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聊斋:书生当拔剑-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爷一脸期待、激动与欣喜,连声道谢。
    毕竟,这事困扰了他两年,令得他心力交悴。以前与娘子还算鱼水和谐,恩恩爱爱。
    可现在……二人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了。
    师爷不说话是因为心虚,娘子不想说话是绝望了。
    回到县衙之后,师爷便匆匆忙忙跑去抓药。
    宋志则坐在屋子里细细思量周羽今日里说过的话,脑海中将所有常与他接触的人一个接一个梳理。
    梳理了半天,也没整理出一个线索来……
    【三郎的新书《我在六扇门修仙》正式上传,还请各位新老书友多多支持】
    【内容简介:公门修仙,皇权特许,这,就是六扇门!】
    (
第六章 守株待兔
第二天,周羽如约前来拜访宋志。
    当然,拜访是假,前来寻找线索才是真的。
    县衙里的人都知道,周羽虽然只是个小小秀才,但这次救灾帮了不少难民,所以深得大人器重并不奇怪。
    转了一圈,周羽终于发现了根源……
    原来,宋志的父亲去年过世了,他身为朝廷命官,总不可能一直呆在老家守孝吧?
    于是便将父亲的牌位带了回来,专门腾一间屋子供奉着,每日里上香磕拜。
    结果,周羽发现有人在供桌上动了手动。
    这样的行径,差不多就相当于是破坏人祖坟的风水,用心歹毒。
    得知原因之后,宋志既惊怕又气愤。
    毕竟,对方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害他一个人,连他的子孙后代也得遭殃。
    “宋大人,据我观察,对方的手法并不高明,应该只是略懂毛皮。
    而且,这个布置并非永久性的,有时候打扫卫生难免会挪动一些东西,那就得重新摆布一次……”
    宋志也不傻,一听此话便猜到了周羽的言下之意。
    “你的意思是说,那个人就在衙门里的人,有机会经常进入这里?”
    周羽点了点头:“没错!如果对方真的是个高人,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再说了,有那样的本事,想要潜入县衙轻而易举。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个人一直就在大人身边……”
    “咝……”
    宋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条看不见的毒蛇天天都在盯着他,随时都有可能咬他一口。
    “那……那怎么办?”
    此时,宋志对周羽可以说得上是心服口服,不再有一丝猜疑。
    “想揪出这个人其实也不难,大人可以假意派下人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对方一定会找机会潜进去重新布置……”
    一听此话,宋志眼神一亮:“明白了,多谢多谢!”
    “不客气……”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怀疑,宋志倒也没有急着派人打扫。
    过了两天,他假意在上香时“不小心”将桌上的香炉打翻,这才吩咐下人打扫。
    第二天上午时分,一个小厮打扮的男子在后院中转了一圈,不久后,悄然溜进了供奉灵牌的那间屋子里。
    进去之后将门掩上,随之匆匆走到供桌边摆弄了一番。
    摆弄完,走到门口,先在门缝里看了看,确认外面没人,这才开门走了出来……
    哪知,刚一出门便有一张绳网当头罩了下来。
    “你们做什么呀?快放开我……”
    那家伙吓得大声叫了起来。
    “没想到是你小子!”
    县衙里的赵捕头一脸冷色怒喝。
    这家伙,乃是厨房里打杂的伙计阿柱,平日里老实巴交,给人的印象就是个老好人。
    要不是抓了个现行,恐怕谁也不会怀疑到他头上。
    “赵捕头,你在说什么啊?你们怎么抓我?”
    “为什么抓你?你心里没数?”
    “王八蛋,还敢装?”
    另一个衙役一怒之下,上前照准阿柱拳打脚踢。
    “好了,省点力气,先绑起来,一会留着让大人来审。”
    “我去禀报大人……”
    不久后,周羽也来到了县衙,与宋志一起审问阿柱。
    一开始这家伙还拼命地狡辩,说什么他是进去给老太爷上香的。
    宋志心里本来就憋着一团滔天怒火,一听这家伙居然鬼扯,说什么去上香?
    “来人,用刑!”
    “是!”
    几个衙役如虎似狼,拖着阿柱开始轮番上刑。
    没想到,那小子嘴硬,熬了三轮刑居然还在一个劲地叫屈。
    这时,周羽终于出面了。
    他没动手,只是虚空在阿柱身上点了一下,接下来便见那家伙像发羊癫疯一样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口吐白沫,直翻白眼。
    其实,周羽想要这家伙开口太容易了,根本用不着用刑,只需要一点小小手段便能让这家伙说真话。
    只是,这种人,得多受点罪才行。
    “我招……我招……”
    阿柱终于承受不住了,大声嚷嚷起来。
    “说,再敢狡辩,本官定让你生不如死!”
    “是是是,我招,我招……”
    阿柱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一五一十交代起来。
    没想到,这一交代,竟然扯上了宋志之前断过的一桩轰动一时的奇案。
    那天一大早便有百姓跑到县衙报案,说是智华庵的两个尼姑都被人杀了。
    智华庵位于东里镇附近,距离县城大约三十余里,规模很小,只有一师一徒两个尼姑。
    师父法号妙净,弟子法号明空。
    按理说,出家之人与世无争,是谁如此丧心病狂杀害了她们?
    宋志带着一众手下来到智华庵一查现场,方才发现情况远比想像的还要复杂。
    不仅仅是师徒二人被杀害,另外还有两个在此留宿的香客也被人杀了。
    四个死者明显被人玷污过,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不见了,庵里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看完现场,宋志初步分析这是一桩劫财又劫色的案子,凶手可能不止一个人,多半是流匪所干。
    如果是流匪的话,这案子怕是就得成为一桩无头案。
    为此,宋志很是伤脑筋,毕竟四条人命,而且其中还有两个是出家人,此案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关注,乃至于上级的关注。
    果然不出所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引起了一片轰动。
    不仅仅是钱塘县,就连周邻的几个县也在传这桩案子。
    很快,另外两个死者的身份也查明了,一个叫卓氏,乃是东里镇一大户人家的夫人,另一个是卓氏的丫鬟。
    卓氏的丈夫名叫常文山,举人功名,其父亲当年官至四品。
    总之,常家的家世不简单,乃名门望族,一方乡绅,这就更加令得宋志压力山大。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破此案,常文山必定不会罢休,搞不好到时候上级也会追责。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寻找一切线索破获此案。
    宋志多次亲自前往智华庵寻找线索,结果却一无所获。
    直到有一天,他再次带人在庵里寻找一切蛛丝蚂迹时,一个外地行商来到庵里,一见有衙门里的人在,不由脸色一惊,匆匆忙忙转身离开。
    衙差眼见此人神色慌张,便将之拦了下来,并去禀报宋志。
    结果,那人一听说庵里发生了凶杀案,吓得一头冷汗,一个劲地叫屈,说自己只是路过。
    宋志可不管这么多,先将人押回县衙慢慢审问。
    那个行商吓到了,生怕将杀人的罪行栽到他头上,便如实交代了他为何到庵里的原因。
    听完此人的交代,宋志不由一脸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小小的智华庵竟然还藏着这么大的隐密。
    原来,妙净、明空师徒二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出家人。
    表面上是出家人,暗地里却干着一些不可描述之事。
    只不过,师徒二人做的相当隐密,本地百姓根本不知她们暗地里的勾当。
    这个外地行商便是师徒二人的一个老相好,每次到钱塘县来都会到庵里一趟,有时候还要在那里过夜。
    当然,可不是白吃白喝,银子还是要花的。
    听到行商的一番交代,宋志终于解开了心里的一个疑惑。
    当初在搜寻房间时,手下从师徒二人的房内搜出了一些花花绿绿的小衣。
    只不过,宋志当时也没有在意,认为对方虽然是尼姑,但终究也是女人,爱美之心嘛。
    现在忆起来,方知没那么简单。
    经再三审问,宋志确认那个行商的确只是偶然到来,与凶杀案无关。
    只不过,他并没有立即放人,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突破点。
    于是,宋志派手下秘密盯着智华庵,凡有人进去就带回衙门问审。
    毕竟本地百姓都知道了这案子,不可能去,去的很可能就是以前那些个老主顾。
    别说,这守株待兔的法子还真是管用,没几天又逮到了两个,果然还是外地人。
    一审问,二人的回答与之前那个行商差不多,那就更加坐实了妙净师徒二人的勾当。
    而且这一次还另有收获。
    其中一个人交代说,他上次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庵里有一个年轻妇人,衣着华贵,冰肌玉骨,风姿卓越,令人一眼难忘。
    心痒之际,便去找妙净打听那少妇的底细。
    结果妙净却笑着说,劝他不要打主意,说那是别人的盘中餐。
    宋志细细询问了一番,最终确认那个年轻妇人正是卓氏。
    案情,终于开始有点眉目了。
    于是,宋志唤来师爷一起商议。
    “大人可是找到线索了?”
    宋志微笑着点了点头:“有些进展了……”
    接下来先将那二人交代的情况讲了讲,最后道:“根据那人所说的话,本官大胆推测,妙净所说的别人的盘中餐,那个别人应该指的不是常文山。”
    一听此话,师爷不由心里一惊:“不会吧?咱们的人打听过,说卓氏一向守规矩的。”
    卓氏当年嫁给常文山的时候,曾让常文山的一众同窗好友艳羡不已,都羡慕他能娶到如此美貌的妻子。
    的确,卓氏不仅貌美,身段与气韵也少有女人能及,眼馋她的男人可不少。
    只不过,常家高门大院,而且卓氏与丈夫一向恩恩爱爱,从没听说过她有什么逾礼的传闻。
    也因此,师爷有些不太敢相信。
    宋志叹了一声道:“休说你,本官也不信。只不过,世上有些事是很难说的。
    比如妙净师徒,要不是我们无意中找到线索,又怎敢去猜想她师徒二人的勾当?”
    师爷点了点头:“这倒也是。”
    “目前,我们没有其它的线索,也只能做出一些大胆的假设,再顺着这个假设去查,总好过束手无策。”
    师爷赶紧道:“是是是,大人言之有理。”
    “不过切记,这件事不能外传。毕竟这只是本官的假设,万一传出去了,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小的明白。”
    师爷赶紧点头。
    “这样,为了保密起见,本官就不派其他人了,你想办法打听一下卓氏死前的行踪,以及与什么人接触过……
    记住,一定要低调,小心,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在查卓氏。”
    师爷连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