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浑天记山海碑歌-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沙吹,战鼓催。
  咚咚咚…!
  沉闷如雷的战鼓声再次响起!
  杀!杀!杀!
  城外虎狼之师,已闻鼓而进,喊杀如潮般奔袭向城内,直颤人心魂。
  此时,九门洞开,玄甲大军正如狼群一般,握紧手中长枪嘶吼着冲向城内。偶有零星的抵抗,也被瞬间淹没在铁甲海洋中,被践踏成糜。
  如今外城九门已破,内城五门近在眼前…。
  虽然此次攻城的大军只有五万之数,但他们都是赵国北伐以来,经历无数战阵生死的精锐之士,各个以一当十,骁勇善战。
  大都督兴国公陶德,乃是他们心中的不败军神,却受朝中奸佞迫害,蛊惑陛下欲时时加害陶公。故北军将士愤而领命,挥师南下,特助大都督清君侧,诛杀朝中奸佞之贼!
  几日兵围都城,城内守军早已闻风丧胆,不曾想今日只猛攻一阵,便连破西面三门。大军是士气高昂,群情激愤,势要一举冲破内城五门,斩尽朝中庸碌奸臣。
  此刻,延平城内的大街小巷中,正不断响起兵器的碰撞与厮杀惨叫声。
  显然,外城内正在进行巷战游斗,还有零星的城卫在拼死抵抗。家家户户皆门窗紧闭,百姓更是躲在屋内抱作一团,瑟瑟发抖,生怕那些红了眼的乱军,冲入杀人抢掠,迫害妻女……。
  可显然,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
  因为无论是外城的城卫守军,还是陶德所统帅的北疆精锐,皆对百姓秋毫无犯,可谓军纪严明。
  别看外面混乱不堪,却无一人破门滋扰。久而久之,不少胆大的百姓,竟偷偷地趴在窗口,开始观看两方搏命厮杀!
  城内厮杀之声不绝,城外亦擂鼓震天。
  延平城…已血染。
  …
  内城皇宫大殿之外。
  赵皇懿如今已年过六旬,再也不复当年雄姿英发,鼎盛之年。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身披玄金宝甲,束发去鎏冕,手持天子剑,立于巍峨的大殿高台之上。
  他双目深邃,正俯瞰硝烟弥漫,喊杀震天的内城外,显得古今无波,神态威严。
  而其身后则立着许多神色慌张的文官朝臣,以及持剑瑟瑟发抖的一众皇子与小黄门。
  在赵皇懿身前的八十一层御阶之上,两侧正密密麻麻地防卫着五百手持刀盾的皇宫禁卫军。
  他们各个雄壮高大,身着重甲,沉默直视着前方。
  不多时,便有一禁卫军校尉,疾驰向御阶之下,单膝跪地行礼大喝:“报陛下!叛军一个时辰未至已破西城三门,九门危矣!此刻叛军正与城卫军巷战于外城内,恐不可久持…望陛下暂避锋芒,末将定率禁卫军死战,保陛下移宫行猎天下。”
  朝臣一听,是顿时劝谏,迁都、行猎云云。
  赵懿凝眉不悦,是双手按剑,怒斥四方:“叛军不过五万,内城五门尚在,朕有禁卫御林军五千可以一当百,何惧陶贼?况乎泽州近在咫尺,朕十万勤王大军瞬息可达,届时里外夹击,一战可破逆贼!朕乃天命之主,焉有不战而退之理?”
  众人一听,是心中叫苦不迭。
  暗道,禁卫御林军何时能以一当百了?五千众就算借助内城墙防守,又能挡陶德的北疆虎狼之师几时?那可是久经战阵,在死人堆中一刀一枪锤炼出来的百战精锐啊!人家才是以一当百好吧?
  别看眼前这些禁卫军各个身高马大,那都是花架子,又何时上过战场,见过生死啊?不说陛下您自诩‘神武盖世’,只单那陶德可是百战百胜的军神啊!听着都叫人双腿直打颤。
  再说,勤王旨意几日前一发出,东州便全境投贼,苍州就不用说了,中州更是大半被叛军一路席卷攻占。而泽州近在咫尺,只一和关相隔,却直至今日,才传来消息,兵进都城五十里外。这明显是惧怕陶德武威,有意拖延战机,看风向嘛。
  就算十万勤王大军真到了城外,这些久疏战阵的弱旅,又岂能是北军虎狼的敌手?
  左侧落后半步的长公主赵瑛诺,则望城外硝烟。其浓妆艳抹的面庞上,眼中正闪烁阴毒与不屑道:“父皇无虑,儿臣随国师修道十余年,定可保父皇江山无恙。再说,今日乃师尊出关之日,待师尊一到,定叫叛贼灰飞烟灭。”
  虽然春秋已过十余载,但赵瑛诺依旧卓姿艳丽,不仅如此,她还在广龙子的‘照顾’下,更加风韵妖娆,迈入了修士之列。
  只是其所修是何道?却有些耐人寻味了…。
  赵皇懿一听,顿时眼中精光一闪。一时间,他倒是忘却了他大赵,还有国师光龙子可护国。
  而身后总管太监王继恩却手持拂尘,老态龙钟地凑近悄声提醒道:“陛下命系于天,自不惧那叛贼。国师仙术通玄,自可挥手平叛。可国师若未及时赶到?那陶贼五万大军,可是久经战阵的北疆精锐中的精锐,不可不防万一啊…”
  赵懿微微点头,在思虑片刻后,他竟微不可查地叹口气,随即威严沉喝道:“太子丹何在?”
  一长得与赵皇有几分相似的文弱中年华贵男子,连忙紧张地跪在了赵王一侧,拜道:“儿臣,赵丹,拜见父皇。”
  赵懿瞥了眼这若不经风的太子丹,眼中闪烁一丝失望,挥手道:“你领一千禁卫,领太子府臣,带着皇儿们突围,去泽州吧。”
  太子丹闻之,心中大喜!
  可不过片刻,他连忙故作震惊之色,随即叩拜暗暗掐着大腿,嚎啕大哭道:“不~!父皇,儿臣不走!儿臣要与父王一起平叛杀贼…。”
  “太子太傅、少保何在?”不等太子丹表演完,赵懿便喝问声起。
  “微臣在!”一老迈的文臣和一中年刚正不阿之臣,连忙上前拜倒在地。
  赵懿头也不回的命令道:“速速护太子与诸皇子离开。”
  “臣遵旨。”二人三拜而起,在看了看赵皇的孤寂背影之后,他们怆然声道:“陛下保重。”
  说着,二人便毫无犹豫地转身,与一众太子府臣架起挣扎叫喊的太子等人就走。
  与此同时,赵皇懿正望内城五门之外,那些沉默列甲,整齐划一的大军。感受着无形威压阵阵,似正袭面而来。
  他知道内城外虽然还有零星的战斗,但此刻的五门外已经陈兵万余,想来外城离彻底失守也不远了。
  远远眺望那簇拥在大军中的纵马身影,他神色复杂的喃喃着:“你…终究还是来了…。”
第352章 九百执剑士,两位天之子
  咴律律~!
  神骏的乌锥马双蹄扬起,啼鸣于内城五门之外。
  马上一英武男子,正身着锦衣半甲。那紫墨披风随风招展之际,他一手提缰绳,一手按剑柄傲立于三军众将之前。
  而在其身旁正有一骑乘白马身着银丝软甲,面色苍白的绝美结发女子,正在四名铁面护卫的拱卫下,期待地看向内城。
  此二人正是陶德与钱灵儿。
  只见陶德扫射众人将,高呼道:“今日!德,率大军破九门,陈兵京都五门之外,实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望诸君与我共清寰宇,平定天下。”
  众将士闻之,纷纷高举手中兵器,奇声大喝:“愿随陶公肃清寰宇,平定天下,万死不辞。”
  见此,陶德志得意满地凝视众将,断喝道:“是非成败就在今日,腐朽之木不可擎天意,污秽之水焉能泽下万民?传我将令!陶成文、李锋、刑达、孟长秋、周泰。”
  陶成文与一众悍将顿时凝眉出列,军礼、铿锵同喝:“末将在!”
  陶德挥手指向远处的内城五门,命令道:“令你等五人率虎贲锐士,一个时辰内攻破五门。而后挥师三万于都城之外,背城驻扎,与东州五万骁骑合力虎视泽州勤王大军。阵前传我将令,但有敢兵进都城十里者,以乱臣贼子论处,夷灭九族。张晁、谢洪何在?”
  五人领命之时,左右两侧已各出一将,上前面露兴奋地行礼大喝:“末将在!”
  陶德指向外城四方,令道:“五门告破之前,务必剿灭城内残军,同时遍告都城留守朝臣及百姓,一律不得外出半步,否则格杀勿论。陶成武?”
  二人连忙领命告退,而陶成武则兴奋地上前,行礼喝声如雷:“主公吩咐。”
  陶德点头自信道:“决胜之道,在于直取中军要害。待五门一破,汝随本公率九百铁面死士进宫面圣。”
  “诺!”陶成武顿时激动的领命退下。
  而一沉稳儒雅将军,则震惊的劝阻道:“内城皇宫禁卫至少有五千众,国公万金之体,岂可只率九百死士面圣?纵使成武将军英勇盖世,恐也有些许不足啊!”
  陶成武听之,则一笑了之。在他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自己与主公可是修士,纵使千军万马,刀山火海,又有何惧?
  而这儒雅将军却不知,依旧劝道:“…况且内城之中皆有望楼守护,流石暗箭难防,太过凶险,末将愿与国公调换…!”
  众将闻之,亦纷纷请谏:“末将等也愿替国公一往。”
  陶德见了却挥袖,决绝道:“军令如山,不必多言!”
  说着,他抬头远望巍峨的皇宫大殿方向,傲然道:“德,乃三军主帅,当亲往君前一问。”
  “诺!”众人只得接令离去。
  此刻,陶德已驱马向前,同时扫视身前九百铁面乌衣软甲死士。
  九百死士各个面带虎吞云铁面,双目幽芒闪烁,腰跨双剑沉默而立,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尤其是他们周身所散发而出的阴冷气势,犹如腊月的寒冬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见陶德匹马按剑而来,‘哗!’九百死士齐齐半跪而下,声如九幽鬼泣般,沙哑而低沉:“拜见…主上。”
  陶德匹马傲立于九百死士身前,他看了看头顶阴云密布的天空,随即猛然抽出腰间长剑,指向长空:“十年了!我等了整整十年…这把剑终执于吾手…。”
  钱灵儿纵马在后,正秀眉微蹙地看着此刻傲然之态的陶德。
  她知道,陶德看似是在清君侧,实为夺赵氏江山。
  虽然自己心中不愿,但她还是默许了。因为时不我待,天不假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自己不想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睡’去。此刻的自己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洛羽,哪怕只是一瞬,能见他安好…就好。
  对于陶德挥军攻打都城,钱灵儿心中虽有不忍,但却依旧无声地静坐在白马之上,望远处山呼海啸与人海攒动,流矢如蝗,攀城攻门,溅洒一片片嫣红…。
  见此,她惆怅而问:“师兄,我们能找到羽吗?”
  身前勒马持剑的陶德,回首微笑点头:“一定能。”
  ……
  五行宗,外室山。
  不知为何,也许是洛羽身份暴露的原因吧?外室山上的散修已人去楼空。
  此时,只有那落尘松下,孤立的一道破衫飘荡的萧瑟身影。
  望着眼前这依旧垂挂松下的一支孤零零的梅花簪,洛羽只觉往昔如梦,似犹在眼前…。
  他一边口中喃喃,一边回忆着当初自己将梅花簪系在落尘松下的画面……
  “望雪千羽念无瑕,伴梅一世待春华,多美的诗句,多么绚烂的簪花呀!是不是很美?”
  “公子…”望着似自言自语的公子,小凡欲言又止。
  洛羽报之一笑,随即踉跄着站起,望着手中梅花簪喃喃道:“簪花勿念落尘迟,恨不重逢未嫁时;断尘桥,落尘松,断落红尘归我宗…。”
  口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