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宝从英伦开始-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71章 分析
“但这些都只是你的猜测而已。”贞德听完了梁恩对于现在情况的一系列分析之后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虽然你的猜测非常的合理。但是你以前给我说过历史学家在这方面要学会怀疑一切,从这点来说,我觉得现在这些证据还有些不够。”
“很好,学会怀疑往往是找到一些新的发现的开始。”看着贞德提出的问题,梁恩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贞德现在的进步,他觉得很开心。
“既然你觉得现在的证据并不能直接指向事情的真相,那么现在能说说你觉得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还需要什么证据才能证明我刚说的那些分析?”
“我认为现在关键的证据是对方在华夏的活动轨迹,毕竟那门被称作晋造150毫米火炮的重型火炮根据记载来看只生产过两门,所以很难判断出设计者的具体情况。”
被梁恩提问之后,贞德先是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说到,可能因为之前认真思考过的原因,所以除了开始的时候因为紧张有些磕绊以外后边越说越顺。
“你知道,如果仅仅只是一两门炮的话,完全可以通过类似于现在顶级车辆那样纯手工打造方式生产,但是这是无法判断出对方究竟是有组织的还是简单按照图纸操作。”
“但是一旦有好几种同样类型的火炮出现的话,那就代表对方一定是一个有组织的设计团体,因为单凭散兵游勇是做不到连续设计新的火炮的。”
贞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年的华夏大量来自国外的工程师。这些人中有不小的一部分有官方背景,但是还是有那种孤身来华夏的冒险家。
不过如果考虑到火炮复杂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单打独斗的设计师也顶多能够做到对于原有武器的一种模仿而已,基本上不可能做出大规模的改动。
所以只要能够从当时晋省的火炮中找到一些和这门150mm榴弹炮类似存在的话,那么就的确能够证明瑞士方面的设计团队在当时的晋阳兵工厂负责设计。
但是想要完成这项工作靠梁恩他们肯定不行,必须要得到华夏方面的支持才可以,好在梁恩之前在华夏的人脉让他想要完成这个工作并不困难。
尤其是在表达自己的疑惑之后,那位华夏的博物馆馆长反响也很积极,毕竟他作为馆长对博物馆里的那些展品有一部分搞不清来历觉得有些遗憾。
所以在梁恩提出这方面的意见之后,他立刻把自己搜罗到的资料全部通过网络传送给梁恩,帮助梁恩解决自己现在面对的这个问题。
得到了这些资料之后梁恩很快就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因为这些资料非常详尽的缘故,所以梁恩从快从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内容。
按照资料上的说法,抗战爆发前和第一阶段的战略防御,第二阶段的战略相持期间,这位晋省军阀阎老西虽然嘴上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但实际很长一段时间里和日寇暗中多有勾结。
所以晋省军工产业也同样受到日本的影响甚至是掌控,比如说晋军装备的步枪就是仿造日本三八大盖的晋造六五步枪。
火炮方面,抗战前晋阳兵工厂制造数量最多的火炮也是晋十三式和晋十七式75mm山炮,就是日本大正六年式和四一式75mm山炮的仿制型。
但是有规则就有例外,从资料上来看,除了这些仿造的日本火炮以外,抗战爆发前夜的一段时间里,晋阳兵工厂有一对非常具有欧洲风格的火炮型号。
这两款火炮一个是晋造105mm重型山炮,而另一个则是88mm野战炮,虽然因为长期战乱导致华夏方面有关这两款火炮的设计和生产资料已基本丧失。
不过和之前那一门150mm榴弹炮不同,这两门火炮至少有自己的编号——晋十六式105mm重山炮与晋十八式88mm野炮。
好在虽然设计制造方面的资料遗失,但是这些火炮留下了大量的实物,所以很多东西能够通过火炮本身分析起来。
比如说这两门火炮都有浓厚的欧洲风情,像是晋十六式105mm重山炮采取了横楔式炮闩,套管自紧式身管技术,单腿大梁,可部分折叠的火炮炮盾等。
至于88mm野战炮除了设计风格类似晋十六式105mm重山炮,同时二者部分零件通用以外,这种口径的野战炮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欧洲风格。
这是因为一战结束之后,不少欧洲国家认为原有75~76mm的火炮威力不足,而100mm以上的火炮实在太重,机动有些困难。
这种思想指导下,欧洲很多国家都推出了口径80mm以上100mm以下的中间口径野战火炮来满足这一需求。
但是最后造出来才发现这些火炮明显超重,机动的难度并不比那些100mm以上的火炮简单到哪去,但是威力却大大不足。
嗯。所以历史上除了英国的25磅炮和苏联d44,85mm加农炮以外大部分都只是小批量生产而已,大批量生产的这两款火炮也大部分被当做反坦克火炮,而不是野战炮使用。
所以晋造88mm火炮很明显就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一个产物,也体现了那个设计团体对浓厚的欧洲背景。
除此之外,另一个能体现这些火炮背景的是这些火炮在资料上号称能用六匹马挽曳,但以当时华夏马匹水平根本做不到,因此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欧洲重挽马设计的。
这自然会给火炮的使用带去一些问题,毕竟马匹一旦超过六匹就不可能通过叠加马匹数量来增加牵引力了。
好在设计师也注意到了这些事情,所以这些火炮很多都能够拆开后运输,为宝贵的火力带去足够的机动性。
必须要说设计师的设计很成功,相比较下当时秃子的军队这方面整体就几乎没有考虑,所以哪怕在平原地带也丢弃了几乎所有的shf—18重型榴弹炮。
但作为对比组败的更狼狈的晋绥军却在沟壑纵横的晋省保住了他们的150mm榴弹炮和105mm重山炮。
和地形平坦基础完善的西欧相比,旧华夏的基础建设无限趋近于零,尤其是在地形崎岖的晋省,对于炮兵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把火炮运到发射阵地上而不是战斗本身。
即便是马政很早就实现近现代化,汽车工业初具规模。同时还针对华夏情况进行专业设计的日本鬼子也不得不经常需要代马输卒,也就是用人来代替牲口,让日军或者伪军人力搬运。
而当时的晋绥军无论是马政还是车辆都堪称一塌糊涂,加上当时华夏石油产量很低,整个华北地区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燃料供给,这种情况下仅有的动力就是人力。
资料看到这里后梁恩轻叹了一声,从这也能看出当年华夏的不易。
第772章 结论
考虑到华夏的整体情况,所以在这个地方使用的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是机动能力。
除此之外,考虑华夏人当时糟糕至极的工业水平,所以他们制造火炮也必须尽可能采取低质量的材料,以确保火炮的制造原材料甚至是未来弹药来源。
而这些晋造火炮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75mm山炮还是105mm榴弹炮炮弹的选择中都极其具有通用性,除了自制炮弹以外; 还能够使用同口径的日本炮弹。
“华夏人过去一直认为这些火炮是当时从欧洲购买的图纸并制作的,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如此。”把这些资料全部检查过一遍后,梁恩若有所得的对贞德说道。
一方面这些火炮带有明显本地的特征,比如说更轻量的炮体,碳钢为主的炮钢,这些都是那些外国的火炮不会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无论是充满欧洲风格的横楔式跑栓还是套管自紧技术和20世纪初的北洋时期国内生产的身管火炮和之后一段时间里出现的日式火炮均有很大的不同。
从现在的那些线索来看; 梁恩可以总结出这一部分火炮技术特征有着明显的连续性,绝对不是简单的买图纸就能够做到的。
因此单单只凭这些线索就可以推断从中原大战前后到抗战爆发前,晋阳兵工厂曾经有一个来自于某个欧洲国家的设计团队。
这個设计团队综合了法国和德国的技术特征,同时考虑到当时华夏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晋省的整体情况。
所以他们在设计中以方便畜力乃至人力机动为首要考虑,其次尽可能的提升口径,射程放到最次。
这明显是一个偏向于实用主义的想法,毕竟晋省的地形复杂,加上当时的晋绥军根本就没有空中侦察能力,所以射程近一些也不会影响太多。
而这些正好和梁恩他们已知的那个瑞士团队各项特征符合:作为一个位于法国跟德国之间的国家,同时有一定的工业能力,所以设计中带有法国和德国的特征很正常。
同时整个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因此这个国家如果要制造武器的话必然要思考在山地条件下的使用,所以很多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套用。
毕竟直到今天,武器的使用环境仍然是那些武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东西; 还以瑞士为例,他们会在自己的坦克发动机上加上消声器,
这在其他国家是基本上不存在的。之所以加消声器当然不是为了环保,而是因为如果不加消声器的话,在山区之中行进的装甲部队产生的噪音在很远就会被敌人听见。
甚至还有一个小细节能够提供佐证:华夏方面的记录是这些图纸和火炮来自于德国; 考虑到瑞士人当时是秘密进入华夏的,因此很有可能在公开方面把自己伪装成德国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德国武器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声誉,所以一群德国设计师听上去更有价值一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瑞士人在日常中这是超过70%的人使用德语,所以想要伪装成德国人是最方便的,至少当时大部分的华夏人分不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我想你们是对的,至少现在已经能够确认,我的父亲当年的确去了华夏并成为了当时火炮设计团队中的一员。”
等把所有东西送到弗雷先生面前之后,他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所有的资料以及梁恩的分析结论,然后说到。
“这个答案让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这代表我的父亲并不是侵略者的帮凶,甚至还帮助那些抵抗侵略的抵抗者提供了武器。”
“是的,您的父亲的确帮助了一个远方国家抵抗那些侵略者们。”梁恩点了点头说道,他觉得这个时候还是不要给这位老人泼冷水比较好。
毕竟当年晋绥军在抗战初期一溃千里,中期则与日寇暗中多有勾搭,抗战胜利后则收编雇佣这群侵略者打内战屠杀人民,从哪个角度来说都非常糟糕。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人也根本就配不上那些专门根据当地的环境设计出的好武器; 那些武器放在这些人手里简直就是白瞎了。
但好在还是有一些武器真正的站在了战场上打击那些侵略者们,比如那些模仿日本人制造的75mm山炮有一部分最近随军逃跑的时候被抛弃; 然后被八路军获得。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 弗雷先生的父亲也的确为华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战场上真正的打击了那些侵略者们。
除了把调查报告给弗雷先生以外,梁恩他们也给华夏那位博物馆馆长发送了一份同样的报告,这也算是解决了他们在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当然了,除了报告以外弗雷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