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炎不良人-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想都别想了,许凯歌那边是不可能回去了,而其他地方,尤其是西北三洲,更是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了,那一千余人活着,他叛变的事情,肯定是藏不住的,可以说,现如今待在许一凡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一旦他离开了许一凡,他会死了很快的,而且死的很惨的,想要他命的人可不少,其中就包括许凯歌和窦志勇等人,看似许一凡对易元忠什么都没做,可他却什么都做了,这都不能称之为算计了,而是赤…裸裸的阳谋,明知道这样做会万劫不复,你却不得不这么去做,想想易元忠就觉得满嘴的苦涩。
…………………………………………………………………………………………………
闪电战。
这是许一凡在得知北宛城的情况之后,率先想到的一个战术,并且将其付诸于行动。
许一凡目前面临的情况,优势并不多,劣势却不少,在没有太多后援部队驰援的情况下,许一凡能依靠的,其实只有蒯罡麾下的三千人而已。
想要扭转局势,许一凡必须要在许凯歌和燕王大军的包围圈形成之前,跳出包围圈,不过,许一凡却并不急着跳出包围圈,他想的是打乱包围圈,甚至形成反包围的局面。
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实行起来也困难重重,但是,许一凡就是要这么做,袭杀窦志勇的五千人,只是闪电战的第一场战役而已,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大的战役等着他呢。
说起闪电战,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二战的时候,德国利用飞机和坦克的机动性,展开的攻击战役,但是,事实却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很久之前,闪电战就已经出现了。
最早实行闪电战,是在几千年前周武王姬发伐纣时的“牧野之战”,在没有飞机坦克,甚至骑兵都没有的时代,姬发却让一支步兵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行军数百里,直取朝歌,直捣黄龙,从此完成的胜利。
除了姬发的牧野之战外,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的蒙古军在远征的时候,采用的就是闪电战,长途奔袭,直取要害,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破敌人的防线,从此取得胜利。
许一凡让蒯罡带人占领凉宛镇,就是这个目的,而他本人要做的,就是以这一千余人为基础,在敌人还不清楚他的位置之前,把许凯歌分散在外的兵力,逐一击溃,使得许凯歌除了北宛城的大军之外,没有其他的援兵,彻底沦为孤军。
因此,许一凡在消灭了窦志勇的五千人之后,他就带人直奔上阳镇,冲着窦斌蔚而去,只是,许一凡自己也不曾想到的是,窦斌蔚并没有在上阳镇,而是在从上阳镇来沙堡镇的路上。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主要还得益于今天上午,蓟群在从弓月城返回之后,带回来的那个消息。
许一凡死于石族人之手,蓟群信,其他人也可能会信,但是,窦斌蔚却绝对不相信,尽管他跟许一凡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可是,在许一凡初来康城的时候,他就跟着许一凡做事儿,深知许一凡不是那种束手待毙之人,绝对会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做出相对应的应对的。
事实也证明窦斌蔚没有想错,在蓟群带回来许一凡已死的消息之后,窦斌蔚第一个不相信,不管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还是为了石族的事儿,窦斌蔚都在第一时间,派人前去弓月城查看情况,而打探的情况,也跟窦斌
蔚预料的一样,弓月城还是弓月城,却已经不是之前的弓月城了。
在蓟群和许一凡他们相继离开之后,弓月城开始全族备战,已经打算朝北宛城那边开拔了,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准备入驻北宛城,然而,细心的斥候,还是发现了不对劲,石族人不单单是在准备入驻北宛城,还准备作战,他们打算跟谁作战?
秦之豹吗?
就秦之豹那点儿人马,沙漠军跟许一凡的人马汇合一下,随随便便就吃掉了,还用得着动用石族那些老弱妇孺吗?唯一的解释,石族人准备作战的对象,很可能不是秦之豹,而是许凯歌。
除此之外,石族人在攻打弓月城之后,杀死了弓月城的三千守卫,尸体一直暴晒在太阳下,蓟群走的时候,这些风干的尸体还在,可是,当探子再次探查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尸体不见了,很明显是有人收敛了这些尸体。
弓月城除了石族人之外,没有其他外人,对待敌人的尸体,有必要收敛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蓟群被骗了,他的谈判失败了,蓟群自己是不相信他的任务失败了,可是,窦斌蔚却坚信这一点儿,他太清楚一件事了,那就是许一凡在鼓动人心这方面,堪称天才。
许一凡已经不止一次,在这方面展现出他的口才了,初到康城的时候,他就能从一众将领手中夺得指挥权,在瘟疫结束之后,他更是能指挥那些谁都不曾在意,谁都看不起的死囚、蚁军去作战,谁又能想到,那些砍死都嫌脏了地方的死囚,居然能做出说死就死的举动。
窦斌蔚一直觉得,既然选择跟许一凡作对,就不能给他开口的机会,这小子的嘴有毒,他能把死人都给说活了,更能三言两语,就把这些面对严刑拷打,都不曾吭声的人,说的鼻涕横流,而石族人面对许一凡,他们能坚守住吗?
蓟群?
呵呵!作为幕僚,他或许是合格的,也是称职的,但是,作为一名说客,三个他加起来都不一定是许一凡的对手。
在探子带回弓月城的消息,在结合蓟群之前在弓月城看到的一切,窦斌蔚立即就明白,石族已经站在了许一凡这边,而许一凡之所以假死,绝对是拖延时间,这小子肯定不在弓月城,玩了个金蝉脱壳。
窦斌蔚思来想去,分析出许一凡可能去的几个地方。
第一,直接从弓月城返回康城,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从弓月城到康城,上百里的路程,许凯歌早已经沿途布置了重兵,既是防备许一凡潜回康城,也是防止秦之豹回到康城,当然,也为了阻拦康城的人马前来驰援。
第二,直接去跟秦之豹汇合,然而,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秦之豹自身都难保,就算石族倒向他们,那边的人马加起来也不到万人,想要跟许凯歌硬碰硬打一仗,可没有那么容易。
排除了这两个可能性之后,窦斌蔚觉得,许一凡可能去的地方只有三个,要么他一路往西,去往西域的地界,绕道回到康城,要么他进入塔撒哈沙漠,前者的可能性不大,先不说许一凡去了西域那边,能否隐藏着行踪,就算隐藏住了,西域联军正在攻打康城,许一凡怎么可能从那边回去,至于说后者,那更不可能了,进入塔撒哈沙漠,死比活着容易,只要他脑子没有坏掉,绝对不可能进去的。
那么,只有最后一个地方了,那就是一路北上,去往庭洲,从庭洲绕道去往西洲,只有这样,许一凡才可能逃出生天。
想到这儿,已经抵达上阳镇,全军已经开始休息的窦斌蔚,第一时间开始回撤,因为窦斌蔚怀疑,许一凡这次来弓月城,除了表面上的五千人之外,可能还有兵马,如果这支兵马真的存在的话,那对方最可能去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凉宛镇,切断许凯歌的后路。
能在西征军当中当校尉的人,岂能是简单人物,没有点儿战略眼光那怎么能行呢,不然,许凯歌也不会把一万多人的兵马,交给他来统辖。
就在许一凡从凉亭镇出发,夜袭沙堡镇的时候,窦斌蔚也带着七千人,从上阳镇朝着沙堡镇赶来,只可惜,他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因为七千人的行军,跟许一凡的一千多人的行军,速度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
在上阳镇和沙堡镇之间,还隔着数个村镇,其中有一个镇子就是龙门镇。
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尽管窦斌蔚心急如焚,想要继续行军,可不管是士卒,还是战马,都吃不消了,没办法,他只能在大军抵达龙门镇之后,暂时停下来休整,准备休息一个时辰,在继续赶路。
在大军下马休整的时候,窦斌蔚看着手里简易的地图,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不好的预感。
在抵达龙门镇之后,窦斌蔚这边得到了探子的汇报,在接近黄昏时分,窦斌蔚放在北方的一千人的小队,突然失去了联络,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也因为这个消息,窦斌蔚愈发的笃定,许一凡还有后援兵马,对方肯定是去凉宛镇了。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在休整了半个多时辰之后,窦斌蔚之前派去统治窦志勇的亲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算算时间,在他们抵达龙门镇的时候,亲卫就该回来了,可他们依旧没有回来,很可能是出事儿了。
随着这些零零散散的消息的汇总,窦斌蔚觉得,不能再这么干等下去了,大军不能继续休整,他要立即赶往沙堡镇,看看那边的情况再说,于是,窦斌蔚直接下令,让还没有休息够的众人,立即集…合,以最快的速度感到沙堡镇再说。
也就在这个时候,许一凡一行人也距离龙门镇不到五里,一场遭遇战即将展开。
第五百零七章 天下为棋盘
康城。
殷元魁自从带领西征军攻下康国,占领康城之后,前前后后和西域联军在这里打了数十场,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战役,而真正称得上战役的,也只有之前那场由申屠侯指挥的攻城战,其次就是眼下这场攻城战了。
其实,相对于攻城战而言,炎军最擅长打的还是守城战,这主要源于中原的特殊环境,中原地大物博,觊觎中原的人很多。
北蛮一直试图染指中原,入驻中原,不再做马背上的民族,也不用在逐水草而居;南夷也想入驻中原,尽管南夷的矿产很多,物资也很丰富,可是,那里交通不便,很多在中原看来很稀有的东西,在南夷不敢说遍地都是,却也不少见,他们也想和中原人一样,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从十万大山走出来。
西域就更不用说,西北的环境如何,凡是到过西北的人都知道,一道玉门关,关内和关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除了这三个地方之外,在海外也有不少人企图染指中原,在所有人眼中,中原就是一块香饽饽,谁都想上去咬一口,而想要入驻中原,单纯的依靠言语、贸易是不够的,还需要武力,因此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或者说,从武朝建立之后,中原边关的战火从来没有停止过。
近万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王朝无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入驻中原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在所有的王朝当中,人们最不愿意提起,刻意选择去遗忘的,却又绕不过的王朝,就是武朝。
武朝是第一个建立的王朝,也是版图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王朝,武朝建立的时候,除了现如今炎朝所统辖的疆域之外,西域中部,北蛮的三分之二的土地,南夷三分之一的疆域,甚至是海外诸多岛屿,都曾经被武朝征服过,武朝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在这些已知的土地,当时大半部分都是属于武朝的。
这还只是世俗王朝,在武朝统治期间,修行体系还不像现在这么神秘,当时的武朝,高境界的武夫,高修为的修行者,随处可见,没有什么好稀奇的,那个时候,武夫体系还没有衰落的时候,别说世俗王朝了,就是这些修行体系,也要仰仗武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