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营销号成真了-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本书网址:/xiaoshuo/68812/ )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高原裂谷

    烈烈寒风迎面吹来。

    10月底,寒疆高原的严酷气候比六绝户来时更加恶劣,雪线下移了许多,寻找化石的步伐多多少少会受雪层影响。

    好在于闲的目的地并非高原无人区深处的雪峰,而是裂谷,和白墨一同行动时接触到的裂谷。

    短短三四百米的搜索范围,于闲在裂谷里头发现了鹦鹉嘴龙、大水沟龙、房角石、梦幻鬼鱼。

    此番若是行程顺利;于闲打算把圣姑曝尸像附近的谷地搜个遍。

    有过行动经历,熟悉路线的于闲直接召唤羽暴龙,骑着恐龙骨架狂奔,小半天时间抵达曾经安放营地写论文的地方。

    先把物资卸下来拿出小部分食物另行藏匿。

    这是于闲从六绝户行动模式中学到的技巧,万一随身带的物品因为意外或者逃难舍弃,能用额外留下来的小部分物资撑到离开无人区。

    放置好备用食物,于闲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登山包开始往悬崖下方攀爬。

    谷底温度要比外头高许多;未见积雪。

    倒是因为高山上雪线下移;在较为温暖的位置融化;裂谷中多了一条冰雪融水构筑的小溪,给乱石环境增添几抹灵气之余,也改善了野外生活条件。

    一个多月前,于闲挖出化石的痕迹依然明显。

    六绝户从地底下脱身时炸开的大洞本该更惹眼,只不过他们在离开时用乱石沙土回填了洞口,手艺相当棒,放眼望去看不出端倪。

    先不急着确定营地位置,于闲将两大包物资往旁边一丢,开始切换古代图谱、寻龙图谱,找到化石再选择露营地点。

    第一天,搜索无果,那防水布裹着将就过夜。

    第二天,打了只野岩羊,味道不错。

    第三天,于闲尝试把羊肉喂给菊石吃;菊石蜷缩成一大团;囤在角落不理人;看上去是多么的开心啊。

    又一轮旭日东升,于闲在溪水边洗漱完毕换上干净的衣服。

    这几天搜索下来,和曾经挖到大水沟龙的位置拉开了将近两公里,终于在吃完早饭做活动时,寻龙图谱跳出指向标。

    寻龙图谱,说明是恐龙或者同期生物。

    指向标对应的位置靠近溪流,在冰雪融水不足时,这儿本该是干燥的地面。

    眼下有水流经过,给挖掘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不过,于闲已经不需要为工具担忧了。

    点击系统界面拿出游戏道具:诅咒之铲

    从异世界送过来的礼物,相当锋利且坚韧,和太阴炼形的恐龙化石一样,强韧程度取决于于闲的灵魂强度,损坏了也能通过灵魂力量进行修复。

    有了如此方便强力的工具,于闲放开手脚挖掘。

    表层碎石清开后,下边露出一块岩板。

    这难不倒于闲。

    发动技能:滑铲

    一下把岩板切开,再叫出羽暴龙帮忙掀起岩板。

    这么一阵折腾,和化石的距离缩短了不少之,指向标跳动幅度加快。

    慢慢清理后续岩石到中午;出现了第二个跳动的指向标。

    位置不太一样,需要朝斜行方向挖掘,看指向标那缓慢的跳动频率,应该还挺远的。

    出现两处线索,于闲知道将在这里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恰好距离溪水较近,就把主营地安在这。

    从挖出的乱石坑中跳出,于闲打开没动过的一个登山包。

    身体强度经非昔比,沿途又有羽暴龙作为运输载具,带来的物资相当豪华。

    帐篷型号更大,类似于游古代行军营帐,在里头打下充气垫,盖上毯子就是一张舒服的床。

    摆放好帐篷和床铺,稍稍吃了些东西,于闲再次返回坑洞开始挖掘。

    “啧,第一个化石就这么复杂吗。”

    指向标往下一戳,又是和岩石紧密嵌合的化石。

    伶盗龙,化石完整度36%

    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听着比较陌生,但它还一个非常通俗的民间称呼:迅猛龙

    其实人家叫伶盗龙或者快盗龙,迅猛龙根本不是规范的学名,只是被影视作品误导,所有人叫习惯。

    反正屏幕上出现体型比较一般、奔跑速度很快的食肉恐龙,大多会被叫成迅猛龙。

    不知道的还以为迅猛龙也是一个“超科”。

    其实早先根本没有“迅猛龙”这个名字。

    搞到最后,古生物学家实在受不了了,把后来发现的一只恐龙命名为迅猛龙,英文名更是直接:xunmenglong。。。

    为的就是不让大家把伶盗龙称呼为迅猛龙,然而没有卵用,吃瓜群众称呼习惯了。

    说回伶盗龙,它属于大名鼎鼎的刺客派系:驰龙科

    走的是高速、高暴击、突袭、瞬杀的路子。

    作为本次前来寒疆高原挖到的第一个恐龙化石,成果还不错,麻烦在于想要把骨骼全清理出来,实在太困难了。

    围岩衔接紧密、扎实,换做普通科考队得拿着切割设备和酸液忙活老半天。

    于闲就不一样了。

    伸手往裤兜里一摸,摸出来两个u盘。

    太清尸解厉害归厉害,代价是要消耗u盘,按于闲操作至今总结出来的经验,u盘容量越大、耐久度越高。

    除了口袋里这两个u盘,登山包里还有一袋子,总共二十个,其中还有个移动硬盘拿来做实验。

    u盘接触围岩,开始太清尸解。

    消耗灵魂力量使用秘法,工作效率爆表,夜色完全降临时,于闲已经将伶盗龙的化石清理出来。

    相对的,两个u盘壮烈牺牲。

    本着不乱丢观念,于闲将废弃的u盘收回,这些东西带回城市经过垃圾分类,其中的部件还能回收利用。

    妥当包裹好化石,趁着吃过晚餐消食的功夫,于闲往另一个指向标那儿试探着挖一挖。

    今天肯定来不及把第二份的恐龙化石挖出来,可总归想看看坑里头是什么东西。

    伶盗龙这边的岩层太过复杂,往旁边还好些。

    于闲调整到相隔十米左右的位置下铲,发觉地面较为松软,直接召唤羽暴龙。

    羽暴龙、大水沟龙像挖掘机一样轮流吃土,迅速破开地面。

    距离化石近了,于闲不敢再用如此粗暴的方式挖掘,改为诅咒之铲往下摸。

    柔软的沙土拨开,寻龙图谱显示新的页面:

    难逃泥潭龙,化石完整度23%

    如果您觉得《营销号成真了》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 本书网址:/xiaoshuo/68812/ )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后续研究队

    难逃泥潭龙

    名字听上去很随便,但真的是有效命名。

    第一只难逃泥潭龙被发现在沉积层,位于化石泥坑顶部,才有了这么个名字。

    对于闲来说,难逃泥潭龙的可贵之处在于稀有度。

    牛龙只有一份化石公开,泥潭龙则是只有两份残缺化石被发现。

    于闲当前发现的不仅是第三个难逃泥潭龙化石这么简单,前边化石有缺失;后续化石能与之互补。

    道理等同于毕业时拿出的奇翼龙化石,虽然不是首个,但分量相当重。

    难逃泥潭龙有点冷门,于闲不太记得具体数据。

    《学霸文献库》是一码事,寒疆高原出现魔鬼蛙,世界线变动后考古学研究情况如何改变;暂不得而知。

    裂谷底下生活环境不错;缺点在于没信号,也没法通过太阳能给设备充电。

    休息一夜;于闲在隔天爬上山崖,从外面的空地回收太阳能电池板,与之相连的充电宝已经充满,换一个没电的充电宝上去补给。

    打开手机联网,查了好半天资料,世界线变动之后古生物圈子还是只发现了那么一只难逃泥潭龙,有它的头骨和大部分躯干骨骼化石。

    从寻龙图谱上可以看到,于闲这边的难逃泥潭龙化石完整度只有23%,胜就胜在集中于尖嘴部分和两条小手。

    古生物圈子不知道这种恐龙的手臂部分,刚好寒疆高原的化石能够予以补充。

    对比完化石研究,于闲将注意力转移到未接电话上。

    几条信息提示,手机在无信号区曾有电话打进来。

    起初是许缘缘的联络,电话没有打通后他发了条信息说是顺利抵达月阁市,报个平安而已,没有别的事情。

    随后两个电话来自圣姑山风景区;肖旭日的联络。

    于闲能猜到,他想说的内容应该是将军龙化石修复进度;以及风景区近期的状况。

    进山将近一周时间也该打个电话;省得朋友担心。

    回拨号码,通话很快被接起。

    果不其然,肖旭日满满的关怀。

    随着季节从金秋向晚秋推移,寒疆高原上边的气候就会越来越恶劣。

    科技和城市建设不发达的时代,寒雪市每年会有一两个月大雪封山,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更别提高原深处的艰险了。

    “我这边。。。还行吧。”

    躲在石头后面的背风处,于闲也感受到这些天气候的迅速变化。

    进山时气温勉强高于0度,现在是扎扎实实的0度以下,加之不要命的北风席卷,暴露在空旷地带时,身体的热量会被迅速带走。

    若是过些日子下雪,普通人进山无异于作死。

    “于先生千万要小心啊,不能勉强自己,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古生物圈子不能没有你啊!”

    肖旭日一波耿直的言论把于闲给听笑了。

    “不至于,不至于;圣姑山风景区那边怎么样了?”

    “哎;喜忧参半吧。”

    所谓树大招风,可想而知风景区的热度上去;必然要面对更多的麻烦。

    不过,肖旭日说出来的事实和于闲想象中有点差别。

    原以为无非是客流量激增,基础设施跟不上之类,没想到让肖旭日头疼的是古生物研究组织。

    石英洞窟连续发现龙化石,这一热点通过新闻媒体和直播间广为传播,除了吸引游客之外,还引来了其他研究团队。

    后来的研究者想法很简单,于闲没有团队、没有设备和规划,短期内在石英洞窟发现三处恐龙化石。。。

    换真正的专业团队,岂不是能找到更多!

    想法没问题。

    换位思考,假设于闲是个不知道寻龙图谱存在的普通人,肯定也和他们的想法一样。

    而且石英洞窟确实有可能存在其他恐龙化石,但开采难度大得吓人。

    在空旷区域,化石未被埋在地下的情形中,寻龙图谱的探测极限超过两百米;

    于闲和化石之间的阻挡物越多,探测距离越短。

    可以理解为wifi信号,古代图谱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当化石埋进地里或者在山体内部,寻龙图谱探测距离大大缩短,根据地质不同,受限程度不同。

    再差再差,总归能探测大十几、上二十米深。

    也就是说,石英洞窟二十米深的地下、二十米厚的岩壁内部才可能存在于闲找漏了的化石。

    石英洞窟那地方,怎么可能让人凿壁、钻地20米。

    而且这是以寻龙图谱最糟糕的探测距离举例子,没准要挖30米、40米,地毯式挖掘才能找到恐龙化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