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控,请问星海集团有这方面的技术吗?”
沐阳如实道:“电池和电机,目前星海集团正准备研发,我们计划初步投资两百亿元用于汽车研发项目,汽车总院下设15大专业研究院,覆盖全车各项核心技术研发的全流程。
至于电控系统,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水平,说是世界第一毫不为过,技术难度比做车电控还要复杂一些,所以,做汽车电控,根本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我的长处。”
沐阳鼓吹的二百亿元,实际上要打个五折,他把铝合金汽车用板、机械加工厂、自动化实验楼这些资产全部算进去。
但是,总投资一百亿元还是有的,主要是电池研究和生产线。
他所造的车不会大批量生产,很多投资不仅仅是造车项目,也会用在其它地方。
否则,光搞一条年产五万辆的生产线就不少于十亿元。
沐阳回答一轮记者提问,这个产品发布会搞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发布会刚结束没多久,星海集团要造车的消息几乎刷爆了媒体界的朋友圈。
新闻报道很快出现在各门户网站上,网友们发现星海集团竟然要造车,也感到非常惊讶。
沐阳也在自己的微博号上进行了公布,截止目前为止,他的微博号粉丝已经有一千五百万,他把消息刚发出来,立刻得到粉丝们的支持。
“沐教授造车,虽然我没钱,但肯定要支持!”
“国产车要崛起了,我相信沐教授!星海集团搞什么都是世界第一!”
“沐总,赶紧出概念车让大家欣赏欣赏吧。”
星海集团的造车风暴很快席卷到汽车行业,但大多是抱着质疑的态度。
质疑者认为,造车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跨界者星海集团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确实如此,星海集团刚踏入汽车领域时,既无造车经验,也没有核心技术,肯定是“一穷二白”。
至于沐阳所说的电控,质疑者说,不要吹牛叉,先做出来再说。
基于这样的刻板印象,网上的质疑声和猜测声越来越刺耳,例如,星海集团造车是不是沐阳在自娱自乐?
星海集团到底能不能造出真车?还是玩具车?
还是弄一两辆概念车,能不能跑起来,估计是人力推的吧。
或者干脆PPT造车,哈哈。
“一家没有做过汽车的公司,产品还没出来,就想造车,这有点痴心妄想,还宣传的那么大声,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沐阳是厉害,但造车要不是那么容易,我对星海集团造车一点不看好。”
“我也不看好星海集团造车,也许弄一两辆概念车,但没法量产,很多新势力造车公司就是这样,最后还是吹了。”
“我同样不看好星海集团造车,当然,沐老板有钱,亏几个亿都不是事,就当玩一玩。”
回应质疑的最好办法自然是用事实说话,让谣言不攻自破。
但对沐阳来说,他反而喜欢质疑者更多一些,老是支持他粉他,太没意思了!
他更喜欢打脸,
而且,质疑声越多,星海集团的造车讨论更激烈,宣传效果更好。
哗众取宠?
沐阳觉得也差不多,宣传效果达到了就行。
只有车造出来了,没有质疑声,没有黑粉,那才关键。
现在不管如何黑,都不影响车子的口碑。
车子都没出来,怎么样黑都无所谓,已经造好了足够的噱头。
让质疑声来得更猛烈吧!
不过,沐阳觉得无所谓,但有不少人关心他。
汽车合作方,喆利集团的董事长李舒福给沐阳打电话问:“沐总,你们真打算造车呀?现在网上宣传得沸沸扬扬哦。”
“哈哈,是的,想不到也让你惊讶了。”
“这的确有点意外,你们打算搞顶尖车型?不是普通车型的,还是放烟幕弹?”
“没忽悠你们呀,我的确没打算搞普通车型,难道,这能让你有压力了。”
“如果你们星海集团真进汽车行业话,也许别人不相信,但我相信你们能做出来的,我看过你们自研自产的全自动生产线,这比造车难度大多了,对你们来说造车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是20万以下价位的车型,我们的确多一个竞争对手,我当然有压力了。”
“李总,放心吧,我没兴趣搞中低端车。”
“嗯,沐总的确有这个底气,我倒是期待你们做出来,到时候我买一辆。”
“这可是你说的哦,我这车可不便宜,估计你舍不得花钱,不过,绝对值得拥有。”
“几百万不是事儿,难道你要卖上千万?”
“的确是这么个意思,我也没打算能卖出去,自己玩玩吧,如果你要,成本价给你一辆玩玩。”
“啧啧,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期待了。”
“哈哈,造车也没这么快,你那得等很长时间了。”
“没事,两三年等得起。”
“也许,不用那么长时间哦,你还是准备好腰包吧。”
沐阳与李舒福打完电话,也有不少老板跟他打电话聊天,还自称如果便宜的话,愿意购买一辆。
沐阳提醒过车价不便宜,一边宣传起来。
口头预订车的老板,也有十几位。
但有实力购买的,估计就几位而已,到时候看到真实车价,估计还会被吓退一部分老板。
沐阳说得也没错,绝对值得拥有,安全性能第一,而且他造的车,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很低,这跟飞机不一样,有的老板买得起飞机,但用不起。
他不打算买什么飞机,也不打算出国,老实待在国内就行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沐教授的课
星海集团造车跟后世的衡大不一样,衡大是买买买,再合合合。
买买买指的是把能买的核心技术,能买的企业,都给买了。
对于那些买不来的技术,则要合作,即合合合。
实际就是,借力造车,即依靠全球各大供应商来实现造车的目标。
而星海集团,是尽量自主研发,不太重要或暂时有代替品的技术,则再寻求合作。
两者不同的是,衡大是弯道超车,比自己一步一步来肯定快,但很难买到世界顶尖技术,整合不容易,由于购买需要打包,也会买到很多用不到的技术,投入成本会很高。
后世中,衡大在汽车领域的投入达到三千亿元,其中为了造新能源车,就花了几百亿元(大多是收购或入股公司,实际在造新能源车没花多少钱),真正地烧钱,这种玩法星海集团玩不来。
这就跟一个学武的人,各家门派武术都学,而且还会有重复的,但真正用得的也就那么几个顶尖招式而已。
所以,真正去造车,肯定花不了那么多钱。
这几百亿想从卖车中赚回来是非常难的,估计得卖一百万辆才行,但恒池车定价不高,卖一百万辆都赚不回来,而且想卖一百万辆车哪有这么容易。
所以,只能是上市圈钱,只要车卖得火,衡大投资的各家公司股价就会大涨,投资机构从中套现,这种赚钱方法可比卖车快多了。
星海集团不打算上市,想学衡大砸钱造车,那不可能。
星海集团是直线模式,技术针对性非常强,要少花很多冤枉钱。
另一方面,星海集团的汽车核心技术必定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如果都研发成功的话,各种成本会比较低,但若不出成果,那就白砸钱了,风险同样很大,这是建立在沐阳能够开挂的基础上。
两者造车思路都没错,一切都得看造车能否成功。
汽车行业竞争越大,汽车价格越低,各家汽车厂不断提升自家产品质量,普通民众可以从中得到实惠。
星海集团如火如荼搞起汽车研发,汽车研究总院设立15个项目组,大概需要研发人员六百人,其中三百人从集团调用,其余三百人社招有造车经验的人才。
汽车研究总院才成立几天时间,研究成员大多是今年的毕业生组成,经验严重不足,目前星海集团已经紧急社招汽车人才。
现在,沐阳把所有精力投入汽车制造当中,每天指导各项目组人员研究。
他并没有把详细资料下发,而是先让他们深入思索,实在搞不定时,沐阳才提点一下。
外界质疑声很多,沐阳告诉汽车项目组的员工:“不用管它,我巴不得让他们吵起来,在社招汽车员工报到之前,你们就是尽快地吸收造车方面的知识,不要怕犯错,有些研究,我已经看到你们走错了,但我不会提醒你们,就是让你们犯错,只要犯错成长才快。
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每周你们都要把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总结起来,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去尝试,不要怕花钱。
如果做事缩手缩脚,你们成长不起来,浪费公司的资金,也浪费我的时间。
自动化项目组的研发人员,每一个人员都亲自操作过机器人,也弄坏了不少零件,坏了就修,要看人家如何修,自己错在哪里,修不好再换台新的,损失几十万得到一个人才,公司是乐意的。
如果自己搞错了,也不去检讨自己为什么错,那这钱真白花了。
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不断地去尝试,砸钱给你们犯错成长,必须要达到同行工作一年以上的能力;
三个月后,社招员工也应该到齐了,造车项目正式启动。
半年时间,必须出样车;
然后再给半年时间,不断地优化、测试,真正投产。
也就是说,你们只有15个月时间。”
沐阳在员工眼里就是一个全能科学家,集团上下员工能凝聚成一股绳使力。沐阳意识到这点,才让他们自主研发,多犯错,不要让他们对他产生依赖心理。
造车是个大工程,星海集团相对那些造车新势力来说,有很大优势,比如:
第一,星海集团有自己的机加工厂,而且就在总部基地,原材料充足,想加工什么都很快,几个小时就能搞定;大多汽车厂都是委外加工,而且机加工厂分散,周期就拉得很长。
第二,星海集团有自己的自动化实验室,制造生产线会快很多,而且可以边生产边安装;不像其他汽车厂要从海外采购生产线,一般都是厂家调试好才发运,船运时间很长,而且到工厂后,生产线调试时间拉长,要是出现问题,如果工程师没在现场,还得让海外工程师跑一趟,非标件就是问题多,整改就是很长时间。
第三,项目管理这一块,星海集团能够做到集中资源,集中攻关。
而衡大造车,虽然是买买买,但不是同一家公司,而且很多公司没有完全控股,说到底就是供应商模式。
那么,从平台到造型再到动力总成,几乎所有关键环节都交给供应商来做,且是不同的供应商来做,中间存在海量的沟通协调问题,一个环节或一家公司出现问题,或者方案不满意返工,都会影响到几家公司的协作,最终影响到产品进度甚至是产品性能。
光以上三点因素,星海集团造车效率就非常快,要比新势力造车快至少半年时间,这还不算上沐阳开挂。
当然,自己要研发生产电池、玻璃之类,周期又拉长了一些,但这些研发工作时间是同时进行的,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沐阳根据时间长短,重点研发新能源电池、三电、自动驾驶系统。
三电中的电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