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青山穿越-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身华服的大宗正面色更苦,五官都仿佛挤压到一起,脸上的褶子似乎都加厚一层,“那几位皆对我等不假以辞色,都不愿意得罪杨康,有些甚至直接明目张胆,将我等拒之门外,更是拒交兵权,要么装傻充愣,要么言语搪塞。”
    “唉……想要他们发兵增援,难!”
    这声叹息不仅道出了大宗正的心酸与无奈,也让太后和殿中贵族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眼神黯淡。
    “太后,还是赶快移驾吧!我大宋江山,绵延百年之久,总是有一些忠臣良将存在。”
    赵瑾不知何时,返回大殿,焦急地站在下首,眸中满是隐忧,“既然这临安即将陷落,南方我等恐怕是待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去北方,在那里召集旧臣,积蓄力量,东山再起。”
    “北方?”
    一脸雍容华贵的杨太后,看着已经心神大乱,与往常那个风轻云淡的贵公子,判若两人的赵瑾,美眸微闭,心中苍凉。
    “宋赵的后代终究凋零,难成气候,看来是天亡大宋。”
    旋即,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南方尚且待不下去,那大宋遗民遍地的北方,那曾在老赵家手中陷落在大金手中的北方,更不会有我等的栖息之所。”
    杨太后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凄凉和无奈,“这天下之大,往后再也没有哀家的容身之所。”
    “你们走吧!趁着大军尚未完全占领皇宫,各自逃命去吧!”
    “太后!我等还有禁军,他们尚还可以抵挡一阵,没有你,我等就是逃出去,也只能苟活于世,庸碌一生,那这大宋江山,岂不是要断送在我等手上。”
    赵瑾和一干宗族下跪哀求,眼中满是不甘,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着人上人的生活,但众人都只是普通的皇室宗亲。
    一旦宋朝灭亡,这等身份,注定不会有多少人誓死追随。
    唯有傍着太后,才有可能聚拢旧部,重现往昔荣光,有朝一日,继续过上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
    “哼!别以为哀家老糊涂了,你们一个个享受了大半辈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今说是为哀家的安危着想,实际上,不过是舍不得自身的荣华富贵。
    你们也心中清楚、明白,若是你等顺利逃出去,仅凭身上价值连城的物件,只要不闹事,踏踏实实,隐姓埋名,就足以衣食无忧,安稳地活下去。
    之所以会如此,不过是能力承载不了野心,想要扒在哀家身上吸血,让哀家这个寡妇出头罢了。”
    杨太后有些心伤,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怠倦漫上心头,“那老头子虽然心直口快,性子让人不喜,但他也点醒了哀家。
    今日,哀家就告诉你们,这大宋朝消亡当日,便是哀家身死之时,为这赵家的江山,哀家从青葱少女,熬到如今的苍颜白发,身上背负得太多。”
    “哀家已经累了!”
    “你们走吧!”
    杨太后一手枕在凤座的扶手上,捏着自己的眉心,挥手让众人退去。
    见事不可为,殿中诸人终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不过短短片刻功夫,除了大宗正和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走得一干二净。
    即便有一些后辈固执,要坚持留下,也被强拉硬拽着离开。
    殿中经过一场哭诉离别,终究陷入沉寂。
    听着外面愈来愈近的喧嚣,杨太后蓦然一叹:
    “你们几个老家伙,平日里就像闻到腥味的猫,什么好处都想沾上一点,如今怎么反倒都留了下来,陪着哀家这个没儿没女的孤寡老婆子送死,这不是瞎胡闹吗?”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心反倒皮了不少,仿佛又重回青春年少,我们几个糟老头子,活得已经够久了,也只再陪着老嫂子胡闹一次,够了!”
    大宗正开口,语气轻松,似乎看开一些事情,不似之前的沉重。
    那句平常百姓家的称呼,听得杨太后一愣,错愕过后,洒然而笑。
    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几人交谈一番后,就静静地坐在殿中,仿佛在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等着命运的抉择。
    不知想起何事,杨太后忽然神色一动,不动声色地打量殿中几位老人一眼,见其毫无察觉。
    暗松口气的同时,吩咐他们先到便殿等候,她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再看一看这生存许久的宫殿。
    这曾经承载着宋朝历代帝皇心血的宫殿。
    待大宗正带人下去,杨太后这才执着特制的龙头拐杖站起,气场全开,一身凤冠霞披,将这个身处上位多年的女人,衬托得更加高贵。
    恍如最华贵的牡丹,璀璨夺目,散发着一股花中之王的凛然气势。又如百鸟之王,高高在上。
    “既然来了,又何必躲躲藏藏,若是让天下人知晓,名声在外的仙君竟然是一位梁上君子,恐怕要大吃一惊,彻夜难眠。”
    杨太后开口,语带讥讽,声音在整个大殿回荡。
    少顷,殿中蓦然拂过一阵清风,一道青衣人影出现在殿内,正是自大漠一路南下的李天生。
    待回返中土后,他就一直藏身临安,进行布置,发动早年间布下的棋子,之后,就一直待在皇宫,静等大变。
    不过,此刻的他眼露诧异,一脸好奇地盯着宋朝这最后一位太后,上下打量,见其真的并非习武之人,失望之余,又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忍不住,开口发问:“你不过是一个不通武艺的普通人,究竟是如何发现我的?”
    “哀家是不懂武功,但却懂得一个道理。”
    杨太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天生,“想要在夜间欣赏满园芳华,就首先需要学会触摸他们,感受他们。
    武功虽能让人耳聪目明,增加个人感知,但并不表示,其他一途就一无是处。”
    “你是武功高强,天下第一,但在其他方面,哀家不见得比你逊色,而这恰是哀家发现你的关键。”
    杨太后的目光定在某处,李天生顺着目光而望,不由自主地呆住。

第四十九章 别拿庙堂不当江湖
    “香炉?”
    李天生顺着杨太后的目光而望,看到了那座雕刻精细,绘有彩凤图案的香炉,不过椰子大小,淡淡的烟雾自设置精巧的凤嘴里流出,袅袅升起。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淡相宜的沉香气味。
    “香气!”李天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与杨太后目光对视,吐气开声,带着七分肯定和三分不可置信。
    “是风传播气味,被你闻到我身上的味道,从而暴露了我的位置?”
    “是!”
    这位南宋太后斩钉截铁地回答,目光灼灼,盯着李天生依旧青嫩的面庞,伸出一只手掌,轻轻抚摸一下自己的脸颊,目光变得游离,仿佛再次看到往昔的青春岁月。
    殿中唯有她追忆的声音,响起、盘旋、回荡。
    “当年,你夜入皇宫,更深露重,吓得先帝彻夜不眠,接连数日,寝食难安。我那时正妙龄之年,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因此,颇得先皇宠爱。
    但君王的疼爱,是这世间最不牢靠的东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加重在先皇心中的分量,我开始拼命地学习制香,研习香道。
    每天都要分辨数十种香花木料的气息,吞服不少药材,为先皇精心调制安息凝神的香料。”
    说到这里,这位稳坐后宫多年的贵夫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自嘲一笑,“自古男儿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随着宫中女子愈来愈多,年华老去的哀家,最后只能凭着一手绝佳的调香手艺,入了先帝的眼。
    于是,我一边拼命地抓住手中权势,一边精研香道,后来,竟然成了习惯,这么多年下来,倒是嗅觉灵敏不少,也算是小有所获。
    你第二次来这大宋皇宫时,哀家曾偷偷瞧过你。
    当时也是一阵风来,那股淡淡的竹香和药香混杂成的独特香气,令人心旷神怡,哀家花了几十年的功夫,都配不出那股味道。
    对此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故而,仙君身上这股独一无二的味道一出现,哀家就发现了你。”
    “而今,是你我的第一次正式相见,但我已年华老,朱颜添了白霜,你却一如初见,容颜未改。”
    大殿内,李天生静静地听着,并未打断这个女人的自说自话,他在这座宫殿待了很久,目睹了一幕幕戏剧版事情的发生,知晓这个被外界谩骂、斥责的女人,心中暗藏的苦楚。
    在家中男人荒唐、不顶事的情况下,是这个女人,一直与朝臣周旋,用肩膀扛起了这南宋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尽管因为见识的缘故,手段卑劣;
    尽管藏有一定的目的,心中有私;
    尽管心性狭小的原因,打压异己。
    但无可争议,这个女人确实为南宋江山的稳固,朝堂的稳固,有着一些贡献。
    毁誉参半。
    这些话,估计这个高处不胜寒的女人,从未对外提及,如今,即将穷途末路,心怀死志。
    虽不知因何缘故,她愿意对他说,李天生也不介意听上一听。
    或许,这是眼前这个女人入宫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吐露心声。
    而这个倾听的过程,李天生也在反思,警醒自己,不要小觑天下人,这世间有太多的东西,超乎意料。
    这一次是太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发现他,若是其他心怀不轨之人,或是将来的对头……
    “唯有常怀一颗警惕之心,方能走的长远。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李天生在心中暗自告诫自己,同时,一颗因为成功度过雷劫,完成第一次生命跃迁,而飘飘然的心,重新落回原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殿外,喊杀声已经清晰可闻。
    杨太后,这个养尊处优,执掌生杀大权多年的女人,也终于停下声音。
    看着面前一脸憔悴,依旧固执地挺起胸膛的女人。
    静默半响,李天生忽然一笑,转移话题,朗声说道:“你道破我的行踪,又调离哪些甘心赴死的老人,不会就只是让我听你唠叨,这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具体何事?太后还是趁着尚有时间,直说为妙,否则,一会儿想谈,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李天生的话,让杨太后陷入沉默,随后,才语气凝重,面色严肃地说道:“六年前的一晚,你来找过先帝,除了讨论应对蒙古人的布置外,还从先帝哪里讨了一个承诺,得了一份旨意。”
    眉头轻挑,李天生自然知晓,这位杨太后从头到尾,提及的那位先帝,指的是早已过逝的宋宁宗。
    至于对方为何会知晓这等隐秘之事,李天生并不好奇,作为枕边人,还是一位香道高手,总有一些法子,能知晓一些事情。
    “太后谈及此事,不知有何打算?”
    “哀家自不会无端提他,哀家曾经以为你是全心全意为我大宋江山着想,心中对你百般感激。
    但这些年,杨康等人的不断坐大,皇帝的骤然崩逝,民间忽然四起的流言,让哀家忽然醒悟,洞彻所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局,一个你精心策划的局。”
    杨太后的声音蓦然变得激动,有些凄厉和道不尽的哀伤:
    “你以北伐之战,借韩侂胄和先帝之力,尽起大宋雄兵,收归故土,固然有爱国之意,但更多的恐怕是为了取得陛下信任。
    之后,以自皇族宗室中选拨、培养中兴之主为由,蒙骗先帝与皇帝,目的不过是为了消除他们的戒心,让他们乖乖为你所用。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