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青山穿越-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不说万妖城早就成立数万年,制度成熟,根基稳固,早就深入三界人心,在各方仙城中有着难以企及的威望。
    就是各方仿照万妖城模式建立的巨城,只要存在一日,便可为万妖城提供源源不断的因果与气运。
    虽说不及各家单一城池汇聚的气运,但架不住数量多、时间长。
    细水长流、积少成多,也蔚为可观。
    执掌各方势力的大能也并非不清楚此间之理,只是其中牵扯利益太大,若是各家想要独树一帜,另辟蹊径,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便会落后于其他势力。
    一步慢,步步慢,再想赶上就有些来不及了。
    故而,他们都是照搬万妖城的模式,稍加改动,先建起来汇聚气运再说,至于以后改建、调整和脱离现有模式之事,只能徐徐图之。
    也是在这般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佛门大能齐聚灵山大雷音寺,共同商讨佛门大兴之事。
    因为孙悟空未能投入佛门之事,此前种种需重新布置、安排、谋划。
    经过紧密磋商百年后,虽事起仓促,但一系列计划还是渐渐成形。
    而与此同时,大青山核心道海内,一股突破的气息传荡而出,只是还没传出道海,就被无声无息的遮掩。
    李天生顺利成就半步混元,只是他并没有立刻出关,而是巩固境界后,继续在道海内参悟大道。
    时光匆匆,距离佛门商讨大兴之势,已过百年。
    这一日,有佛子脚踏九品金莲,沐浴佛光,普照十方,自西牛贺洲而出,吸引三界生灵目光。
    他自号金蝉,法名三藏,长得眉清目秀,气质祥和温润,令人观之可亲。
    尤其是对喜好美色的男女更有致命的杀伤力。
    自他现世,就辗转各地,先是施展无上降魔神通,镇压各地作乱妖魔,庇护当地百姓,又亲剿各处鬼王,净化世间。
    显化身影,普渡百姓。
    更曾亲下幽冥,与坐镇无间地狱的地藏王菩萨沟通,助阳寿未尽之人,返还现世,还阳重生。
    又曾踏足饱受旱灾疾苦之地,施展佛门大法,召唤八部天龙,施法降雨,为百姓消灾祈福。
    随后,更是在众生面前,施展大乘佛法,接引死后信佛之人,飞入西天,永等极乐,长生久视。
    不受轮回度厄之苦,不经因果业力审判之罚。
    不坠苦海,不堕地狱。
    其后,这位佛子因为私自降雨,违背天条,被天庭问罪,派出天兵天将捉拿。
    为了不牵连无辜百姓,这位三藏佛子甘愿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任由天庭发落。
    岂料,天庭有旨,要继续大旱天下,三藏佛子顿时怒不可遏,为了天下苍生,跟天兵天将大打出手。
    一出手就佛法盖世,横压一切来敌,天庭中的仙神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
    最后终于惹出天庭勾陈大帝,大帝下令,若是金蝉子愿意以身为百姓赎罪,自可饶恕他们。
    金蝉子不愿苍生受难,念叨了几句“为天下苍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类的话后,就现出万丈金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着亿万受灾生灵的面,自焚金身,归于寂灭。
    而随着天兵撤退,关于佛子三藏的故事,开始在人间各地疯狂流传。
    戏剧、传说、说书、话本各种各样的宣传工具齐头并用:
    三藏佛子牺牲自身,拯救万民;
    三藏佛子跋山涉水,降妖伏魔;
    三藏佛子宣讲大乘,普渡众生;
    一则则故事在人间广为流传,不过短短数月,整个西牛贺洲和南瞻部洲就家喻户晓。
    很多原本对佛教不了解,或一知半解,或不以为然的生灵,都因为三藏佛子舍己为人的系列故事,逐渐对佛门产生好奇、滋生好感。
    一些本就渴望长生或心怀鬼胎的生灵,更是对佛门的大乘佛法产生浓厚兴趣。
    这还不算晚,佛门接下来的动作,开始更加频繁。

第五十二章 九代三藏法
    自佛子西来,牺牲自己,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事后的第十年。
    一个无父无母的婴儿降临南瞻部洲,被一座荒山佛寺的主持带回,收入佛门,传授佛门经卷,悉心教导。
    十年后,一个法名三藏的白面小和尚,穿着一身破旧的僧袍,离开古刹,走出大山。
    足踏山河,行走南瞻大地,向世人传授佛法,身体力行,导人向善。
    教诲众生要敬老爱幼,修来世福报。
    劝导生灵要慈悲为怀,走行善之道。
    更深入山林,多次以身饲野兽妖魔,以大慈悲、大无畏之心,度化其恶念,解一方百姓苦厄。
    更于各地宣讲佛门精义,风餐露宿,笑对世人。
    歹徒架刀于脖颈而不惧,富贵于眼前而淡然。
    行走各地,塑立大德。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世间辗转百年,最后,在他年纪老迈之时,行至一处蛟龙肆虐的江边,站在当初人族为第一代佛子三藏建立的庙前,指着泥塑佛像,大喊一声“天下僧人皆三藏,甘入地狱度众生”,无惧无畏,悲天悯人,含笑跳入江中。
    以身镇压作恶蛟龙。
    自此蛟龙不再现,江边两岸百姓得以平安度日,休养生息。
    而关于三藏法师的新故事,也以风一般的速度,在南瞻部洲迅速流传。
    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佛门大德和其死前指着佛子庙时所说“天下僧人皆为三藏”之言,更是为此轰传天下。
    便是天庭也明令禁止嘉奖这位法师的功德,允许凡人为其建庙立祠,享受香火供奉。
    一时佛门之名响彻大半个南瞻部洲,便是偏远之地,不常与外界打交道的人都知晓佛门的存在。
    三十年后,借地藏王菩萨之手,入六道轮回。
    一个刚出生就惨遭抛弃的婴儿出生在荒郊野岭,本以为会被山中凶猛的野兽咬死,岂料婴儿不仅没死,还被刚下崽不久的母虎饲养。
    这一幕令无意间发现的村民大惊失色,纷纷感慨婴儿非凡,乃大德转世,接过村里,有村中人共同抚养。
    吃百家饭长大的婴儿内心真诚善良,勤劳勇敢,颇受村民喜欢。
    后来遭遇天灾,村民颗粒无收,长大的婴儿将自己卖给地主,换取村民活下来的口粮。
    后几经辗转,机缘巧合入了当地一座寺庙。
    剃发出家,专心参悟佛法。
    十年后,名为三藏的年轻和尚已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高僧,无论是对佛经的理解,还是对佛法的践行,都远非常人能及。
    他并未出钱,自渔民手中救助被捕获的鲤鱼,却亲尝百草,苦心钻研出能高产的粮食作物,与渔民户交换,成功劝诫他们少造杀戮。
    他这一生施衣布施,行善积德,每逢天灾,总会亲自出手,救助灾民。
    在这个战乱不断的岁月,他凭借一己之力,一座寺庙,一处荒山,养活了十万人族。
    最后,更是亲临战场,以自身性命为代价,令纷争的乱世止戈。
    救万民于水深火热当中。
    令三藏大德和佛门的名号更加深入人心,也在南瞻部洲的人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令不少当权者对佛门颇有好感,不知是谁提起第二代三藏临死前那句“佛门皆是三藏”的说法,令无数人族对此感同身受,对佛门更增添了几分深刻印象。
    觉得佛门常出大德。
    五十年后,又有一个婴儿出现在佛门寺庙门口,被庙中主持收养,收为亲传弟子,悉心教导。
    令庙中主持惊喜的是,这个婴儿对佛法的理解得天独厚,很快就超过自己,以后钻研佛法,一颗佛心玲珑剔透,佛法修为与日俱增。
    又因为是大寺庙的缘故,平素会有诸多达官贵人,婴儿长大后,法名三藏,为达官显贵消灾解难,又为平民百姓治病救人。
    在当地素有威望。
    更加难得的是,他还写的一手好字,作的一手好诗,流传出去,引发读书人的轰动和追捧,在士林中颇有名气与地位,影响日渐深厚。
    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平民,都愿意跟这位法师打交道。
    甚至有人将他与前几位三藏法师比拟。
    后来,其所在的国家与周遭各国遭遇瘟疫,死伤无数,生灵涂炭。
    三藏法师心中不忍,祷告上苍,一颗善心感动天地,求下灵丹妙药,救助百万人族。
    后来又有洪水肆虐大地,方圆百万里尽数成为汪洋泽国,为平息水患,三藏法师以身镇海,化为一座通天石像,镇压洪水,最终水灾消退。
    为此,佛门三藏之名在南瞻部洲越发响亮,信徒数量众多。
    第五世,法名三藏的大德高僧,一生行善,最后为消除蝗灾,以身饲蝗魔,以肉体凡胎,高德智慧,令人族记住了这第五代三藏。
    而佛门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弟子不再拘泥寺庙之中,开始行走南瞻部洲,学三藏之道,践三藏之行,慈悲济民,救助世人。
    第六世、第七世、第八世,皆有三藏法师出现,以大无畏之态,大慈悲之心,行佛法,做佛事,在人族留下种种传说。
    令佛门高洁的形象越发清晰,在人族中受众更广。
    直到第九世,这代三藏法师不同于前,注重教诲,精于辩才,他学贯古今,跟人论,跟法家论法,跟墨家论兼爱,跟农家述农事。
    更是整理南瞻部洲古往今来的佛门典籍,自悟第一代三藏佛子的大乘佛法精妙,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设立佛台,宣讲佛门大法。
    尤其是大乘佛法一出,更是令听者如痴如醉,提神醒脑,浑身舒畅不已。
    更有痴傻孩童,在听过大乘佛法后,豁然开悟,变得聪明伶俐起来,也有疾病缠身的老者,因为听了大乘佛法,身体逐渐康健面色红润,老当益壮。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立刻引起轰动,令人族趋之若鹜,更有不少当权者,不远万里而来,想要求娶大乘佛法。
    可惜的是,这种精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难以记录在纸张之上。
    这代三藏法师言明,大乘佛法拥有不可思议的功效,深藏无量智慧,可导人向善,更可强身健体,启迪智慧,延年益寿。
    信大乘佛法者,更有机会享佛缘,得永生。
    然而,大乘佛法属于佛门真传,法难轻传,唯有第十代三藏法师诞生,亲上西天,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经历种种考验,才有可能求回真经,流传世间,普渡众生。
    此言一出,迅速在南瞻部洲流传,引得人族对第十代三藏法师期盼不已。
    与此同时,第九代三藏法师走出墓地门,开始徒步丈量脚下大地,在各地宣扬佛法。
    与当地大德辩法论道。

第五十三章 愤愤不平大玉帝
    南瞻部洲的土地上,开始遍布这代三藏的足迹。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大德一步迈出,缩地千尺。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高僧飞天遁地,仿若仙神。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法师沐浴佛光,步步生莲。
    有人见到这位佛门禅师携带漫天异象,论道口吐芬芳,一朵朵生机勃勃的莲花破土而出。
    有人说这位九代三藏已经得道,有人说他是在世佛陀,也有人说他悟透大乘佛法,可以长存于世,与天不老。
    各种说辞,众说纷纭,但毫无例外,都在说这位九代三藏的不凡。
    他的论道令无数生灵趋之若鹜,便是异类也可听他讲法,踏入道途。
    且他每到一处,皆会面见当地群贤,与他们侃侃而谈,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