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仙百年-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笛道:“你只知道魔都的情况,不知道她在伪“满洲电影协会”中的身份。她被日本人相中,并且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在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换句话说,她是日本人推出来粉饰太平的糖衣炮弹!”
  周天麟被吓了一跳:“她是日本特务吗?”
  秦笛道:“她不是特务,只是一个懵懂的女歌手,被日本军方利用了。”
  “原来如此……那还是不要签了吧?”
  “签!怎么不签?但是她唱的每一首歌,都要好好把关!协议里要写明白,不准她唱日本歌!不能有媚日的成分!尤其不能翻唱那一首‘何日君再来’!”
  “是,我明白了,先生。”
  历史上的李香兰,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因为演唱何日君再来,演出电影《サヨンの钟》(沙韵之钟)于台、满、日、沪、华北等地上映,在日本投降,满洲国解散后,她被控以汉奸罪罪名,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但之后,因证明了其为日本人的身份,得以无罪释放,遣返回日。
  1974年,李香兰在首相田中角荣的劝说下出马竞选当了18年的参议院议员。
  1975年,李香兰因外出访问,路经北京时,受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她再次访问了北京、魔都、哈尔滨和长春等地。
  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一篇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2014,李香兰逝世,终年94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李香兰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
  早在北洋政府时期,东南就有三大监狱,一个在金陵老虎桥,一个在苏州狮子口,还有一个在魔都提篮桥。
  提篮桥监狱,在日军攻占魔都后,又被称为“大桥监狱”。
  大桥监狱如同一座黑暗的坟墓,从白天到黑夜听不到一点人声。
  在押人员不能说话,说了,会被严刑拷打。
  有一次,日本看守发现2号牢房有人窃窃私语,走进去寻找,却无人承认。看守采取“连坐法”,他猛击每个人的头部几拳,当场有人鲜血直流,牙齿掉落。日本看守并未罢休,非要找出说话的人。有两位难友看不下去,毅然站出。最后,这两人被拉出去,脱光上衣,跪在地上。日本看守解下身上的皮带,对他们猛抽解恨。
  这段记忆,后来被刊载在报纸上,标题是《人间地狱五十天》。
  大桥监狱,关押过的中国名人可不少。
  周守庚的夫人许广萍,从1941年12月一直被关到1942年3月1日,中间还被押出大桥监狱,移到沪西极司非尔路76号汪伪特务机关。
  对大桥集中营的日子,许广萍最深的印象是:天旋地裂、骨节发酸,两个马蹄型的铁圈套在手上,连上两条电线,接在一个6寸高的木匣上。日本宪兵对许广平动用了十多次电刑。被关的第五天起,她被拳打脚踢,后被脱去外衣,饱受皮鞭之狠。日本人还威胁,要把她一丝不挂放到南京路上出丑。
  后周先生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出面,许广萍被保释回家。4年后,她把这段76天的监狱经历写成《遭难前后》,在1946年的《民主》周刊上连载,第二年交魔都出版公司印成单行本。
  教育家夏丏尊也被日本人关押在大桥监狱。他年事已高,身体衰弱,加上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日本人有所顾忌,没让他受皮肉之苦,却想出了一条计策。
  一天,一位日籍作家跪在夏丐尊的牢房门口,自称学生,希望老师赏脸,与他到外面的酒店,吃顿饭赔礼。夏丏尊勉强答应。日本宪兵让他换了衣服,用汽车送他和“学生”到了租界。那是一家十分豪华的日本餐厅。席间,日籍作家非常恭敬,盛情招待。夏丏尊不卑不亢,心中已明白了几分:没安好心。他一语道破:“谢谢你的热情招待,不过什么时候放我出去?”那位日本作家迟疑片刻,赔笑说:“只要老师愿意担任职务,或者答应挂个名,现在就可以回家。”夏丏尊怒目而视,拍桌离席:“我宁愿把牢底坐穿。你们快把我送进牢房。”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奔走营救,夏丏尊终于获释。
  这里还关押过魔都大赤党情报机构的一对“夫妻”李白和裘慧英。他们被押至大桥监狱,分开审讯。饱受折磨后,终被释放。多年后,这段故事被拍成家喻户晓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第293章 集中营
  除了监狱以外,魔都还有20个集中营。
  一些著名外商,如道奇汽车公司中国办事处的经理、魔都股票交易所总裁海伊默、魔都花旗银行经理、苏柯尼真空油公司经理等,都曾被关入大桥集中营。
  美国人鲍威尔,担任《密勒氏评论报》记者、主编,因披露日本罪行,也被日军抓捕了。
  鲍威尔进集中营的第一天,牢房已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幸好,一位认出他的朋友,把他拉到了一处地方。朋友告诉他,前一天晚上,他站的地方刚死了一位朝鲜人。日本人的刀刺进朝鲜人的腿,血流不止,朝鲜人得了败血症死去。
  当时的集中营有15间牢房。一面可进出,用直径6英寸的木棍做成栅栏。鲍威尔在5号牢房里,天天数着这些木棍。他们白天盘腿坐着不能休息,头必须低下,面朝东京方向。有时被迫下跪多个小时。晚上随时可能被叫醒。如果有人敢反抗,殴打虐待是家常便饭。
  美国海军“威克号”舰长雷诺回忆,有一位怀孕7个月的漂亮俄国少妇,被看守发现藏了字条。日本看守勃然大怒,下令牢房里的人,包括少妇在内,全部脱光衣服,站到天井里。寒风中站了半个多小时,日本宪兵大声嘲笑俄妇,她面无表情,昂首而立。不久后,她忽然不见了。没人知道她的结局。
  外国在押人员受不了集中营的伙食,拿自己的米饭与牢房里的中国孩子交易,换得每天帮自己在衣服里抓虱子。集中营外的亲朋,时不时会给集中营里的侨民寄来食物,但只有三明治能勉强抵达收件人处,其他肉罐头等都进了日本看守的肚子。
  苦难,远远不止于此。牢房里的虱子和害虫难以计数;每天赤脚躺在冰冷的地板上,脚已冻成紫色;大部分囚犯都病了,其中几位奄奄一息;每个人都可能得流行病,比如斑疹伤寒,一度在集中营里传染……
  每日每夜都有倒霉的中国人被带到审讯室承受各种各样的酷刑。楼下的犯人都能听见他们惨叫和呻吟。酷刑包括“电疗”,将电线接在手脚上,把犯人电个半死;“水疗”,用水桶往犯人鼻孔里灌水,直到肺几乎破裂;还有毒打和拔指甲。
  一位中国男子带着3岁的儿子被关进来。小男孩彻夜哭泣,整个大桥监狱都能听到。几天后,他们不见了。
  有一个中国人抽烟,被看守揍成肉饼,一个多星期不能站起来,还得了脚气病。日本医生给他注射了不知什么药剂,他很快死去。
  还有一名中国人,被发现身上藏钱,日本看守把他拖到走廊,用木棍打脸。1、2、3……
  集中营里的老外们在心里默数,打到第85棍,叫喊声停止。
  集中营里,刹那平静。
  后来,日本曾经的“盟友”意大利,由于墨索里尼投降,倒向英美,同样惹火了日本。在魔都,意大利人也遭到逮捕,被关入罗别根路的意大利集中营。
  不同国籍的难友们,都在日军的刺刀、高墙和铁丝网下,屈辱挣扎。
  历史沉默着,跌入城市的记忆长河中,等待打捞。
  秦笛的耳朵能够听见周围十里内的风吹草动,每天听那些人的哀嚎,渐渐的他也吃不消了!
  他需要孤身救人吗?
  被关押的人太多了,如果强行求助,势必引起局势的变化,那不符合凤凰涅槃的计划!
  所以他和晏雪干脆离开了魔都,前往河南救助受灾的百姓。
  1941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了大饥荒。
  由于日本入侵的战乱,花园口决堤,形成了穿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每年汛期时,黄水都会回流倒灌,淹没农田,洪水过后蝗灾复至,地表突兀凸凹,到处沙丘堆移,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1941年底出现干旱,夏季后便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导致大面积粮食减产和绝收。1942年秋天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导致粮食绝收。
  1942年9月西安军事会议时,河南当地驻军和河南省政府向清先生提供了两份相互矛盾的灾情报告,使清先生对灾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大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和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而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再加上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大约只有30公里,算上停靠时间,从洛阳到三门峡估计要两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一路上饿殍遍野,饥民相食的景象惨不忍睹。
  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在收到河南受灾情报后,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灾害对河南民众造成的伤害。政府曾三次拨发急赈款,但对于大量的灾民而言等于杯水车薪。
  为此,秦笛召集秦氏粮行的人,调集了一批粮食赈灾。
  但因为日军的侵略,秦氏粮行在河南一带并没有多少储备粮,所以他只能将纳虚葫芦里收藏的十万吨粮食取出来,在灾民逃亡的路上设置一个个粥棚。
  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远离战区,300万河南灾民涌入陕西,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移民过程。
  当时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却很少,整个陕西人口也不过1000万人。
  这次大移民促进了西部土地开发,把东部成熟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西部。
  秦氏粮行在这次赈灾中所做的贡献,并没有为秦家带来更多的声望,因为秦笛要求施粥的人,一不打旗号,二不说来历,三不卖虚名,只要默默的施粥就行了!如果来不及煮粥,那就每人发5斤粮食!
  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只能感谢老天开眼,有大善人出面救助,不管他是谁,都是老天派来的!
  “感谢如来佛,感谢观音菩萨,救苦救难……”
  “感谢真主,真主与我们同在……”
  “太上老君显灵了……”
  而秦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劫掠了银行的存款,如果再拿来沽名钓誉,那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救助,不可能瞒过有心人,不管是清先生,还是宝塔山,都明白秦家在赈灾中多做的贡献,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晓得而已。
  为此,宝塔山有人写了一片文章,刊登在《新华报》上,里面引述了一首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夜半挑灯更细看。”
  意思是说,秦家慷慨救民,有功于社稷,但还没有盖棺定论,秦大少偏左偏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