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教九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易在得知这些后,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若真要修道,或许应该进那些传闻中执天下牛耳的大门派,如道教的龙虎山,佛教的少林寺,儒教的孔府书院等等,这云山派,孤家寡人的,看起来很没前途啊!
    李易在逃难的过程中,曾听人说过,如今的九州修真界,是道佛儒三教并驾齐驱,三教各自结成一个同盟,想要争夺天下第一大修真教派,其中道教的翘楚便是龙虎山天师道,佛教的领袖为少室山上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儒教的盟主自然是青州曲阜的孔府书院了。
    本朝太祖昔日奋起于草莽,逐鹿于群雄之时,曾得到以龙虎山天师道为首的道教的大力支持,后来本朝太祖夺得天下,便敕封道教为国教,龙虎山天师道历代天师为世袭国师,于是道教一举超越了佛儒二教,执掌天下修真之牛耳。当今天子号称道君皇帝,对道教更是优待有加,龙虎山天师道几乎成为了修真界朝圣的殿堂。
    但十一岁的小孩子即便知道这些,又能有什么用?毕竟李易什么都不能改变,更何况郭不守对李易有救命之恩,如今又言辞切切,收为唯一弟子,后世李易为人便是恩怨分明,这等情分,李易怎能辜负?
    当然,李易与郭不守的谈话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今朝廷已显败露之象,贪官污吏草菅人命,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这还罢了,九州大地处处妖兽横行,掳人为食,李易要真敢一个人出去行走江湖,怕是一个不小心,就成了那些妖兽们的腹中美餐。
    不过最终让李易下定决心要皈依云山派,却是方才发生的一件事情,李易在随着郭不守路过那道观前松柏树上挂着的黄梁钟时,郭不守指着那黄梁钟,为李易讲了云山派的来历:
    原来这云山派祖师爷,也就是道观内画像上的那人,姓卢名萃之,旁人称为卢生,卢生本是唐代一儒教学子,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于邯郸的旅馆中偶遇那在人间游历的道教八仙之首吕洞宾,期间卢生向吕洞宾倾诉着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吕洞宾便给了卢生一个两端有孔的玉石枕头,道:“且慢说话,先睡一觉!”
    卢生于沉睡中便做了一梦,梦中卢生考得进士,连连升官,娶得娇妻美妾,但又遭受诬陷,几乎丧命,亏得那皇帝为他平反冤狱,卢生后来出将入相,封得国公,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高寿九九八十一岁而亡。
    卢生这时候才惊醒过来,却是发现店主人正在煮的黄粱米饭尚未成熟,卢生患得患失间,吕洞宾却笑咪咪的对他说道:“人生百年,犹白驹过隙,如何不正是一场清梦?”
    卢生茅塞顿开,幡然醒悟,遂拜了吕洞宾为师,开始那求道之旅,后来卢生来到这云山,一日观那山上的云生云灭,终于悟得大道,羽化成仙,这云山派便是卢生传下的道场。
    这故事李易前世便知道,正是那成语“黄粱一梦”的典故,不过让李易惊奇的却是故事中吕洞宾送与卢生的那个两端有孔的玉石枕头,自己不也得了这么一个枕头么?且后来那道人离去时候唱的“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不正是讲的这件事情?
    李易几乎肯定,让自己穿越的“罪魁祸首”便是这个玉石枕头,但那道人是谁?李易后世曾见过吕洞宾的画像,显然不是,也不是这云山派的祖师爷卢生。
    李易虽然想不清楚,却也知道其中必然有所关联。
    唉!缘分啦……
    郭不守摆了摆衣襟,正色道:“徒儿,你既入我们云山派为第三十九代传人,那么本门的一些事条戒律,却是应该知道的,日后你收取徒弟,也要为徒弟讲解!”
    李易拱手称是,道:“还请师傅教导!”李易稀里糊涂的就做了这个云山派的第三十九代传人,当然不愿意再继续的稀里糊涂下去。
    郭不守点了点头,对李易的反应比较满意,遂咳嗽一声,继续道:“本门名为云山派,坐落于道教……厄……第六十九福地云山之上。”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云山派为第六十九福地,换而言之,那就是倒数第四名了,也难怪郭不守向李易介绍起来,很有些汗颜。
    不过郭不守面皮并不薄,或许是怕打击到李易对云山派的信心,郭不守很快就恢复过来先前的神采,与李易宣扬起云山派的好处来,道:“徒儿可不要小看这道教第六十九福地,要知道世上名山何止千万,云山能够入选得这些洞天福地就很不错了!”
    这话好像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昔日师傅也这么对自己说过,当时初入云山派门墙的自己也很不以为然,郭不守脑海中想起几十年前的自己来,于是看了下面的李易一眼,赶紧将这云山的介绍略过,道:“本门第一代祖师爷卢生曾向吕洞宾仙长习道,吕洞宾仙长乃是道教八仙之首,太上老君之记名弟子,因此本门可算是道教太清一脉,这可要远比那些占据名山大川的旁门左道更正宗的。”
    “太清一脉?师傅,难道还有玉清一脉,上清一脉么?”李易看着自己正在跪拜的道教三清祖师爷塑像,奇道。道教三清李易倒知晓,相传上古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后身殉,其三道清气化成了道教三清,便是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
    “道教虽然势大,却也不是铁板一块。”郭不守翻了个白眼,一副你是白痴的模样,道:“这事徒儿最好弄个明白,省得以后行走江湖,被那些所谓的‘同门’算计,无辜丢了性命,做了那冤死之鬼,害我云山派断了道统。”
    李易两世为人,自知人心险恶,反复无常,郭不守这话虽听起来很别扭,说的却是正理。
………………………………
三节 云山派门规
    
    三节 云山派门规()
    郭不守这次上了心,与李易详细的解释着道教的派系:“我道教四大派并列,四大派便是龙虎山天师派,终南山全真派,茅山派,青城派,四大派之下,又有许多小派。其中天师派与青城派属太清一脉,全真派属玉清一脉,茅山派属上清一脉,其余小派,多依附于四大派,即便是四大派中的青城派,也因为与天师派同宗同脉,唯天师派马首是瞻。”
    “天师派在道教四大派中占了一半实力,所以便成了道教之首。”郭不守说到这里,突然变了面色,冷哼一声,道:“近几十年来茅山派与青城派日渐没落,而与全真派交好的武当派发展迅猛,全真派自然不再甘心屈于天师派之下,想要取而代之,几十年前……”
    郭不守说到这里,猛的打住,让想听一听故事的李易好不遗憾,不过李易见得郭不守神情语气,倒是识趣的很,不再追问下去。
    李易如此表现,郭不守倒有些不好意思,毕竟现在的李易还是十一岁的小孩子,郭不守讪讪道:“为师就你一个徒儿,这些事情日后自然要一一说与你听,不过如今你身单力薄,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郭不守似是觉得这么说,很是丢了自己这个当师傅的大人的面皮,于是又正襟而坐,板了板面孔,道:“祖师爷有云,一切因果缘由,皆有定数,待得时候到了,徒儿自然就会知道了!”
    李易哪里不知郭不守如何想法?心中直想发笑,却也怕郭不守恼羞成怒,到时候罚自己去面壁思过可就得不偿失了,李易赶忙低着头,口中称了声是。
    “所谓国有国法,派有派规,为师先与你说说本门的戒律。”郭不守说到这里,语气严厉起来,喝道:“为师不求你能得道成仙,修得那真人之体,但平素可要牢记修心养性,多行善事,万勿做那伤天害理,有辱门墙之事!”
    门规是云山派历代祖师爷的教条,李易自不敢大意,李易目光坚毅,向着郭不守拱手道:“弟子谨遵师傅教诲!”
    “其实本门也就你我师徒二人,平素也无须太过拘束。”郭不守显然比较满意李易的动作,示意李易站起来,说道。郭不守其实平时也不太在意礼节之事,否则供桌上面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灰尘了,只是今天收徒,对郭不守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郭不守不得不做做当师傅的样子。
    李易心道早就在等你这句了,李易为后世人,怎会喜欢跪在地上说话?不过是入乡随俗,不想被人当做怪物罢了。李易起身后,却依然是恭敬的站在一旁,听郭不守训话!原因无他,既然穿越了,就得有穿越的觉悟。
    郭不守道:“本门戒律共有七条,第一戒欺师灭祖,第二戒背叛同门,第三戒乱杀,第四戒偷盗,第五戒淫秽,第六戒妄语,第七戒……戒……戒……”郭不守说到这里,却是支支吾吾着说不下去,侧了侧身子,想要将挂在腰间的那个酒葫芦藏起来。
    李易眼看到郭不守表情,心中便已了然,这云山派的第七戒当是戒酒,而郭不守平素定然是个酒鬼,要不也不会酒葫芦随身带着了,只是先前郭不守将戒律的话儿说得太满,这时候不知道怎么在李易面前圆场了。
    李易暗道:虽说这云山派上下只有郭不守与自己两人,观郭不守模样,也不是很规矩的人,不过自己初来乍到,万一哪天一不小心坏了云山派的戒律,要被郭不守惩罚也难说,这次抓住郭不守把柄的大好机会可不能就这般轻易的放过,至少希望下次郭不守要惩罚自己前,先想想这云山派的第七条戒律。
    李易于是张大着天真无邪的眼神,动也不动的看着郭不守,就彷佛在一心一意的等待着郭不守说出第七条戒律。
    郭不守的额头已经微微现汗,愈发的坐立不安了,好在郭不守经历过大风大浪,很有些急智,眼珠一转,便想到了说辞。
    郭不守义正言辞的道:“徒儿,其实……这云山派戒律主要还是为了让门人专心向道,寻那长生之途,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昔日卢生祖师爷开山立派时,戒律便只有前五条,后来在第七代祖师爷的时候,才又加上后两条。卢生祖师爷曾经说过:戒律是死,人是活,戒律也需要因时因地制宜!今日为师便宣布废除这云山派第七条戒律,以后徒儿接替为师做了这云山派的掌门人,也可以自己制定戒律!当然,卢生祖师爷的前五条还是不改变的好。”
    可怜云山派的第七条戒律,被第七代祖师爷创造出来后,在云山上呆了上千年,如今就这般的被废除了。
    连卢生祖师爷都搬出来了,你就为自己的喝酒而瞎扯吧!李易强忍着心中的鄙视与笑意,不过这样的师傅总比那些顽固不通的老学究好,李易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于是装做很崇拜的样子,赞叹道:“卢生祖师爷高瞻远瞩,师傅因时因地制宜,弟子佩服!”
    郭不守并不知道李易心中何想,见得李易如此“崇拜”自己,甚至将自己与卢生祖师爷相提并论,倒愈发的觉得面上挂不住了,在小孩子面前如此招摇撞骗,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自己是不是犯了云山派的第六条戒律妄语了呢?
    要不要连第六条戒律也一并取消了!郭不守歪着脑袋想道。
    “云山派戒律之事暂时便说到这了,现在与你说说修行之事。”好在李易不再纠缠,让郭不守不禁暗松了一口气,谈起修行之事,郭不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