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返八零-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可以提前退,让人给你办理病退就行。”
  何厂长一口郁气堵在胸口,沉声道:“我什么病都没有。”
  “哦,那没事。”领导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冷漠地:“我给你办个因病退休就行了,呐,字签好了。”
  这字一签,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上头也不是没琢磨过,让陆怀安接手淮扬的。
  只是他这边不上钩,给予压力又有萧明志挡下了。
  不得不说的是,萧明志顺利地升了一级,现在已经是市里的一把手了。
  这功绩是实打实的,不掺半点水分。
  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呢,上头没法子,只得从邻县一个化工厂调了人过来。
  新厂长二月初上任,顺便带了三位副厂长过来。
  他们的作用,就是安定民心。
  因此,新厂长特地叫了所有工人开大会,保证不会让他们失业。
  这时候,已经是1984年。
  龚皓其实也有点担心的,猜测这位新厂长会什么时候针对诺亚。
  但陆怀安说不会,他了解过这位新厂长,这是一个一心求稳的人。
  果然,接下来的日子里,淮扬一个新产品都没出过。
  他们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做着国家分派的任务,多出的时间工人们就钉扣子缝拉链。
  这种分派的指标都是有定额的,从前连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都不到,现在却成了他们产量的总和。
  一时之间,工人们都轻松了。
  每天上班踩踩缝纫机,闲了就钉扣子,数拉链。
  送货的也能撤了,客户们是分配的任务,只能自己来厂里提货。
  也不需要人去跑业务,谈生意,因为这些订单,已经够他们厂子运转了。
  前面欠的债,帐面直接被抹平了,他们等于是重头开始。
  身无外债一身轻,新厂长轻装上阵,觉得日子真是逍遥又自在。
  这样一来,工人轻松了,厂长淡定了,工厂稳定了,上面也放心了。
  皆大欢喜。
  听了这般反馈,陆怀安都不知道如何评价。
  “外行指导内行,一般都这样。”钱叔抽着烟,直摇头:“这也就勉强混个温饱了。”
  曾经的何厂长更是气得吐血,这种人,啥都不干,居然比他啥都干还要好?
  早知道他折腾啥呢?就混吃等死不好吗?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邓主管哈哈大笑,每日里喝得醉醺醺的,倒真成了混吃等死行列的一员了。
  只是这样一来,淮扬就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陆怀安瞅准了时机,吸收了一个发展较一般的纺织厂。
  没办法,诺亚纺织厂发展得太好,场地已经不太够用了。


第228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家纺织厂机器都太落后了,工人不多,所以分配的任务比较少,一直以来也只是勉强混口饭吃。
  去年被陆怀安拉了一把,厂子焕发了生机。
  好不容易过了个好年,刚过完年,机子又坏掉了。
  工人们眼巴巴地盼着呢,厂长年纪也大了,觉得自己拉不动这车了,琢磨琢磨,索性就找上了诺亚。
  他不要权,不要利,只希望陆怀安能好好待他们的工人,让大家都吃口饱饭。
  陆怀安特地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厂子别的都可以,只是缺机器。
  回来一琢磨,都觉得这事搞得。
  过了年后,港口抓得没那么严格了,张正奇卯足了劲,疯了一样地收机器,各种新机器源源不断地从定州送进来。
  龚皓都两眼放光,搓着手道:“而且他们的财务好像挺不错的,我觉得可以吸收一下,刚好这边事情太多。”
  确定可行后,陆怀安往上边打了报告。
  批复得特别快。
  甚至文件还是郭鸣亲自送过来的。
  一见面,他就乐呵呵的:“陆哥怎么突然想起接收这家纺织厂?”
  之前陆怀安连淮扬都不要,他还以为陆怀安从此会固步自封,不会再扩大生产了,一度还颇为可惜来着。
  这回突然看到报告,他可乐坏了,立马给领导送过去了。
  所以才批得这么的快。
  陆怀安揽着他的肩,笑着往回走:“来得正好,昨儿老江刚杀了头猪,切了俩猪耳朵过来,我媳妇给熏了一下,正好整个炒耳尖好下酒。”
  一提起喝酒,郭鸣胃都直抽抽。
  可进了院子后,闻着了那个味儿,他又张不开嘴拒绝:“真香!这,好像不是猪耳尖的味儿,是……饴糖?”
  “确实香。”陆怀安想着沈如芸,忍不住笑着摇头:“也不知道她咋个回事,这几天她非说好久没吃过饴糖了,一门心思惦记着这口,托人寻了送过来的。”
  饴糖是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另一个名儿叫麦芽糖。
  沈如芸剥了花生,认真地翻炒,炒到花生熟到微焦,才拿出来趁着热,搓一搓,吹一吹,把皮子都吹掉。
  剩下白白的花生肉,碾碎一部分,大部分是直接半颗半颗地倒里倒。
  全部倒到饴糖里,拌匀后,挖出一块放到自己的碗里。
  一手拿根筷子地挑起一些饴糖,飞快地相互缠绕直到它们与下面的整坨分离开来。
  这时候,再将两根筷子合并,一起放到嘴里。
  “唔……”沈如芸满足地叹息了一声,舒服了。
  果果趴在旁边,好奇地盯着她看:“芸妈妈,好吃吗?”
  “好吃。”沈如芸怕她牙坏了,没敢给太多:“你尝尝。”
  果然是好吃的,果果幸福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唔,哇……好香。”
  可以拿舌头轻轻地去抵,能感觉到那种又软又柔和的口感。
  格外香甜。
  俩人正吃得开心,陆怀安他们走了进来。
  沈如芸眉眼弯弯的,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饴糖:“尝尝吧,很新鲜的,花生还热乎着。”
  就要这种味儿,糖冷了或者花生硬了就都不香了。
  连不喜甜食的郭鸣都忍不住吃了几口,才说起了正事:“你这个纺织厂,领导说你并得非常好,只是也要稍微注意一下影响。”
  陆怀安点点头,若有所思:“他怎么说的?”
  “他说……”郭鸣沉吟片刻,模仿萧明志的神态语气,缓缓地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好的,我明白了。”
  陆怀安这么说,也确实就是这般做的。
  小纺织厂地方不大,但原来的工人他也一个都没遣散,全部留下了。
  只是他们习惯了慢吞吞的劳作,陡然换成诺亚这般高效率的流程有些接受不来,陆怀安特地安排了钱叔过去接管。
  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打底,钱叔跟杜厂长一起管理诺亚纺织厂,已经颇有心得。
  他是个狠得下心干实事的,除了回来陪果果,其他时间全砸在了厂里。
  每台机器,他都上手操作过,每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
  这样的钱叔,管理一家小小的纺织厂,绰绰有余。
  于是,钱叔突然又从副厂长,提成了新厂的厂长了。
  关于这小纺织厂的名字,陆怀安也有新的想法:“就叫方舟吧。”
  龚皓听了大笑,连声道这名字好:“以后有分厂就叫方舟一号方舟二号好了,哈哈,连起来就是诺亚方舟。”
  对于方舟的成立,陆怀安也是费了点心思的。
  相关的机器统一运到新安村后,等工程师到了才一起运过去。
  新生产线上线很快,钱叔调整了他们的组织结构,分批次到诺亚纺织厂培训过后,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听说这个小厂子都提高了产量,淮扬工人们很是羡慕。
  也有俩厂子里的工人是亲戚朋友的,走门子的时候免不了闲聊几句。
  “你们现在真的改名啦?”
  方舟纺织厂的工人笑眯眯的,牙龈都露出来了:“是诶,改啦,老厂长做不了啦,就让钱厂长来带我们。”
  “哦,这样啊。”淮扬工人心里还是挺失落的。
  亲戚见了,忍不住询问:“你们厂子现在效益不好吗?”
  不应该的吧,好歹是那么大个厂子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各种优惠政策,总归差不到哪去。
  “哈,效益?”说起这事,工人真是一肚子的苦水:“成日里就那么点儿活,哪够做哦,一件衣裳,再咋做还能咋地,总不能每件给他绣花吧!”
  其他人顿时哦地一声,好奇地问:“那你们没衣裳做的时候,都干些啥呢?”
  “钉扣子,踩拉链。”
  踩好的拉链一大袋一大袋的,拉出去卖掉。
  这种半成品,最好出手了。
  也不用管什么品控,每袋抛点数,人家查出来有问题也不会多说。
  不少还往诺亚这边卖了,新厂长一点都不在意,还让他们多做,说什么,资源都是共享的,大家要互帮互助,他们的任务都是国家分配的,跟诺亚压根扯不上什么竞争不竞争。
  这就是完全放弃了,直接躺平。
  听了她的话,众人陷入了沉默。
  何厂长还在的时候,厂子好歹还有些生机。
  现在这……
  “厂长压根不在意我们日子过得好不好,他也不在乎效益,只要能完成任务,能让我们坐在那坐一天就行了。”
  工人们都安安生生的,厂长就过得很轻松。
  只是这样一来,福利什么的是别想了。
  连方舟纺织厂的待遇都不如,每个月苦巴巴地熬日子。
  “你们方舟……现在还收人吗?”
  诺亚现在是压根进不去了,原先从淮扬跑过去的人,他们厂子里好多人还笑话她们目光短浅呢。
  铁饭碗不要,跑去个乡下地方。
  结果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方舟的工人愣了愣,有些迟疑:“我不知道诶,没问过,我回头帮你问问。”
  “诶,好,妹子,姐就全靠你了!”她握紧姐妹的手,攥得很紧,眼睛里全是期盼的目光。
  结果回了方舟一问,才知道真的不需要再招人了。
  钱厂长现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闻言还一怔:“怎么?你们车间人手不够?”
  不应该啊,明明他都算过了,绝对是刚刚好的。
  “啊,不是不是,是我们车间一个工人,说她有个姐妹想过来,托我问一问。”
  钱叔哦了一声,果断地拒绝了:“暂时不需要。”
  新厂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扩大生产?
  不,是稳定。
  原有的工人尚且需要磨合,现在他刚竖立起一点威信,就招一批老油条过来,这还怎么管?
  钱叔摆摆手,继续巡查:“今天先出这批……”
  但是如陆怀安这般,压力小,在厂里有话事权的,到底只是少数。
  在方舟纺织厂第一批布料出厂的时候,陆怀安做了一个决定。
  附近村子很多,但完小只有一所。
  村里的孩子们有钱点的家里会给置办辆自行车,没钱的就只能走路。
  远的路程近两小时,天没亮就得起床。
  夏天还好,去年冬天有几个娃娃都好些天没去学校。
  老师也发愁,时不时就得家访一下,确定孩子不会辍学。
  “辍学是不会辍学的,俺们家里这两年还是赚了点钱,就是太远了。”
  “今年我们多种一亩地,卖菜有钱了给娃娃也买辆单车,到时老师您就不用担心了。”
  说的多了,老师也放下了心,只是惋惜。
  人家搞学习都争分夺秒的,他们还得看天气的脸色。
  陆怀安了解到这个事实,决定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