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魁-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承阳将碑上古字读出来时,那蜉蝣之灵便若有所思,此时点头让赵承阳过去。
  赵承阳入亭,便与那洁白灵形对坐相谈,片刻,蜉蝣之灵面露恍然之色,向赵承阳鞠了一躬,便幻化成一道流光,投入赵承阳眉心。
  这便是七十二道石碑旁守碑的七十二蜉蝣之灵,蜉蝣之族,朝闻道,夕死可矣。
  赵承阳心中一动,运起刚从石碑上习得的混丹入真法,将那蜉蝣真灵引入周身气穴,瞬息间,便成就了一尊身神。
第176章。一百七十五:壶天(三)
  入壶天半日,赵承阳便参透七十二石碑中的第一道,收取碑下蜉蝣之灵,成就一尊身神。
  “诸位,我先走一步。”
  起身朝六角亭外仍在参悟石碑的众人一拱手,赵承阳施施然起身向六角亭后山道走去。
  “没想他竟第一个参悟了石碑。”
  亭边考生轻声议论。
  赵承阳是长青真人的后辈,在藏蛟谱上排在第九,却一马当先参悟了第一座石碑上的法门,而那具蜉蝣之灵被赵承阳纳入气穴后,碑下便只剩一张半透明的遗蜕。
  “这守碑的蜉蝣之灵朝生夕死为求存活,便将真灵寄于炼气士气穴中。周天圆融境每开辟一处气穴,消耗精炁此极多,我若能得到这一点真灵,成就一尊身神,就等于省去了数月苦功。”
  自觉落后于人的考生不由扼腕,暗道可惜,这七十二道石碑上的法门珍贵,碑下的蜉蝣更是能助益修行,可惜只有先人一步参悟了碑上法门,才能获得。
  …………
  “蜉蝣之族,朝生夕死。”
  李不琢看着碑下遗蜕,若有所思。
  “虽然此时蜉蝣之灵被赵承阳夺走,但待明日清晨第一缕太阳光一照,这遗蜕中又会有新的蜉蝣之灵诞生。不过,一日后参透石碑的人一定不止一个,到那时为了蜉蝣之灵,便会有许多考生争抢。参悟得越慢,争抢的人便越多。”
  走到第一座石碑下,李不琢看向碑文。
  黝黑发红的石碑不知是何质地,色同沥血,碑上的文字古拙原始,与今人所用之字大为迥异。
  不过这第一道石碑是人族前贤所留,那碑上图形倒是易懂。
  李不琢识海中剑道种子开始运转,推演揣摩其中意义。
  纵使此前已研究古字,能大略上见形知义,但坐照境以上的修行法门,已涉及到人身与天地元气的交流,玄奥艰涩之处极多,有一处理解错误,结果便谬以千里。
  李不琢索性放松心神,驱逐杂念,遁入梦中。
  半日内,府试的两百余名考生都来石碑前走了一遭。
  壶天之中亦有昼夜,此时,圣人以大神通摄取天地间太阳之气所化的日轮已向西坠落,那一轮太阴之气所化的月轮也已浮现天边。
  李不琢睁开眼,望向石碑。
  “这石碑上记载的法门乃混丹入真篇,修持此法,可贯通十二正脉与周天三百六十五气穴,在气穴中祭养三百六十五枚真丹,再聚三百六十五真丹为先天一炁,可炼就黄芽。”
  这壶天之中的第一道石碑,就记载了能修炼至宗师境的炼气法门。而且此法比李不琢获得的那篇只能修至先天圆满的观身拥护轮更加精妙。
  “我在梦中揣摩这法门,也用了两日时间,赵承阳只观碑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就勘破了碑上法门。”
  环视四周,只见与他一同参悟石碑的考生还有百数,有抓耳挠腮者,有闭目沉思者,有人则将碑上文字临摹下来,回去参悟。
  还有数十人,与考生所穿服装不同,李不琢入壶天境后也从未见过,想必就是胡老所说的,那些各大顶尖世家与宗观的传人。
  目光一动,李不琢在其中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方泰柯?他竟然也到壶天境中来了。”
  …………
  观罢第一座石碑,李不琢心知这壶天境实为修行圣地,其中法门传承,比之顶尖世家的底蕴更深。
  然而他已在幽州生活大半年,也未曾听过半分关于壶天境的传闻,更没见过有关七十二道石碑与九道山门上传承法门的拓本,只因有关于壶天的消息在天宫治下是绝密之事,而作为府试的四千考生中,通过了第一道道心考验的二百人之一,李不琢也终于有资格接触隐秘。
  天色已暗,远处那座高耸入云的梨山之下,有许多炼气士陆续归来。
  这些炼气士并非考生,而是历年入壶天境,参悟梨山石壁失败者。虽然壶天境没有易进难出的规矩,反而出去之后再想进来更难,但这些炼气士却是被自己的执念囚禁在此,不勘破梨山石壁上的成道契机,便舍不得离开壶天境这修行圣地。
  李不琢屋子里的那本壶天手记,又将这些日夜参悟梨山石壁不肯离去的炼气士称为“破壁人”。
  李不琢回到住处,还未进门,隔壁的白游捧着第一道石碑的临摹本,苦着脸道:“这东西也太难参悟了,我在碑下看得头昏眼花,也只读懂不到三成。不琢你悟透了没?”
  李不琢道:“大致懂了,但有几处地方还有待推敲,尚未具体修行,我还不知道是否理解有误。”
  “那太好了。”白游大喜,指着临摹本上第四行字,“快给我讲讲这里是什么意思?”
  李不琢道:“这七十二道石碑是府试考验之一,难道考生可以随意交流?”
  “嗨,没事!胡老说的规矩里又从未禁止考生交流。”白游说着,冷笑一声,“你可知那赵承阳为什么不到半个时辰就破了第一碑?他那大伯赵伯扬,九年前参加幽州州试,入壶天境参悟梨山石壁失败,如就今是壶天之中破壁人,我虽没亲眼见到,却听说赵承阳一入壶天境,就去找了赵伯扬,想必那时,赵伯扬就为赵承阳点拨了第一道石碑上的混丹入真篇。”
  “破壁人在壶天居住许久,他既然敢这么做,看来向他人解释碑文的确在规则之内。”李不琢点点头。
  “即便如此,除非至亲或知交,有哪个愿意把自己苦心参悟的碑文传授给他人?”
  李不琢与白游说话并未刻意压低声音,边上有刚归来的府试考生走过来,道:“参悟石碑的人越多,争抢蜉蝣之灵的人也越多,若轻易将碑文传授出去,只是平白为自己增加对手。”
  说罢,他便回到自己的住处。
  李不琢自然不怕白游会和自己争抢,相反的,府试的规矩也并未规定考生不准联手。
  回屋后,便将混丹入真篇向白游细细解释了一番。白游离去后,李不琢盘坐床褥上,回忆着混丹入真篇的运转之法。
  既然七十二道石碑下的蜉蝣之灵能助炼气士开辟气穴,开始参悟石碑前,当然最好是突破坐照上境,开始修行周身气穴。
  但一旦开始开辟气穴,第一步便是要将气脉尽数封闭,使气息不能外泄,然而封闭气脉之法不可逆,如此一来,李不琢剩下的两道奇经,就再无机会打通。
第177章。一百七十六:壶天(四)
  夜中时薄雾散去,壶天的夜没有灯火亦没有星辰,只有纯粹如浓墨的黑暗。
  李不琢从入定中醒来,面色稍显苍白。
  梦中推演奇经时,走火入魔无数次,虽不会切实影响到现世,但心神仍会因此受损。
  但心神受损自然是值得的,眼下他对申脉、照海两道奇经的推演已具雏形。
  剩下的,就是驾驭剑道种子在封闭的气脉中进行拔障,将其贯通,这依旧是无法讨巧的水磨工夫。
  不过已打通公孙、临泣、列缺、后溪、内关、外关六道奇经的他,内炁浑厚精深远超同辈炼气士,神魂更是有凝成黄芽,入宗师境界之相,拔障对他来说已不再困难。
  天还未亮,李不琢路过圣院,去往北丘的道路十分平整,两侧竹林中偶尔传来的鸟叫声更平添几分幽静,若忽略府试的紧迫感,这倒不失为一个隐修的好去处。
  府试自然不允许考生携带兵器,李不琢来到竹林中,寻了一支长短粗细适宜的竹棍,便习练了半个时辰剑术。与学识道行相若,剑道也是用进废退,就算在府试途中亦不可丢下。
  练完剑,李不琢把青竹枝挂在腰间,才去往北丘下的第一道石碑,这时天才刚亮,那一轮似实似虚的大火球莹莹生光,从壶天东面升起,又被那座高耸入云的梨山遮挡,投下大片阴影。
  圣院左近,包括北面连绵的丘陵间薄雾渐起,将七十二道观碑亭笼罩在飘渺的烟气中。
  来到第一道观碑亭时,只见亭边已有至少四十人经过了一天一夜,仍在参悟石碑。
  而石碑下,昨日已成空壳的那具蜉蝣遗蜕,这时却再度披在一具洁白莹润的灵形身上。
  昨日入壶天见到第一道石碑时已是申末时分,那具蜉蝣灵形已是近衰年纪的男人,此刻的蜉蝣之灵却是十二三岁的女童模样,正仰头茫然打量着石碑。
  “还真是神奇的族类。”
  李不琢看向蜉蝣之灵,对人来说一世有几十上百年,对蜉蝣来说,朝夕间就要经历一生。
  这蜉蝣之灵茫然观摩着碑刻时,亭边已有近十个通过各种途径参悟了混丹入真篇的府试考生,正互相对峙,争抢为这新生的蜉蝣之灵讲道的机会。
  虽已参破混丹入真篇,李不琢并未参与争夺,他尚未破境,还不到开辟气穴的时候。
  越过第一道石碑,李不琢向之后的观碑亭走去。
  第二道石碑前人已少了许多,这时,一位府试考生参悟石碑有误,正被蜉蝣之灵赶出亭中,面露羞惭之色,随即,又有第二人紧随其后。
  李不琢来到观碑亭边坐下。
  黝黑发亮的石碑上字迹如刀砍斧凿,粗砺不工,线条转折与今时通行浮黎十六州的字体相较更为生硬,李不琢认出此乃西荒远古蛮族土方所用的字体。
  上古时期天下分裂,诸多部族各据一方,当玄鸟之国出现,统一诸族后,这些部族便被称之为“方”。
  李不琢坐在亭边,大略观摩数遍石碑后,便入梦推演。
  起先知晓字义并不困难,但这篇碑刻所记载的法门与当今盛行于世的炼气术大为迥异,透过那刀砍斧凿,透着悍然煞气的字体,李不琢仿佛看见黄沙中,浑身肌肉虬结的蛮人将大妖头颅撕下,蘸着妖血在胸膛上绘成秘文,妖血沾染皮肤,如落在烙铁上,嗤的冒出一阵青烟,紧接着,蛮人皮肤金属光泽又更浓郁一分,举手投足间有大妖之力。
  一个时辰后,李不琢从亭边起身。
  亭中,为争夺蜉蝣之灵的府试考生仍锲而不舍,李不琢已走向第三道石碑。
  眼下能参悟第一道石碑,来到第二道石碑的人已不多见,李不琢这时越过第二道石碑,引起了一些考生注意。
  “这第二道石碑碑刻比第一道石碑更难理解,他只花一个时辰就能参透?”
  亭边,符膺看着李不琢离去的背影,又摇了摇头。
  “他若参透了第二道石碑,怎会不争抢蜉蝣之灵,多半是被这第二道石碑难住,想另寻突破。只不过,这七十二道石碑中,前九道石碑最简单,此后以九为级,越往后越难,他在第二道石碑就被难住,后面的石碑又怎能轻易参透。”
  …………
  黄昏时,李不琢踏着北丘的山道归来,脑子里琢磨着今日看过的九道石碑。
  第二道石碑是上古土方蛮人所留,花费他时间最久,仅次于第五道妖族纯狐涂山氏所留的一道记载了幻术的碑刻。
  其余六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