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炎不良人-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昨天下午,秦之豹带着那八千人出城,轻装简行,一路狂奔,既要在规定的时间抵达西德镇,还要不被地

    方的斥候发现,其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后面夜袭康德大军的时候,更是紧绷着心弦。

    在击溃了康德大军,最后的上百里的追击战,不管是人,还是战马,都累的够呛,之后又跟沙漠军打了一仗,他们真的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根本不适合继续作战,秦之豹下令休整,是最正确的选择。

    秦之豹这边下令休整,沙漠军那边明显松了一口气,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许凯歌那边,预防许凯歌趁机搞偷袭,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许凯歌那边很安静,在秦之豹这边下令休整的时候,对方也下令休整,他们根本没有回北宛城,而是就地驻扎下来。

    在其他人都忙着各自的事情的时候,秦之豹把秦赋叫到了身边,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你都知道些什么?”

    秦赋看了一眼秦之豹,缓缓地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嗯?”

    秦之豹闻言,眯眼看向秦赋,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神却变得凌厉起来。

    秦赋见状,却并不紧张,而是解释道:“凉宛镇有一万军队。”

    “何人的军队?难道是许一凡的?”秦之豹诧异的问道。

    秦赋却摇摇头,看向许凯歌所在的方向,说道:“是许凯歌的军队。”

    “有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秦赋再次解释道:“我也是昨日才知晓的。”

    秦之豹眯起眼睛,看着秦赋,沉吟良久,才问道:“许一凡告诉你的?”

    秦赋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秦之豹见状,不再去看秦赋,而是看向许凯歌所在的方向,喃喃道:“许凯歌反了?”

    秦赋却接话道:“应该不是。”

    “你怎么知道不是?”

    “许参将曾说过,许凯歌在帮某人做事儿。”

    “何人?”

    秦赋摇摇头,表示他不知道。

    秦之豹见状,没有追问下去,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

    许凯歌所在的大营当中。

    隆良才看着身披甲胄的许凯歌,神色凝重的说道:“将军,你这是。。。。。。”

    许凯歌斜瞥了一眼隆良才,反问道:“你怕了?”

    隆良才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属下不明白将军,为何。。。。。。”

    隆良才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他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你想问我,为何见死不救,为何要至他们于死地对吗?”

    许凯歌却丝毫不避讳的说出了隆良才心中所想,而隆良才听完之后,下意识的点点头。

    “那你觉得我这么做是为何?”许凯歌反问道。

    隆良才看着许凯歌,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摇摇头,说道;“属下不知。”

    “不知?还是不敢说啊?”

    也不等隆良才辩解什么,许凯歌直接说道:“你以为我是想置秦之豹于死地,那你就错了,我这是在救他,也是在救西征军。”

    “嗯?将军此话何意?”隆良才懵了,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许凯歌。

    许凯歌斜瞥了一眼隆良才,然后看向远处,那正是沙漠军的方向,突然问道:“你跟了我多久?”

    隆良才想也没想的说道:“十年了。”

    “那你觉得我怎么样?”

    “很好。”

    “那你觉得我是谋逆之人吗?”

    “当然不是。”

    隆良才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又补充道:“可是。。。。。。”

    不等隆良才说完,许凯歌就接话道:“可是,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就等同于谋逆对吗?”

    隆良才不说话了,低下头,算是默认了。

    “你知道你为何跟了我十年,还只是一个校尉吗?”

    “属下无才无德,能当上校尉,已经是将军的恩典了。。。。。。”

    许凯歌却再次打断了隆良才的话语,摇摇头,说道:“你无需妄自菲薄,单单就领兵打仗这件事而言,你做的很好,比很多人都做的好,而你之所以还是校尉,是因为你的眼界太窄了,看得不够远。”

    “嗯?”

    面对隆良才的疑惑,许凯歌却再次转移话题,问道:“你觉得许一凡是什么样的人?”

    隆良才这一次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沉思良久,才说道:“天生的将领,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才,若是给其成长的机会,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国之栋梁。”

    在说完这番话之后,隆良才小心翼翼的看着许凯歌的表情,生怕自己说错话了,然而,许凯歌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十分赞同的点点头。

    许凯歌转过头,看着隆良才说道:“你都看出来了,其他人自然也看得出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他是许淳的儿子,一个许淳给我大炎带来了多大的危害,你应该很清楚,现如今,乱世已起,难道你还想在看到到第二个许淳出现?”

    隆良才先是一愣,随即,心中一惊,猛地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许凯歌。

    “自从他进入康城,在康城的所作所为,你我都看在眼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在军中的威望,早已经超过你我,唯一还能压住他的,只有大帅和汤芮二人了,此子的成长速度太快了,假以时日,若是不加以压制,西征军迟早是要改旗易帜的。”

    “西域联军固然强大,却并不可怕,北蛮和南唐固然强大,却也不可怕,有我炎军在,他们休想入驻中原,真正可怕的还是自己人。”

    “一场玄武叛乱,死了很多人,我不想看到类似的事情在发生了,也绝对不允许类似的事情在发生了。”

    隆良才听到这,看着许凯歌,试探性的问道:“所以将军是打算在其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就铲除此子?”

    许凯歌并没有否认,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

    “不是我想铲除此子,而是有人想要铲除他,有人不想他活着,更不想他去往京城,我只不过是个小卒子而已,下棋的另有其人。”

    “啊?!”

    隆良才震惊不已。

    许凯歌眯起眼睛,语气幽幽的说道:“他活着,会有很多人会死的,你我皆在其中。”



第四百八十五章 凉州刺史韩德厚



凉州城。

    李刚自从就藩,来到凉州之后,尽管异常的低调,不怎么跟朝中官员来往,可燕王府依旧门庭若市,每日都有人寻找各种借口,进入燕王府拜访。

    然而,现如今的燕王府,不敢说门可罗雀,但是当初门庭若市的繁华场景,却不复存在了,理由也很简单,燕王突然起兵了,虽然还没有说造反,可观其架势,也距离造反差不多了。

    西北三洲,外加一个庭洲,拢共四洲之地,其中属凉州最大,其次才是西洲,在这四洲之地当中,最繁华和富裕的还是凉州,其繁华程度丝毫不比中原的州郡差多少,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西洲刺史是封智鑫,沙洲刺史是蒙楠,这二人都是先帝时期的两榜进士,其才华无需多说,本应该留在京城任职的,却被丢到了这偏远的西北,一干就是几十年。

    凉州刺史是韩德厚,其不是进士出身,以前只是炎武帝身边的一个奴才而已,在先帝驾崩之后,炎武帝继位,一跃成为天子,韩德厚这个跟随炎武帝多年的奴才,也一跃成为朝中官员,曾经在炎武帝御驾亲征的时候,伴随其左右。

    在玄武叛乱之后,许淳被诛杀,其党羽诛杀的诛杀,流放的流放,而昔日凉州刺史,正是许淳曾经的部下之一,也在那场叛乱之后,被罢官流放,而韩德厚就是在那个时候,因为在北伐的时候,立下了不少功劳,再加上其本身文治武功都格外的出众,就被丢到了凉州担任刺史。

    因为玄武叛乱的事情,影响很大,当时凉州的官场,被打的七零八落,人人自危,韩德厚来了之后,并没有继续追究此事,而是迅速的建立的自己的班底,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稳定了动荡不安的凉州,站稳了脚跟。

    不得不说,韩德厚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做事却十分的老练,可谓是滴水不漏,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儿,都十分的圆滑,毕竟是在天子身边长大的人,没有点儿过硬的本事,是不行的。

    在韩德厚担任凉州刺史一年半,整个凉州被其捋顺之后,燕王李刚就选择了就藩,来到了凉州,过上了闲人的生活。

    现如今,燕王居住的燕王府,就是韩德厚在来到凉州城之后,亲自监督建造的,其格局非常迎合了燕王的喜好,李刚在来到凉州,看到燕王府之后,甚是喜欢,由此可见,韩德厚此人的为人之道的高明所在了。

    韩德厚虽然是凉州刺史,可是,每当凉州发生大事之后,韩德厚都会登门拜访燕王府,询问燕王的意见,尽管大多数时候,燕王并没有给出任何意见,但是,韩德厚每次都来。

    如此作态,有人称赞韩德厚会做人,有的人则十分的鄙夷此人,认为他就是燕王的狗腿子,至于外人怎么说,韩德厚从来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在凉州,刺史韩德厚和燕王李刚的关系好,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不管是燕王,还是韩德厚,都只做自己本分之内的事情,本分之外的事情,从来不管,燕王只是当了一个赋闲在家的王爷,对于一洲的政事从不过问,而韩德厚也做着一个臣子该做的一切,不失礼仪,让人无可指摘。

    然而,在燕王起兵,迅速的占领了庭洲之后,很多人都以为韩德厚会第一时间倒向燕王李刚,可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韩德厚并没有这么做,自从燕王起兵之后,韩德厚就再也没有登燕王府的大门,两个人从之前的如胶似漆,变成的老死不相往来。

    据说,最先知道燕王起兵的人,就是韩德厚,也是他第一时间把燕王起兵的消息,通过密折传递到了京城,也送到了康城。

    在这两份密折送出去之后,韩德厚就闭门不出,过上了闲人的生活,倒不是他故意消极怠工,而是因为在燕王起兵之前,他刺史的权利就直接被架空了,无事可做,自然只能赋闲在家了。

    现如今,凉州的官员,有一半人选择倒向燕王,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作壁上观,还剩下一小部分人,选择站在了燕王的对立面。

    一般遇到藩王造反,凡是那些站在其对立面的人,下场往往都很凄惨,不是被杀,就是被囚禁,然而,李刚却没有这么做,他只是架空了这些人,让这些人无事可做,只能赋闲在家,只要你不主动跳出来搞事情,李刚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如果你想离开凉州,那也可以,李刚不但不会阻拦,反而会赠送盘缠,可谓是仁至义尽。

    然而,真正选择离开的人,却少之又少,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走不了,凉州的大部分官员,基本都在这里任职很多年了,家都安在这里,一家老小都在这里,走又能走到哪?

    再说了,现在兵荒马乱的,一个搞不好,就要死在半路上,与其这样,还不如选择留在凉州。

    对待反对自己的人,李刚采取了怀柔的手段,而对于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