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教九流-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欲伐宋国,请名匠鲁班造得云梯等攻城器械,眼看宋国岌岌可危,墨子遂率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助宋国守城,墨子只身一人奔赴楚国都城郢,在以一根三尺腰带并一些碎木屑败进鲁班的百般攻城器械后,又以雄辩滔滔说服楚王放弃进攻宋国。将墨家的思想“非攻”发扬得淋漓尽致。
    世人将墨子此行称之为“以武止戈”,想来止戈绫的名字便是因此而来。
    李易点点头接过止戈绫再次郑重收好:这根止戈绫就是墨子的那根三尺腰带吧!身上的灵宝又多了两件啊……当然,这两件都只是暂时保管。
    至于技墨传人,那肯定是能照顾便照顾啦,脾气古怪?……呃,搞科学研究但凡有几分本事的脾气基本上都很古怪,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都是些脾气古怪的人,李易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见得李易一一答应自己所托,王麻子心中老怀畅快,李易身具玄黄之血,乃是有大气运之人,注定以后成就非凡,若是李易能看在无常剑的份上照看得技墨门几分,技墨门真能中兴也说不定。
    反正比如今在自己手中半死不活的要好上很多很多。
    王麻子在交代完这些事情以后,眼神迅速的黯淡下来,脸上的潮红也在慢慢的褪去,王麻子实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怕是来自地府的黑白无常已经在一旁等候着了吧!
    “我等墨者讲求节葬,你也不用为我的身后事……太过烦心。”王麻子语言变得有些断断续续起来:“我死之后,你就将我身体投掷于那地下冶炼场的火炉之内,再将此打铁铺推倒覆盖其上……本墨者打了一辈子的铁……此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
    那边司徒封只是受伤,如何会听不见王麻子与李易的谈话?今日王麻子以霹雳弹毁坏自己的屠龙剑,废掉自己数十年的修为,使得自己整合墨家复兴墨家的梦想终成泡影,自己本该对王麻子恨之入骨才对……
    可是眼见王麻子就要身死道消,又想着王麻子方才所说的“墨家再也经不起折腾”云云,司徒封满腔的怒气顿时便化作仰天的一声喟然长叹:墨家的人,如今是死一个便少一个了啊!
    先秦显学墨家啊,怎么就没落到如斯境地?难道真的积重难返,再也无法复兴了么?
    王麻子有得意弟子周不疑继承衣钵,可自己的那些弟子呢?恐怕正如王麻子所说,一旦自己身死,那些弟子定会为了墨家侠墨宗主之位而争得头破血流,到时候侠墨一门又该如何是好?
    王麻子方才想救的不是墨者我,而是侠墨一门吧!
    司徒封努力的站起身来,颤巍巍的拖着脚上的草鞋,来到王麻子身前,司徒封将身子站直,十指相交,双手平肩合抱成圆。
    王麻子见状神色一振,示意李易扶着自己起来。王麻子也如司徒封一般,将身子站直,十指相交,双手平肩合抱成圆。
    这是墨者相见时的礼仪:身子站直代表墨者顶天立地;十指相交代表“兼爱”“非攻”等墨者的十大理念;双手平肩合抱成圆代表着墨者的理想天下大同。
    顶天立地的墨者,就要以自己的十大理念,去实现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曾几何时,在中土神州大地上,行此礼仪者何其之多,后来,便越来越少了,再到后来,已经基本上绝迹了……
    而人们的姿态却越来越低,先是低下了头,再是弯下了腰,最后连膝盖都跪下了,自称奴才……
    王麻子胸前的伤口还在不停的流淌着鲜血,衣服早已被染红,身子站立的地方,也是殷红一片……
    两人相顾无言,待得行礼完毕后,司徒封继续拖着自己穿草鞋的双脚,颤巍巍的向着远方走去……
    望着司徒封的身影渐渐消失后,王麻子再也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的血泊之中。
    王麻子望着还插在自己心间的无常剑,眼神中闪过最后一丝光亮,喃喃道:“无常啊无常,我们也是时候说再见了……”
    说罢,王麻子用尽浑身最后的力气,一声大喝,无常剑倏的从王麻子的胸口飞出,在呜咽低吟着围绕王麻子的身体飞了三圈以后,化作一声龙吟长啸,直插入李易身上的剑鞘之中。
    王麻子面带微微笑意,看着那无常剑在身边飞舞,口中低低的吟道:
    “尘归尘土归土,生终将死,灵终将灭,万物终将消亡,此生境遇,不过一抷黄土,一捧清灰……”
    终于,慢慢的便没有了声息……
    ……………………
    今日只能写这两千字了,实在抱歉道友们,明天补上吧!
    ……………………
    (摘自百度)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墨本是硬币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然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孟子“距杨墨”的一般思维方式评价杨墨,这是有失公允的。'1'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
………………………………
二零三 大旱
    今天就这一更,新开一个副本,实在找不到感觉,第二更道友们明天再看了!抱歉,没写好!
    ………………
    待得郭不守状态恢复以后,李易请命于郭不守,正式归还云山派祖传的镇派宝剑云梦剑……李易如今已有无常剑,自用不着云梦剑,再说以李易的修为境界,早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属宝贝了。
    郭不守在龙虎山上将云梦剑赐予李易后,便着力于炼化挂在腰间的酒葫芦,自没有重新使用云梦剑的道理,而苏泽亦不适合……苏泽毕竟只是记名弟子。
    于是,堂堂修真界两大名剑之一的云梦剑,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使用人选。
    郭不守叹息一声,无奈间只得将云梦剑供奉于云山派大殿的祖师爷坐像前,待日后有得合适人选再行传下。
    在此次三十年一遇的道教大比试中,云山派祖孙三人都是收获颇大,郭不守得到了几十年前去往北疆莽原的师门消息;苏泽被李易言传身教合纵门的“阴符七术”。
    李易作为当事人,收获自是最大,在与清虚以及赵存真的两场大战中,李易不仅吸收了玄黄之气,对“道”的理解亦是更上一层楼。当然,还有从大比试中得来的那一根梧桐木。
    李易迫切需要闭关一段时间来稳固自己的道心,于是再一次去到了后山的闭关洞中。
    ………………
    日月轮回,时来事转,等到李易出关之时,已经是一年以后。
    李易才将闭关洞门打开,顿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洞外白花花的阳光晃得眼睛都睁不开来……李易举手遮眉望去,蔚蓝的天空上连朵白云都没有,云山上的树木被晒得无精打采的,许多树木都已经泛黄枯萎。
    李易心中大惊,难道说在自己闭关的这一年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下雨么?连道教第六十九福地的云山都被晒成这个样子,那邵州城里的老百姓们要怎么办?在龙虎山上听静璇说,大旱最先是从湘西地界那边开始的,湘西那边如今又是怎样的惨状呢?
    李易因为闭关有所斩获而愉悦的心情顿时便沉重起来,唉……“师傅(师兄)”……李易皱眉思索的时候,两声热情的呼唤传来。
    李易一愣,叫自己师傅的自是苏泽了,谁又在叫自己师兄?郭不守道长又收了个徒弟么?李易抬眼看去,只见一个粗壮大汉腰间别着把斧头,满脸欣喜的站在那里,这不是丁海山么?放着堂堂道教东海派掌门不做,要来云山做一个二代弟子?
    见得李易疑惑,丁海山兴高采烈的为着李易解释起来,原来自从一年前的道教大比试以后,因为丁海山在演武场上展示了先天斧头的巨大威力,前往东海山的修真者就越来越多,那些修真者们将东海山翻了个底朝天,更有甚者,对着丁海山手中的斧头巧取豪夺……
    丁海山被吵得日夜不得安宁,好几次死里逃生,想要闭关修炼突破生死玄关都是无法,丁海山想着在龙虎山上并肩对阵全真派时与郭不守所说,于是干脆远赴云山,拜入了云山派门下,成为了郭不守的第二位弟子,李易的师弟。
    “唉……创建东海派不过是我一时兴起所想,到如今也就我一个光杆司令而已!”丁海山叹道:“我孑身一人了无牵挂,还不如来云山之上痛快。”
    好吧……不管怎么样,丁海山举派投入云山,对云山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且不说丁海山本领高强性子爽快大方,单是丁海山本身的气运而言,丁海山就非凡俗人物,寻常人能寻得着先天宝贝并让先天宝贝认主么?
    从此自己就多一个师弟了,云山派第三十九代门人总算不再是孤家寡人。
    ………………
    李易向着丁海山与苏泽询问大旱事宜,方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