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承业对邹氏保证道。
    闻言,邹氏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佑儿不在,沈家就全靠你了。”
    “老身身体欠佳,就先回去休息了。”
    邹氏说完便与吴若兰带着侍女返回后堂,临走前吴若兰对杨承业加以鼓励。
    “福伯。”
    杨承业对福伯说道:“我要去嘉兴城,沈家的大小事务就有劳你了。”
    “还有粥篷和药堂不能停,你要安抚一下他们,以免再生事端。”
    “二爷,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完了,那些掺了沙子的粮食该如何处理?”
    福伯有些担忧的对杨承业说道。
    杨承业沉思了片刻,说道:“你将所有的粮食运到粥篷,全部分给难民,让他们将粮食里的沙子全部挑出来。”
    “想必他们会干的,人多力量大嘛!”
    “二爷,老奴明白了!”
    福伯答应一声,便急匆匆的离去了。
    安排好沈家的事务,杨承业骑马前往嘉兴城。
    首先杨承业去了牢房,取出张俊交给他的玉佩,在牢头的带领下见到了神色憔悴的沈佑。
    “大哥,你受苦了,如果不是听了我的建议,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杨承业对身着囚服的沈佑愧疚的说道。
    “哎!”
    沈佑叹了口气,说道:“二弟,你无需自,就算你不建议,我也会帮难民的。”
    “想当初为兄与母亲一路逃难来到嘉兴,与那些难民何其相似,看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当初的我,我岂会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杨承业点了点头,说道:“大哥,你将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给我讲一遍。”
    沈佑将赵捕头运送粮食到沈家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对杨承业讲述了一遍。
    听了沈佑的讲述,杨承业问道:“这么说那匹粮食是赵捕头与师爷收集起来由赵捕头亲自押送到沈家的。”
    “在沈家是福伯亲自放进了仓库,并没有其他人接触是吗?”
    沈佑点头道:“是的,除了福伯无人接触,而且仓库钥匙一直都在福伯手上。”
    杨承业又问道:“福伯的为人如何?”
    沈佑回道:“福伯完全可以信任。”
………………………………
第二十四章赵四身死
    沈佑说道:“福伯来到沈家十多年了,一直都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的。”
    闻言,杨承业点头道:“看来必须从赵捕头和师爷身上下手了。”
    “不过还得委屈大哥几日,我保证三日之内必定将此案调查个水落石出。”
    沈佑感动道:“二弟,你的能力哥哥是相信的,但是官官相卫,你万事小心。”
    杨承业皱眉道:“大哥是不是怀疑…………”
    沈佑双眼现出愤恨光芒,咬牙道:“不是怀疑,是肯定,肯定是他所为。”
    “只要你从他身上下手,必会有所收获。”
    对于沈佑的话,杨承业不置可否,查案必须要有证据,不能凭空猜测,否则会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觉,就算是怀疑也要有充足的证据。
    杨承业劝慰乐了沈佑一番,离开了牢房,打算去找赵捕头。
    从牢头哪里打听到了赵捕头的消息,此时的赵捕头由于涉案已经被张俊停职赋闲在家。
    按照牢头提供的地址,杨承业找到了赵捕头的家。
    赵捕头姓赵名四,家住嘉兴城西,尚未娶妻,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娘?
    当杨承业找到赵四家的时候,赵四却不在家,只有他的老娘一个人在家。
    “大娘,请问赵捕头在家吗?”
    杨承业对赵四的老娘问道。
    “你是何人?我儿已经两日未归了,你去知府衙门找他吧。”
    赵四的老娘依旧做着针线活,不咸不淡的回道。
    杨承业径直坐在赵四老娘的旁边问道:“大娘,你别误会,赵捕头前日帮我找回了丢失的银两,我今日是特意来感谢他的。”
    闻言,赵四老娘停下了手中的活,瞪着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杨承业。
    “勿要编瞎话,赵四会帮你找回银两?他不自己装起来就阿弥陀佛了。”
    赵四老娘说完便不再理会杨承业,无论杨承业说什么,她都当做听不到,杨承业只好无奈离开。
    赵四不在衙门,这是杨承业早就知道的,现在又不在家里,又会去了何处?
    杨承业边走边想着,不知不觉就已经日落黄昏了。
    “咕噜噜”
    突然,杨承业的肚子响了起来,此时他才想起整整一日都水米未进了。
    早上是遇到了周伯通,接着比试,然后又修炼全真派的内功心法,下午一忙又给忘了。
    “好香!”
    这时,一股清香传了过来,杨承业一闻,更加的饥渴难耐。
    顺着香气,杨承业找到了一家小酒楼。
    酒楼不大,只有两层,不过来吃饭的客人却不少。
    杨承业走进酒楼,一名小二便迎了上来,喊道:“客官,您来了,请随我来!”
    店小二给杨承业找了个靠近窗户的位置,问道:“客官,来点儿特色菜?”
    杨承业点头道:“好,来几个特色菜。”
    “客官。”
    小二边擦着桌子,边说道:“我们店里有从沈家酒坊进的好酒,要不要来点儿?”
    杨承业好奇道:“沈家的酒很好吗?”
    店小二笑道:“客官,您有所不知,沈家最新酿出来的酒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比仙酿。”
    “价格如何?”
    杨承业继续问道。
    店小二还回道:“这个有点儿高,十文钱一角。”
    闻言,杨承业顿时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酿出来的酒竟然会这么贵,已经堪称天价了。
    要知道市面上最好嗯酒也才两文钱一角,没想到自己酿出来的酒竟然能卖到十文钱一角。
    “好,给我来半斤。”
    杨承业对店小二说道。
    “好唻,客官您稍等!”
    店小二答应一声,兴奋的离开了。
    杨承业刚坐下不久旁边桌子又坐下了两个人。
    “你听说了吗?东街死人了,一男一女,双双上吊自杀,女人还怀了孩子,一失三命,当真是凄惨呢!”
    “我也听说了,据说男人就是知府衙门的赵捕头赵四。”
    闻言,杨承业陡然一惊,赵四死了?
    “二位,你们知道他们在哪里死的?”
    杨承业起身来到二人身边问道。
    其中一名男人看了看杨承业,说道:“就在东街凤来巷,他…………”
    男人还未说完,杨承业便奔了出去,引来食客的惊呼声。
    “客官,您…………”
    店小二端着酒在酒楼里,对着杨承业的背影嚷叫着。
    杨承业穿过两条大街,来到那男人所说的东街凤来巷。
    此时的凤来巷已经被衙门捕快包围,禁止行人进入。
    杨承业到来,同样被捕快拦了下来。
    “里面发生了命案,任何人不得进入!”
    两名捕快拦在杨承业面前,高声喝道。
    杨承业取出张俊交给他的玉佩,冷声道:“奉钦差大人之命查案,任何人不得阻挠。”
    两名捕快看了看杨承业手中的玉佩,说道:“原来是杨公子,恕小的们有眼无珠,您请进。”
    杨承业收起玉佩,从两名捕快中间穿过,走进了凤来巷,赵四的家中。
    此处是赵四的另一处住宅,这里有他养的情人,一直以来,赵四都瞒着他的母亲自己另外有住宅。
    赵四的名声并不好,未曾成为捕头前赵四就是一个街边小混混,坑蒙拐骗无所不做。
    后来终于碰到了狠茬,被人家打的半死,被刚刚上任的知府王安所救,从此赵四便跟随王安,成为王安的心腹手下,后来被王安认命为捕头。
    当杨承业走进赵四家中时,王安正带着几名捕快勘察现场,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被摆放在客厅的地面,一名仵作正在检验尸体。
    “王大人早来了!”
    看到王安,杨承业率先打招呼。
    闻言,王安转身,看向了杨承业,皱眉道:“杨公子,你不去调查赈灾粮一案,跑到这凶杀现场干什么?”
    杨承业沉声道:“在下正是调查赈灾粮一案,这赵四是此案中关键的人物,没想到却死了!”
    “倒是王大人来的挺快嘛!”
    王安眉头一挑,说道:“本府为嘉兴知府,出了命案理应前来调查,有何稀奇?”
    对于王安的话,杨承业不置可否,直接来到尸体旁边。
    仵作正在不停地忙碌着,鼓捣着杨承业不认识的东西。
………………………………
第二十五章一死一疯
    杨承业蹲下身体查看着两具尸体,一具确实是赵四的,眉头紧皱,嘴唇发紫,一截舌尖伸出嘴外,生前并未承受痛苦。
    另一具是个女子,腹部微微隆起,面容普通,双目大睁,显然生前受到了惊吓,舌尖同样伸出嘴外。
    杨承业伸手打算抬起赵四的下巴看看。
    “哪里来的小孩子?捣什乱?还不快滚!”
    这时,仵作突然抬头对杨承业叱道。
    杨承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大学专业就是法医,毕业后进入公安部门成为了一名法医,他做过的尸检也不知凡几。
    听到仵作的嚷嚷,王安快步走来,问道:“发生了何事?”
    仵作指了指杨承业,拱手道:“大人,卑职正在检查尸体,也不知哪里来的小孩儿竟然来动尸体,万一破坏了尸体该如何是好?”
    王安看了看杨承业,露出一丝鄙夷之色,对仵作问道:“尸体检查的如何?”
    “回大人!”
    仵作回道:“两具尸体确实是自尽而亡,只是不知为何上吊,就不得而知了。”
    闻言,王安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将赵捕头和他的夫人抬走,好生安葬吧。”
    “等等!”
    杨承业突然开口说道:“大人,尸体还未检查清楚,如此草草安葬,恐怕有些不妥吧。”
    听了杨承业的话,王安怒道:“杨公子,本府是看在钦差大人让你调查赈灾粮一案才对你处处忍让,你可不要得寸进尺呐!”
    杨承业盯着王安,说道:“大人,我感觉赵捕头之死另有隐情,而且他是赈灾粮一案的关键人物,所以我有义务阻止将他安葬。”
    “胡说!”
    不待王安说话,仵作接口道:“我已经检查过赵捕头的尸体,难道我的判断会有错?”
    “要知道我可是遵照大宋提刑官宋慈宋大人所著的书勘察的,岂能有错?”
    “难道你在质疑宋大人?”
    杨承业没想到这个仵作竟然抬出了宋慈。
    对于宋慈,杨承业还是有所了解的,宋慈确实是南宋的提刑官,断案无数,从未有过冤案。
    宋慈乃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他所写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
    宋慈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一生从事司法刑狱。
    宋慈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晚年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法医学里程碑式的巨著。
    杨承业的专业就是法医,对于《洗冤集录》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