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仙百年-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苦道:“请两位留给地址,万一师兄回来了,我也好有个说法。”
  秦笛写了魔都的地址,然后问:“请问大师,海晏法师为何去天竺?”
  玄苦微微一笑,道:“师兄在藏经阁找到一些经文,百思不得其解,找本寺主持也没法开悟。所以他徒步去了西藏,还准备去尼泊尔和印度,想找到经文的注释。”
  晏雪问:“那他将于何时回归?”
  玄苦答道:“出家人走到哪里便住在哪里,或许他留在印度,或许他留在西藏,以他的功力,做个寺庙的主持,甚至密宗的法王,都绰绰有余了。”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晏雪面带悲容走出来。
  秦笛提着竹木箱子,走出了昭觉寺。
  两人来到寺外清净之处,晏雪打开了竹木箱子,看见里边有一叠贝叶经,一个白玉葫芦,一个竹哨,一个竹蜻蜓,一个破旧的拨浪鼓,还有一个缝着密密针脚的香囊,禁不住悲从中来,眼泪簌簌的滚落。
  “先生,我记得这个竹蜻蜓……还有这个拨浪鼓……”
  她雪白的面上挂着泪珠,看得秦笛有些不忍,走上前拍拍她的香肩,想为她擦拭眼泪,却又有些犹豫。
  晏雪心中悲切,又一次想起母亲,眼泪流的更多了。
  她看见秦笛伸出手,于是娇躯往前一扑,倒在他的怀中。
  秦笛身子略微有些僵硬,但还是抱住了柔软的躯体,软玉温香在怀,让人心生涟漪,他一动都没有动,心里却似乎被触动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晏雪心中的悲切暂时平息,雪白的脸上露出羞涩,赶忙坐直了身子,不声不响收拾箱子里的东西。
  秦笛看见箱子里还有一封信,于是伸手拿起来递给晏雪:“打开看一看,是不是令尊留给你的。照理说,里头应该有交代。”


第101章 二指捏碎青花瓷
  信笺果然是留给晏雪的,里面说了海晏法师的来历,他跟晏雪母亲结识的过程,还有后来发生的事。
  海晏法师俗名“晏秀”,本是四川泸州晏家的公子,不到二十岁中了举人,后来家里遭了大难,被土匪闯进来,杀死了他的父母,还有刚过门的妻子,满家十几口人被杀,只有他在外面访友逃过了劫难。
  晏秀心痛欲绝,满目苍凉,心灰意冷,于是在昭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后来,他偶然在藏经阁找到一卷贝叶经,照着经文修炼,意外练出了特殊的真气,自此脚步轻盈,力气大涨。
  他想去寻找土匪报仇,却发现找不到报仇的对象,因为到处都是军阀,到处都是土匪,彼此厮杀,人头滚滚,领头的劫匪早就死了!
  后来,他在大雪山经过,遇到了雪崩,恰巧救了晏雪的母亲,看她跟逝去的妻子很像,不觉动了凡心。两人私定终身,有了个女儿,那就是晏雪。
  再后来,他准备还俗了,却受昭觉寺的主持蛊惑,说他找到的那卷贝叶经,来自于西藏的“萨迦寺”,要想了解后续的内容,必须去藏南寻找机缘,于是他只身去了西藏。
  他在西藏待了好几年,等他回来的时候,才看见女人在山边的坟墓,而女儿却再也找不到踪影。
  又过了两年,他在心伤之余,又一次离开昭觉寺,徒步前往印度、锡金。
  晏雪看了这封信,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她和父亲之间有莫名的隔阂,她觉得父亲是出家人,出家人的心思,不是凡人能理解的,跟道家的仙修也有不同。
  不管怎样,她都觉得最可怜的还是逝去的母亲。
  她将竹木箱子收入储物戒指,然后望向秦笛,感激的道:“多谢先生,帮我了却一件心事。”
  秦笛宽慰她道:“既然令尊也是修真人,那么他必然跋山涉水,来去无阻。修真人都能长寿,假以时日,你还有见到他的机会。”
  晏雪轻轻点头:“嗯,我们走吧。”
  成都,别称蓉城、锦城、锦官城,是四川省的省会,古蜀文明发祥地,十大古都之一。因地处川西盆地,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汉朝的时候,成都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朝的时候,它是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的时候,它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也就是交子。
  即便到了民国,成都依然是一个适合百姓定居的城市。
  这里的小吃别具特色,比如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甜水面、肥肠粉,还有很多著名的菜品:麻婆豆腐、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青城山老腊肉、咸烧白、香水鱼、樟茶鸭、九尺板鸭、简阳羊肉汤等。
  秦笛带着几个女孩子,天天在各大菜馆狂吃海塞,吃的她们眉飞色舞,流连忘返,都不想回魔都了。
  顾如梅去学校里一趟,办理转学的证明,还有一些行李需要收拾。
  她的衣服、书籍和行李打了三个大包,让人送到秦笛等人住宿的宾馆。
  然后,一行人先坐车,再坐船,从岷江到长江,继续往西,到了后世的“攀枝花”。
  此时还没有“攀枝花”这个名字,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地方,有个城市叫“渡口市”。
  正好顾如虎的父亲,顾翰的军队驻扎在川西,所以秦笛趁机和顾翰见了一面。
  顾翰约有四十六七岁,身材中等,不胖不瘦,因为常年带兵的缘故,性格沉稳,不苟言笑。
  他已经得到家里寄来的信,知道秦笛的来历和粮仓、武器的协议,也知道儿子顾如虎拜师的事,心里还觉得难以置信,不晓得秦家为啥来四川进行大手笔的投资,也不知道儿子为啥拜在对方门下。因此,当他听说秦笛来了渡口市,便在一家最好的川菜馆摆宴。
  宴席只有一桌,除了顾翰外,还有一位张团长和李团长。秦笛这边五个人,再加上顾如梅,都上桌了。因为类似于家宴,不在乎男男女女。
  顾翰看秦笛身边带了四个姑娘,就觉得这小子像是花花公子,于是打心底看轻了他。
  两个团长都只有三十来岁,仗着手底下有人有枪,更不拿秦笛当回事。
  其中一位李团长,老拿眼睛紧盯着晏雪,眼看就要魂不守舍。
  晏雪被她看烦了,手指一用力,“咔嚓”一声,捏碎了青瓷茶杯!
  这么一下子,顿时震惊了三个武人!
  李团长露出惊恐之色,身子一颤,不由低下了头。
  张团长倒吸一口冷气,低头看看手里的杯子,用力捏了两下,然而却纹丝不动。
  顾翰先惊后喜,赞道:“姑娘好俊的身手!你是否练过鹰爪功、铜砂掌,或者少林寺的一指金刚?”
  晏雪转头望了秦笛一眼,然后轻声道:“我只是先生身边的丫头,你说的这些功夫,我都不懂。”
  顾翰更加吃惊了,连忙端正态度,殷勤说道:“难得秦先生大驾光临,失敬失敬!您是阿虎的师傅,希望将来阿虎跟着您,能练出这位姑娘两三分的功夫,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秦笛道:“这不算什么。只要阿虎多努力,用不了三五年,就能达到这一步。”
  顾翰大喜,旋即叹了口气:“可惜这不是古代,功夫再高,也怕枪械。我想让阿虎从军,又怕他在战场上受伤,所以患得患失,颇有些无奈。”
  秦笛微微一笑,道:“我教的功夫,如果练成了,即使面对子弹,也不会丢失性命。”
  “但愿如此!秦先生,您答应提供的武器,不知何时送过来?”
  “我要从美国采购,远渡重洋,至少要三四个月。”
  “哈哈,别说三四个月,等一年也行啊。”
  顾翰很开心,因为重武器有钱也不好买。
  从1915年开始,西方列强以中国南北分裂为由,对华实行军火禁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自己仿造,而仿造的东西不靠谱,不但经常发生故障,而且射击精度很差。
  试想,一个师的军队,只有两三挺重机枪,关键的时候还会卡壳,那不是要命的事吗?
  即便是秦笛,想从美国买重机枪,也要找人偷偷运回来。
  过了一会儿,顾翰又问:“秦先生,您为何来到这儿?渡口市太偏僻了,没什么好玩的。”
  秦笛道:“我来这里考察,看看能否建一座钢铁厂。”
  “啊?在这里建钢铁厂?能行吗?”
  也不怪顾翰感觉奇怪,历史上,直到1934年“攀钢之父”常庆龙对攀枝花地区进行考察,1939年才发现宝鼎煤矿和攀枝花磁铁矿。
  而秦笛来这里的时间才是1930年春天,所以一切都还是空白。


第102章 财富都是虚空
  过了一会儿,秦笛说道:“我准备建的钢厂,规模会比较大。顾先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拜见省主席刘文辉,能不能请您引荐?”
  顾翰眉毛上扬,说道:“刘主席巡视全川防务,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许要等两三个月,他才来视察此地。秦先生,你能在这里待多久?”
  “这样的话,我给刘主席写封信,麻烦你到时候转交,可以吗?”
  “好说,这事儿容易。”
  随后,众人吃吃喝喝,气氛渐渐融洽。
  其中一位团长总低着头,不敢多看晏雪一眼。
  顾翰望着侄女顾若梅,轻叹道:“要说我们顾家,最聪明的人,乃是你的父亲,可他的心思都花在琴棋书画上,不肯做关系到经济民生的实务。你啊,跟你父亲一样,醉心于学琴,耗费那么多精力,又有什么用呢?”
  顾若梅笑道:“二伯,我是女孩,这些事,跟我说没用。家里还有我哥呢。”
  顾翰道:“哼,你哥更是琴痴,都快成傻子了!”
  秦笛却微笑道:“顾先生,如果时事没有改变,等到百年之后,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或许不是顾家老大,也不是顾先生你,而是阿梅的父亲。务实务虚,各有千秋,再大的权势也能化为乌有,再多的家产也可能分崩离析。”
  顾翰闻言禁不住皱眉,显然不喜欢这个说法,淡淡的道:“百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会怎样?顾家延续多年,不会那么轻易衰落。”
  “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家族都趋于泯灭,平民百姓逐渐崛起,跟顾家是否努力无关。”
  顾翰反问道:“那么秦家呢?能撑下去吗?”
  秦笛笑了笑:“秦家亦然,若干年后,或许只剩下些许清誉。毕竟家母发现了几种抗生素,还拿了洋人的大奖。至于我自己,本来就寂寂无名,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顾翰陷入了沉默,一面吃菜,一面寻思,过了好大一会儿,他忽然将筷子放下,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原来你不看好青白党!”
  秦笛摆了摆手,道:“我是闲人,只谈俗务,莫论国事。”
  宴会结束后,秦笛写了一封信,托顾翰转交给刘文辉。
  信上说,秦家要在四川开工厂,办大型的企业,请求刘主席多照顾,秦家除了照常纳税之外,还愿意每年捐献二十万大洋。
  对于秦笛而言,二十万大洋,还不到十万美金,实在是毛毛雨,只要买通刘文辉,就能大大减少阻力。
  他在花旗银行和摩艮大通银行里,总共存了七千万美元,即便按照1930年国债利率3%计算,每年也有210万美元的进账。
  除了这两家银行之外,秦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