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返八零-第7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没事。”郭鸣挺淡定的,笑了笑:“领导说,我在这边的时间不会太长。”
  博海这边只是需要一个推力,就能得到迅猛发展。
  而郭鸣,在此时担任的,就是推力的岗位。
  “推动完成后,我就会调任北丰了。”
  他们的升职路径,基本都是一样的。
  先历练,打好基础,有了能力和扎实的地基,再往上走就能轻省许多。
  陆怀安也挺为他高兴的:“那敢情好。”
  “对了,武海和定州这边,现在任职的,都是技术派,你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他们说。”
  临走之前,郭鸣都给他安排好了的。
  像之前那样子,夏铁军处处给他为难的情况,基本不会再出现了。
  因为,现在定州武海的领导,是原先萧明志的副部。
  真要出什么事的话,郭鸣都能说得上话。
  陆怀安很高兴,点点头:“那太好了。”
  他正担心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会不会烧他们头上来呢。
  “那不会的。”郭鸣轻松地笑了起来:“听说你在博海也有不少产业,等我上手之后,要是有需要配合的,我再给你说。”
  毕竟他初来乍到,肯定得有人配合,才能更顺利地开展他的工作。
  陆怀安利索地点了点头:“好,没问题。”
  武海和定州这边换了领导之后,变化也是非常大的。
  原先,夏铁军想着自己反正任期短,随便整整,尽量搞短期容易出成绩的。
  所以像什么基建,一建三五年的,他基本都是不怎么批的。
  码头什么的也批得极少,大码头一般要审批,各种手续繁杂,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在他任期内完成,他便全都压着。
  他的想法也挺简单的:本来就事多又麻烦,这种项目做得再多,那也只能是算在别人头上,他任期内完不成的项目,为什么要批?
  所以,定州一时之间,其实是略次于武海的。
  毕竟郭鸣敢做敢冲,且不说辉水区,光一个高洛区的进展,就足以让大家惊叹不已。
  如今的武海,每日人来人往,两个商业街,基本都是人满为患。
  又因它是新区,税率极低,有些甚至还免税。
  所以全国各地的采购商,都喜欢跑他们这边来采买货物。
  武海商业街的成功,也引起了许多省份领导的关注和羡慕。
  有个临海城市,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建了个商业街,可惜游客寥寥,东西也卖不太出去。
  难道,武海的成功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吗?
  大家心里升起了疑问。
  有报社便特地过去进行采访,不再是采访领导们,而是采访前来采购的人们。
  “产品太丰富了,不仅国内的有,国外的也都非常齐全呢!”
  “价格挺便宜,就算加上运费,也比我们原先的进价要便宜许多。”
  “品种齐全加上方便啊,以前要请人搬来搬去的,大家又不爱惜的,很多损耗,现在多好,直接店面看货,仓库装货,损耗低多了。”
  “运输挺方便的,从仓储到运输,全都是新安的,哈哈,不是有句话说的吗,新安第一,质量第一。”
  报道出来之后,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如此一看,与其说武海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倒不如说,是新安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
  倒有那精明的,琢磨琢磨,打电话给陆怀安这边,想约他合作。
  第一个,自然就是定州。
  定州和武海离得这么近,原先武海甚至还是属于定州的。
  后面划分出去,短短几年就成长到隐约超过了定州,这让省里领导们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如果说和新安集团合作,能让定州停滞不前的经济重新成长前进,他们哪里还会在乎从前那点偏见。
  “再说了,那些龃龉,本身也只是夏铁军一人所为,我们都是挺欣赏陆总的。”
  夏铁军听说之后,气得半死。
  枉他费了那么多心力,如今走了不到半年,他的努力,就全部被推翻了。
  人走茶凉啊。
  可是,他再怎么不甘心,也都没有意义了。
  因为陆怀安经过仔细思考过后,同意了和定州的合作。
  没办法,定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不仅给出了非常优渥的条件,而且也承诺了,后面的开发,是公平公正的,不会偏向于某一派系,不分私人企业外资企业。
  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各凭本事来抢项目。
  这是陆怀安比较喜欢的,他是真的很不喜欢夏铁军那种一刀切的方式。
  因此,他接下了定州方面给出的三个大项目。
  一是铁路,二是港口,三是商业街。
  除了这些之外,他想在定州买地建楼,领导们也都是同意的,并且审批文件动作非常快。
  铁路这方面,陆怀安存了一点私心。
  这条铁路,他接下的是从南坪到定州。
  原先二者之间总是需要在浦良和太港中转,整体线路其实是兜了很大一个圈子的。
  当年兴建铁路的时候,都挺穷,能修一条就不会多修一条,所以这样转一圈挺正常。
  但是现在,陆怀安觉得不行。
  太浪费时间了。
  如果可以修个更直一些的路,按理说,南坪到定州,坐火车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
  这个项目,需要有隧道经验和铁路经验,同时还要有非常好的掌控力,能完成整个工程的完整修建。
  正好,钟万全都符合。
  他接了电话,第二天就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嘿嘿,真好。”
  幸亏他当时接了南坪到石雄的公路修建!
  陆怀安嗯了一声,把资料递给他:“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进行详细的讨论。”
  他这一趟来定州谈事情,也是想尽早把这事给敲定下来。
  钟万利索地接过来:“好的。”
  他做事向来稳当,陆怀安还是挺放心的:“那行,你先看着,我去一趟商业街选址这边。”
  商业街和港口,他是准备交给武海建筑孟军诚来做。
  毕竟,孟军诚有这个实力。
  不过几年时间的锻炼,他早已洗净身上的稚气。
  如今的孟军诚,早就可以独当一面,当真是做到了他当年的豪言壮语。
  说要做武海第一建筑公司,还当真就让他给做成了。
  在武海这边,但凡有什么大项目,大家第一考虑的都是武海建筑。
  除非孟军诚没时间,不然都想给他做。
  毕竟他有本事嘛,经验也足,做事可扎实。
  经他手出来的建筑,那质量那外观,全都杠杠的。
  活生生把自己打成了武海这边的一个活招牌。
  对于他的进步,陆怀安也是挺欣慰的。
  从侧面来说,也算是证明了他的眼光确实还不错。
  孟军诚也很高兴,在选址这边见到陆怀安之后,他兴奋地搓了搓手:“陆哥,我想搞个分公司。”
  “嗯?”
  这边武海,现在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了。
  只要武海建筑不出什么变乱,后面的发展肯定是稳扎稳打,绝对没有问题的。
  “但是定州是一片新天地,我觉得,我可以再搞一个定州建筑。”孟军诚现在还很年轻,他握着拳头:“我有信心,打造一个定州第一建筑公司!”


第914章 鱼与熊掌
  正好,现在新接了两个这么大的项目。
  归于武海建筑的话,对他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毕竟现在武海建筑名头已经打出去了,大家听说之后,顶多也就是哦一声:“的确不错。”
  孟军诚皱着眉头,摇头叹息:“这也太可惜了。”
  简直是浪费资源,暴殄天物啊!
  作为商人,他第一考虑的就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能成立一个定州建筑,成立之后,拿下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项目,就是定州最大的商业街和最大的港口。
  嚯!这名头,那岂不是一下就打响了!?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侃侃而谈:“然后呢,我再往周边城市进军,多搞几个施工队,联合武海建筑,我把它们给综合起来,争取把南边的业绩都给拿下!”
  很有野心,虽然思虑还不够周全,但是整体走向,竟也把控得还算不错。
  陆怀安微微挑眉,笑了起来:“可以啊。”
  没想到他竟如此爽快地答应了,孟军诚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
  “当然。”陆怀安拍了拍他的肩,温声道:“不过你说的这个细节,我们得另行开会,仔细讨论。”
  不过定州建筑这个公司,他同意成立。
  “嘿嘿好的。”孟军诚也没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慢慢来也不错:“那我先把报告打上来。”
  “嗯,可以的,这边程序可以让侯总助去跑。”
  一旁的侯尚伟利索地点点头,认真地记下了:“我会尽快办妥的。”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定州这边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定州建筑是由孟军诚来管理,质量效果一样就行。
  有人还说来着:“毕竟是他要拿来当门面的两个大项目,没准比落在武海建筑名下还要更好一些!”
  这倒真的是事实来的,孟军诚明明已经接过好些大项目了,但定州这边的港口和商业街,他还专门放下了手里的活,跑到定州现场督视。
  似乎是他们的到来,引起了众外资企业的警惕。
  毕竟原来定州这边基本很少有政策倾向国内的私人企业,尤其是夏铁军在的时候,很多优惠都是偏向他们外资企业的,现在却完全相反了。
  而且,去了武海之后,他们也回过味来了。
  郭鸣当时给出的条件看着花团锦簇的,那报告是写得蛮漂亮。
  但是当他们真的过去之后,基本都是办合资。
  不是那种拿武海的好公司扶持他们这些外资企业,大家互惠互利。
  而是把他们当成冤大头一样,塞了一堆破烂给他们。
  合资之后,原企业顶多能提供一些人力资源上面的便利,比如厂房不用建,路不用修,人不用招,但是设备该换的还是得换。
  但是关键是,合资之后,他们就没有对企业百分之百的控制权了。
  总感觉他们处处受到了掣肘,办事一点都不痛快了。
  可是现在想找人,郭鸣已经去了博海市,找也找不着了。
  看到陆怀安他们在定州忙活,他们犹豫很久,还是决定找定州的领导谈谈。
  可是,现在定州的领导,已经不是夏铁军。
  他们的方针,也和夏铁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了。
  “你们想回来?当然可以,我们随时欢迎。”
  “啊?改政策?那肯定是不行的。”
  地可以划,项目可以给,公司可以建。
  但是想要如夏铁军在的时候那样子,政策倾斜,各种扶持外资企业,那是不可能的了。
  定州方面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让众外资企业察觉到了异常。
  他们惊讶地发现,国内商业界竟然慢慢有了激情,不复从前的一滩死水。
  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原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
  技术或者市场,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现实与理想之间,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无奈的痛苦的,整体情绪非常低迷。
  在博冠之后,明明已经很多公司都陆续跟着选择市场的。
  可是,新安集团竟然振臂高呼,组建了一个【国芯工程】。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这个看着只是空中楼阁,完全没有基根,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