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宝从英伦开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想象的那么劳累。
“实话实说,你们来的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皮尔斯上前和梁恩拥抱了一下,接着退后一步说的。
“不过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发掘出一个重要的考古遗迹也算得上是非常厉害了,而且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
第470章 寻灯
皮尔斯告诉梁恩他之前对于迈锡尼的发现与挖掘已经成了展销会上的热门话题,毕竟这是一个古董交易的展销会,所以大家本上都是这方面的人士。
这么一来,皮尔斯的店铺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因为大家都想看看梁恩这么一位探险家入股的店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好在这次皮尔斯带来的东西也能扛得住这样的场面,比如说古董家具或者是贵金属制作的餐具之类的东西虽然算不上顶级,但也都是一些受众非常广的精品。
除了古董之外,无论是作为工艺品出售的印第安人各种手工艺品还是那群埃及的科普特人做的古埃及风格首饰有着某种独创性。
所以这次皮尔斯的铺位在整个展销会上大受欢迎,尤其是作为未来拳头产品的印第安手工艺品和古埃及风格首饰算是打开了销路。
这些手工艺品因为档次问题肯定不可能从伯爵那边的奢侈品渠道出货,所以之前一直是通过绿宝石旧货商店一点点的出售。
不过这么一来他们的出货量往往不如人意,以至于能够利用这个新渠道出货的各种工艺品数量总是和整体生产量相比算不上特别的多。
毕竟绿宝石旧货商店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并不是很有声望,所以哪怕尽全力推销这些东西整体情况看上去也有些糟糕。
好在梁恩的考古新发现带动了整个展销会的话题,让这些现代工艺品打响了名头并卖出了一个好价钱。
是的,虽然这个展销会被称作是古董展销会,但是各种仿古工艺品的数量也并不少,其中大部分仿古工艺品的主人是顺带展销的,不过也有的家伙是借着这个名义骗钱。
毕竟古董这个东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除了极少数专营古董业务的商家以外,大部分商家也会出售各种仿制品用于维持收入。
可惜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生意利润并不算丰厚,也只是能在平时维持一下生活而已,想要发大财的可能性不大。
而梁恩他们给自己加上这个生意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两个古老的民族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
当然了,梁恩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做慈善,比如皮尔斯也意识到自己想要扩张的话单纯只是作为古董商人肯定是不行的,而就必须涉足这种工艺品市场。
好在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梁恩他们所拥有的工艺品生产部分有着其他人没有的优势,所以现在在宣传能够跟上的情况下以后的生意肯定不会太差。
从第二天早上开始,梁恩就帮忙在绿宝石旧货商店那个铺位里面作为宣传人员站了一个上午,并和五十多个游客合影并送上签名照片。
这算得上是宣传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也的确带动了摊位的人气,也让梁恩消耗了更多的精力才从这里脱身开始了自己的展销会之旅。
不得不说刚才在自己摊位站台也并不全都是好处,比如说现在展销会里至少有一半摊主认识了梁恩,这让他想要捡漏的计划直接夭折了。
好在他今天来并不只为了捡漏,所以意识到这方面没戏之后,他立刻把自己的精力转到了那些大开门的杂物上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因为灯是过去非常常见的一个必需品,所以这个地方也自然有各种各样的灯具出售,从最老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陶制油灯到上周才被生产出来的艺术品应有尽有。
开始的半个小时中蔚蓝找的都是那些古老的灯,比如说古希腊时代用红陶制作的油灯或者是300年前日本的铸铁油灯他都试过。
可惜的是,这些有年头的古灯并没能够引起梁恩手上那张卡牌共鸣,可见这都不是他所需要的。
终于他在一个以出售各种二战物品的摊位前边停了下来,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一盏铁皮做的油灯上。
这是一盏非常常见的黑色铁皮油灯,上边有不少锈迹和灰尘,看上去还是那个年代任何一盏油灯都很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是我从几个阿尔巴尼亚人手里收购来的油灯,他们说是之前从波黑那边弄来的东西,只不过他们根本就说不出这究竟是什么。”
看着梁恩把注意力集中在油灯上,这位留着一脸大胡子的中年男人用一种带着弹舌音和卷舌音的英语磕磕绊绊的向他介绍了起来。
“这个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弄到的?”梁恩拿起了一枚放在边上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勋章看了看后突然用俄语说道。“当然如果牵扯到你生意的话,可以不说。”
“这没什么不好说的。”听见熟悉的俄语之后,这个人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变得真诚了不少,然后对梁恩说道。
“既然你也是绿宝石商店的合伙人,还当过一阵子跑单帮的寻宝者,所以应该知道我们这些人收货的渠道不稳定。”
“像是这些东西就是一群阿尔巴尼亚人卖给我们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毕竟你也知道那群阿尔巴尼亚人——所以确定这些东西不是登记在册的丢失物品后我就收了这些东西。”
“不过根据我的推断,这很可能来自于某个经营不下去的小博物馆或者是某个老战士的家人,毕竟你知道前南斯拉夫地区现在很穷,所以当地人出售这个东西不罕见。”
“明白了,如果我要买下这盏灯外加两枚勋章一个银烟盒的话要多少钱?”等对方话音落下后,梁恩指了指放在角落中的这四件东西说到。
“如果是您的话,我想600欧元就足够了。”这个俄国商人想了想后说道。“不过我希望你能够给我现金。”
“当然,当然没问题。”梁恩知道这个价格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于是点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了现金并数出600欧元交给了对方,然后用袋子接过了那四样东西。
带着这些东西梁恩返回了自己的铺位,然后在后边那间作为仓库的密闭房间中检查起了这张看上去和其他油灯没什么区别的灯。
很快,他就发现灯的侧面好像以前被人刻有文字。小心翼翼的用小刀清理干净这盏油灯被刻字的那个地方表面上黑色的油漆之后,他发现下方有一块小小的金属牌。
而金属牌上写着以下的文字:贝尔格莱德抵押银行萨拉热窝分行,弗拉基米尔。佩里奇,1944。
显然,这些文字应该就是当年油灯的主人为了防止别人不小心带走自己油灯留下的,可惜对于这个名字梁恩并不熟悉,所以也不知道油灯的背景。
第471章 瓦尔特的提灯
对于梁恩来说,能够在展销会上找到自己急需的一盏灯自然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他也希望能够知道这盏灯的来历究竟如何。
因为不管怎么说这盏灯都将会成为自己未来一个技能最原始的开头,那么搞明白油灯的来历对他来说显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所以想要查询各种资料情况也变得简单了许多,所以梁恩很快找到了那盏油灯牌子上的名字究竟是谁。
弗拉基米尔。佩里奇是一名出生在1919年冬天的南斯拉夫人,虽然他的家境很一般,但因为学习刻苦的原因他不但考上了中学,之后还成功的考入了一座位于贝尔格莱德的商学院。
这段日子对他来说自然是一段艰辛的日子,因为他需要在上学的间隙勤工俭学外出打工。好在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后从1938年开始在贝尔格莱德抵押银行工作。
1940年,他秘密入党,同时也被调动到了萨拉热窝的银行分行工作,直到1941年德国人入侵南斯拉夫为止。
也就在这一年,时年22岁的弗拉基米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随即便和其他的队员一起开展了地下抵抗任务。
他和战友们暗中呼吁萨拉热窝的有钱人向城内犹太社区提供金钱和物质上的支援,同时暗中将游击队员护送到萨拉热窝市内执行暗杀和破坏活动。
为了行动上的方便,弗拉基米尔给自己起了一个的代号——瓦尔特,从此游击队员“瓦尔特”成了他家喻户晓的称号。
没错,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那个主角瓦尔特的原型,一名勇敢的游击队员。
接下来的几年中,现在这位被称作瓦尔特的游击队员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他来到重镇图兹拉,对当地的德军和傀儡政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破坏行动。
行动造成德军在当地的情报网遭到巨大破坏,对游击队和其他抵抗组织的搜捕也被迫停止。同年,由于他的突出表现,他被高层授予波斯尼亚东部游击队单位的副政委。
1943年,瓦尔特又被游击队地区领导人任命为游击队萨拉热窝委员会的秘书。此时,瓦尔特的身份已经晋升为营长,他也被组织赋予了新的战斗任务——重组当地被破坏地下抵抗组织。
在瓦尔特的帮助下,当地的抵抗组织纷纷在当地招收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游击队的人数迅速地壮大起来。
同时瓦尔特也和其他地区的游击队据点取得联系,为萨拉热窝当地的游击队提供资金、武器和情报,以壮大这一队伍。
1944年6月,已经正式成为萨拉热窝游击队总指挥的瓦尔特,带领着游击队员在市中心和郊区组织大规模的罢工、休市、罢课等活动。抵抗辣脆对当地占领。
当然,那个时候的瓦尔特也有着大量的伪装身份方便自己活动,而自己之前就职过的银行也是如此,这显然就是这梁恩找到的这盏油灯的来历。
进入1945年,南斯拉夫人开始发动了全面反攻,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在萨拉热窝,德国人摧毁了大量游击队的据点。
于是当时作为负责人的瓦尔特就带着自己麾下的游击队员产出了内部的叛徒并发动了反击,就如同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夺回了主动权。
可惜的是,这位瓦尔特并没有看见最后的胜利,就在1945年4月份南斯拉夫全境即将解放的时候,瓦尔特牺牲在了战场上。
那是在1945年4月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瓦尔特像往常一样带领着手下的游击队员来到城内的卷烟厂里进行检查。
在此之前,城里的邮局、医院、工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之所以要这么做,瓦尔特是为了防止德军在撤退或者投降前对这些设施进行破坏。
当一行人正在工厂内进行巡查时,一伙携带了一门迫击炮的小队发现了他们,并用迫击炮对他们射击,结果瓦尔特身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并于第二天不幸牺牲,年仅25岁。
也就在瓦尔特牺牲的当天,萨拉热窝正式解放。游击队和全体萨拉热窝军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但英勇的瓦尔特却没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倒在了胜利的前夜。
4月9日,当地军民为瓦尔特·佩里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和之前牺牲的战友们一起被埋葬在当地的墓地。参加葬礼的人超过了15000人。
人们用各种形式去缅怀这位传奇的游击队员,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72年以他经历作为原型进行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