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笑傲开始周游诸天-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死,不过也算废了。”
    玲珑娇回道:“两年前从水牢里拉上来就神志不清了,后来又被李世民抓去跟颉利做交易”
    听到这儿杨青也明白,估计人回去也就剩口气儿了。
    “你何时返回龟兹?”
    “最近几日吧。”玲珑娇缓缓道:“小柔他们恐怕也要跟着裴将军一起去长安定居,我们这几人等在洛阳几年,本就只是为了见你一面。”
    杨青心知如今的年月交通不便,通信也不容易。
    更何况乱世知交难寻,因此每一次离别相聚都显得弥足珍贵。
    这时裴行俨迈步回来,将长剑递过来。
    杨青抬手接过青竹剑拿在手里,朝众人一笑:“我来时重兵围困,如今就让我安静地走吧。”
    “师父”
    “皇大哥。”
    高培安脸上面具一样的笑脸终于不见,双眼微微泛红。
    裴行俨也心中不舍,可终究还是重重抱拳,没再多说。
    “照顾好你姐姐,走了。”
    “啊。”
    小柔拽着他衣袖走到门外,眼泪断线的珠子般不断下落。
    杨青最后在她头上揉了揉笑道:“长大了,我教你的剑法练得怎么样?”
    “啊”
    带着哭腔回了一声,小柔边点头边缓缓松开手。
    她泪眼婆娑地看着杨青转身走进将黑未黑的夜幕中,尤记得初次见面,他拳风狠厉,剑刃染血。
    但更难忘的是,月光下他从一个怪异稚童,变作翩然少年,并为自己姐弟改写一生。
    与几人分别,杨青毫不逗留地离开洛阳城。
    清凉晚风吹拂下,他只觉胸中舒畅,方才的离愁也散去不少。
    一路漫无目的,不一会儿停下脚步才发现已到了运河岸边。
    举目望去河中货船画舫仍旧络绎不绝,而在河心处,正有一人独坐孤舟垂钓。
    若用肉眼去看,这人虽然在往来船只中略显突兀,倒也没什么奇怪。
    可如果闭上眼睛单凭感应,杨青却发现这坐钓之人浑身气机好似与天地勾连,形成一幅不可分割的画卷。
    周遭一切都被隔绝在外,难以闯入其中。
    他心中一动,随即举步踩上水面,在周遭无数惊异目光中一步步走上小舟。
    “去哪儿?”
    看到杨青登船,那人也不诧异,只侧脸微笑问了一句。
    杨青见这人面容古雅朴实,头上木冠木簪束发,下颌物缕长须,一身略显陈旧的道袍浆洗得极为干净。
    再加上他隐隐与天地相合气机,不用问也已猜到此人必是宁道奇无疑。
    于是也随口笑道:“随便走走。”
    宁道奇微微颔首,也不说话。
    两人身下的小舟则在他转脸回去时飘然滑动,顺水而下。
    小舟无风无桨,可被宁道奇真气催动,不一会儿就将众多船只甩在身后,驶入宽阔平静的一段河道。
    看他无意开口,杨青走到船头躺下,静静望着漫天繁星,没过多久就安然熟睡。
    “到了。”
    随着宁道奇一声招呼,杨青睁眼却见天光已经大亮。
    两岸景色也不再是洛阳郊外,看河道宽窄以及岸边丛丛芦苇,应该是出了运河,到了不知哪方的支流。
    他伸个懒腰问道:“宁道长,这是什么地方?”
    宁道奇闻言平静说道:“此地往西千里外就是长安,那边岸上有座寺庙,叫做轮转寺你可去看看。”
    杨青皱眉道:“道长你这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何要带我来这儿,是师妃暄的安排吗?”
    “哈哈。”宁道奇笑道:“是你自己说要随便走走,现在又来问我?”
    “当我没问。”
    抬手划了划眉毛,杨青转身走向岸边。
    “贞观十年中秋你若仍在,不妨往长安郊外走一趟。”
    杨青此时已渡过水面,踩上岸边泥土,闻言头也不回地摆手道:“不去。”
    “不去好,不去好啊。”
    小舟重又划动,宁道奇声音渐去渐远,直至踪影全无。
    “神神叨叨的”
    杨青往岸边走不过二里,只见前方林木荫荫处一座规模极小的寺院在其中掩映。
    四下不见人迹,只听鸟雀鸣音,倒是个清静所在,只是不知师妃暄让宁道奇带自己到这儿有何目的。
    感应寺中有一道常人气息,他懒得用神念去看,抬手敲响寺门。
    “来了。”
    院中脚步声缓缓走到门后,接着木门半开,一道青年男子声音传来:“不知哪位施主”
    话说到一半,那年轻的僧人与门外的杨青同时愣在原地。
    杨青见这僧人除了没有头发,打扮各异,竟跟自己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你是杨侗?”
    那和尚看着杨青眼神复杂异常,神色也颇为激动,平复一阵才苦笑道:“俗家姓名小僧早已不用,如今我法号平澜,乃是轮转寺僧人。”
    平澜说完不等杨青再问,先一步补充道:“洛阳的事小僧多有耳闻,施主不如到寺内安坐,容我细说。”
    既来之则安之,杨青点点头随他走进寺内禅房,在一方蒲团上盘膝坐下。
    平澜和尚搬来小几,又奉上茶水,紧接着在对面轰然跪下:
    “施主为我担负因果,大恩无以为报,平澜余生愿每日为施主诵经祈福,绝不怠慢。”
    杨青静静看着他,心里边琢磨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道:“用不着这样,你起来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你是怎么从紫微城跑到这儿来的?”
    平澜抬起头看着杨青,眼角隐有泪光:“我哪有这样的本事,若非佛祖显灵,只怕我早已死在洛阳。”
第二百零二章 贞观十年秋
“祖父死于江都之乱,其后叛军四起,我在洛阳亦是如坐针毡。”
    禅房内平澜与杨青相对而坐,静静说道:“王世充专权跋扈,渐有反意,李密洛阳一败再难制衡。
    直到元丞相等刺杀王世充消息泄露,我已经再没有退路。可我自幼在宫中长大,当值乱世,除了任人摆布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日夜在佛前祈祷,盼望我来世不再生于帝王家。”
    说到这儿他又长叹一声,这才面色转忧为喜:“本以为这只是妄想,不料一日晚间醒来,我竟然真的身处荒郊。
    开始还以为是梦,直到在这寺中剃度出家,又听说洛阳皇帝不但仍在,还做过几件流传颇广的大事才相信。
    这不是梦,是佛祖找人替我受难。”
    说完他又躬身一礼。
    杨青皱眉道:“所以说你睡了一觉就已经在这儿附近了?”
    “正是。”
    “王世充死后,就没想过回去看看?”
    平澜连连摇手道:“我躲还来不及,哪会再有回去的心思。”
    想了一阵,杨青也摸不着头绪,无奈摇头:“你就没想过是我故意取而代之?”
    “你如果这么想,洛阳怎么会多年没有战事?此必是佛祖安排!”
    谁安排的已经不重要了。
    杨青如今能做的,只是继续走下去。
    “施主,小僧还有一问,万望施主解惑。”
    “说说看。”
    两人说到这儿,杨青已经没了谈话的兴趣,闻言只是敷衍一句。
    “不知施主如何找到这里,可是有事托付于我?”
    “放心。”杨青将手中茶水喝干,放下茶盏说道:“找到你的人既然没声张,就不会再理会你的存在。
    至于我,你全当是碰巧路过好了。”
    这时院中木门轻响,有人走进院内。
    平澜解释道:“定是我师兄采买回来了,施主稍作,小僧这就去准备斋饭。”
    杨青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目视他离开禅房。
    等平澜带着另一僧人再回来时,却见房中空空如也,早已不见人影
    离开轮转寺,杨青转眼就将这事抛在脑后。
    无论前路如何,只要自己脚步不停,早晚有个结果。
    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先确定能够破碎虚空。
    在战神殿他功力再进一步,气海中真气彻底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
    此时天地灵气于感应中也真正化作海洋,他自身则是其中一尾游鱼。
    即可借其生长壮大,也能借势施展威能。
    而那道浮游不定的天痕,则像是一道龙门。
    想要走得远,除了跳得更高,还得将门户开得再大些。
    离开战神殿时他曾有感觉,在那道混沌门户后还藏着很多层未知障碍,等着自己一一破开。
    那或许就是战神图录中记载的九重层云。
    他边想边走,一路走走停停,半个月后已绕过长安,不自主地走到华山脚下。
    沿着朝阳峰向上,杨青直走到峰顶朝阳台,才在崖边盘坐。
    从此他在华山每日练剑练功,完善新创剑诀,对于山下的事再不过问
    在杨青离开洛阳两个月后,李靖与裴行俨率兵北进,击溃东突厥所部,俘虏东突厥可汗颉利返回长安。
    同年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
    其后贞观八年,大明宫开始建工。
    贞观九年,裴行俨大破吐谷浑,杀其国主及子嗣,扶持亲近唐朝的新国主。同年东突厥新任可汗阿是那杜尔,归附大唐称臣。
    直到贞观十年,大唐已呈现万象更新的兴旺态势。
    这天傍晚,杨青在朝阳台于落日黄昏中睁开双眼,童孔中澹金流光一闪就隐没在漫天霞光里。
    六年来山上枝叶年年新生,他的功力也随之增长。
    剑诀在他数十次做出调整后,也越发娴熟完善。
    印诀一起,常人肉眼难见的无形剑气就可破空而出,在他神念范围内往来挥斩。
    而神念中的天痕在此时剑气的追逐下,已经显得笨拙不堪。
    他站起身时,只觉身周灵气如天空翻涌的层云,四下虚空更泛起层层浪涌,像是无法承受他身体之重。
    连忙将真气收束进气海深处,切断与外间灵气接触。
    杨青明白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必要在此方世界久留。
    曾经幻想过的天地排斥,法则不容到没有出现。
    只是当一个人挥手就可破空,又清楚知道前方还有新世界的大门时,就很难再按捺一探究竟的心。
    他早算过时间,今日正是贞观十年,中秋佳节。
    六年前宁道奇驾舟带着他一夜南下,在轮转寺手中算是解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疑惑。
    至于他提及的长安郊外之约,不出意外应该是替师妃暄传话。
    那天济南城中,师妃暄临走前问及是否可以破空,其实是想知道他何时离去。
    杨青不是没听懂弦外之音,只是他身如浮萍飘雨,心中又始终有一股扑不灭的火焰引导他不断前行。
    不想因为隐晦不明的言语破了师妃暄心境,只能隐晦地告诉她,两人道不同,不该有过多牵扯。
    今日他做好离开这里的打算,临走前道个别也算是全了两人曾一路生死的交情。
    如果后者能因观摩他破空得到些许感悟,就是意外之喜。
    想到这儿他一步迈出朝阳台崖边,虚空中彷佛有无形台阶托着他向山下一步步走去。
    华山距离长安不过百多里,杨青不紧不慢地走到城外时,正听见城中人声鼎沸,歌舞不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