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仙百年-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自此之后,秦笛不敢再开金手指,而且开放了论文署名权,下面的人若是做出成绩,也会任由他们发表文章。
11月5日,秦汉旭和惠子带着小女儿秦汐,从日本返回魔都。
为了更好地隐藏身份,秦汉旭在日本的时候,将名字改成“秦中汉旭”,还给秦汐取名为“秦中汐子”。
日本是有“秦”这个姓氏的。二战时关东军总参谋长叫“秦彦三郎”。
话说当年,徐福奉命率领两千个童男童女到日本,因为没找到长生不老药,所以不敢回大陆。日久天长,那些年轻人怀念故国,便改姓为“秦”。
后来,秦氏有了不同分支,包括秦野,秦原,秦川,秦上,秦下,秦井,秦长连,秦川边,秦大藏,秦小宅,秦井手,秦中家,秦长田,秦泉寺,秦高桥,秦达布等分支。他们在桓武天皇时权力很大。
在平安时代,部分人改了姓氏。
比如说,日本首相羽田孜曾公开承认自己是秦人之后。波多氏,已智,三林,长冈,山村,国背,物集,大里,伊美吉,川胜氏,神保氏也是秦氏后人。
所以秦汉旭改称“秦中汉旭”,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为了活动方便。
惠子对此全力支持。
不过这样一来,小女儿秦汐就有点儿日本化了,才一岁就从嘴里冒出日语。
第164章 洋装店
这次秦汉旭回来,跟秦笛关起门来,有一番长谈。
由于日本抢占东北,率先走出了大萧条,日本工业界逐渐稳定下来,所以秦汉旭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投资于更多的产业公司,但他在大舅哥井上龟三郎的帮助下,拿到了“清月堂”和“滨田酒造”的一部分股份。
秦笛赞道:“做得好!这两家都是百年老字号。将来留给秦汐做嫁妆。”
秦汉旭道:“那可不行,这都是你的钱,所有企业你占大头,给我留三成就行!”
秦笛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秦汐长大后,日本的企业全部交给她管理。”
秦汉旭很是忧虑,道:“你还真准备认真经营这些公司啊?不是想炒作一把,过两年将其卖掉?我可不想让女儿一直留在日本。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眼看日本就要大规模侵略华,我怎能安心的待在日本呢?”
秦笛微微一笑,道:“风物长宜放眼量。战争是短期的,利益是长期的。我们掌握一部分日本公司的股份,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同样算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你这是歪理!我在日本注资这些公司,都不敢给手下人知道。要不然,我怕清先生会生气。”
“嗯,最好别告诉他们。”
“阿笛,你说战争是短期行为?什么时候日本人会撤走?”
“待我掐指算来……大概要12年……日本战败……”
“12年,12年……那时候,阿汐就13岁了……你说中日之间,还能和睦相处吗?”
“这可不容易。战争撕裂了人性,要想中日睦邻友好,不晓得要等多少年呢。”
“希望我这辈子能看到那一天……”秦汉旭毕竟留学日本,又娶了日本女人,所以他不想让妻子夹在中间为难。
过了一会儿,秦汉旭道:“我这次回来,还接到一份通知,是关于轮船招商局的。因为公司要改造,官股要进去,私人资本必须出来一部分,你说我该转让多少好呢?”
秦笛道:“全部转出去,一股也别留!”
“啊?为啥撤得那么干净?”
“因为快打仗了!搞不好南京政府脑袋发热,会把轮船沉入长江!”
“为啥要沉入长江?那不是拿钱往水里扔吗?”
“因为要阻挡日本军舰深入内陆地区!”
“照你这么说,我们更不能撤股了,损失就损失吧!如果现在撤股,岂不是发国难财?”
“问题是,即便沉了船,也挡不住日本军舰!”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抗战期间,中国主动沉船200多艘,但是到最后,江阴要塞还是失守了!此后,还要费力气将船捞上来,从而恢复长江水运。
秦汉旭叹了口气:“当年你给我轮船招商局的股份,价值500万元,现在若是全部退出,大概能拿到1000万。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听你刚才那么一说,让我感到左右为难了。”
秦笛道:“三叔,你不必烦恼。如果不撤股,日后所有的损失,我帮你补上就是了。反正我手里还有不少的日元,而我短期内不会去日本,留着也没用,干脆一股脑送你算了!”
秦汉旭很是惊讶:“啊?你手里还有日元?”
秦笛微微一笑:“三叔你跟我来!”
秦汉旭跟他来到阁楼间,定睛一看,又发现堆成小山一样的日元!他不禁惊呆了!
秦笛当初从东北抢了五千万日元,上次只拿出3000万,后来他又从汤玉麟那里抢了八百多万,所以还剩下2800万日元!
“三叔,这笔钱都给你了!从今以后,你在日本的投资,包括所有的股份,咱们五五开!一半归我所有,一半留给秦湛和秦汐!”
“那我可沾你的光了!”
秦笛又道:“另外,我将明州家纺的股份,再给你20%,这毕竟是爷爷的心血,我不想独占。”
秦汉旭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深深地叹了口气:“唉!过去的事都不说了。我这次回来,还要去宁波上坟,给老人家烧纸……”
“三叔,我跟你一起去。”
“你去做什么?”
“前些天,我爹转给我一封信,说大爷爷那边的一个堂兄,集资开了家‘洋服店’。我爹自己懒得去,所以让我过去看看。”
秦兆吉的哥哥秦兆安,已经死了十多年了。
秦兆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秦汉忠继承了几千亩田产,二儿子秦汉厚在宁波城里做生意。
秦汉厚有三个儿子,老大秦蒙,筹资开了一家“洋服店”,也就是做西服的买卖,过两天就要开业了,给魔都这边来了封信。
按理说,这种小事不会惊动秦笛出马。
不过,这年月的西服店并不简单。
秦笛不知道宁波的情况,但他知道魔都的行情。
当时gentleman的全套标配如下:一顶呢帽或草帽(呢帽应该是英国的HATMAN或STAYSON,次一些是国产“小吕宋”或“盛锡福);一套三件头西装(面料首选进口TOWNTEX或DOMAFLRE或其他英国花呢,国产“章华”或“协新”呢料次之);内衣、衬衫和领带或领结(衬衫首选VAN HEUSEN或ARROW,“司麦脱”或“康派司”次之);袜子和皮鞋(皮鞋要穿进口的SAXSON或FREEMAN)。其他:皮带、吊裤带、袖扣、领带扣针、襟针、打火机、烟斗(DUNHILL或者3B牌)、香手绢、钥匙链(SWANK牌镀金钥匙链)、钱包。
除了看起来很时髦,在那个年代穿一套体面的衣服,还会带来很多切实的好处。
正如周长庚在《魔都的少女》所写:“在魔都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bian)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地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
各行各业都有公会,西服业也不例外。1927年十月魔都筹建新服业公会,规定西服业会员根据资本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关于西服的定价则分成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戊等五种,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甲等(best class)600元、乙等(special class)330元,丙等(firstclass)275元,丁等(second class)250元,戊等(third class)220元。
即便搁到21世纪,一套西装的价格,也不过如此了!
虽然说,旧时魔都的西服是纯手工制作,以后的西服多是机器制作,但这时候的美元,也非后来的美元可比。
秦笛无意于投资服装业,不想把很多小本生意人击垮。这时候魔都有四百多家西服店。他要是一进去,就像大象跳进池塘里,便没有小鱼小虾的活路了。
秦汉承因为报纸上说秦家男人都是废物,这两天心里憋着一股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指示儿子去宁波走一遭。
秦笛想去武夷山修炼,所以就顺便答应了。
第165章 方家糖业
第二天,秦笛和晏雪,跟着小叔秦汉旭,从黄浦江坐船前往宁波。
短短的一段水路,竟然花了他们一天的时间,等到天将黑才上岸。
秦笛有些后悔,心想:“早知如此,我就不跟小叔一起出来了!”
如果只是他和晏雪两个人,可以直接踩在水面上跨过大海,或者沿着钱塘江绕个大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随后,三人坐着黄包车,来到秦家老宅。
这个老宅位于七塔寺的西边,算是秦家的祖宅,秦家老太爷留给秦兆安,秦兆安又传给了秦汉忠。
因为秦兆吉的坟就在附近,所以秦汉旭领着二人来到这里。
秦笛在这里见到了堂伯秦汉忠,秦汉忠快70岁了,穿着丝绸的长袍马褂,一看就是乡里财主的模样。
秦汉忠摆设宴席,热情款待三人。
其实上次秦兆吉入葬的时候,秦笛就见过秦汉忠和秦汉厚,但因为当时他心情不好,上头还有秦汉良、秦汉承、秦汉旭一起过来,轮不到他这个小辈出面,所以他也没和秦汉忠这位大堂伯说几句话。
席间作陪的有秦汉忠的长子秦铿,秦铿的年纪只比秦汉旭小两岁,也接近50岁了。
众人一面喝酒,一面攀谈。
他们虽然不了解秦笛,只从报纸上偶尔读到,说秦大少不务正业,但秦笛毕竟是秦汉承唯一的儿子,秦汉承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偌大的家产必然落在秦笛手里,所以他们不敢小看秦笛。
晏雪并没有坐在同一张桌边,而是坐在另外一张桌,被主家的女眷殷勤招待着。
秦汉忠端起酒盅,一面跟秦汉旭劝酒,一面说道:“我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我也不行了,趁现在还能吃喝,咱兄弟好好喝一杯。”
秦汉旭毕竟年轻,喝酒不在话下,“吱”的喝完一杯,道:“大哥,你守着老太爷留下的田产,日子过得咋样?”
秦汉忠苦笑:“我这点田产算得了什么?这年月,守着田产没出息,真要想发财,还得靠做生意。”
“这么说,二哥那边日子好过一些?”
“那是自然,他继承了码头那一摊,这两年赚了不少钱,所以才想起开洋服店。”
秦汉旭转头问秦铿:“我听你上次来信,你还入股了方家的元生糖行?”
秦铿点头:“是的,前些年我和爹商量,将家里的存款拿出来,在元生糖行入了一股。”
秦笛从旁插言,问道:“你们说的方家,是什么人?”
秦铿笑了笑,道:“兄弟你生在魔都,不晓得宁波商帮。方家是宁波商帮里非常有名的一家,你是否听说过桕墅方家?”
秦笛微微颔首:“明白了,1796年,桕墅方家族第一代方建康,在魔都开设“方泰和糖行”。1821年,方建康的堂弟方介堂,开设“方义和糖行”。1828年,桕墅方家族第二代方润斋、方梦香开设“方萃和糖行”。方家做生意上百年,按理说,他们不缺钱,怎么会让你入一股呢?”
秦铿答道:“他们想筹钱办一家皮革厂,所以转让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