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大掌门-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年口中絮絮叨叨不知念叨着些什么东西,便是转了向却往荒废破庙而去。
一路走走停停,天公却不作美的下起骤雨来,当他浑身湿漉漉的终于来到破庙中,却已然听到里面传来动静,更望见里面摇曳的火光。
脚步凝滞,正在犹豫之间,一个唇红齿白的小道士便是探出脑袋来,人畜无害的咧嘴冲他笑道:“还请来庙中避这骤雨先罢。。。”
他没有动弹,目光只是越过小道士,落在身后一个正烤火的身着金丝白衣的翩翩少年郎身上。
“这也是破庙大门开,迎得四方侠客来。。。无须担忧,小道便替我家祖师爷许你进来避雨过夜。”小道士打趣起来。
瞅了瞅那破旧脱落的无量天尊像,青年在心里骂了声晦气,无奈的迈开脚步走入庙中。
第235章 老君庙相逢
小道士倒是颇为热情,便请的这青年在篝火前坐下,不时转动着架在火苗上的野味,炙烤的那肉食滋滋作响,青年的五脏庙更是如有雷鸣,常日里有一顿没一顿,他早便饿的有些眼红,接过小道士递来的烤肉,更禁不得食指大动,率先咬上那么一口,囫囵说道:“小道士,你这手艺当真算得上一绝。”
小道士有些腼腆一笑,颇为不好意思的道:“小道我便是能将火候把控的十成十,若无这位兄台提供的调料,也不过是那般滋味,更谈不上其他。”
青年面色一滞,口里鼓鼓囊囊的烤肉都忘了去咽,有些愕然的望向对坐的少年。
楚升只是淡然一笑,倒是斯斯文文的扯下一块烤肉细嚼慢咽后,方才坦然道:“这倒是谬赞了,没有阁下提供的野味,在下也是难为无米之炊,总不成便吃这些香料吧。”
“哈哈。。。那便不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如何不是正当巧妙!?”忽有话音自外传来,正有一青衫客长笑而入,倒也是丝毫不客气的朝那小道士叫道:“小道士,且分润在下一份,便须得好生犒劳犒劳在下这五脏庙。”
他言语毫不客气,小道士却是也不生气,只是顺从入流的分出一块烤肉给他。
来人自在篝火前坐下,楚升不禁微微皱眉,目光落在这人身上,心间暗暗惊骇。
其人自夜雨中来,一身青衫竟是未湿半分。
收回目光之际,却正巧与那青年相撞,后者面上表情也是并不轻松,显然与楚升一般无二。
相视一笑,楚升并未多言。
小道士似是并未察觉到有半分不对,只是热络的招呼来人,后者却也是豪爽,便当真有几分转客为主的意味,当先开口道:“这场夜雨来的急骤,惹得我等几人相聚在这老君庙,却不正是缘分?不妨彼此认识认识?”
其人便似乎天生有种领导人的气质在,虽然霸道,但却令人信服,小道士心里也没有半分芥蒂,当先便应道:“正是如此,小道便先来。。。”
几人目光望去,小道士腼腆笑道:“小道封瑜,出身正一道茅山派。。。”
青衫大汉笑着点头,随口便道:“贵派的《上清大洞真经》也真切是玄妙,我亦有所听闻。”
“这道家符箓派,便是以贵派与天师府为领袖,不过天师府那群老家伙我向来不甚喜欢,还是你们茅山的道士看起来顺眼一些。湘中养尸与蜀地鬼窟便是多亏有你茅山派赶尸、捉鬼二路相抑,尔等确是居功至伟。”
小道士面皮薄,被人这么当面称赞,更是脸上通红,糯糯道:“不敢。。。不敢。。。”
“我道家无论是符箓派正一道的天师府与我茅山派,还是丹鼎派全真道的南北二宗,都以驱逐妖邪之士为己任。”
青衫大汉皱了皱浓眉,摇头道:“功过是非,天下人自然看在眼中,何必谦虚则个?”
“天师府那群老家伙整日便躲在山上不知捣鼓些什么,他们倒是出过什么力?却最是喜欢在天家争些雨露,欲倚皇权而立根统道教,不过尔尔。至于全真道的南北二宗,不免便更是好笑,彼此相争相斗,关起门来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着实令人鄙夷。”
大汉三言两语,十九州诺大个江湖局势,他竟是好似都娴熟于心。
咬下一块烤肉在口中咀嚼,他的眼神旋即落在了潦倒青年身上,目光略微在那怀中抱着的锈剑上停滞了片刻,张口便欲出言。
只是还未说话,外面忽的便响起嘈杂声响,似是有人呼喝奔走,更有火把连连在夜色中闪过。
此时庙外夜雨已停,抱剑青年听见声响,骤然爬起身来,口中道:“我且去外面看看。。。”
言语间,不待众人同意,他便转而走入夜色中。
青衫汉摇了摇头,冲楚升与封瑜道:“若我未曾猜错,这人当是冶父山冼氏第四子。。。”
楚升心中一动,他本是便要去将那长乐细雨剑归还莫干山龙泉剑池,是以对这三大剑道圣地便特地有所了解。
莫干山龙泉剑池的莫家、姑苏虎丘剑冢的陆家、庐江冶父山剑林的冼氏,如此三家齐名,剑道冠绝天下。
眼前那破落青年竟是冼氏第四子?如何便流落到了这般境地?
见二人眼中都有浓浓的八卦色彩,青衫汉长叹摇头,“上一届三家论剑,我也是恰逢时候,有幸得见一眼,是以倒也能认出这人。”
“只是他人身后论及长短,毕竟不美;再者,这也是他冼氏的家事,我也还是不好嚼这番舌根。。。”
庙中一时沉默,片刻后,那青年又抱着锈剑得归,他倒是并不知道庙中青衫汉所言,但面上表情却也说不上轻松。
三人望来,他就着篝火坐下,烤着湿漉漉的衣襟道:“听闻是钦城的六扇门出了事端,驻地处全无半分活口,连带义捕及零散的其他人,一百四十五人尽皆身死。”
说话之间,青年满是忌惮的目光望向泰然自若的楚升,盯着他袖间的银光,一字一顿道:“如此一干人等,全是中毒身死。。。蛇毒!”
楚升全当未见,那青衫汉倒是咧嘴嗤笑不已,“并州、处州的六扇门可比不得其他州境,江湖义捕的煌煌名头到了这两州便实在是恶了太多,死了倒也好,这些个恶捕便是比衙门里的催命鬼一般无二。”
“若是未死,待我办完事端后,便也要顺手处置了这些个恶捕!”
青年哑口无言,好一会儿才摇头闷闷道:“诸位唤我四郎即可。。。”
楚升也随之开口道:“在下楚升。。。不才宁州三山十三峰一掌门。”
“君子剑?”青衫汉果真是事事都俱在心间,闻言倒是一语道出,笑着提及,“阁下君子剑的声名,在宁州倒是遍地传扬啊。”
略微抱拳一笑,楚升却又听那青衫汉呵呵道:“如此说来,几位皆是正道人士啊。。。”
他抱拳,豪爽一笑,“诺大个江湖,我等几人聚在这老君庙,也切是有缘。。。”
“在下燕不凡!”
第236章 篝火夜间语
天下四剑侠,燕不凡。
青衫客轻飘飘一言,引得在场三人同时侧目。
如此人的名,树的影,侠义满江湖,便是当真如此。
他无须如同楚升、封瑜一般自报家门出处,燕不凡三字便已是如雷贯耳。
楚升自是起身行礼,封瑜也慌忙起身相拜,那冼四郎倒是如同未闻,只是乘着这个机会又扯下一块烤肉来吃。
燕不凡也是并不见怪,只是冲楚升二人摆手,让他们先且坐下,旋即又笑着道:“不过略略薄名而已,不值当如此。”
“敢问燕大侠来并州处是为何事?若有需要,在下定然鼎立相助。”楚升最先言语,铿锵有力。
冼四郎倒是可以不管不顾,他乃是出身冼氏,对俗世江湖本来就没有半点观感;再者,其人经脉俱断,武道已绝,纵然是谁人在他面前,也不过尔尔,只是过眼浮烟。但对楚升而言,他立得君子剑之名,无论心底愿或不愿,这人设便需要他有这番姿态。
封瑜似是江湖经验少,糯糯半晌,憋出一句,“小道亦是如此。。。”
燕不凡倒也是丝毫不加以隐瞒,从怀中摸出一卷画册,撇嘴道:“往日在江南一地,我倒是欠了沈半疆一份人情,是以不得不承这人情,来寻一小子。”
“这天下之大,十九州茫茫人海,便只如同是大海捞针罢。。。”冼四郎不咸不淡道。
“是以。。。”燕不凡苦笑摇头,“是以我寻了那包打听,明得其人踪迹所向,应当是落在了这并州一地。”
天下消息最为灵通的,倒是包打听、半日仙、百晓生三人了,三人又术业各有专攻,彼此各有所长。对这踪迹所向,江湖琐事格外通晓的便是包打听了。若是说在十九州寻人,找包打听必然会有所得,江湖传言果然也是不虚。
“沈半疆?”封瑜挠了挠头,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是我道教丹鼎派,三丰道人的弟子后代?”
“是矣。。。”
封瑜倒是未曾去纠结沈半疆其人,反倒是有些喃喃自语道:“三丰道人仙姿不曾见,实在遗憾。。。若三丰道人仍在,哪里还有个什么丹鼎道南北二宗的争端。”
他一符箓派道人却来遗憾丹鼎派祖师级别人物的仙姿已逝,听起来倒是着实有些古怪。
但如此,却也可见三丰道人竟是这般为人尊崇。
这期间,却有民间传言,三丰道人与一关联大夏立朝之事。
话说彼时大夏开国明武大帝马下平得乱世,夺取天下,定华夏十九州。
其人一生征战四方,与天下英杰争位展宏图,自然非是只以己身便能举定鼎之势。正所谓腾龙而起,有风有云有雨相随相伴,助成滔天之势。明武大帝身侧也有左膀右臂相助,一者乃是儒士,一者乃是和尚。
一和尚,不是他人,正是天禧和尚,携泼天之功居身大夏佛门首祖。
然而其人毕竟不以佛法见长,是以这佛门首祖的身份多不被众僧认同。而他身死之后,立得佛门八宗之一的常乐寺一直只是寻常,若不是有大夏朝廷在上,恐怕常乐寺也早就被踢出了佛门八寺之一。
至于那儒士,则姓刘,名文成,乃是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其人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正有神鬼之智、仙人之术。
民间人言:三分天下诸葛丞相,一统江山文成太师。
后天下即定,明武大帝欲以江山万年稳固不倒,是以命刘文成持斩龙剑绝天下龙脉,独留宿州泗水城凤阳延绵山峦龙脉存留。而这凤阳山龙脉正也不是他处,正是大夏龙脉之处所,现已修筑夏皇陵,着七千披甲士日夜相守,寸步不可离。
而刘文成斩龙脉得归,后辞了官便隐居山林去也。
那海外三山有人言,夏初刘文成,有一身隐元修为,乃是陆地神仙之姿,本可碎虚空而去。
只是他斩天下龙脉之所,正行得是奉君命,以逆天之举,致使一身几近仙人的功夫俱毁。如此境界,若是身死,也当如佛门道家高人一般,肉身百年不毁不损,可他遭天罚,归隐山林后第三年竟肉身崩碎而死。
其人身死,但刘氏家族却留存下来,承刘文成之底蕴,奉斩龙剑定家族气运,正是为神机世家刘,与诸葛氏并为五大易世家之一。
如此却有一言,定得那大夏龙脉居凤阳山峦之人为谁?
彼时明武大帝尚未出生,其祖父不过一平民百姓,唤作夏初一。
其人耕种完毕,躺在山峦末尾一土窝中休息,却正有一道士经过此地,便站在土窝之上久久不离。夏初一心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