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小厮-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需要再来个小厮,更何况你现在的样子,哪里干的动重活。”
孙妈妈有些不忍心了,轻轻地拽了拽翠姐磨损了平纹细布裙装的衣角,却被翠姐悄悄地拍开了。
“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不好,偏要赖在女人的地方干活,你还会些什么?”她厉声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干嘛留在这里消磨青春。”
去四方。。。。被松峰山和割鹿台的人追杀到天涯海角么。。。。
有那块写着难看张字的铁牌的人,滮湖上的人,活下来的,还有几个。
第100章 他乡故乡
“不去?”翠姐的眉由于诧异高高挑起,孙妈妈松开了她衣角,转而又在桌底下使劲踩魏长磐脚面,却不曾踩的是四仰八叉瘫坐着的严老爹,疼得他差点将手里那半碗米酒给扔喽。
孙妈妈没什么家人,这几年着实攒下些银钱来,不说能置办宅子,藏钱小木匣里随便一掏便有小一百两银子。翠姐先前对魏长磐郑重其事所说的“棺材本”,其实不论对她还是对孙妈妈而言都只能算是笔不大的数目。
然而武杭米贵,但凡能安居下来,皆是不易,断然没有将银子随手抛出去的道理,不过早年生养过一胎的孙妈妈当初一见着魏长磐,便觉着和自己的狗娃子有些像,心里没来头的有些动了,这才出钱出力将他救下来,也不图什么报偿。
这几天变着花样给魏长磐做些补身子吃食的孙妈妈,脚下愈发使劲,给严老爹整得那叫一龇牙咧嘴。见魏长磐仍是不为所动,也不敢再加力,生怕伤着他身上哪处断骨。
滮湖这会儿还由江州衙署中人和兵丁掌握,即便是回去了,也找不着烟雨楼的人,想必栖山县张家枪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要知道,这两个江湖门派,至今还都挂着匪类的名头,同时算是张家枪和烟雨楼中人的魏长磐,大概也是城门口告示上那几张画像同党一般的人物,要是贸然出了武杭城,凭他这重伤方愈的身手,只怕是从三两个捕快手中走脱都不容易,更不消说松峰山与割鹿台的那些虎狼。
钱二爷和张五这两年,对魏长磐的看重可谓是与日俱增,隐隐也有了在张家枪中这一代人中领衔的姿态,按理来说这类年纪轻轻的后患是最忌讳留下条性命来的,只是被那骑射存了玩弄致死的心思,他才侥幸存活下来。
这些天也逐渐梳理出这些来的魏长磐,对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分量心知肚明,莫说要去杀上松峰山和地址都不知在何处的割鹿台寻仇,只怕刚走进松峰山山门便得丢命。
他很怕死。
没有英雄儿女死则死矣的激昂大义,也没有大盗醉酒高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胆。
魏长磐才过了没两年不用饿肚子的日子,不想就这么死了。
当钱二爷缥缈的魂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从心底升起的除去哀思以外,还有无边无垠的恐惧,他害怕就这么变成一团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害怕再也见不着活着的人,这恐惧大到压过了兴许他本该有对杀他师父人的愤怒,恐惧像是盆冰的水,就这么淋头浇下来,霎时间就把他的怒火浇熄了。
这在别人的眼里,或许会被骂成忘恩负义的吧。
他的脑袋一点点低垂下去,不敢去对上翠姐的眼神。
桌山的菜油灯芯噼啵着,严老爹嘴里又开始念叨,啥事不干就这么干点着两根灯芯,多费油,说罢拿起根筷子来把其中一根灯芯给挑了出来。
眼见魏长磐一声不吭,翠姐也头疼起来,又抬手对着眼前的算盘好一阵拨拉,弹惯了琵琶的手指打起算盘也仍是有力的,算盘珠碰撞发出的声响在偌大的厅堂里回荡,被紧闭的门板给挡了回来,如此往复,便小了。
一刻的时间,翠姐终于在算盘上拨拉出了结果:
“一月一两二钱银子,包吃包住,扣掉二钱银子,满打满算一两银子工钱,七钱银子来还账,三钱银子给你自个儿,也得四年多才能还清。”
“你可想清楚喽,你这才几岁。”翠姐说出这话后,孙妈妈赶忙开口,“哪怕是出去胭脂巷里随便哪家,工钱也必咱这儿多些,怪不得小翠小气,实在是这地方也小,人手是紧,可要是再多的工钱,也给不出来了,实在不行,你走就走罢,老婆子这点银子,不要也罢,你什么时候想起来了,什么时候再捎回来也好。”
言外之意,竟是打算连这银子也不要了的孙妈妈,只想着这越瞧越和自己儿子想象的小伙子,早早走出这不知蹉跎了不知多少男子光阴的胭脂巷。
“孙妈妈。”翠姐才想止住孙妈妈说话,却已晚了:“是去是留,看着办吧。”
她想着,若是这小子走了也好,这般不堪品性显露出来,便是强留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还给这儿留个祸患。
只是可怜了孙妈妈,白白送出这么些银子去。。。。
“好。”魏长磐却抬起头来,答应了。
“要走?”此言一出,翠姐也就再不客气了,指向门板,“轻便,不然一晚上的房钱可没人帮你付。”
魏长磐被她吓了吓,忙摆手道:“不是不是,我说是留下来干活挣银子还钱,欠了银子,哪有不还清人家债就走的道理。”
翠姐严老爹孙妈妈都愣住了。
于是乎武杭城胭脂巷里一栋旧楼子里多了个小厮。
。。。。
【历史】
大尧烈帝四年的冬,对如飞蝗过境一般涌入江州的临近州县饥民而言,老天爷不管下头百姓死活,拼命往下落雪的同时,要了来自徽州宿州两州数十万饥民中半数的命,这些没有御寒衣物的人在吃光所有能找到的蛇鼠走兽之后,又啃完了郡城县城外所有的草根树皮,然后就只能拖着浮肿的四肢爬到那些紧闭的城门前,在茫茫一片的雪中等死。
粥棚和富户施舍出去米粮对与日俱增的饥民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粥棚每口熬煮了数百人分量的稠粥,饥民排起的长龙中能到的仅有半数,施粥的人无奈,在还有半锅粥的时候往里加清水,将稠粥搅成一锅稀饭,纵是如此,还是有八成的人只能空着碗回去。
当江州的官员们想要加大赈济力度时,掌管粮仓的官吏向他们发出了警告,大尧粮仓中地处江州也是储粮最多的嘉禾仓,原先最少也有五百万石的米粮,而今却仅剩一百八十万石而已,要在提供大尧江州官军用度的同时,再调出粮食来,只怕是捉襟见肘。
从邻近州府买粮?有大尧粮仓称谓的江州尚且如此,邻近几州自顾不暇,哪里还能调得出粮食来。
江州刺史府邻近年关,手里能调拨的银子也还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却换不来粮食,只能眼睁睁看着紧闭的城门外,饿殍和还剩一口气的饥民在雪地上横着,黑压压的,在尤其注重政绩的江州刺史看来格外扎眼,却又无计可施。
大尧朝廷的诏书送到了徽州宿州两位刺史的手中,减免这两州各自三年赋税,跟着诏书来的还有从国库中发配来的,江州今年新缴的米粮,解了这两州燃眉之急,灾情也就不再糜烂下去。历朝历代的农民,但凡还有一口饭吃来吊着气,都是不愿背井离乡,死后去做那孤魂野鬼,徽州宿州饥荒之严峻,也就可管中窥豹。
然而在徽州宿州灾情得以消减时,大尧京城龙椅上的烈帝则向江州刺史府发出了言辞最是严厉的诏书,责备这位江州刺史无能,后者有口莫辩,对辖境内饥民的赈济力度若是再加大,便是江州本州的百姓都极有可能有许多熬不过这个冬天。
江州刺史上疏为自己辩护的奏章中解释了为何江州饥民亡者远超徽州宿州两州,以及江州嘉禾仓再也拿不出更多粮食来的事实,却令大尧京城龙椅上的那位皇帝龙颜大怒,责成这位封疆大吏在一月内将江州饥民冻饿而死的数量下降到一个极低数字,嘉禾仓也必须为他来年春的北伐提供不少于二百万石粮草的支持。
这个在江州即便是丰年也是少有的粮草数目,在几次三番的上疏后降到一百八十万石,再降到一百五十万石,最后到一百二十万石,再无商量的余地,江州刺史才在掏空嘉禾仓最后一粒米的情况下凑够。
至于这位大尧皇帝北伐的结局, 《逸书·谥法》 有云:武而不遂曰烈。
想要效仿祖辈武功的这位皇帝,穷其一生想要将自己旗插到北方那些寒苦草原的土地上,为此不顾大尧东南灾情,然三次北伐皆饮恨。
登基以后便急欲想要证明自己的皇帝最后在了第三次北伐的归途中驾崩,在溅满泥水的辇辂里,他一生的宏愿,和碌碌的车马声一样,都消散了。
后世的史官在评价这位大尧的皇帝时,痛惜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如果没有那三次北伐,而是一如前朝的帝王做个守成之主,以他在北伐中展露的惊才艳艳,大尧在史家笔下未尝不会再添五十年乃至百年盛世国祚。
兴师动众,以举国之力去抢夺北方那些贫瘠的土地,是历代志在开疆拓土帝王的志向,然而北方的草原上同样会出现的雄鹰,让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只能带着两败俱伤后的大军回乡,带着草原上的牛马和美丽的异族公主,还有不知多少人就这么葬在他乡。
每一个想要开辟疆土的帝王,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不过是想要证明自己的孩子。
第101章 义薄云天
江州但凡有城墙的郡县,城门大多是紧闭的,槜李郡郡城也不例外。而城墙约莫是久无战事未曾修补的缘故,脱落的城砖便有相当数量,坑洼之多,足以令任何一名身手稍微矫健的年轻人攀上那不高的城垛。
在城外搭了窝棚等死的饥民,而今能做到这点的已然不多,然而即便是距离徽州最远的二郡,槜李郡郡城外的饥民依旧多到槜李郡守要在至少五十名刀剑出鞘护卫中才敢出城慰问的田地,这些等死的人中不乏有武道境界傍身的人物,选择铤而走险翻越城墙夜盗槜李郡粮铺,却被守在周围的兵卒擒杀当场。
周铁蛋躺在被挖出一个容身地方的稻草堆里,身上身下都是被晾晒干的稻草,其中偶然能发现的稻米都被他搜集起来,塞到嘴里咀嚼,待到嚼成小小的一股米浆,在和着一口雪咽下去,便能给他一种刚刚吃了满满一口白米饭的错觉。
他没有生火,稻草堆里却比外头暖和得不止一星半点,他就在这里趟着,终日在半梦半醒间昏沉,不必抬头看到自己破衣烂衫下难掩干瘪的腹和根根夯出的肋骨,周铁蛋似乎也不觉着自己有多饿了。
肚子已经不屑于在发出咕咕的声响和阵痛来的周铁蛋,脑子已经迟钝到抬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都得分辨的地步,却还是不肯出去觅食。
最早流落来江州的人中便有他,早先还被一好心庄户人家收留下来,管了十几顿饱饭后,得知这消息的饥民便蜂拥而至,几百人半乞讨半抢掠,将这庄户人家存粮吃得干干净净,还有靠他奶奶吃饱肚子忘恩负义的,给人家黄花大闺女糟蹋了,官府的人来了以后也没法子找出那人来,只能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道理,将到过那庄户人家的男人都押到官府去挨三十下板子,却也不给他们吃牢饭的机会,又将这伙人重新押到城外后闭上城门。
这稻草堆在这会儿的城外,是仅比有被当地人家收留差的去处,能遮风挡雪还暖和,比那些破布树杈子搭起来的漏风窝棚要强上许多,坏处便是这些一人高的稻草堆都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