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书生当拔剑-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你不要忘了,女儿都十九岁了,还能等多少年?”
    “所以说,你赶紧找个门当户对的公子嫁了,再拖下去,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就不嫁!”
    云锦赌气地说了一句。
    眼见女儿眼泪汪汪的样子,蓝氏心软了,坐下来哄女儿。
    “乖女儿,不是为娘心狠,正如你说的那样,咱们家不缺钱,不在乎对方家境。
    但是,好歹,咱们要在乎一个名声与脸面。
    你说你嫁给一个秀才,你爹他怎么想?你不是存心气死他么?”
    最终,娘儿俩不欢而散。
    云锦闷闷不乐。
    但她不甘心,她不想放弃这段缘分。
    于是,写了封信让香儿交给陶守诚,让陶守诚等着她,她会想办法说通爹娘。
    过了几天,云锦的父亲陈志突然回府。
    次日里,又带着妻子女儿,还有几个下人一起到郊外的一间寺内还愿,并且还要在寺里住两晚。
    当天下午,陶守诚悄然来到了寺内,也在寺里一间厢房住了下来。
    这不是巧,是云锦得知要在寺里住宿之后,赶紧派香儿去通知陶守诚,在寺里相会。
    毕竟在家里不方便,怕被下人看见。
    而在寺里就一样了,在寺里她相对自由的多。
    入夜,等到父母都睡下之后,云锦悄悄离开后院,来到了陶守诚住宿的厢房。
    香儿则负责在外把风。
    “陶公子……”
    “云锦!”
    一见面,二人便激动地搂在一起,仿佛久未见面的情侣。
    本来,云锦此来只是想找陶守诚好好谈谈,安慰安慰他,同时也聊解一下自己的相思苦。
    但,这一见了面,一搂在一起,便有些失去了理智。
    也不知是谁主动,总之……不知不觉就……
    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很难停下来。
    一直到鸡鸣时分,云锦这才与香儿一起悄然回房。
    次晚,又是一番狂风骤雨。
    二人只贪图一时的痛快,但却万万没有想到,出大事了。
    云锦倒没什么,毕竟她都十九岁了,而且这种事,都说女人吃亏,其实最吃亏的是男人。
    陶守诚以前的身体没啥问题,但最近一直病秧秧的。
    却又如此不知节制的埋头苦干,结果……
    云锦吓到了。
    推了半天发现陶守诚一动不动,再一探鼻息……完了,没气了。
    谷嬾  于是,赶紧唤香儿进屋。
    主仆二人哭哭啼啼,不知该怎么办。
    最终,香儿道:“小姐,这事瞒是瞒不住的,只能找夫人想想法子。”
    毕竟人命关天的事,云锦也只能点头。
    结果蓝氏一到现场,也吓得差点没晕过去,想骂女儿,但现在骂有什么用?这事一旦张扬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事,还得男人拿主意。
    于是,蓝氏又去找丈夫。
    陈志听说如此荒唐的事,气得差点吐血。
    不过,他好歹是个京官,倒也沉得住气,当即唤来下人,先将陶守诚的尸首悄悄运回陈府,以免惊动旁人。
    然后,尽全力开始善后。
    好在陶守诚是个孤儿,没有亲人,这也让陈志松了一口气。
    但一个大活人总不能说没就没了,于是陈志想了一个法子。
    趁着天色蒙蒙黑,派了一个下人去到陶守诚家,故意大声说话,让“陶守诚”去一趟陈府。
    不久后,“陶守诚”便随着下人一起离开了。
    其实那个陶守诚也是陈府的下人,只是体形与陶守诚差不多,又换上了陶守诚的衣衫。
    再加上天色昏暗,街坊邻居根本看不清楚,只当陶守诚时来运转,被陈府看中了。
    没过几天,便有消息说,陶守诚随同陈大人进京去了。
    这事,也没人去深究。毕竟,大家只是街坊而已。
    当然,陈家为这件事也花了不少钱,毕竟此事动用了不少下人,封口费是少不了的。
    另外,陈志还托人挑了一块上好的墓地,悄悄安葬了陶守诚。只是,不敢立碑。
    这件事对云锦的打击很大,下葬了陶守诚之后,她便病倒了。
    主要是心里愧疚。
    毕竟,要不是她约见陶守诚,给了陶守诚希望。
    二人见面之后,也是她不忍拒绝陶守诚,任由陶守诚……
    最终,出了事。
    蓝氏也不好再责骂女儿,都这样了,再责骂女儿说不定会让女儿走极端,只能好言好语哄着。
    婚事什么的,更是提都不敢提。
    怕女儿想不开,蓝氏甚至搬到女儿房里,全天侯陪着。
    说起来,她心里也有些后悔,早知是这样,当初还不如成全了女儿,也不至于变成如此糟糕。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云锦每日里晕晕沉沉,便失魂一般,吃东西也吃的很少,话也不说。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她开始恶心,呕吐。
    蓝氏毕竟是过来人,当年她怀女儿的时候,刚开始的反应也是这样,不由吃了一惊。
    之后找了个熟识的郎中来把了把脉,结果确认女儿有了喜脉……
    对于蓝氏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可是云锦的精神却突然变得好了起来,因为她觉得,自己总算是有机会弥补陶守诚了,给他传承了香火。
    陈志听说了这件事,也大吃一惊,与妻子商议,准备找人打掉云锦肚子里的孩子。
    等肚子大了,这事就真的瞒不住了。
    哪知,云锦猜到了父母的心事,当面说,如果她的孩子掉了,她也不可能再苟活于世。
    这么一说,蓝氏夫妻俩真不敢冒险。
    因为,他们也知道女儿的个性,既然她这么说,就意味她已经下决心要保住这个孩子。
    如果他们一意孤行,有可能连女儿也失去。
    面子固然重要,但女儿的性命更重要。
    无奈之下,夫妻俩只能接受现实,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女儿的亲生骨肉。
    几天后,云锦做了个梦,她梦见了陶守诚。
    梦中,陶守诚反倒向她道歉,说这是他今世的报应,二人之缘分,乃是续上世之缘。
    经过陶守诚的解释,云锦方知缘由。
    原来,在上一世,她本是淮扬的一代名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引得不少富家公子成日追逐在旁。
    但是,云锦却只喜欢一个人:也就是陶守诚的前世。
    在前世,陶守诚的家境要比这一世好的多,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陶守诚游学至淮扬,听闻了云锦的芳名,慕名而去,二人一见倾心,成日缠绵,并立下了海誓山盟。
    云锦身为名姬,身家其实不菲,比很多大富人家都有钱。
    她对陶守诚说,不用他花一两银替她赎身,只需要他的真心就够了。
    到时候,她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
    陶守诚十分感动,发誓今生今世非她不娶。
    结果,誓言成了废话。
    回到家之后,陶守诚对父母一提,结果却招来了父母的坚决反对。
    他们不同意儿子娶一个风尘女子为妻,说丢不起人。
    最终,陶守诚败下阵来,没有信守诚诺去找云锦,而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娶了另一个女子为妻。
    云锦眼巴巴等了一年。
    在这一年里,她盘起了头发,并谢绝再见任何客人,等着陶守诚来娶她。
    结果等来的,却是陶守诚另娶的消息。
    绝望之下,云锦顿感人生毫无意义,一时想不开,竟投河自尽。
    今世,二人再续前缘。
    云锦成了大户人家的小姐,陶守诚则成了一个穷书生。
    二人的命运打了一个颠倒,陶守诚不仅受尽了相思之苦,之后更是丢了性命。
    “娘亲得知了前世的恩恩怨怨,倒也没有责怪学生的父亲……”
    陶文瑞继续讲述着。
    “学生降世之后,娘亲精心地将学生抚养成人,没有娘亲,就没有学生的今天。
    娘亲昏迷不醒,学生心里难安,这才斗胆请来先生……”
    “嗯,孝心可嘉!”
    周羽点了点头。
    随之又瞟向云锦,道:“你娘亲与你父亲注定是三世之缘,你娘亲之所以昏迷不醒,想来也是命中有此一劫。
    不过无妨,既然知道原因,我便有办法召回她的魂魄。”
    陶文瑞惊喜过望,连连拱手道谢:“太好了,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不必多礼,你去准备一些东西……”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周羽开始召魂。
    大约过一柱香的时间,云锦终于幽幽醒转。
    “娘亲!”
    陶文瑞一见娘亲睁开眼睛,不由惊喜地扑到床前呼唤着。
    “瑞儿……”
    “娘亲,这次多亏先生替你召魂……”
    陶文瑞不敢忘恩,赶紧冲着娘亲介绍。
    云锦一听竟然是周羽,赶紧起身:“不知先生大驾光临,妾身……”
    “夫人不必多礼,你刚醒,身子虚弱,不必讲究礼数。”
    话虽如此,云锦还是努力打起精神见了一礼。
    随之,又道:“当时,我因思念守诚,魂魄不自觉的就离体而去,在空中飘飘荡荡。幸得先生及时召唤,否则,妾身恐怕再也醒不过来了。”
    ……
    (
第二十二章 昆仑镜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陶文瑞对周羽更是敬若圣贤,同时也更加努力地用功读书,以及修炼。
    如今,在周羽的不断推动之下,当朝的儒家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的读书人,主要以四书五经为主; 毕竟这也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
    天下读书人,不说个个都是为了功名,但至少占绝大多数。
    可是到了现在,功名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特别是文道书院的学生,一心追求功名者不足半数,很多学生到文道书院来; 是为了修炼; 甚至是为了长生。
    因为,文道书院的教材与教学; 已经不再以四书五经为主,而是综合性的。
    周羽充分融合了百家之长,特别是道家的学说,令得儒道合一,并根据自己多年的领悟编写了几本著作。
    这几本著作,才是文道书院教学的重点。
    重要的是,在文道书院还有机会修炼心法,那也是周羽独创的心法,令得儒家弟子,在实力上真正意义上,与道家、佛家并驾齐驱。
    最初进入文道书院的一些学生也或先生,比如尹文礼、罗吉安,如今皆有所小成,有希望迈入长生之境。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文道书院其实已经不是书院,而是相当于一个宗派,儒家宗派。
    而周羽; 便是当今儒家的领军人物。
    甚至,还有人将周羽捧为亚圣。
    可以说,周羽在当朝的名望已经达到了巅峰,也带动了整个儒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辉煌时代。
    文弱书生,成为过去式。
    但凡是个读书人,都不可能像以前那般文文弱弱的了。
    这是因为,儒家的整体气运大幅提升,只要读书,便能养浩然正气。有了浩然正气,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了超越常人的力量。
    不觉间,又过了数十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