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一学会全部《九阳真经》的只有张无忌,张无忌就是凭借《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成为天下高手。
    杨承业也想碰碰运气。看能否在少林寺得到《九阳真经》。
    四海书院距离西湖不远,是一个占地足有上百亩地的书院。
    书院大门敞开,书生、士子进进出出,非常频繁。
    书院大门最上方是一块牌匾,匾额还是宋高宗赵构所提,可见四海书院在南宋朝廷中有着何等地位。
    进入书院,就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学员站在一起谈论着诗词歌赋,有些还争得面红耳赤。
    “杨公子你这么快就来了?”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
第六十四群英楼
    走进书院大门,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学员站在一起谈论着诗词歌赋,有些还争的面红耳赤。
    “杨公子你这么快就来了?”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杨承业扭头看去,竟然是纳兰嫣然与王允,还有刘玺。
    而这说话之人正是王允,至于纳兰嫣然却眼神复杂的看着杨承业。
    刘玺还是那个样子,嘴角上咧,仿佛感觉自己高不可攀一般。
    杨承业笑了笑,说道:“原来是王公子、纳兰小姐、刘公子,在下今日是前来报道的。”
    王允说道:“家父一整天都在念道你,你来了就好,快去报道吧,然后我们一起前往群英楼,今日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斗诗大会。”
    杨承业迷惑道:“什么斗诗大会?”
    王允神秘一笑,说道:“杨公子去了便知!”
    杨承业拱了拱手,说道:“那在下先告辞了。”
    按照王允的指点,杨承业很快就找到了王伯陵的办公场所,是一间硕大的,装扮的古香古色,摆满许多书籍的房间。
    看到杨承业到来,王伯陵急忙欣喜地迎了上来。
    “学生见过王院主!”
    杨承业微微欠身行礼。
    “哎呀,承业呐,老夫还以为你忘了我们的约定呢!”
    王伯陵兴奋地拉着杨承业的手,说道:“来了就好,快坐!”
    王伯陵说完与杨承业在桌旁相对而坐。
    王伯陵一边泡茶,一边对杨承业说道:“老夫先给你介绍一下我们书院的历史,我们书院…………”
    讲起书院的历史,王伯陵真可谓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满面红光,而且言语间还非常的自豪。
    王伯陵足足讲了一个时辰才停了下来,接着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们书院聘请了许多在文学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文坛大豪,他们每天都会开讲授课,你可以随便去听。”
    此时杨承业终于了解了四海书院的规矩,那就是没有规矩,每天都有人在授课,学生们可以随便去听,也可以尽情的去玩耍,只要你在毕业之时成绩合格,四海书院就会根据你成绩的好坏推荐官职。
    当然,若是成绩不合格的可以继续复读,也可以退学。
    而四海书院的收费也是相当的高,每人每年光学费就要上千两银子,毕竟能进入四海书院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子弟。
    而那些穷人家的子弟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只能辛辛苦苦十年寒窗,或成为一名举人,或名落孙山。
    杨承业进入四海书院是免费的,而且可以对书院提任何的要求,书院都会尽力去满足。
    杨承业与王伯陵足足聊了两个时辰才告辞离开,并且王伯陵还批准了杨承业请假三个月的请求。
    当杨承业来到书院门外之时,王允三人还在等着他,王允与纳兰嫣然还好,而刘玺却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杨承业刚到,刘玺就说道:“快走吧,斗诗大会已经开始了。”
    群英楼就是一座酒楼,乍一听还以为是聚集英雄豪杰的地方,实则不然。
    群英楼是无数名人骚客,文人雅士所喜欢的酒楼。
    群英楼高达五层,呈塔形,在西湖的另一边,距离四海不远,站在最高层,一边可以遍览西湖美景,一边可以看到皇宫,美景尽收眼底。
    群英楼一层就是普通的酒馆,接待的都是一些贩夫走卒,马脚车夫。
    二层接待的是一些商贾,是他们谈生意的场所。
    三层接待的是一些官宦子弟。
    四层接待的就是那些文人雅士,谈酒论诗之地。
    五层比较神秘,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上去过。
    而杨承业他们的目的地就是群英楼的第四层。
    这些都是王允给杨承业介绍的。
    杨承业四人来到群英楼直接就上了四楼,并没有人阻拦。
    此时四层已经被坐的满满当当,座无虚席了。
    刚上到四层,他们便听到了有人在高谈阔论,四人不动声色的坐在了一旁。
    这时,只见一名身穿文士服的青年正站在中间,摇着折扇说道:“我说诸位,刚才我们岳麓书院的李公子作了一首新岳阳楼记,堪称经典,不知哪位再作一首?”
    “怎么?没人?看来这京城的几个书院当真是人才凋零了,什么四海四大才子,还真是浪得虚名呐!”
    “啪”
    这时,一名身穿乳白衣袍的青年一拍桌案,起身道:“你们岳麓书院也太嚣张了,虽然四海四大才子没有到场,但是我们京城书院也不会输给你们。”
    “更何况还是盗用别人的诗。”
    岳阳楼记杨承业知道,是范仲淹去所作,没想到这个李公子还真是会活学活用,竟然作了一首新岳阳楼记。
    闻言,先前那人奇道:“不知这位仁兄是…………”
    此人说道:“好说,在下陆游,来自云居书院。”
    闻言,那人淡笑道:“那就请陆公子吟诗一首,看看能否比得过新岳阳楼记。”
    陆游自信道:“那你们就听好了。”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念毕,响起了轰然叫好声。
    待叫声完毕,那人说道:“这位陆公子的词是不错,但是意境却相对差一些。”
    “怎么样,还有人上来吗?”
    杨承业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这些书院学生斗诗,王允有几次起身,但是却颓然坐下,苦笑一声说道:“在下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还是不献丑了。”
    接着王允看了看刘玺,说道:“刘兄,要不你试试。”
    刘玺低头,小声道:“王兄,你知道我作诗不在行,如果是对对子,我还从来没有怕过谁!”
    闻言,杨承业嘴角一勾,暗道:“原来这二位是纸老虎,只会在自己家里吓唬人。”
    这时,纳兰嫣然说道:“表哥,你们怎么忘了还有一个人作诗很厉害的。”
    听了杨承业的话,王允与刘玺同时看向了杨承业?
    “对呀,我们怎么忘了杨公子,他的诗可是绝句呢!”
    王允与刘玺同时兴奋地说道。
………………………………
第六十五章秦桧之子
    紧接着刘玺突然起身,高声说道:“在下乃四海书院刘玺,这里有一首诗,还请大家品评一番。”
    “哎呦,原来是四海书院之人,看来有佳作现世了。”
    “那是当然,四海书院可是最顶级的书院,比起岳麓书院可是强了好多呢!”
    “是啊,今日没见到四海四大才子现身,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来?”
    “他们一定会来,你没看那么多千金小姐都在等着四大才子吗?”
    “四大才子还没到,我们就看看四海书院还能作出什么好诗。”
    刘玺的一番话,引起了众人的议论,尤其是刚才那个青年也注意到了杨承业他们这一桌。
    “原来是四海书院的。”
    青年嘲讽道:“我劝你还是不要丢人的好,还是等等四大才子吧。”
    闻言,刘玺顿时一怒,高声道:“你们不要瞧不起人!”
    青年嗤笑道:“那我们就洗耳恭听阁下的高作,请!”
    青年摇了摇折扇,等着刘玺作诗。
    刘玺当即就将从杨承业那里听来的诗脱口而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刘玺念毕,场上顿时静了下来,尤其是那青年惊讶的嘴巴张成了O形,都可以放进一个鸡蛋了。
    “啪啪啪”
    突然有人鼓起了掌,同时喊道:“好诗,真是好诗,道尽了朝廷的腐败,说出了我等的心声。”
    众人看去,这个鼓掌之人就是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彰阁待制。
    嘉定二年去世,留绝笔《示儿》。
    不过此时的陆游还只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还在云居书院就读。
    陆游赞赏此诗,证明他心中对当权者的不满,刚一听到此诗顿时豪气大生,高声称赞起来。
    不过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是好诗,而是在抨击朝政的反诗。
    “啪啪啪”
    这时,又响起了鼓掌的声音,紧接着四名身穿文士服的青年走了上来。
    鼓掌的就是当先一人,手持折扇,脸如满月,额头高怂,一双眼睛熠熠生辉,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糟糕!”
    看到此人,王允脸色一变,对刘玺频频使眼色,让他坐下,然而刘玺则懵逼地站在原地,看着那人。
    杨承业好奇的对王允问道:“此人是何人?为何大家见了他都变色了?”
    王允小声道:“此人姓秦,名安,是四海书院的四大才子之首。”
    杨承业笑道:“不就是一个学生嘛,就连你这个四海书院的少院主都不敢与他直视?”
    闻言,王允了苦笑道:“杨公子有所不知,此人还有一个身份,他爹可是当朝宰相,皇上面前的红人,权倾朝野,无人敢与之抗衡。”
    此时,杨承业才恍然,原来此人乃是秦桧的儿子,也是一个小王八蛋犊子,也不知道他能当上四大才子之首不知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秦安上楼之后,环视了一遍众人,说道:“刚才的诗是好诗,只不过却有谋反的意味,也不知道是岳麓书院的哪位作的?”
    众人沉默,纷纷低头不语,没有人愿意说出作这首诗之人。
    这时,陆游起身,说道:“秦公子,今日是斗诗大会,大家都是在即兴作诗,况且不谈朝政,希望秦兄勿要在意。”
    闻言,秦安笑道:“原来是陆公子,前日陆尚书还到本公子府上做客,既然是你说话了,本公子当然要给你面子了,此事就揭过不谈了。”
    陆游笑道:“那就多谢秦公子了。”
    秦安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岳麓书院作出了好诗,那我四海书院也不能落后不是?”
    “本公子也作一首,希望大家品评一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