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医许阳-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小续命汤即可辛温发散,又可补益气血。既有寒凉清热,又有温里扶阳,组方非常奇特,但又很巧妙,尤其是对此患者,非常对证。”
“所以治病啊,一定要尊仲景的十二字法则,心中不可有半分先入为主的观念。牢记这十二字,随证治之,是不会有错的。”
徐原认真地点了点头,赶紧记笔记。
张可早就习惯了许阳的强大与神奇了。
张三千目光中也稍稍带上了错愕。
徐原记好笔记,他又问:“所以可以用汗法治中风?”
许阳道:“那是自然的,中医内治八法之中,汗法是排在第一位的,千万不能小看它。《内经》有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孙思邈也说‘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故诸风方中皆有麻黄。’治风邪,用汗法是妥当的。开皮肤腠理,导病邪于表,发汗而解之。”
徐原点了点头,有恍然大悟之感,感觉就这么一会儿,让他学到很多很多啊。
然后他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为什么要把门窗都关闭了呀?”
许阳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都告诉你用小续命汤了,跟你说了半天的孙思邈。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或又如此着。’”
“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
徐原一听这话,顿时尴尬起来了。
许阳则是摇摇头:“你的理论基础太差了,回去把《千金要方》抄写一遍。”
“啊?”徐原都傻了。
第121章 再来一本
徐原悲催了,他记得上一次被罚抄书的时候,还是在初中。好像是自己早恋,被罚抄了一整本校规。
自己现在都大学毕业多少年了,还被罚抄书。悲催啊!
张可在一旁幸灾乐祸道:“赶紧去抄吧,记得交作业啊。抄完之后,交给我检查,我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错字再抄一遍。”
“我……”徐原颤抖着嘴,他都委屈了。
许阳也笑着摇了摇头,他道:“可可,把你爸爸送回卧室吧,每一剂方子,只煮一次,以保证药效不变。然后按照日三夜一服药,保证血药浓度,一鼓作气,鼓邪外出。”
“还得我说的吧,先用厚被子把你爸盖好,第一次服药之后,出汗了就把厚被子换成薄的,不需要有大汗,粥煮了吗?”
张可道:“电饭锅里煮着呢,然后也清炖着一块羊肉。”
许阳点了点头道:“服药的中间,也是需要吃些东西的,不可令人无力,更益虚赢。孙思邈强调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食汤,亦少与羊肉将补。”
张可认真地点了点头。
徐原也老老实实地把这个服药要点记录了下来。
张三千抬眼再度看了看许阳。
许阳问徐原:“为什么要喝粥?”
徐原一愣,又考试了,他想了一想道:“自然是粥能温中散寒,有补中之效。现在正需要一鼓作气,鼓邪外出,可不能使人因饿因汗而虚弱了。”
许阳点了点头:“道理没什么错,那为什么汗出后服粥呢?”
徐原道:“也是要及时补益啊。”
许阳又问:“补益之品有很多,温热之物也有很多,为何独独要服粥?”
“额……”徐原一时不知道要怎么答。
许阳则道:“《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浆是谷液,为粥则利。这都是为了护卫胃气啊,无论泄泻后的虚。还是表实之后的汗解,都需要补中益气,护卫胃气。胃气一虚,百病丛生啊。”
许阳摇了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中医啊,对经典的拜读实在是极其不到位。”
徐原顿时一怔,我们这些年轻中医?许医生不是跟自己差不多年纪吗?
许阳道:“须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皆是因为其微言大义,字字珠玑。它没有一句话是废话,一个字是多余的废字。”
“尤其是四大经典,更是应该时时拜读,读上万遍都丝毫不为过,因为你每看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治病的道理,都藏在这里面啊。”
徐原认真地点了点头。
而张三千和张可则同时一愣,他们想到了当年她妈妈还活着的时候,也常常这样说。
许阳又道:“就像续命汤的服用方法,孙思邈已经明确说过了要在密室中服用。‘其人无密室者,不得疗与风。强人居室不密尚中风,况服药人?’”
“可偏偏这密室服药法,这么多年来却没几个人用,所以有些时候用小续命汤效果不佳,也跟此有关。前人的内风说非风说本就影响很深,再加上西医的影响。”
“你们这代人的路子都走偏了,都认为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是全重内因,治后遗症也是以气虚血瘀论治。你是不是现在也觉得中风跟风邪没有多少关系了?”
“额……”徐原有些尴尬,现在真的没几个中医认为中风是由外风导致的,都觉得是前人臆想的。至于还紧闭门窗,密室服药,就更不可理解了嘛。
许阳微微叹了一声:“中医所说是风邪,不完全是吹来的大风,而是治病因素的一种。六淫外邪,排在首位的就是风邪啊。”
“《金匮要略》也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曰‘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
“古之圣贤经典,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不读经典之微言大义,岂能明白治病之道理?回归经典,回归中医本身,才是正途。”
“我不是说西医不好,但是中西医理论是截然不同的。你被他们影响的越深,你就越是无法通达病机。前医之所以不能治愈,也是因为这个。”
“因为中西医理论不同,所以有些病,咱们治不好的,西医可以治好。有些病,西医治不好的,咱们中医可以,这是互补的优势。当然还有很多病,谁也治不好。”
“但你要是被西医影响太深,西医治不好,你也治不好。你治得好,人家疗效比你更好,那样中医就被消灭了。”
“中医被消灭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护卫国人健康的护盾上缺失了很大一块。因为原本有些病,咱们是比西医更有优势的呀!所以,你一定要回归中医本身!”
徐原认真地说道:“许老师,我记住了。”
许阳皱了皱眉,怎么说着说着还有点生气了呢,他道:“回去把《素问》也抄一遍。”
徐原脚下一崴,眼前有点黑。
……
张三千也斜眼一直在看这两人。
张可微微叹出一口气,她蹲下来,蹲在了张三千面前,唤了一声:“爸。”
张三千慢慢扭头看她。
张可看着张三千,说道:“爸,一会儿就要开始治病了,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你配合一下好不好。”
张三千歪着脑袋,结结巴巴地说:“我……我……”
张可抓住了张三千的手。
张三千再次看张可。
张可语气也变得低沉了起来:“爸,我知道妈走了之后这几年,您就一直很颓废,尤其中风之后,您也不想治了。爸……我知道您想我妈了,我也想她。可是还有我呀,你不打算管我了吗?”
张三千看着张可,怔住了。
许阳也一时间心中不是滋味。
张可叹了一声,她摇摇头,说道:“其实……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实……您不知道……我……我一个人也支撑的很辛苦……”
张三千目光怔怔地看着张可,眼中全是心疼……还有羞愧……
许阳也默默叹了一声。
张三千中风了,什么都不管了。张可只能休学回来照顾他。家里又财政拮据,明心堂也濒临倒闭。那时候所有的重担全都压在张可一个人身上。
哪怕是自己,其实那时的自己,也是她沉重的负担。自己又不会治病,也不敢治病,还不会像宋强那样忽悠病人花钱。
可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张可也没想过要辞退自己。
不经意间,许阳内心也泛起了一片片涟漪。
张可抓紧了张三千的手,她柔声说:“爸,不管多难,我都没打算放弃您,也没打算放弃明心堂。爸,你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我妈走的时候,有您陪着。我不想我走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的。爸,你赶快好起来吧。再陪我几年吧,好不好?”
“唔……唔……”张三千歪着脑袋,用力点头,竟听得眼泛泪光。
第122章 扶正祛邪
张可把张三千送回了房间,然后去了厨房看了一会儿药。
本来是打算在楼下的那个小杂物间吃药治病的,但那个太小了,若是进去给他送药送饭,要打开房门,反而易让风邪再入。
用药之后的张三千是会全身出汗的,此时极易感受风邪,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也提醒诸位一句,夏天时候,如果外出归来大汗淋漓,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
空调房内就相当于人造的一个风寒之处,大汗淋漓之时,正是皮肤腠理大开之时,一进来,风寒会立刻束表,身体里的热也散不出来的。又会导致表寒里郁热。
若是平时身体就很不错的,那还没什么大碍。可若是身体挺虚的,就很容易生病。所以生活中,小心为甚,注意克制。
像张三千这样要好几天都出汗的,所以必须要将其放在密室之中。楼下那个环境就不适合了,就只能把楼上的套房门窗紧闭了。
张三千现在是处在密室中的密室,这样给他送药送饭进去,开了门他也不易感受风邪,稳妥一些。
许阳对徐原提醒道:“密室服药法,一定不能忽略,古之圣贤,字字珠玑。所以后来圣贤法度无人使用,怕是也跟忽视了这一点有关系。”
徐原点了点头。
许阳道:“我也用密室服药治过一些中风病人,效果都很不错。你要记住,在治年纪很大的,或者素来体虚的中风病人,一定要用密室服药法,万万不可大意,可不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是,许老师,我记住了。”徐原在笔记上记了下来。
许阳微微颔首,道:“方子的话,等会跟我去诊所,去抄录一份,一定要琢磨上面的配伍和剂量。治这类病人,一定要注重四个字,扶正祛邪。”
“这四个字,也是我们中医的一大武器,也是中医面对西医之时所拥有的优势之一。正邪相争,就像是两军对垒,外敌入侵。”
“扶正驱邪呢,就是给自己的军队最好的装备,最好的体力,最好的作战环境,然后一鼓作气,把敌人赶出去。这样病邪驱逐了,但是我们自身不会大伤正气。”
“中医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扶正祛邪理论,你一定要多加学习研究。千万不可一味追求驱邪,而不顾扶正,甚至于伤正,那就得不偿失了。”
徐原认真地点点头。
许阳摇头笑了笑,道:“其实近代中西医相争,在1929年之前,中医还是很有优势的。像民国早期,有识之士天天吵着要废除中医,可最后不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