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魁-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中斟酌了一会,李不琢便抄起卷宗,直接从末代夏帝在位时的卷宗看起。
  “末代夏皇武道成在位时年号为太启……太启年间有几件大事,有圣祖武无敌受天人五衰,欲图突破,闭关不出……”
  “大夏太平已久,四夷俱服,国中士兵虽然屯田耕种,每年消耗的钱粮却也是极大拖累,十六州疆土广阔,地方又有拥兵自重之嫌,武道成即位之前,历代夏皇就已大削兵权,大夏开国以来的尚武之风,已经没剩下多少,到武道成即位时,他更是厌倦骑射,喜爱琴棋书画,作诗填词……当朝国师、太子太傅,便是后世纵横家圣人王玄微,王玄微因势利导之下,使得大夏朝中重文轻武,书生只能提笔,不能上马……这是纵横家掌权而故意突出的历史。”
  “又有《归元论》广传于世,民间叛乱四起……”
  “当时死尸无数,鬼道大兴,夏帝为了不做亡国之君,甚至一反常态,祭祀起鬼怪来。”
  “这些前朝旧事,我之前有所耳闻,但知道的远没有这样详细。先放在一边,查查吴心的来历再说。”
  李不琢心中一动,看着卷宗堆得小山一般高,放下手上的卷宗,舒展了一下筋骨,端起凉了一半的茶水啜了一口,放空心绪。之后,心念一动,就遁入梦中。
  神魂凝成黄芽,不似普通人那般无法自主。
  睁眼醒来,四下一看,只见香炉里青烟凝若实质,水一般流动着,屋里不见震动,桌上茶碗里茶汤却微微旋成漩涡,便知道是已经入梦的征兆。
  “神魂凝实后,梦境里思维也更清晰,不过似乎更加耗神了……”
  李不琢没多等,便捧起卷宗翻阅下去。
  既然是在梦中读书,有的是时间挥霍,李不琢便通篇读下去,不放过史料里的每一个人名。
  读到大夏末年的史料,李不琢眼神一动,低声自语:“夏帝命神匠吴潜督造神兵‘烛龙’?”
  李不琢见到这一句话,对照着卷宗里内务府的官员资料,确认此人就是吴心。便重新翻阅前面的卷宗,专门看有关吴潜此人的事,发现吴潜果真是神匠,吴家更是世代铸剑,名传天下。关于吴潜此人的描述有“神目迥然,若炉中赤炭,望之灼人”,可见吴潜之前是没瞎的。
  “卷宗里记载到吴潜受命督造烛龙,就没了后文,次年大夏龙庭被百家联军付之一炬,想来是没来得及用上了。呵,国之将倾,岂是兵器能挽救得了的……武道成病急乱投医,不光祭祀鬼神,为了安稳内政,还不顾大臣反对,冒着外戚专权的风险,立了镇军大将之女,北燕王族后人秦氏为皇后。”
  李不琢摇头,突然心中一动。
  “那铁匠铺里的神兵,难道会是‘烛龙’?”
  李不琢呼吸微微一促。
  阅书颇广,李不琢知道兵器天生的形意必定要与剑道契合,才能称得上神兵。何况这些卷宗上记载的都是大夏末年时颇具分量的人、物、事,凝聚了末朝仅剩的气运,虽然在纸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几行墨字,放到李不琢眼下所属的层面,都有顶天的分量。
  深吸一口气,李不琢呼吸平复下来,接着查阅吴潜的所有资料。
  此人虽是名动一时的内务府神匠,但在卷宗里的记载并不多,不过在内务府的年贡表中,能时常见到他的名字。第一次是吴潜十六岁时,便参与为夏帝新立的皇后秦氏打造凤冠;他二十三岁时,已造出十九柄宗匠兵器;二十九岁,吴潜奉命为皇后打造凤辇;三十一岁,吴潜铸神兵两柄,一曰“潜龙”,二曰“青雀”,主动献给夏帝与秦皇后。
  看到这里,李不琢眼神一动,轻声自语道:“主动上贡?是好事没错,但那时夏朝虽没到亡国的时候,夏帝因为昏庸无能,已经被朝中百官直谏指责过数次,这剑取做“潜”龙,夏帝没骂人已经是好涵养了,好在他虽昏庸,却不是暴君,不过,责罚恐怕免不了……而且,吴潜竟同时赠剑给秦皇后,没受上命,为后宫中人上贡,这就有僭越之嫌了。”
  李不琢继续翻阅卷宗。
  两日之后,把卷宗细致查完,果然,此后李不琢便一直没在内务府年贡的单子里看到过吴潜,直到十六年后,吴潜父辈亡故,他才奉夏皇之命督造神兵。
  显然,这十六年的时间,吴潜是被雪藏了。至于因为当年的事,他是否受到过责罚,只凭卷宗里有限的记载,已不可考。
  李不琢放开卷宗,端起茶碗,看着茶汤上细小的漩涡,心中总结着查阅卷宗的所得,突然心中一动。
  “咦,潜龙?这潜字,难道是吴潜自己名字里的潜字?有意思,这样一想,青雀,青雀,青雀西飞竟未回?西方属金,大夏龙庭以金德立,这剑的名字,是在影射什么,难道秦皇后未嫁入皇宫时,和吴潜有旧情?”
  李不琢手一抖,茶碗里茶汤泼洒出来,却漂浮在半空中,凝成水珠。
  “好大的胆子。”
  李不琢咋舌不已。
  不禁脑补出一幅幅画面,神匠世家之子,与将门之女暗生情愫,未料将门之女一跃成为皇后。神匠之子心有不甘,无可奈何,只能借着打造凤冠凤辇,远远看皇后一眼,终于忍不住铸剑两柄,表露心意。但也令龙颜震怒,好在家族底蕴雄厚,才保下性命,只是此后便被雪藏,再难见当初的将门之女一眼。
  “皇族秘辛,情爱纠葛,若写成小说话本,在民间兴许能火热一把啊。”
  “这番猜测,至少有五成内容没差,不然能成神匠者,怎会是能取出那两柄剑名的愚人。”
  李不琢心中愈发笃定。
第234章。二百三十二:露头
  梦中醒来,李不琢把目光从卷宗上移开。
  现世中,兽首铜香炉里的沉香还只烧了一角,看来过去了不到一个时辰。
  “原来他叫吴潜,真是内务府神匠。若他握有的那柄神兵就是奉夏皇之命督造的烛龙,我就算找到他,有用什么向他求得此剑?他身怀绝艺却甘心窝在铁匠铺里打制农具,财帛多半是没法打动他的,何况我的身家,也买不起一柄神兵,除非拿丹青剑典换,还搭上里头收藏的四十八柄剑……”
  李不琢撑起下巴,心里盘算着怎么求得吴心的那柄神兵,就算求不到,能借来观摩剑意也好。但吴心是个瞎子,又不贪图钱财,看起来无欲无求,又防人之心极重,这事要怎么办,李不琢心里还没个底。
  “若能令他双目复原,不知能否有接触神兵的机会,但令人双目复原的神药可遇不可求,除非我能请动真形境大宗师出手……可惜,白神将要是在河东县,就算厚着脸皮也得请他帮这个忙……至于那位破邪大将……”李不琢寻思着自己虽然是傍着支霜衣的大腿,才坐上了神咤司千户的位子,但和支霜衣又称不上熟稔,还欠着她的人情,她又神出鬼没,恐怕是没法请她帮忙了。
  眼下就只能等着下面的人查到吴氏师徒二人的下落再做打算。
  放开前朝的卷宗,李不琢听到有敲门声传来。
  喊了一声进来,一名神咤军参上,把一份文书递呈给李不琢,禀报道:“千户大人,泊陵冯氏和樘西符氏的人已经到了河东县,不过他们是便装前来,没惊动其他人。”
  “嗯?”李不琢心中一动,神咤司的司职说起来简单,除了奉上命办事外,就是监察两县之中官员的动向,符氏和冯氏都是豪门,进了河东县,自然也进了神咤司的眼里。虽然是便装过来,但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神咤司的眼线。
  李不琢沉吟了一会,吩咐道:“盯着就好,对了,若有可疑人等打探这二家的消息,也要提防。”
  那神咤军得令告退,李不琢又翻看起房中关于两县的卷宗,其中记载了各家族与各官员的案底,甚至其中有浮黎八年九月六子时三刻,河东县右功曹齐涣和正室在床上的私房话有讽刺神咤司手段狠辣之嫌的记载。
  “嘶……”
  李不琢吸凉气,惊叹于神咤司的情报力度,有这么些人搜集情报,就算八条腿的苍蝇都能给你找着。这么看来,很快就能找到吴氏师徒。
  黄昏时,处理了神咤司的公务,李不琢回到府中,临近吃饭的时候,三斤和洛还君又在学字,不过才短短几天时间,似乎就已经反变成洛还君教三斤了
  “对了……”李不琢忽然心中一动,目光下意识移向洛还君打量着,心道自己家里还藏着一尊大妖呢,虽然是失了忆的,但从那洛还君能与支霜衣对峙片刻来看,她似乎还留下了几分实力?
  能从羽织之中死而复生,若她还能施展神通,让瞎子重见光明,应该不是难事。
  ………………
  春日,天朗气清,白龙寺外桃花盛开,上香的游人不绝如缕。
  李不琢带着两名女眷拾级而上,花香和檀香远远传来,夹杂着隐约的唱经声。
  到神咤司上任已有三日,李不琢本来等着支霜衣出现,把要他帮忙的事点明。但三日过去,支霜衣也没有现面,手下人亦未找到吴氏师徒的消息。
  而李不琢的公务虽称不上繁忙,也有些劳神,本来与洛还君约定半月后庙会时来白龙寺,今日刚逢上旬休,就来到白龙寺踏青。
  从山腰往上看,山顶上那尊漆金的机关大佛光泽暗沉,庄严神秘,李不琢不由又想起了与张金岳一起潜入寺里的那一夜。心中暗道:“张金岳是龙雀的内奸,那时他没理由调查龙雀的事,他引我调查白龙寺,是为了诱杀我,还是为了转移我的视线?但若说龙雀中人是在白龙寺故布疑阵,那为何支霜衣也出现在这附近?”
  李不琢正想着,那边三斤喊道:“李不琢!李不琢!来看这儿的糖画!”
  李不琢笑了笑,抛开念头走过去,三斤举着一支金灿灿的公鸡糖画,问李不琢道:“你看画得多像啊。”又转头问半山腰卖糖画的老头:“这画怎么卖呀?”
  老头见李不琢穿着非富即贵,说一个银铢,三斤连忙摇头道:“太贵了,不要了。”
  “小姑娘,这些钱可不是我拿,要上供给佛菩萨的呢。”老头笑呵呵道。
  三斤吐吐舌头,躲瘟神似的离开,李不琢道:“千机阁开张后,你去坐上一天就能拿不少钱,怎么还这么小气。”
  “不缺钱是一码事儿,浪费是一码事儿。”三斤认真地解释,哼了一声道:“还说我小气。”
  “好好好。”李不琢见她认真的模样有些好笑,移开话题道:“千机阁刚开张,你虽然来了河东这边,但郭璞那边有信过来,可要随时回去。”
  三斤轻叹一声,颇感麻烦,嘟囔道:“知道啦。”说着看向一旁没怎么说话的洛还君,奇怪道:“洛姐姐在看什么?”
  李不琢目光移向洛还君,只见她正盯着半山腰一间专卖木鱼、铜钟、陶埙之类乐器的店铺,顺着她目光看去,正可以看到屋里的一架七弦琴。李不琢神情一动,对三斤附耳轻声说了几句话,三斤若有所思,接着便往店里走去,准备购下七弦琴。
  李不琢望着三斤过去,身边忽然有香客模样的人接近,低声道:“千户大人,您吩咐找的那两个人,已经有一个露了头。”
  “嗯?”李不琢心中一动,三日过去,果真神咤司便发现了吴氏师徒的消息。问道:“在哪?”
  “是二人中那个年轻的,就在县城中。不过他似乎是临时回来,很快就要离去,还请大人下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