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封神-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工作才就绪。
登基大典!
李林在思考了各个方面之后,准备登基,天下各大门派都派人前来参与。
不过他的仪式十分简洁,不愿大肆办理,浪费资源,尽管天下平定已经数年了,但北方依旧民生凋敝,百废俱兴。
紫禁城,太和殿。
大殿之外,无数将士身穿铁甲,手持钢枪,平视前方,威严肃穆。
大殿之内,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蓝玉、傅有德、冯胜、邓愈、汤和、吴良、吴祯、章溢、宋濂、叶琛、花云、陈德。。。。。。一共数百位文武大臣肃然站立。
李林头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绛袍,一步一步,在众人的瞩目之下,登上白玉台阶,朝着那至高无上的龙座走去。
“天下初定,民生思安,一切从简!赖诸位臣工之力,蒙古战败,宋庭投降。。。。。。今日,朕立国为明,年号洪武!”
立国号为明,不仅仅是因为明教,更是因为明这个字,更是因为明这个朝代。
虽然李林早早将朱元璋斩杀,这固然是因为气运与命格的缘故,可又怎能不说是因为他忌惮朱元璋的缘故?!
回望历史,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王朝,得天下之正未有如朱明者,失天下之惨烈亦未有如朱明者。
崇祯帝宁死不屈,自缢于城破之日,后妃自尽,子嗣被杀;弘光帝兵败被俘,不久被杀;隆武帝兵败被杀,然后被杀;永历帝逃往缅甸,但依旧被抓回云南,被弓弦缢死。
汉唐之盛,李林心向往之;但大明风骨,令人心折。
大明终其一朝近三百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此之决绝,如此之刚烈,如此之血性,古来未有!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此诚不虚!
至于满清辫子王朝,“宁赠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如此种种,恶心无比,不说也罢。
“从今天起,朕为大明王朝天子!”
李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立于台阶之上,站于龙椅之前,气沉丹田,声传天地,传遍整座蓟城。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伯温、李善长、徐达等文武百官;大殿之外,三军将士;蓟城之中,百万子民,纷纷单膝跪地,齐声欢呼,恭贺李林。
大殿之外,各大门派有的低头臣服,三呼万岁,大多却是冷眼旁观,扫视着身旁的铁血将士,眸子微冷;蓟城之中则相反,许多武者选择臣服,只要少数一部分桀骜不驯,大口喝酒,无动于衷。
太和殿中,李林看着殿外依旧挺直身子,强忍胆颤的武林人士,冷笑一声,也不动怒。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莫不如是。等着吧,朕早晚会要你们臣服!”李林心中明亮,双手虚扶,“众臣平身!”
“多谢陛下!”
众臣平身,登基礼成!
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信号,一个宣告天下的信号:天子登基,大明国立,年号洪武,新的时代开启了!
“李平行(PS1),宣诏吧。”李林坐在龙椅之上,俯视下方,淡淡说道。
“诺!”李平行躬身,声音尖细,白须白眉,看起来有五十六岁的样子,实则不过三十四岁。
“陛下有诏:赦封林朝英,为东宫王后;小龙女,为西宫王后;赵敏,为南宫王后;黄蓉,为北宫王后;杨不悔为淑妃;殷素素为素妃;赵明月为月妃。。。。。。”
为了不让后宫失火,李林根据四人的先后顺序,赦封为东西南北王后;至于杨不悔与殷素素,为了安抚明教;赵明月,为前赵瑞国公主(PS2),安抚宋庭降臣。
李平行继续宣诏:
“徐达,善于治军,横扫北蒙,功莫大焉。。。。。。晋封魏国公,入主军机阁,为军机阁阁主。”
“刘伯温,法纪严明,不徇私情,劳苦功高。。。。。。晋封成国公,入主内阁,为内阁阁主。”
“常遇春。。。。。。晋封鄂国公,入主军机阁。”
“李善长。。。。。。晋封宣国公,入主内阁。”
“蓝玉。。。。。。晋封凉国公,入主军机阁。”
“。。。。。。”
“赵禥,奉献玉玺,退位让贤。。。。。。晋封宋国公。”
“王保保,率蒙古投降,弃暗投明。。。。。。赦封蒙古特穆尔汗,大明王国公。”
“。。。。。。”
公侯伯子男,李林按照这五个爵位依次往下赦封,文武加起来,足足有数千人。
“臣等拜谢陛下,愿我大明,千秋鼎盛!”
“愿我大明,千秋鼎盛!”
一声又一声,如同巨浪翻卷,一阵高过一阵,在整片蓝天下传荡开来,响彻苍穹。
李林建立大明王朝,成为洪武大帝,设内阁与军机阁,文武分治;内阁之下,下辖法阁、文阁、政务学院等;军机阁之下,下辖将阁、武阁与军事学院;至于供奉阁、暗阁与科技学院,则由李林亲自掌控。
他并没有按照神州大陆上一模一样来划分,二者看似相似,但其实有许多地方完全不同。
不久之后,李林设立东厂,以大太监李平行为东厂厂督,与锦衣卫、暗卫同时归于暗阁之下。
李林知道自己时常会闭关,因此让林朝英掌控暗阁,赵敏与黄蓉分别监督军机阁与内阁,但只有监督与否决之权,无调动之权。
小龙女,心思单纯,李林便让她监督武阁,至于到底想不想监督,李林也随她。
紧接着,李林依旧没有闲下来,先是召集武宗、军队中的先天顶峰强者,筛选精锐,组建杀戮大军。
杀戮大军预计三万人,结丹强者三百人,炼神强者三人,传授杀戮战诀与杀戮阵法,日夜训练,修行武学。
剩余军队,依旧选取精锐,划分五大战区,北方战区十五万人,东方战区十万人,南方战区十万人,西方战区十五万人,中方战区二十万人,总计七十万人。
又于沿海地区,命科技学院,修建战船,组建十万海军。。。。。。其余种种,不一而足。
虽然因为科技学院的缘故,火器得到大发展,并且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彰显了莫大的伟力;但李林却依旧时时刻刻谨记武道才是自己的根基。。。。。。或许有一天,他能将科技与武道结合,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来。
政务方面,降田赋,兴工商,收商税,启明智等等,风风火火,开启大建设。
整个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热火朝天,因战乱而流离的百姓得到安置;无论做什么,只要你愿意,都能吃饱饭,一片盛世景象!
史称:洪武千秋盛世!
第256章 神州形势,洪武诏令
“叮咚!恭喜主人建朝立国,但未曾封禅祭天,未得此方天道认可,故奖励十万枚万界币!”
“叮咚!请主人再接再厉!”
“封禅祭天吗?现在还不是时候啊。”李林摇摇头,心中有些无奈,他并不是不想向上苍祷告,只是如今百废俱兴,若是匆匆祭天,纵然能得到天道的认可,但很难达到李林的期望。
得不偿失!
“查看任务。”李林打开任务画面,这是他唯一能够打开的画面了,至于自身属性,那是什么,早就不存在了。
现在,只剩下两个任务未完成,或者说这两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但还差最后数步或者一步。
“叮咚!主线任务一:布武天下,请主人收集天下武学,建立无上武学圣地。奖励未知,失败无惩罚。”
“叮咚!主线任务二:天下归心,请主人辅佐或建立一个太平盛世,恢复汉人荣光。奖励未知,失败无惩罚。”
“哼哼,现在有许多门派阳奉阴违,欺凌百姓,无所顾忌,实在可恶!等着吧。待朕杀戮大军组建完毕,届时定要让尔等欲仙欲死。”
李林的眸子中闪过一缕杀机,“到时候,朕便能光明正大的收集天下武学;至于布武天下,无非讲道而已;如此一来,主线任务一自然能够完成。”
“主线任务一完成,等天下再安定数年,朕便可封禅祭天,完成主线任务二了。”
李林心中早有腹稿,因此一直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
。。。。。。
神州大陆,唐州侯府。
此时李林虽然抗拒大商天兵,占领北疆大地,攻取蓟门、燕城、北海城等地,但却并未真正竖起反商大旗。
书房之中,内阁萧何、荀彧等,将阁白起、陈庆之等,暗阁郭嘉、贾诩等,尽皆在此。
“主公,暗卫密报,一年多之前,西岐姬昌回归,不久之后,请渭水姜子牙出山,以其为丞相;其子姬考抢夺轩辕灵宝未果,被帝辛重伤,生死不知。。。。。。”
“半年之前,大商亚相比干遭废黜,帝辛挖其七窍玲珑心,取之以悦妖后;当是时,七窍玲珑心忽然散发七彩光芒,冲天而起,消失无踪。。。。。。
“三月之前,闻太师回归朝歌,欲废费仲、尤浑以及妖后三人,被帝辛所阻。。。。。。”
“两月之前,西岐丞相姜子牙于岐山修建封神台。。。。。。”
“一月之前,东海平灵王反叛,占据东海之滨一百零八座城池,与东伯侯之子姜文焕呼应,声势之大,令人侧目;闻太师遂领兵,前往东海。。。。。。”
“唔,北疆呢?可有什么情报?”李林微微点头。
“主公,北疆情报不多。北伯侯崇候虎为了取悦帝辛,广兴土木,荼毒万灵,潜通费、尤,内外交结,嚣张跋扈,纵兵无度;不久之前,刚刚消灭了数名不听话的诸侯。”
“冀州方面,似乎因为主公数次战败诸侯联军,逐渐放松了警惕。。。。。。”
“。。。。。。”
“对了,主公,隋州疑似有所异动。”忽然想到了什么,郭嘉道。
“隋州?怎么了?”李林微一抬头,道。
“此事属下不能肯定,只是主公曾让属下关注杨婵。。。。。。”郭嘉缓缓道:“在她离去之前,曾说过一句,她的哥哥好像下山了,欲要回归家族。”
“哥哥?难道是传说中的二郎显圣真君?可是为何现在就下上了,莫非又是蝴蝶效应?”李林打起精神,全神贯注起来。
“属下知道此女姓杨,因此留了一个心眼;果然,不久之后,一为青年进入隋州,发生一场大变,杨氏族老陨落十数人,元气大伤;青年与杨婵消失无踪。。。。。。”
“如今隋州主事之人是杨氏旁系的一位中年人,忙于稳固内乱,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动作。”
“恩。”李林点头,随即想到冀州,英眉微皱,“奉孝,将冀州之事告知我那大舅子,让他提醒冀州一声。另外,我要鬼卒在三年之内,遍布整个神州大陆;当然,西岐、朝歌、北都三方依旧是重中之重。”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郭嘉心神一凛,郑重道。
“文和,毒蛇也要这般,潜伏暗中,必要时,可与鬼卒联手。”李林又看向一直沉默,恍如隐形人一般的贾诩。
“诺!”贾诩不急不缓的点头道。
“荀彧,萧何,白起,陈庆之,古月,包拯,郭嘉、贾诩。”李林踱步,沉声道:“我意组建军机阁,由你八人为主,平常以训练、演戏、推演为主。”
“战时,军机阁总管内阁、将阁、武阁、文阁、法阁、器阁、丹阁、供奉阁、暗阁等诸阁;调度后勤事物、指定作战方案等。”
“当然,平常之时,军机阁与内阁并列,却无领导诸阁之权;内阁依旧为诸阁之首,诸阁依旧如平时运转。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