬要是帮自己说话,涂小明那边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他突然觉得包飞扬还是蛮可爱的,虽然包飞扬不一定懂他搜集海州的这些情况能够做什么,又会有哪些用处,却还自说自话,但总算是帮了自己的忙嘛!
包飞扬现在实际上已经很少再参与方夏陶瓷、塔克石油以及信息中心的具体运作,只是在大方向上会提出一些意见,公司现在已经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姐姐包文颖夫妇也主要是以董事长的身份进行监管,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还是职业经理人的效率更高。
所以包飞扬对信息中心现在的具体情况也有些不太了解,便向陈伟彦问道:“陈经理,信息中心有没有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和业务?”
陈伟彦眼前一亮,笑道:“包县长是想为望海县做一份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吗?”
包飞扬点了点头:“不仅仅是望海县,其实国内很多地方都需要一份这样的规划。”
陈伟彦竖了竖大拇指:“还是包县长看得清楚,我也经常这样说,不过国内对地方产业规划的重视程度非常让人担忧啊!”
包飞扬盯着陈伟彦看了两眼:“这么说,陈经理对这方面倒是比较了解了?”
陈伟彦有些自傲地笑了笑:“可以这么说吧,我以前学的就是城市规划,后来去日本留学两年,学了产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不过回国以后就没有用上,不过我一直在留心这方面的研究,就比如海州市吧,我觉得海州市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优势却相对不足,要说滨海旅游,条件不如北面的琴岛,要说临港工业规模,又不如南边的沪城与宁海,腹地资源就更弱了,所以我觉得海州还是要想办法发展自己的产业,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汽车制造业。可以选择引进相对比较经济的日本汽车厂商进行合资,然后沿着亚欧大陆桥将汽车一路卖到西边去。”
陈伟彦看着包飞扬,希望自己这番话可以打动包飞扬,让他请自己来为望海县做这份产业规划。像包飞扬这样的年轻领导,有时候很容易说动,国内的官员嘛,很多人就喜欢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喜欢一些听起来很美好的话。
如果说陈伟彦前面的话还让包飞扬对他刮目相看的话,最后他举的这个例子就让包飞扬有些不以为然:“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知道越往西对汽车的消费能力越有限,他们对车的要求也不一样,性价比、结实程度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日韩汽车所见长的外形、油耗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另外日本人眼里也只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市场,不会看上这种二级市场的,所以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陈伟彦本来还有些不服气,可是听到包飞扬说的话以后,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他这才收起轻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随便举个例子,没想到包县长对这方面也是很精通啊!”
包飞扬笑了笑说道:“精通谈不上,但作为一个地方负责经济建设的官员,如果一点概念也没有,那无疑也是不合格的。陈经理搜集了那么多海州的资料,难道对海州的发展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想法?”
陈伟彦有些好奇包飞扬为什么总是要问海州的情况,以为包飞扬是在考验他,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敢再对包飞扬有任何轻视,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可不是那种夸夸其谈却没有什么真实水平的,连忙打起精神回答道:“其实,我还是觉得汽车制造产业很适合海州,依托海州港和铁路,海州的交通还是很发达的,不过包县长你刚刚提到的困难也确实存在,鬼子肯定看不上西部这块市场,那我们自己搞一个汽车厂也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陈伟彦不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要自己搞一个汽车厂的难度之大,恐怕还要比建一个合资车厂的难度更大,江北省原本就没有什么汽车制造能力,海州就更是一穷二白了,就算他们能够拉来投资与技术、制造合作资源,单单一个汽车生产目录就能让他们束手无策,国内对汽车生产实行的是准入制度,想要拿到许可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想到包飞扬却点了点头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至于难度,做什么事情都有难度,要是怕困难,就不要做事情了。”
“当然,这个难度确实有点大了,陈经理还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包飞扬又笑了笑说道。(未完待续。)
………………………………
第八百一十四章 机场惊喜
涂小明等人乘坐的航班在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才在白山机场降落。
听到机场广播播出的航班即将抵达的消息,陈伟彦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说此前他对包飞扬还有些轻视的话,那么经过刚刚的这一番交谈,他对包飞扬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个年轻人太厉害了,再给他问下去,自己肚子里的货就要被他掏空了!
涂小明这一次去粤东带了不少人过来,除了上一次已经来过的方云凡、詹怀信、郭熙焕、胡子舟等人,还有其他好几个商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新港新世纪集团郭家的郭明哲。新世纪郭家的老爷子郭盛雄是新港著名华商,声名与李超人相比也只是稍逊一筹,在世界华商界都是赫赫有名。郭盛雄有七个子女,随着老爷子年纪渐长,有关遗产和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老爷子现在还没有发话,底下几个子女已经争得不可开交。
郭明哲是郭老爷子第三个儿子,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的郭玉山的小儿子,郭家到第三代枝开叶散,老爷子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有二三十个,郭明哲在其中并不突出,但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郭明哲大学学的是电子技术,然后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拿了计算机硕士学位,回来以后并没有立即进入家族企业工作,而是搞了一家游戏机厂,说是要挑战游戏机霸主任天堂,搞了两年,最终还是折戟沉沙,将郭家为他准备的那份创业基金败了个精光,随后只好听从家族安排,进入新世纪集团工作。
新世纪集团是郭家最主要的产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和高档商业,郭明哲进了新世纪以后,跟其他人也不太一样。郭家对于未来的发展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应该是立足港岛,然后向东盟和欧美发展,他们不看好大陆的经济发展;而另外一种则觉得大陆的机会很多,而且再过两年新港就要回归,这时候更应该通过投资密切与大陆政府的关系,总不能到时候连家族都要从新港搬出去。郭明哲的观点是后一种,但是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叔叔伯伯们的看法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喜欢将新世纪在新港的那一套搬到大陆来,比如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新世纪百货,就是新港新世界百货的翻版,主要经营中高档百货,也确实比较成功。
但是郭明哲一直认为在大陆走大众化路线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大陆人口众多,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