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宝从英伦开始-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小时中梁恩他们在山洞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结果惊讶的发现这些陶瓷坛子的数量要比想象中的多的多。
最后挖掘的结果让人震惊,他们在这座不大的山洞里面一共确定了173个这一类陶瓷坛子的存在,可以说这个山洞两旁就是两堵用坛子堆砌成的墙。
“这里有东西。”就在确定了墙两边坛子的位置之后,用一根钢钎探测地面的梁恩很快发现了在入口处侧面的地面以下埋藏着一块石板。
“快,看看石板上面有没有刻字。”跟着梁恩经历过好几次遗挖掘的贞德立刻兴奋了起来,因为根据他之前的经验,这种石板上往往会雕刻着文字。
而在考古中,带有文字的那些东西可比金银珠宝有价值的多,所以在看见这种适合用于雕刻的石板之后贞德才会那么兴奋。
“真有字!”把石板翻过来看了一眼之后梁恩瞪大了眼睛。“这太令人震惊了——”
第581章 尘封的战争
石板上雕刻的文字是汉字,作为古老华夏文明圈辐射范围,这里出现汉字并不足以让梁恩感到震惊。
毕竟这个地方在密室被修建的年代,也就是唐朝时候是和华夏有着紧密联系的时代,华夏人自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
举个简单的例子,华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点碎叶城就在现在梁恩所在位置东边数百千米外的托克马克附近。
而这边虽然不是古代华夏的领地,但也属于当时华夏的藩属国之一,更重要的是历史上重要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通过,出现汉字也算理所当然。
“上边写的是什么?”看着这些汉字贞德好奇的问道,虽然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她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有关中文的口语知识,但是对于文字还是一无所知。
“让我看看。”用一只专用的毛刷轻轻的刷掉石板上的那些泥土之后,一行又一行的文字也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维时天宝十七年戊戌七月十三日,大唐国京兆府老卒刘神威流历河西,适寓呼罗珊。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吾搬移袍泽遗骸于废洞,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袍泽,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我知道是什么——不,我知道他们是谁了。”沉默了一分钟之后,梁恩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用一种低沉的语气说到。“他们是当年达罗斯之战中战死的唐朝军人。”
“这位刘神威很有可能就是被迫滞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高仙芝残部,甚至他不知道中原的皇帝已经变了,而天宝这一年号也只有15年。”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和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此时,华夏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同时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同年。高仙芝还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同时搜刮财物。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高仙芝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
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阿拉伯主力军队遭遇。
以上这些就是人们所知道的所有准确的历史,至于接下来的历史则是隐藏在迷雾之中,并没有一个能够确保100%准确的说法。
因为无论是在唐还是在阿拉伯世界同时代撰写的史书中,这场被后世(尤其是现在)视为两大王朝直接碰撞的战斗,其所占的篇幅都不足一页纸:
在阿拉伯人的《历史大全》中只占3行、在《旧唐书》中仅占2列、而在《资治通鉴》中,亦只有4列。
文人们并不屑于记载战争的细节,在华夏是这样,在中东地区亦是如此,这使得我们很难将历史真相准确的还原,比如说光是阿拉伯军队数量就从2万~30万都有。
好在人们可以通过其他的史料推断出一些那个年代的真相,比如说指挥官是将军齐亚德·本·萨利赫,不是总督艾布。
同时传说中的几十万呼罗珊军队是不存在的,阿拉伯一方的军队核心力量不会超过两万人,加上仆从军也不会超过4万,之前也经过长期的平叛战争,状态并不完好。
阿拉伯重骑兵也只是在故事中存在,战场上的确有马匹有甲的突厥骑兵,但是他们是弓骑兵,对整体战局提不到决定性作用。
阿拉伯人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以逸待劳,他们所在的地区实际上都是新占领地区,甚至主力战争是在一场攻坚战结束后直接被调动到怛罗斯的,因此他们也等于外线长途行军。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萨利赫兵团是接到情报之后急行军前往达罗斯地区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总督艾布知道唐军进军的情报和即将抵达的地点。
另一个让人觉得头疼的地方是当时的交战时间和交战地点,《历史大全》和《新唐书》都没有记载。
而旧唐书的记载是“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
从字面意思来看,战争似乎只进行了一天,战斗自当天上午或中午起,唐军大败,残存的唐军趁着夜色撤出战斗。
而在资治通鉴中则成了“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但简单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相持五日这个最常见的说法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颇有经验的指挥官,高仙芝之所以带兵快速钱出就是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在发现阿拉伯人重兵集团之后他就会立刻明白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发动一次短促有力的突击打散敌人,然后把部队分成几支交替撤退。
更重要的是安西军的核心是2万左右的骑乘重步兵和少量非具装重甲骑兵,而呼罗珊军团的核心则是1万重装步兵和1万具装甲骑。
按照贞德这位能够一个星期不脱盔甲的猛人的说法,这种重步兵或者重骑兵一旦投入战场,哪怕轮番上阵一天内必然结束战斗,不然大概率会自己直接倒在的战场上,
尤其是在中亚这种植被稀疏的地方野战更是如此,重装部队活跃时间不会超过半天,不然因为中暑跟劳累死的人绝对比战场上战死的人都多。
因此那场战争很有可能是双方同时主动发起进攻,但是高仙芝军力不足导致双方僵持,直到夜间阿拉伯人最终靠着人数和情报优势击溃了高仙芝的部队。
第582章 历史的真实
“我好像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说当年唐朝军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葛逻禄人叛乱。”就在梁恩讲述了有关于那场战争的考古内容之后,范猛突然说到。
“而且那场战争结束之后,葛逻禄人占领了怛罗斯人并开始扩张,所以从单纯的受益者角度来看这些人的确够可疑。”
“的确可疑,但实际上他们的扩张更像是那场战争之后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军队两败俱伤,失去了核心机动部队的缘故,以至于他们能够填补两个大国之间的那个空隙。”
听了范猛说的话之后,梁恩一边小心翼翼的继续搜索着地面一边说道,“至于判断这个不太好说,毕竟只有《资治通鉴》记述了这一点。
而战后唐朝和葛逻禄人的关系也不像是敌人,至少从双方接下来短时间的联络来看,不像是之前战场上发生叛乱的样子。”
“你说的有道理,可惜双方历史都记载的实在是太简陋了。”范猛对此显得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说的,“仅凭现在掌握的这些资料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你说的没错,而这也就是考古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梁恩一边探测着地面一边说到,“人类能够记下的历史相对于真正的历史来说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而那些历史记录中的空白则需要考古学进行弥补。”
不得不说当年隐藏这些东西的唐军士兵也算是足够的聪明,为了保全袍泽们的尸骨,他在后边做了个密室并放进去了不少他找到的财富用于吸引可能存在的后来者的注意。
现在看来他的计划应该是成功了,无论是当年那个贪婪的沙俄军官才是之后的一批批寻宝者也没有找到这个人所隐藏的真正的东西。
当然了,这也和这些骨灰坛并不引人注目有关。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的宝物是黄金白银或者是宝石,而不是骨灰坛。
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前往以前被证实有黄金挖出的那些洞穴中去碰运气,而不是来这个一看就知道里面没有黄金的地方浪费时间。
而梁恩现在进行的事情是对这个山洞进行大规模的搜索,因为他刚才发现那块石板好像是从一条长方形的石板上截下的一块。
考虑到附近并没有这种方便雕刻的石板,所以梁恩觉得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有另外一块记录着其他内容的重要石板。果然,在十几分钟之后,梁恩发现了自己的目标。
和第一块石板不同,第二块石板上记载的都是一些白话,是那位刘神威对于那场战争的回忆录,虽然上边只有几百个刻的歪歪扭扭的文字,但却还原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
作为一名低级军官的刘神威在这段记录中表示,高仙芝将军带领着大家来到这里之后先是分兵监视怛罗斯城中的阿拉伯人,然后主力西进争取先发制人。
结果在越过怛罗斯河的时候碰上了阿拉伯人的主力部队,双方简单的对峙了半天左右之后,几乎同时向着对方进攻并展开了激战。
当时战线中间的安西都护府主力部队打的非常不错,甚至迫使阿拉伯人节节后退,但问题是布置在侧翼的葛逻禄人没有挡住阿拉伯人的骑兵。
要知道葛逻禄人这种游牧民族在打仗上更接近雇佣兵的做法,顺风仗打打还行,但是一旦要啃硬骨头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先保存自己。
这么一来,侧翼暴露在阿拉伯人兵锋之下的唐军最终因为支撑不住而战败,好在高仙芝还能维持住核心部队,所以数千人得以且战且退,退回安西都护府。
与此同时,包括围城部队和外围掩护部队在内被分出去的军队也开始逐渐后退,但是其中大部分都被阿拉伯人击溃。
刘神威本人是战斗之前派出进行战场遮断任务的斥候部队的一员,结果在战败后的那黑夜中和主力部队失散。
好在因为他擅长单独行动,所以并没有被事后打扫战场的阿拉伯人俘虏或者杀死,而是坚持到了阿拉伯人撤走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