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寻宝从英伦开始-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合同上的说法双方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然后以独立企业的身份展开经营,双方各占50%的股份。同时双方之间的人员以及部分设计也开放流动。
  也就是说,之前梁恩的设计可以被瓦尔玛使用,当然这么做的时候瓦尔玛是需要给伯爵的公司以及梁恩支付一定费用的。
  除此之外,瓦尔玛也可以雇佣梁恩专门为他们设计珠宝,但这种情况下自然需要支付更多的钱才可以。
  对于这种没有多少束缚的合作梁恩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并不是以此为生的人,所以自然不希望有约束性太强的合同对自己产生太多的约束。
  得知梁恩同意接下来的工作之后,瓦尔玛的脸上立刻绽放开了笑容,接着双方很快找了一张桌子开始享用起了今天晚上的美食。
  “这里的饭应该是用瓶装水做的。”吃了一会儿之后,贞德突然用她那个年代的法语对梁恩说道。“因为水里没有任何的漂白粉或者消毒液的味道。”
  贞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刚才在房间里面打开水龙头的时候在水里面闻到了一股浓郁的漂白粉味,而这个味道也被梁恩认为是很多人在印度肠胃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按照梁恩的想法,很多外地人或者是外国人在这个地方拉肚子除了因为香料刺激以外因为微生物的概率不大,而是因为水里超标的消毒液。
  “这可是印度最顶级的酒店啊,如果把客人们吃的拉肚子像什么样。”梁恩看了看和一位朋友说话中的瓦尔玛后压低声音对梁恩说到。“你没见今天的菜也以西餐为主。”
  因为今天算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活动,因此大家并没有像那些严肃活动一样,是吃饱了再过来的,而是直接在现场吃晚饭。
  这也是印度非正式宴会的一个特色,这种宴会上不需要参加宴会的人端着架子什么都不吃,而是通过吃吃喝喝营造一个放松的环境。


第536章 博物馆
  因为之前客人们的吃喝,所以餐厅里现在自然显得有些杂乱,好在第一轮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并各自将餐具放在了面前的盘子边上。
  看见这一幕后,那些服务员们开始进场把大家吃完后留下的盘子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收下去,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印度人的宴会有着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这种并不是非常正式的宴会更是如此,其中体现了不少印度本地的传统风情,比如说这段时间就是表演环节。
  很快,一群演出人员来到了舞台上开始歌舞表演,这些人表演的是一种群体舞,看上去非常热闹,喧闹,且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这也不得不说印度的舞蹈的确很有特色。表演者其实都是宝莱坞的伴舞演员,用华夏那边的说法就是“跑龙套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表演者的舞蹈技艺绝对专业!
  一边看表演,顺便同身边几人聊上几句,梁恩他们几个好像感觉置身在一部印度歌舞片的盛大歌舞场景里。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印度电影里面穿插大量的歌舞也不是纯粹编剧编出来的,而基于现实情况进行略微夸张后的真实写照。
  歌舞一波接一波,很多玩高兴了的宾客都上去秀了秀舞姿:不会跳舞的印度人不多,所以这种非正式宴会上大家又唱又跳也可以说是一种常态。
  最后酒会直到12点大家才尽兴散场,中间光食物饮料就换了两轮,毕竟这种战线拉的很长又时不时需要唱唱跳跳的舞会的确需要多吃点东西才不会饿。
  第二天上午十点,吃完了送进客房里的早饭之后,他们就直奔希瓦吉国王博物馆,也就是原来的威尔士王子博物馆。
  因为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做好文物最后的交接工作,这样也算是完成这次黄金黎明委托给他的工作。
  “说真的,你昨天晚上跳的舞非常棒。”因为范猛去拉着那些文物的车上押车去了,所以梁恩用司机听不懂的法语对贞德说到。“这是你学过吗?”
  “不,当然没有。”贞德摇了摇头说道。“只不过在我那个年代被娱乐项目非常,因此像这种舞蹈就成为了我们拥有极少的娱乐项目之一。”
  当然了,那个年代法国乡下的舞蹈和印度舞蹈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对于身体被反复强化过的贞德来说,看着别人的动作临时学没有太大的难度。
  毕竟除了刚开始那些专业人员的舞蹈以外,之后那些普通的印度舞蹈想要学起来难度并不算大,哪怕梁恩看几遍也学的差不多了。
  这一路上显得非常的顺畅,可能是因为只在富人区行驶的原因,如果换到别的地区的话这个时候路的两边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商贩。
  对于那些曾经在印度旅行过的人来说,那些跟牛皮糖一样粘上来的小商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印度旅行过程中最糟糕的记忆之一。
  而更糟糕的则是这些跑来卖东西的小商贩并不人都是打算卖东西的,还有不少的家伙借着这些人吸引注意力然后盗窃那些受害者身上的钱财。
  不过现在梁恩他们经过的区域并不是如此,和大部分地区混乱的情况相比,这里看上去更像位于欧美某个城市中的高档社区。
  如果不是路边那些类似棕榈树的热带植物以及头上炽热阳光的话,这里甚至看上去像是一座英国的城市。
  作为当年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属于英国的痕迹,甚至连博物馆所在的区域就称作威灵登环区,一个充满英国风味的名字。
  这座博物馆也是一个百年老建筑了,建于1904至1914年间,因当时的威尔士王子于1905年来印度为其奠基而得名。
  1921年的时候博物馆物馆正式开馆,到今年整整一百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座建筑本身就是文物以及印度历史的一部分。
  整座博物馆对周围美丽的花园所包围,该馆为英国建筑师乔治·维泰特设计,也就是著名的印度门的设计者。主体结构用玄武石建成三层穹顶,巨大的大理石圆顶格外宏伟壮观。
  该馆馆藏丰富,主要藏有印度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馆内分为美术、考古学及自然史三部分,其中以莫卧儿帝国的绘画最为精美。
  梁恩他们这次带来的文物会分别放到美术以及考古学的部分,当然了,现在的话这些文物会被统一放进库房里进行分类以及进行保护与甄别工作。
  因为所有的文物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件,双方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这些东西顺利的分别归类并放好,然后他们就在陪同人员的引领下开始逛了起来。
  馆内的印度文物是按照这些东西的类型摆放的,比如说是雕塑馆,再比如说印度铜器和装饰艺术馆。
  如果是来自于其他国家文物的话,那么文物将办照那些文物来源的地点进行摆放,比如说放着华夏和日本文物的东亚馆,再比如说放着尼泊尔不丹文物的喜马拉雅山麓艺术馆。
  “我感觉印度这边的文物看上去非常的欢乐啊。”贞德看着这些文物说到,“但实话实说,我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还能够感受到欢乐?”
  “这是因为印度人生活的世界和他们思想中的世界并不重合,你从他们的电影中就能看出来,和韩国电影某方面的倾向正好相反,印度人的电影更像是在编造童话。”
  梁恩想了一下后对贞德解释起了这个和印度习俗有关的内容,当然他举的例子是其他国家的人对印度最了解的一个部分,也就是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在华夏被称作神剧,因为里面有太多过于夸张的部分,印度人并不是不知道这是不真实的,但是他们喜欢的就是这份自娱自乐的感觉。
  这也可能和做传统的文化和宗教教义有关,简单而言就是世界是一场梦,人生更是一场修行一场梦,真实的世俗生活在印度人看来其实就是最大的虚幻和假象。
  因此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有的时候哪怕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也能保持着某种比较阳光的心态去享受生活,这就是这个民族特别的地方。
  不过从另一面也可以说明印度人的种姓制度以及阶层固化到达了多么可怕的程度,以至于无论如何努力都看不到未来,所以只能从虚幻中寻求解脱。
  而这些东西也在文物上体现了出来,让梁恩他们看了以后颇多感慨。


第537章 钻石加工
  博物馆之旅结束之后梁恩他们就没有安排其他的出行计划,而是直接回酒店了。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将会前往瓦尔玛先生的钻石加工厂看看,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灵感。
  钻石作为美丽的欲望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钻石是最有价值的,不仅是宝石,而且是世界上特有的东西。”
  虽然说现在一提起钻石,人们就会想起南非,塞拉利昂这种盛产钻石的非洲国家,如果对这行有兴趣的话,可能还会说出加拿大,俄罗斯或者是巴西这一类更新的产地。
  但是最古老的钻石来自于印度,从公元前800年到18世纪中期以前,印度一直是钻石的唯一产地,也生产出类似于光明之山这样著名的大钻石。
  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进行命名: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
  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印度也有一条连接印度和西方世界的贸易之路,在历史学家研究中被称为钻石之路。
  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
  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只不过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条道路最后指向的目的地变成了波斯。
  不过印度钻石矿最大的问题在于产量太小,哪怕在17世纪高峰时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
  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这严重打击了欧洲的钻石产业。
  不过在1730年的时候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年产量30万克拉以上,直到1880年下降到5000克拉。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钻石产地非洲产地被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光是金伯利城附近的钻石矿年产量就高达2000~3000万克拉。
  从那以后,钻石不再成为王公贵族独享的奢侈品,而是走入了千家万户,不过在这个时代之中,印度在钻石产业中仍然是重要的一环。
  如今很多人购买、佩戴钻石的人都不去想这样一个问题:非洲矿工挖毛钻,全世界有钱人买钻石,这其中的加工环节是谁完成呢?答案就是印度!
  如今印度西部港口城市苏拉特和孟买已经成为全球钻石加工中心,最极端的年份甚至能占到全球钻石加工份额的92%。
  虽然这几年华夏也逐渐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但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