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宝从英伦开始-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梁恩和三名安保人员进入了山洞中,然后四处敲敲打打了起来,而其中梁恩选定的则走进了走廊尽头的那个仓库,然后开始一寸寸的检查了起来。
“难怪要把日本鬼子叫倭寇呢,不光人站的矮,所有的东西也都小一号。”看着这间还没自己家储藏间大的房子梁恩吐槽到。
对他这个1m8以上的大块头来说,这间房间无论空间还是高度都觉得有些憋屈,尤其是整座房屋有任何光源且只有一扇小门的时候更是如此。
“不对!”就在吐槽鬼子的时候,梁恩突然脑海中出现了灵感。“这被当做了临时仓库,但绝对不会是临时修建的。”
他想到这一点因为整座建筑虽然看上去到处都充满了简陋的气息,但是在这热带雨林里想要挖出种规模的房间绝对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所以按照他的判断,这个仓库很有可能就是过去用于装一些重要物或者是武器的仓库,只不过后来被挪用做藏宝而已。
“Boss,你的意思里面进小规爆破,然后再次测定一次?”听了梁恩要求之后,爆破手向他询问道。
“是的,在里面再爆破一遍,因为我怀疑里面可能有其他的空间。”梁恩点了点头确认到。“外边的爆很有可能无法检测到里面的情况。”
半个小时之后第二次爆破侦查顺利展开了,而爆破点的位置就在最里面间房中,随着一声微弱爆炸声,得到的结论正好印证了梁恩的猜测。
这间位于走廊最深处的房间里面的确还有一间房间存在,二者只有一墙之隔,只不堵墙厚超过了70cm,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之前敲了半天也没发现不对劲地方的原因。
“这底下是钢筋混凝土,那群鬼子手里的钢筋估计全在这儿。”用金属配合电钻取样之后,他们发现了这堵墙究竟是怎么盖出来的。
显然,能够让那些鬼子们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下血本修建的东西肯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梁恩他们很快就开始考虑起了如何拆掉这一堵墙。
“我觉得我们可以使用爆破的办法。”之前那位爆炸物处理者,同样也是爆破师的安保人员建议到,“一次小规模的定向爆破就足够了,也不会伤害到里面的东西。”
“好吧,那就听你的。”考虑了一下那堵墙的坚固程度以及狭窄的作业面,梁恩觉得用炸药的确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案了。
爆破工作非常简单,大家先在那堵墙上打上十几个炮眼,然后往每个炮眼里面塞入经过精确计算的炸药,最后直接引爆。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大量的水泥碎块从墙上飞起并在那间房狭小的空间中四处弹射,发出的噼里啪啦声甚至在洞口的梁恩他们都能听见。
走进房间之后,梁恩他们发现走廊尽头的这间仓库里已经狼藉一片,满地都是破碎的凝土,一些钢筋斜插在上边。而在右手边的那堵墙直接削薄了一层看去非常整齐。
只不过考虑到不想伤到墙后的东西,所以这炸药并没有炸开这堵墙而是留下来最后让大家可以手动清轻轻的砸了几下之后。
轻轻地用随身携砸了几下之后,墙上就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黑洞,看来刚才爆破的时候炸药计算的非常精准,剩下的土顶多5cm,而且已经被炸松,能够轻易的手工破开。
唯一的麻烦来自于那些钢筋,因为刚才顾忌墙后边存在的东西安全,所以装药量不算大,有不少的钢筋并没有被破坏掉。
甚至因为这些钢筋只被摧毁了一半导致断开的钢筋对操作者形成了不小的威胁,以至于大家不得不在这里安装好鼓风机,接着利用乙炔切割机切割这些钢筋。
好在大家准备充足,不但各种工具凑手,使用者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当天,天黑之后不久。大家就顺利的完成了洞口所有的清理工作。
“让我看看有什么——我勒个去!”梁恩第一个来到了洞口,然后拿出了强光手电筒向里面照去。结果在看见里面的第一时间爆出了粗口,因为里面金光闪闪一片。
墙的后边是一间仓库,并不算大,整体体积不会超过25平米,但是在仓库里面靠墙摆了一圈总共12尊金色的佛像。
这个时候梁恩也听出了身后安保人员喘着粗气,这并不代表他们想干什么,而是正常人面对巨量的黄金不可能心跳不加速、血压不升高。
好在这个时候梁恩调进来的是两名训练素的教官而不是本地人,所以才能够保现在站在这里而不是冲进去抱着金佛狂吻。
不过这种冲击也是一时的,因为只要脑子不要太笨的人都能够在黄金带给人的冲击结束之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并压制住自己可能的某些冲动。
看着两名调整好心情的教官,梁恩满意的点了头,然后说到:“你们在这里守着,我进去看看这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至少先确定一下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第701章 佛像
走入这间并不算大的仓库之后,梁恩第一时间就走向了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佛所在的位置,然后研究起了这尊佛像。
这是一尊秣菟罗风格的佛像,秣菟罗是早期佛教艺术三大流派,也就是犍陀罗佛像艺术、秣菟罗佛教艺术、阿马拉瓦蒂佛教艺术中的一个。
这三种艺术风格的佛像各有特点,其中犍陀罗风格的佛像最大的特点是希腊化,造型孔武有力,去除宗教成分的话看上去和古希腊雕塑中强壮的年轻人一样。
同时脸部非常西方化,拥有薄嘴唇和挺拔的鼻梁,同时眼窝比较凹陷。整张脸棱角分明,看上去线条感很强。
至于佛像的衣服也同样很厚重,不透明,下垂感很强,看上去像是地中海传统的长袍,头发也是波浪形的,并不是常见的那种螺发,同时表情呆板,严肃。
对于华夏人而言,这种佛像在西域分布的很广,这主要是因为丝绸之路的缘故让这里直接接受了来自古代印度北方的影响。
秣菟罗风格的造像给人是另外一种感觉了,虽然也受到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艺术发源地地理位置更靠近印度腹地一些,造像的面容肯定不像古希腊人。
从现存的文物上来看,从一开始秣菟罗风格就偏向印度本土艺术的风格,与犍陀罗佛像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早期的秣菟罗佛像有很多都没衣服; 即使有袈裟之类也非常轻薄,凸显人体的肉感。头发也不是波浪; 而是一圈一圈盘旋的螺发。衣纹的做法通常是在隆起的棱上加刻阴线。
公元2世纪后半叶; 秣菟罗风格的佛像逐渐开始吸收犍陀罗佛像的一些特点来改造自身。
到了公元4世纪; 秣菟罗佛像终于实现了印度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完美融合,迎来自己的成熟期。
成熟期的秣菟罗佛像; 体态显得更加优美细长,面孔是东方人的特征,耳垂长而厚; 发是典型螺发,右旋,有肉髻。眼睛一般半眯,神态平和; 淡然,是我们印象里佛祖俯视众生的形象。
这一类佛像还有一些程式化的外形,比如颈部还有三道折线,称为“三道弯”或“蚕节纹”; 头光为圆形; 一圈一圈装饰有不同的图案。造像身材比例适中,着通肩大衣。
最重要的是雕像的衣服上有许多条弧形的衣纹; 显得衣服十分轻薄; 并紧紧的贴在身上; 就像衣服被打湿了一样,所以也叫“湿身佛像”。
这种样式的佛像后来传入华夏; 对华夏的雕塑乃至绘画影响深远。
至于萨尔纳特式佛像则与秣菟罗佛像同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两类佛像最明显的区别是服装上。
萨尔纳特式佛像的衣服显得更加的轻薄了; 几乎不可见,只有在领口; 袖口之类的地方可以见到一两道衣纹,所以也被叫做“裸身佛像”。
不过因为在历史上两种艺术风格在笈多王朝时期合二为一。艺术史上那种佛像往往和秣菟罗佛像被视作同一种风格的艺术。
最后一种阿玛拉瓦蒂风格来自于南印度,那个地区的佛教徒喜欢建造佛塔来表达自己的信仰; 因此阿玛拉瓦蒂风格的雕塑与佛塔关系密切。
很多时候佛的形象都是在佛塔的浮雕上出现; 并且带有故事情节和场景,注重表达意境、气氛。
阿玛拉瓦蒂风格佛像的鲜明特点; 就是人物肌肉柔韧; 躯体转折灵活; 非常富有动感。佛像的长相也是很纯正的印度人相貌。
而现在梁恩所面对的这尊佛像看上去东方化明显; 服饰轻薄,很明显是一尊秣菟罗风格的等身佛陀造像。
当然这并不是来自于古代印度,因为古代印度佛教时代佛像主要石头的,哪怕有金属佛像也不会是这种等身佛像。
所以这尊佛像从样子上来看应该是来自于东南亚地区的南传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主要流行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南亚的斯里兰卡,以及华夏的西南。
“看来这些东西应该是当年鬼子们在东南亚地区掠夺的财富之一。”从佛像的样子上判断出这些佛像的来源后,梁恩等快就猜出了这些东西是怎么来这里的。
虽然说日本鬼子有一部分信仰佛教,但是对于这群在东南亚杀红了眼也抢红了眼的恶棍们来说; 钱才是最重要的,信仰完全可以放在一边。
不过就在全面检查之后,梁恩发现这里的东西可能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价值; 因为他发现佛像上一些不显眼的地方颜色上有些斑驳; 金色之中有一些发暗的氧化痕迹。
“这是鎏金的?”看见这些奇怪的痕迹之后梁恩很快凑近观察,结果发现佛像外边那层金色只有薄薄的一层,而这层黄金下边则明显是青铜。
而之后搬运尝试的时候大家确认了这一点; 因为黄金和铜的重量相差很大,如果只是一小块可能不太好分辨,但是像这么大的佛像就很容易察觉出其中的不同。
确认了这些佛像都是铜镀金的货色之后,大家很快开始轮班把这些佛像从山洞里运出,也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猜测佛像的来历。
“这很有可能是柬埔寨的东西。”把佛像搬到外边之后,借着外边的阳光梁恩展开了进一步的检查,进而发现了更多的线索。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听梁恩这么一说后,贞德跪在了他的边上仔细的看起了面前的一尊佛像,然后好奇的问道。“我觉得东南亚的这些佛像都很像。”
“你说的没错,东南亚的佛像的确很像,但是柬埔寨的佛像和其他地方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说佛像面部的微笑。”梁恩看着佛像的脸部说到。
“你要知道和今天穷困的柬埔寨不同; 历史上这个国家被称作真腊; 曾经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几个国家之一。比如说著名的吴哥窟就是这个国家吴哥王朝时代修建的。”
“而如果你仔细看这尊佛像面部的话; 就会发现这尊佛像面带微笑,整体上看上去很像是吴哥窟的佛像。”
“你说的没错; 的确是这样。”听梁恩这么一说后; 贞德很快回忆起了之前自己看过的东西,然后点了点头。
“吴哥佛像的确和其他地方的佛像有着区别,尤其是那种吴哥的微笑。”
通过佛像的样式能够对佛像的和来历进行简单的判断,唯一比较可惜的是传统上佛像不会雕刻铭文,所像这种被掠夺的佛像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第702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