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剑游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劣质当时尚来不及询问,那奇人就不见了。”唐吉回忆道。

    “那唐兄可知此剑的剑身何在。”

    “那奇人曾说,时机一到,剑身自会出现。”

    ……

    ……

    某深山小庙之中。

    “师父,弟子此行意外见到了您所说的那柄剑的剑鞘。”

    “只有剑鞘?”

    “是的,只有剑鞘,剑却不知所踪。”劫无心将遇见唐吉的经过详细的告诉自己的师父。

    “唐吉的背景可调查清楚了。”

    “这唐吉出生于洛阳一个叫做草帽村的小村庄里,父母经营着一间小客栈,并无特殊之处,唐吉自幼做着大侠梦,他父母曾送他到草帽村的小道场习武,哪知他天生不是习武的料子,学了两年也不见有什么成就,于是开始自暴自弃,后来就一直跟着一位儒门夫子学习。”

    “那夫子又是何人。”

    “那夫子名唤王天之,曾是洛阳书院的先生,精通三教典籍,后来开罪了权贵,于是被迫隐居于草帽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剑鞘之前的拥有者呢。”

    “应该是一个江湖骗子,此人拿着剑鞘到处说是宝物,恰好遇见了初入江湖的唐吉。”

    “江湖骗子拿着宝物,忽悠了一个无知的少年,使得少年产生了信仰,真是玄妙。”

    “是否要把剑鞘夺过来。”

    “不用,剑鞘既然落在了那唐吉手上,必有其因果,暗中监视即可。”
………………………………

第十一章 武道九境

    是夜,一轮新月高悬,月光之下的西子书院,灯火通明。

    西子书院按照九宫方位布局修建,分三院九堂。

    由前门进入后,为第一院,主要是学生活动的地方,分别为艮宫的状元堂,是学生起居饮食的地方;坎宫是书院大门,大门之下是一个广场,为学生们休息活动之地;乾宫的夫子堂,为学院老师们起居之所;状元堂和夫子堂皆有长廊汇于坎宫尽头,可以进入第二院。

    第二院中宫为大讲堂,乃夫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震宫戒堂,乃学生犯错之后,受罚思过之地;兑宫明伦堂,乃师生研究学问,著书扩印的地方。大讲堂之后有三人桥,是唯一进入第三院的通道。

    第三院离宫为大成殿,乃书院举行重大祭祀的地方;巽宫为御书楼,乃书院藏书之所;坤宫为留宿堂,为非书院之人,暂时留宿的地方,大成殿后有一走廊,穿过之后是一庭院,可赏西湖美景。

    那御书楼是一座八角塔楼,分三层。第一层开八门十六窗,其中尽藏诸子百家之书;第二层开四门八窗,收纳古今儒门圣贤之名著;三层完全封闭,只留一道铁门,楼顶有八块透明精钢,按八卦之位,镶死在梁柱之上。《兰亭集序》就藏在这三楼之中。

    因为御书楼中藏满书籍,为了预防失火,楼中不以烛火照明,而是镶有三十六颗夜明珠,夜明珠之下的御书楼如同白昼。

    唐吉,小德,孔昭林,孟飞四人此刻正埋伏于御书楼内,由唐吉看守一层,孟飞看守二层,小德和孔昭林守在三层门外,门环上扣着一把麒麟状的青铜大锁,这锁只有两把钥匙,一把在看守御书楼的管事张三手上,还有一把由院长长孙晓文保管,不过现在两把钥匙都在小德手上。

    除非雌雄双盗能将小德打到,否则根本不可能进入三楼。

    “小德你的武道到底到达哪一境界了?”孔昭林问道。

    “什么武道境界啊?”小德不解的反问道。

    “你师父没有交过你吗?”

    “我以前的师父只是给我一堆秘籍让我自己看,有不懂得再去问他,但是那些秘籍太过简单,我几乎没有不懂的地方,因此师父很少教我什么。我跟随唐师傅才一个多月,唐师父还没开始教我。”

    “自学成才,你修炼内功时都没有出过岔子嘛。”

    “也不是没有,每当练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师父就把我扔到山里去,等到心情平静了,才允许我出山继续修炼。”

    “你师父教徒弟的手法可真是别具一格,此方法应该推广开来,或许能培养出一群像你这样的高手。”

    “别,山里可危险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常被那些山中猛兽追的四处逃串,等到我功力见长之后,就变成了我追他们了

    后来那些猛兽见单挑不是我的对手,竟然发动围攻,我现在都清楚记得那一次所有的凶禽猛兽,如同兵法上说的一样,同进同出,配合有序,把我逼至绝境,要不是师父碰巧上山摘果子吃,我差点就被那些猛兽分尸了。

    后来师父告诉我,我杀戮太重,使得林中百兽,惧极而反,暂时停止了各自的本性,而联合驱赶我,之后师父就不再让我继续修炼内功,而是让我抄写经书,说来也怪,几个月后我再次上山,那些野兽们见到我竟然不怕我,也不凶我,反而和我亲近起来。

    山上的危险还不止这些,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漂亮果子吃了,当场就昏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家中床上,师傅告诉我,越是漂亮的果子往往越是有毒,幸亏他当时上山采药,恰巧发现了我,如果晚那么一点,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看来我们小德兄弟,也是气运爆棚之人,总在生死一线有贵人相助。”孔昭林听完小德所讲,笑着道,同时心下对小德的师父佩服万分,如此训练徒弟之法,很符合武道之起源。

    远古时期,兽多而人少,为了生存人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环境,还要防止百兽的侵袭,在与百兽不断的斗争当中,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百兽,总结出了许多战斗技巧,这就是武功最初的起源。

    三皇五帝时期,人多而兽少,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活,开始有人思考生命的起源,在这个过程中,有圣者发现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法门可以将肾精凝练成气,静时聚于丹田,动时运转百脉,可以大幅提升人的速度,力量,和五感,这就是最初的内功。

    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定天下武学为九境。

    能凝精成气,聚于丹田而不散者,谓之一境。

    能运气绕任督二脉运行一小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二境。

    能运气行遍奇经八脉一大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三境。

    前三境谓之下三境,下三境圆满,武道方有小成,在寻常人中,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能将真气收发自如,小幅提升五感,且一跃能达丈许,而不气竭,谓之四境。

    能大幅提升五感,耳聪目明,且一跃能达三丈,而不气竭,谓之五境。

    方圆三丈之内,任何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五感,且一跃五丈有余,而不气竭,谓之六境。

    此三境谓之中三境,中三境圆满,武道已经融会贯通,能化繁为简,举一反三,举手投足之间充满宗师气度。

    能用一花一木,取三丈之敌,一跃十丈有余,且凝空停滞十息而不动,谓之七境。

    能用一花一木,取十丈之敌,且凝空停滞三十息而不动,谓之八境。

    能用一花一木,取三十丈之敌,且凝空停滞百息而不动,谓之九境。

    此三境谓之上三镜,上三镜圆满,能天人合一,羽化而成仙。

    “凌空而立,我好像可以,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听孔昭林介绍完武道九境之后,小德暗自思索,自己究竟达到了哪一境界。

    随即只见小德运转全部内力聚于脚下,接着轻轻一跃,至丈许来高,随后停滞于空中。

    “一息,二息,三息……”

    至二十五息,小德身体开始颤抖,又过三息,小德终于坚持不住,开始向下飘落。

    “天呐,你真是个怪物,不过十六岁的年纪,竟半只脚踏入了上八境,我比你大接近十岁,也仅仅达到中六境而已。”

    见小德已经半只脚踏入八识境,孟飞心中仍有的不服此刻完全烟消云散,即使自己的师父也才仅有上七境的实力,自己败给小德,理所当然,于是感叹道,“小德兄弟,竟有此实力,那今晚雌雄双盗必定是要无功而返了。”

    “我强敌弱之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雌雄双盗为何要盗取这《兰亭集序》?”唐吉将手中的《子明手札》阅读完毕之后,开口说道。
………………………………

第十二章 正邪之分

    唐吉的一句话,切中了重点,也问到了孔昭林和孟飞非常头痛的问题上,雌雄双盗到底想干什么。

    人类为了生存,产生了武功招式。

    在思考生命真谛的过程中,发现了内力,可以使得武功招式发挥出几何倍增的效果,武道概念至此诞生。

    但是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武道该如何发展却产生了分歧。

    由于情感,见闻,经历的不同,对生命思考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有人在生活顺境当中思考,认为生命是美好,应该勤劳,友爱,利他。

    有人在生活逆境当中思考,认为生命是丑恶,应该懒惰,自私,利己。

    但是人的经脉是相同,不管最初的行气法门如何不同,最终都是通过凝精成气,进而运转奇经八脉,最大限度的追求武道巅峰。

    在不同心境下创造出的武功心法,会产生不同的行事风格,因此武道有了正邪之分。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更无法消灭对方。于是就产生了无休止的正邪对抗的局面,双方争斗了数百年,一直不分高下,虽然有时候平衡会被打破,致使一强一弱,但最终又会恢复之前的平衡。

    由于时代的不停变迁,无数门派经过由兴盛到衰落再到灭亡,致使各种武道功法散落中原大地,正邪之间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局面渐渐被打破,出现一层灰色地带。

    有人出生名门正派,但是觉得邪道功法奥妙异常,修炼之后武道境界大进,却仍能守住初心;有人来自魔教邪派,偶然之下习得正道至高心法,之后仍旧无恶不作;有正道之人道貌岸然,行苟且之事,又有邪道之人义薄云天,行侠义之事。

    正邪之间终于发现,他们只是理念不同,功法修炼虽对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最终为善为恶还是自己的抉择,于是双发改变策略,不再大规模的互相厮杀,而是针对后起之秀大力宣传自己的理念。

    因此被誉为盗贼中最为勤奋的雌雄双盗,虽然频繁犯案,但是江湖正道联盟——浩然殿却从不对他们下发侠义帖。即使他们盗走了铁剑门的镇派之宝——巨阙剑,正道中人也只把他们的行为看成是与铁剑门之间的恩怨。

    偷盗的行为既然违背律法,自由朝堂之人出面追捕。

    江湖不涉足朝堂之事,朝堂不插手江湖恩怨。

    这是一个约定。

    但是这一次不同,他们竟然选中西子书院为目标,且不说西子书院近年来孜孜不倦的为大唐培养人才,可以说是天下稳定的一块基石,单凭西子书院教的是儒家正统思想,是大唐一府两殿三教中儒教的门面。

    挑战西子书院就是挑战儒教正统,同时也是向正道宣布我要加入邪道了。

    雌雄双盗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行事作风亦正亦邪,但是武道境界之高,绝对是正邪双方抢夺的重点,因此收到消息之后,正道联盟浩然殿并没有下发侠义帖,而是密令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