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炎不良人-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不能把许一凡带回京城,无法相认,那也不应该让其加入不良人啊。
要知道,进入不良人的人,就等于是死人了,在不良人当中,一直都有一句话:一天是不良人,一辈子都是不良人,而不良人是注定上不了台面,从大炎王朝建立开始,什么时候听说过皇帝是子啊不良人当中做过事儿的?
那些被选入不良人当中的皇室成员,大多数都是藩王或者王爷的孩子,而且还不是嫡长子,都是庶子,而这些人在成为不良人之后,他们皇族的身份,就彻底的被抹去了,宗人府那边是没有任何记载的。
既然这些都说不通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许一凡父母的身份不简单,而许一凡既不是叛将许淳的儿子,也不是叛王李建民的儿子,更不是皇子,他是别人的孩子,而这个人是谁,可能是不良人当中,某个非常重要的人的儿子,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的儿子,总而言之,就是许一凡的身份肯定不简单,不是许一凡本人有多么的不简单,而是他父母很不简单。
但是,真相到底如何,还需要许一凡一步步的去挖掘才能知道。
对于自己身世这件事,许一凡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他们的不一般,首先,大宗师翁浩淼对他的态度,其次,日月斋叶流云还有姬如雪对他的态度,另外,一代大儒荀德华对他的态度,最后,方士方承运对他的态度。
这些人,他们的身份地位,一个比一个牛逼,一个比一个厉害,可是,他们在对待许一凡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态度,都让人很费解,尤其是翁浩淼、叶流云,还有姬如雪他们,都先后送给了许一凡一个匣子。
翁浩淼送的匣子,他说这是许一凡母亲留给他的东西,而叶流云什么都没说,匣子当中只有一个地址而已,但是,这些东西,无一例外,都说明,许一凡的母亲,至少,他的母亲是很不简单的。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在许一凡心中,那就是,姜三甲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不管是江湖事儿,还是国家大事,姜三甲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而今天,他更是说出了不良人的隐秘,好像这个人无所不知一般,而且他貌似对不良人无比的熟悉,对于这个便宜大师伯,许一凡始终看不透他,准确来说,是他看不懂姜三甲这个人。
如果不是许一凡这边打不过他,赶不走他,许一凡早就将其赶走了,或者打死了,如果不是知道姜三甲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说实话,许一凡真的不敢过分的靠近这个男人,因为许一凡有时候做的一些事情,或者他想的一些事情,这个男人都能一眼看出来,这种被人熟知的感觉,让许一凡感到很不舒服,也很不适应。
当然了,想过这些问题之后,最终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到底要不要去长安。
之前,许一凡担心去长安之后,是一趟有去无回的行动,但是,现在有了不良人提司的腰牌之后,不敢说在长安横着走,至少,他的生命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然而,越是这样,许一凡越是谨慎起来。
许一凡隐隐的感觉到,在他的背后,似乎有一只手在帮他安排着一切,包括他现在在东海城做的一切,可能都是在这只手的操纵下,引导下完成的,这种感觉,让许一凡后脊背发凉。
这一晚,许一凡失眠了,呆立窗前一整晚!
第三百三十五章 殷元魁的困境
康城!
将军府的书房内,殷元魁正站在一块沙盘前,紧蹙着眉头,似乎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
现在的将军府,是把原先的皇城改造而成的,康国的皇宫其实并不算大,除了占地面积相对于其他的建筑要大一些之外,其实,根本看不出它之前是皇城。
这场仗打了半年之久,如果单从炎军占领的土地而言,殷元魁的功劳是很大的,但是,这些土地的占领,是用鲜血换来的,短短半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数万人永远的埋葬在了这里。
当然了,既然是打仗,怎么可能不死人呢,而作为统兵的将领,有时候就要做到铁石心肠,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句老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连续拿下了六国,看似是一场空前的大胜利,但是,作为西征军的大元帅,殷元魁是有苦自知,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可以说是骑虎难下。
继续西征,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一来,西域那边组成了一支很强大的联军,他们不在一再退让,而是选择了反抗,如果继续西征,代价是很大的,能不能成功暂且不好说,就将士的伤亡,肯定是增大的,而且是之前的数倍不止;
二来,随着西征的步伐加剧,后勤方面一直是个问题。
之前,在连下六国的时候,炎军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除了将士们作战勇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后勤搞得好,各种军需物资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可是,随着战争的时间拉长,很多东西已经很难送到了。
这倒不是朝廷小气,而是因为后勤在运输的时候,经常遭到对方的偷袭,除了几次偷袭给炎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之外,其他的时候,损失并不大,但是,却也加大了后勤运输的压力,殷元魁不但要分兵去保证粮道的通畅,还有分别去剿灭那些活动在他们后方的残兵。
运输粮草,代价是很大的,一路上人吃马喂的,十斤粮食送到康城的时候,能剩下两三斤就不错了,而且,随着天气的变化,冬天的到来,粮草的运输就更加的困难起来。
虽然,殷元魁在灭掉六国之后,就地征集粮草,可是,西域似乎早就预料了到了这一点儿,在殷元魁攻下白莲佛国之后,其周边的三个国家的百姓,几乎被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迁徙走了,只剩下军队和一些不愿意走的官员和百姓。
康国在内的三国的百姓,之所以如此听话,一来,这是佛门的旨意,他们不得违抗,二来,之前殷元魁在灭掉白莲佛国之后,直接选择了屠城,他的这种行为,给康国的百姓带来的很大的恐惧,当接到迁徙的任务之后,他们纷纷选择了西行。
西征军在这段时间,缴获了不少金银财宝,大部分都被殷元魁送回了长安,剩下的一部分自然是犒赏了全军将士,但是,粮食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尽管殷元魁征收了不少粮食,但是,对于一支近三十万的军队,还有数十万的徭役的大部队而言,他们每天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现在,炎军这边的粮草,也只够半年左右的,看起来很多,但是,这还是在精打细算之下得出的最理想的结果,一旦再次开战,那么这个时间肯定会大大缩短的。
现如今的殷元魁,一共在操心三件事。
第一,粮食问题。
第二,士兵的装备问题。
长期的作战,很多士兵的甲胄兵器,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破损,虽然,随行的有不少工匠,可是,这种修修补补之后的军需,跟之前肯定有所不如,而打仗的时候,往往一个很小的纰漏,都会丧命的。
除了兵器甲胄之外,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冬衣的问题了,西北苦寒,这里的冬天比内地要早很多,持续的时间也要长很多,昼夜的温差极大,而这些将士,大多数都是从内地征集的,出发的时候,恰好是夏天,将士们穿的都无比的单薄,可是,现在是冬天了,虽然朝廷准备了不少冬衣,然而,这种苦寒的气候,还是让很多将士不适应,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
前段时间,殷元魁已经修书一封送往京城,请求朝廷在送一批冬衣过来,只是,这封信送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信,就算朝廷批准了,等到这批冬装送来的时候,起码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第三,自然就是作战的问题了。
继续西征是不太可能了,但是,殷元魁也不可能退兵,这六国疆土是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一旦他们退走,那么,现在的这些疆土会很快被对方抢夺回去,如此一来,那之前打的仗都算是白打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殷元魁是进不能近,退不能退,他彻底的陷在了康城。
西征大捷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后,很多官员都在赞扬炎军威武,作战勇猛,可是,对于殷元魁这样的大将军而言,眼下这种局面,是很难受的。
起初,在西征开始的时候,殷元魁的打算是,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几个国家,然后,派兵镇守再次,而他就可以班师回朝,然后带兵东去,收复海洲,然而,在他连下六国之后,他上奏就此止步,可是,朝廷却不答应,让他继续西征,然后,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
现在,殷元魁得到的命令是,镇守康城。
换句话说,殷元魁现在已经接替了秦嘉涆的镇西大将军的位置,从镇海大将军成为了镇西大将军,而他本人就像是一根钉子一般,死死地钉在了这里。
这还不是让殷元魁最难受的地方,真正让他心在滴血的是,他从海州出发的时候,带走的五万镇海军,在这一次西征当中,已经损失了一大半,因为他们是镇海军出身,本身就是戴罪之身,如果不奋勇杀敌,身先士卒的话,他们都会受到处罚,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五万人现如今,只剩下两万人左右,其中还有数千残疾将士。
要知道,之前的三十万大军当中,除了这五万人是他的嫡系部队之外,其他的二十五万人,都是率属于不同阵营的部队,官场上的一些勾心斗角,在连续的大胜之后,也开始一一显露出来,军功谁都想要,可是,该给谁,给多少,这也让他十分的头疼。
另外,还有一件事,殷元魁一直都没有上报给朝廷,那就是在此次西征当中,燕王府那边是出工不出力,虽然燕王表现的十分配合,可是,其做事的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出现这种情况,殷元魁也知道是什么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李嗣源的失踪。
在海洲沦陷之后,李嗣源就失踪了,虽然炎武帝下旨让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寻找李嗣源和徐诗芷,然而,这都快一年过去了,这两人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们是否还活着,谁也不敢确定。
李嗣源是燕王李刚最后一个儿子了,如果李嗣源死了,那燕王会怎么选择,谁也不知道。
殷元魁在西征之前,曾经去拜访过燕王,两个见面之后,算不上相谈甚欢,但是,交情还是有一些的,而对于燕王府的出工不出力,殷元魁已经是一忍再忍了,可是,燕王府态度的微妙,让殷元魁心中隐隐的有些不安起来。
…………………………………………………………………………………………………
此刻,在书房内,除了殷元魁之外,还有几个将领,他们分别是监军李承政,副将童真、许凯歌,都蔚秦之豹、房子墨,还有不良人七十二司的库吉。
李承政是皇室成员,是炎武帝的侄子,不过,血缘有点淡薄,但是,他终究还是皇室成员,李承政从小习武,在军队当中摸爬滚打过年,统兵本领不算多么出众,但是,在治军方面,却无比的铁血,这次,炎武帝让他来监军,其中的含义可想而知。
童真是兵部尚书的儿子,也是从小就在军武当中的磨砺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