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那小厮-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65章 曾记否
  西风,古道,漫天雪,嶙峋瘦马,还有和马一样枯瘦的老头儿,坐在吱呀作响的大车上把两只手笼在棉袄袖口内抱着马鞭打着瞌睡。
  老马识途,无需主人耗费额外心神在寻路上,可用那样老的两匹马拉动同样衰朽的大车,还有那车辕上瑟缩着的赶车老头儿,教人逢见登时便觉着暮气浓郁扑面而来,连带大车原本簇新的旗都没精打采地耷拉在那儿,依稀能望见平安二字。
  取下裤腰带上系的酒葫芦扭开塞子来挨到嘴边小抿一口,再晃荡晃荡听个声响,还有些剩,于是便将破棉被改做的厚重车帘扯开条小缝,半侧身子将葫芦递到背后的车厢中去:“雪太大,再走下去马也支撑不住,再往前几里路程就有衙门的驿站,歇一晚再走不迟。”
  车帘间伸出只满是皲裂冻疮的手将酒葫芦接过去,不过半晌的功夫又抛回来,旋即车厢内传来笑骂:
  “镖头这酒属实是寡淡得厉害,他日镖头若是有机会到南边儿江州栖山县去,定要尝尝经年的许酿才好。”
  “晋州不比江南鱼米乡,土地产出差得很远,又连年都在打仗,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就这葫芦淡酒还是兑了水的,愣是要收八钱银子。”老头儿满不在乎将葫芦重系回裤腰带上,“许酿,嗨,前些年倒也尝过,在并圆城大酒楼里要价十两银子一壶的贵价货色,不是咱们这些穷押镖的能喝起的酒。”
  车厢内的年轻人听得呆了半晌,而后竟不由捧腹大笑:“十两银子一壶!镖头你这样猴儿精的老江湖也会被人宰这样的冲头,在我们栖山县那儿最老最好的许酿整坛子卖也不过十多两银子,十两一壶,亏得头你下得去嘴!”
  漫天风雪中老头儿没有回答,只是刀刻斧凿的满面皱纹内都透出自嘲的意味,一次几乎掏空平安镖局所剩无几家底的宴请,将晋州江湖上能请来的有头有脸人物都请到一处来,席间山珍海味堆叠成小山,看着那些从千里之外送达并圆城因而价钱翻了许多翻的酒液被泼洒在席间地面肆意流淌,他从一开始肉痛到心如刀绞到宽慰自己这也算物尽其用到最后酒过三巡的麻木不仁。
  那次意欲重振平安镖局的最后尝试还是未能起到任何效用,强撑这掏空大半家底撑起的场面在有心人眼中,显得这座已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镖局愈发外强中干,那些晋州江湖上的名宿推杯换盏间许下的诺言事后也极少有人能兑现,那些曾与平安镖局往来甚密的豪商巨贾行事则更坦然些——所有需要押镖路护的行商车队在第一时间都转投伍和镖局而去。
  那些整日要靠典当镖局细软才能支撑的日子,四五年总有吧,终究还是被他熬了过去,期间偌大座镖局,树倒猢狲散,能拿得出手的台柱子都出去另谋出路,就余下些如他这般实在无处可去的老弱病残,靠着些散碎活计和稀稀落落的押镖客人和那口半坠不坠的心气儿将就度日。
  就快出头了!老头儿紧了紧裹身棉袄眯缝起眼,重重掐了自己腰眼肉一把,年纪大了到底精力体力都有些不济,还得用这样的法子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太过昏沉,这样大的白毛雪,他这把老骨头要真在外头睡上个把时辰,一条值不得几个钱的贱命说不定就得交代在这里。
  晋州的狼烟已经起了数月光景,听北边郡县的人说蛮人先锋的探子已经到了并圆城外几十里的地方,押镖保镖的营生也随战事蔓延一道红火起来,说句他的心里话,太平盛世的镖局断然生意惨淡,世道乱时却多的是富贵险中求的机会,多少镖局的开山祖师爷早年就是靠着乱世发的家开的镖局,老头儿心知肚明其中没能流传到镖局后世子孙的腌臜事绝不会少。
  原先几乎独揽晋州全境行镖营生的伍和镖局,据说在南边儿栽了个天大跟头,被地方上一尊软硬不吃的地头蛇吃掉了几支押镖队伍不说,光是赔付给货主的银钱就是笔令人咂舌的数目,原本据说已经要金盆洗手半隐退的宋总镖头都被迫出山,带着整座镖局留守的大半精兵强将南下要去找回场子,顾及不上晋州地方上的保镖客人,于是乎原本势微已久的平安镖局趁势而起,借贷款项,招徕人手,扩充车马,隐隐与伍和镖局分庭抗礼。
  没想到在他老死之前还有亲眼见证平安镖局东山再起的那天,老人感慨之余强行忍住了在去摸酒葫芦的冲动,贪杯多误事,尤其是他们这行当,事事都得十二分的小心。这辆车是原本南下押镖队伍中分出的一辆,路上逢着些变故才空出来,正巧身后车厢内游侠儿打扮的客人要去北上晋州,虽说那时整队人都诧异怎么这节骨眼上还会有人北上到晋州到一锅沸汤浑水中去搅和,不过这种近乎白送的银子都塞手里哪有不要的道理,老头儿年纪大了,不愿再随队伍一起颠沛南下,这趟回了晋州,也该去含饴弄孙。
  “要是客人想去投军,去并圆城内即可,将军大人早前战事中整编过武夫的队伍,若是投到别处去,不被视为北蛮子的细作也十有八九要被当成炮灰肉盾。”老头儿像是想起什么,好心提醒道,“并圆城高,又是州城,屯粮多,有大兵护着,出不了什么大岔子,说不准客人到时积攒些军功,在晋州军伍内也能有份官身。 ”
  “早几年就有个外乡的刀客来到咱们晋州这儿,立下的几件大功,现在全晋州还在传着。”有些唏嘘的老头儿说着说着振作了精神,“宰掉蛮人一部的主君,毁了他们攻城的器械,这还没完!蛮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城里混进了探子趁乱打开城门,那会儿城里几十万的人口!要真给蛮人破了城,就再没了半分斡旋的余地!”
  有个年轻人站出来,一人一刀,一夫当关。
  “我也有个朋友,也是用刀的,当年也来过晋州。”车厢后的游侠儿沉默良久,“他救过我的命。”
  “救命之恩,对人而言是最大的恩情喽。”老头儿搓了搓脸,“何况整座并圆城里所有人都承他这样一份恩情,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去还。”
  “我那朋友所在的门派当初被人构陷,全门上下死的死逃的逃,还活着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他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那朋友的时候我和几个同路人也都被他豁出性命去救了,一群人猜出了他是官府缉拿要犯的身份,几个勉强能算是同乡的人,都想要拿他去换几个官府的赏钱,不过忌惮我们两个的身手,忍到最后也没出什么幺蛾子,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拿这些人如何才好。
  “我走的时候,他爹娘还在等他回家。”
  蓬头垢面的游侠儿言及此处,当即死死扼住手腕,脸上青筋暴起,许久才恢复如初,可面上的悲戚之色是再如何也不能遮掩完全的。
  天下刀俎,誰愿为鱼肉。
  “栖山县,江州,整个大尧,没几个人乐意帮你们栖山县张家说句公道话。”许先咬牙切齿道,“他们都不开口,那就由我来说,一座栖山县城不够,那就到武杭城去,走遍了江州所有的城,就到其余十五州去!栖山县张家的人,不是逆贼!”
  栖山县张家的人,不是逆贼!
  他放声高呼,可天地都是一色的苍茫,能听见他呼喊的,也唯有赶车的平安镖局老头儿而已。
  我的朋友,栖山县张家的魏长磐,不是官府所说的逆贼!
  赶大车的老头儿摇摇头:“晋州和江州隔着千里的路程,就算你站在并圆城里的菜市口上喊,多半也要被官府的差役拿了去在班房里蹲些时日。。。。”
  老头儿不知道的是,当许先当真在并圆城内最繁华的菜市口扯着嗓门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恰逢有位如儒士般文雅的将军骑马穿行而过,他制止了想要擒住这个狂徒的亲随,而后下马,告诉他,他知道栖山县张家的魏长磐不是逆贼,是英雄,晋州的宋之问,州军的所有兵卒,还有并圆城内全部的乡亲父老,都能作证。
  “他要拿我,也须得等我喊出口来才是。”
  许先撇撇嘴,心里却没什么底气,加之老头儿半是玩笑半认真的说,眼下正是打仗的时候,正缺人来杀鸡儆猴,可别因为这屁大点事给人脑袋砍了脑袋,他也愈发惴惴起来。
  “你还记得你恩人的姓名,不忘了要报恩,可我们这些晋州的百姓,不知道过些年,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当初有个一夫当关救了一城百姓的年轻人。”老头儿有些自嘲道,“希望我不会有老糊涂到记不住有这么一个人的那一天。”
  会记得的,许先笃定道,一定会的。


第366章 收官章 小镇里有小青楼
  自栖山县南面城门出,走上三十六里山路,就会见着一座虽小而五脏俱全的镇子。
  镇口曾有棵东倒西歪大槐树,槐米饼子槐花粥,歉年灾年的时候不知多少镇上百姓都靠这口吃食充饥。一场春日夜雨,几声响雷几道掣电,次日晨时镇上农人扛起锄头早起下地时便只见满地断枝碎木,大半焦黑的槐树东倒西歪得愈发厉害。
  有人说这槐树挨了雷劈眼看是不活了,倒不如砍了回去当劈柴烧,于是乎镇中最年长老人也说不清有历经多少春秋寒暑的槐树今天被捡条枯枝,明天就干脆被砍了根岔子,来日再一瞧,几个受人雇佣的泼皮闲汉扛了斧锯,几日光景,便只余下大过磨盘的树墩和地上那些残枝败叶。
  这就是你的家乡么?似乎没有你说过的那槐树呢。
  青衣木钗的女子缓缓放下车帘,喃喃道。
  镇上没有什么名贵的出产,山货野味自然不少,可大多上不得席面,江州和栖山县城里的行商,也没几人乐意走上几个时辰的路程来挣寥寥无几的银钱。
  于是乎年年风调雨顺的镇子,居民虽说都不愁生计,可总归没几户富贵人家。偏生就是那拢共没几户的富家中,钱家的男人,也就是镇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钱二爷,县里一位老武师嫡传的钱二爷,带着个少年再出青山的钱二爷,镇上人原本人人都以为这两人出山后能闯出番大大的功业,然而事与愿违,没过两年光景,一时风头无两的栖山县张家成了过街老鼠,连那二人在官府缉拿的要犯之内。
  纵是镇上没人当真相信那少年郎出山后会成官府榜文上的所说的江洋大盗,可白纸黑字上又加盖了官府上大红的印信,由不得他们不信。
  在镇口东拉西扯谈天说地的几个闲汉远远望见那辆马车,还有那惊鸿似的一瞥,不约而同都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看。但车内的美人儿再没给他们窥看的机会,而那赶车马夫不过是斜乜一眼,就看得几个闲汉忙不迭收回视线,还是从脚底板冰凉酥麻到头顶心。
  真是。。。。杀人的眼神啊
  大车入镇走远后心有余悸的闲汉们再无交谈的心思,但他们都想起了那座小青楼内四人,似乎来时就在不久以前,现在想起却恍如隔世。
  这儿不是徽州,不是割鹿台,更不是你能动辄杀人的地方,青衣的女子声音平和,到了住处你就离开。
  可长老们的意思是。。。。
  我已经不是那里的人了,她言语中是不容置疑的坚决,送我到那里,然后离开,他们不会有任何非议。
  马车途径镇上昔日最是门庭赫奕的那户人家时停了片刻,过往光可鉴人的铜门环久未擦拭,已然黯淡得不成样子。女子在车上掀开道帘缝,遥遥地伸手,像是要去扣响门环。
  良久她缓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